手术器械管理
手术器械管理的相关文献在2011年到2022年内共计103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0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993124篇;相关期刊59种,包括医疗装备、中国卫生产业、基层医学论坛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华护理学会第16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等;手术器械管理的相关文献由169位作者贡献,包括张丽波、张燕、张荣等。
手术器械管理—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993124篇
占比:99.99%
总计:993227篇
手术器械管理
-研究学者
- 张丽波
- 张燕
- 张荣
- 徒福娣
- 戴苹
- 柴淑梅
- 赵燕
- 郝丽甫
- 陈美玲
- 严艳萍
- 何静
- 何静1
- 倪逆科
- 冯蕾
- 刘娜
- 刘宝华
- 刘建丽
- 刘慧
- 刘慧英
- 刘晓
- 刘艳珍
- 史森中
- 向琼英
- 吴业间
- 吴巧兰
- 吴永芳
- 吴玲
- 吴珠芳
- 周桂嫦
- 周红菊
- 唐志菊
- 唐恺
- 唐瑾
- 姚丽伟
- 姜昊君
- 姬晓波
- 娄正林
- 孙小翠1
- 孟冬梅
- 安晶晶
- 安晶晶1
- 宋莹
- 宋雪玲
- 官文英
- 庄敏
- 张伟伟
- 张坚
- 张巍
- 张慧
- 张文伶
-
-
杨纪莲
-
-
摘要:
目的研究在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消毒灭菌管理中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供应室自2020年1月开始实施优质护理,在实施前(2019年1—12月)、实施后(2020年1—12月)分别抽取180件手术器械作为研究样本,对比实施优质护理前后的器械清洁合格率、消毒合格率、包装合格率,并统计医护人员的护理满意度及工作质量评分。结果实施优质护理后,消毒供应中心的清洁合格率(99.44%)、消毒合格率(98.33%)、包装合格率(98.89%)均显著高于实施前(94.44%,93.33%,92.78%);实施优质护理后,医护人员对于手术器械供应情况的满意度为98.75%,显著高于实施前的83.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优质护理后,护理人员回收、灭菌、包装、消毒、发放等质量评分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消毒灭菌管理中实施优质护理,对提高手术器械管理质量具有重要帮助,同时还可使医护人员对手术器械供应情况更加满意,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
彭菊;
蔡亚楠;
王如雪;
李坤磊;
金尘;
杜玉青
-
-
摘要:
目的探讨精细化综合器械管理在肝胆胰癌腹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应用精细化综合器械管理前收治的62例肝胆胰癌腹腔镜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应用精细化综合器械管理后收治的62例肝胆胰癌腹腔镜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手术指标、手术器械不良情况、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患者和医师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器械准备时间、衔接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手术器械不良总发生率为4.84%,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2.58%(P﹤0.01)。观察组患者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但两组患者SD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医师满意度为98.39%,明显高于对照组医师的83.87%(P﹤0.01);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8.39%,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7.10%(P﹤0.05)。结论精细化综合器械管理应用于腹腔镜肝胆胰癌根治术患者中,能够全面提高手术器械的管理水平,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手术医师和患者的满意度。
-
-
张慧;
李霞;
梁玲玲
-
-
摘要:
医疗器械直接决定医疗水平。外科手术作为危重患者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对手术器械要求极高。由于手术器械价格十分昂贵、种类繁多、专业性亦较强,这也给医院、医生和器械护理人员的工作造成了一定影响。本文针对当前手术室器械管理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且制定合理化对策,确保手术室器械管理质量和水平显著增强,树立安全、高效、权威的医院形象,为医院全面发展做出参考。
-
-
-
唐志菊
-
-
摘要:
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理和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8年7月—2020年4月于本院行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其常规护理,观察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情况,并将出现术后感染患者纳入感染组(10例),将未出现肺部感染患者纳入非感染组(90例).调查和统计两组患者护理情况,并Logistic回归分析手术室护理与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感染组无预防性抗生素、手术器械清洁和消毒不到位、术中出血量多、手术时间长、器械性损伤、有参观人员占比率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手术时间长、手术器械清洁和消毒不到位、无预防性抗生素、出血量多是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手术时间长、无预防性抗生素、出血量多可提高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风险,故需加强和优化手术室护理,增强预防抗感染意识,完善手术器械管理,积极配合医师快速完成手术.
-
-
唐恺;
宋雪玲;
杨楠楠
-
-
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清洗流程在眼科精密手术器械管理中的效果评价.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该院眼科手术科室的120件手术器械作为实验样本,将其分为传统组(2019年1—6月)和改良组(2019年7—12月),对比两组手术器械的报损率、术后眼内感染率等指标.结果 从器械报损率来看,改良组的器械报损率为11.7%,明显低于传统组的21.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手术期间有360只眼行眼科手术,眼部感染0只,眼部感染率为0.0%;传统组手术期间有386只眼行眼科手术,眼部感染6只,眼部感染率为1.6%;改良组的眼部感染率明显低于传统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无菌炎性反应来看,改良组无菌炎性反应发生率为0.6%,明显低于传统组的2.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后的器械清洗程序主要包括增加回收频次、精细分类器械、不同分类采用不同清晰方法、强化维护和保养等措施,运用改良后的器械清晰程序后,有效降低了器械报损率和术后眼内感染率.
-
-
吴玲
-
-
摘要: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管理中运用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消毒供应中心的手术器械20000件为研究对象,其中2019年1月至6月运用常规护理的10000件为对照组,而2019年7月至12月运用优质护理的10000件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清洗消毒及灭菌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手术室医师满意度高,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将优质护理运用在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管理中,不仅可以提高清洗消毒合格率,还能增强医师满意度.
-
-
陈美玲;
李晓楠;
倪逆科;
陈思佳;
王鑫鑫
-
-
摘要:
目的:研究并分析全程优质护理在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消毒供应管理中心共有13名护理人员,在2019年1月前,采用的是常规护理管理模式,从2019年1月后开始推行优质护理模式,采用我院自制调查量表对比干预前后相关科室满意度评分,并对比干预前后护理人员灭菌过程评分.结果:在护理改革后,相关科室满意度评分、护理人员灭菌过程评分均得到了显著提升,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优质护理应用在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管理中,可以显著提升手术器械的管理质量,保证手术安全,这一护理模式得到了其他科室的认同,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
杨冬艳;
田艳艳
-
-
摘要: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应用在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管理中的价值.方法:随机纳入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的护士20名作为观察对象,在2019年6月~2020年6月期间开展实验研究,指导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在进行手术器械管理的过程中,结合应用优质护理措施,对比分析实施优质护理前后,护理人员的安全事件发生率,并对比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技能操作评分、工作质量评分等.结果:在实施优质护理前,本组护理人员的安全事件发生率为20.0%,在实施优质护理后的安全事件发生率为0,进行统计学比较后得到P<0.05,差异显著.同时,对比实施优质护理前后的技能操作评分、工作质量评分情况,可得到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管理中,结合应用优质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护理人员的安全事件发生率,并且提升了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
张莉萍
-
-
摘要:
目的 探讨信息追溯系统在消毒供应中心(CSSD)手术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信阳市中心医院CSSD手术器械中随机抽取168件器材纳入对照组,将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CSSD手术器械中随机抽取168件器材纳入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清洗消毒管理,观察组采取信息追溯系统管理.比较两组手术器材清洗、包装、消毒灭菌合格率、器械损坏率、下发错误率、医务人员手术器械管理满意度(及时供应、回收正确、下送正确、无菌物品质量、服务质量评分及总分).结果 观察组清洗、包装、消毒灭菌合格率(98.81%、97.02%、98.21%)高于对照组(94.05%、91.67%、93.45%)(P<0.05).观察组器械损坏率、下发错误率(1.19%、0.60%)低于对照组(5.36%、5.36%)(P<0.05).观察组及时供应、回收正确、下送正确、无菌物品质量、服务质量评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信息追溯系统应用于CSSD手术器械管理中,能够有效提升器材消毒清洁效果,对器材起保护作用,降低器械损坏风险,提升医务人员器材管理满意度.
-
-
姚丽伟;
张群辉
- 《中华护理学会第16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2012年
-
摘要:
2009年4月笔者医院在实施手术器械管理模式中运用追溯系统管理,改进了以往的无菌包管理流程,达到质量控制的目的。具体流程为:供应室包装区护士根据各个器械包内明细要求将清洗好的器械进行分类、核对和包装→灭菌区人员登陆计算机客户端,使用扫描仪扫描将待灭菌的器械包的条形码,输入消毒锅的锅号,锅次,消毒时间等信息,记录此包的消毒灭菌的具体信息。然后进行消毒→灭菌区人员将灭菌好的无菌器械包进行无菌确认→手术室人员登录客户端系统,记录信息,扫描二维条形码,将接受的无菌包进行无菌存储管理→手术开始前,巡回护士检查无菌包质量,登录客户端输入病人床号、住院号等信息,撕下无菌包的一张二维条形码勃贴于手术护理记录单后,并用条形码扫描仪扫描二维码,此时计算机系统内就完整的存储了手术病人所有的器械信息,追溯时可扫描护理记录单后的二维码来追踪手术器械包的使用质量→手术结束,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清点完器械,核对无误后,器械护士将手术器械装人专用器械筐,同时放人手术间的房间号牌和剩下的一张二维条形码,由专用的电梯送至供应室器械的清洗区→供应室器械回收清洗区工作人员核对检查器械包内物品是否准确,登录客户端输入相关信息及房间号,扫描二维条形码,完成手术器械的回收。清洗区人员根据消毒隔离要求对相应的器械进行分类的清洗,清洗完毕送人供应室包装区→包装区人员检查核对器械数目,器械完整性,器械有无损坏,器械清洗的质量,检查完毕登陆客户端输入信息,扫描二维码,完成清洗区与包装区的器械交接→包装区人员将清洗区交接的二维码整理收集,存放于指定地点,重新打印新的器械包标签,进行器械的下一轮循环。
-
-
施美蓉;
林秀华;
陈素平
- 《中华护理学会第16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2012年
-
摘要:
手术器械是手术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其质量是否可靠,功能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手术器械的管理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供应室新规范》要求对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的各个参数进行监测与记录,使其管理具有可追溯性。为了满足需要,本院手供一体化洁净手术室器械按供应室提供的条形码技术进行器械包存储管理,器械包使用管理及器械包下送管理,有效提高了手术器械的利用率,减少过期造成浪费,而且还可以严格控制质量,若器械包灭菌不合格,不但可追溯到使用器械包的病人,还可以通过条形码系统追溯同批的器械包名称,可及时追回器械包,减少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保证患者安全,还能优化流程,手术室护士查找器械包可以从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存储,使用等流程查找,节省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护理人员业务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促进护理人员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从而使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