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室旁路
房室旁路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14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2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6126篇;相关期刊62种,包括浙江临床医学、岭南心血管病杂志、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2年中国心电学论坛、2006年浙江省医学会内科老年病会议等;房室旁路的相关文献由329位作者贡献,包括刘仁光、胡大一、吴书林等。
房室旁路
-研究学者
- 刘仁光
- 胡大一
- 吴书林
- 林治湖
- 梁延春
- 梁明
- 王方正
- 王祖禄
- 韩雅玲
- 卢才义
- 张树龙
- 杨延宗
- 王乐信
- 马坚
- 黄从新
- 丁燕生
- 党书毅
- 刘少稳
- 卢炯斌
- 周乐今
- 周浩粤
- 商丽华
- 姚焰
- 姜宜成
- 孟洁
- 廉姜芳
- 张向阳
- 张喜文
- 张奎俊
- 张澍
- 张芙荣
- 张英杰
- 徐光泽
- 徐海
- 李丽
- 李海杰
- 杨东辉
- 杨新春
- 楚英杰
- 江洪
- 沈文均
- 洪秀芳
- 涂远超
- 王稳阶
- 胡向阳
- 苗云波
- 葛世俊
- 许春平
- 谢红
- 谭雁
-
-
文兴康;
蒋纪文;
贾宏
-
-
摘要:
预激是指除正常的房室传导路径之外,还存在附加的房室旁路,旁路能较快地提早激动一部分或全部心室肌而形成心室预激.而间歇性预激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房室旁道前传功能呈间歇性出现,即体表心电图上可见预激图形时隐时现[1].我院在招飞体检中发现1例此病例,后经专家会诊并行射频消融治疗成功,报告如下.
-
-
徐光泽;
陈治奎;
葛世俊;
麻付胜;
沈文均;
廉姜芳
-
-
摘要: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射频消融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指导提高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射频消融的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1712例(1741条旁路)连续性AVRT或者预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射频消融手术方法分为S组和M组;S组882例,898条旁路;M组830例,843条旁路,术后观察1~24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2年观察期内的复发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M组观察期各个节点消融累计复发率均显著低于S组,术后第1、3、6、12、24个月累计复发旁路数(率)分别为4(0.5%)vs 17(1.9%),P=0.007;5(0.6%)vs 27(3.0%),P<0.001;6(0.7%)vs 34(3.8%),P<0.001;6(0.7%)vs 58(6.5%),P<0.001;7(0.8%)vs 63(7.1%),P<0.001;不同术式组间的安全性相当。结论靶点旁补充消融法能显著降低AVRT射频消融复发率,且不增加并发症风险,具备操作的可行性。
-
-
徐光泽;
陈治奎;
葛世俊;
麻付胜;
沈文均;
廉姜芳
-
-
摘要: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射频消融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指导提高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射频消融的成功率.方法 回顾分析1712例(1741条旁路)连续性AVRT或者预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射频消融手术方法分为S组和M组;S组882例,898条旁路;M组830例,843条旁路,术后观察1~24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2年观察期内的复发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M组观察期各个节点消融累计复发率均显著低于S组,术后第1、3、6、12、24个月累计复发旁路数(率)分别为4(0.5%)vs?17(1.9%),P=0.007;5(0.6%)vs?27(3.0%),P<0.001;6(0.7%)vs?34(3.8%),P<0.001;6(0.7%)vs?58(6.5%),P<0.001;7(0.8%)vs?63(7.1%),P<0.001;不同术式组间的安全性相当.结论 靶点旁补充消融法能显著降低AVRT射频消融复发率,且不增加并发症风险,具备操作的可行性.
-
-
陈凯;
谭雁;
胡向阳
-
-
摘要:
2014年12月9日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因阵发性胸闷、心悸3 h就诊患者1例,在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中诱发出1次心房激动,分别沿房室旁路和房室结慢径路同步不等速顺传心室,形成2次心室激动.
-
-
陈凯;
谭雁;
胡向阳
-
-
摘要:
2014年12月9日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因阵发性胸闷、心悸3 h就诊患者1例,在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中诱发出1次心房激动,分别沿房室旁路和房室结慢径路同步不等速顺传心室,形成2次心室激动。
-
-
葛雪峰
-
-
摘要:
B型预激综合征和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心电图图形极为相似,前者易误诊为后者,两者在是否有Δ波、P-R间期、P-J间期等方面不同.两者亦可并存,一般情况下两者的特征都会反映在心电图上,两者在临床上都有重要意义.
-
-
王世杰;
李郁;
张庆军;
何金山;
段江波;
李学斌
-
-
摘要:
患者女性,53岁,间断心悸30年,加重1周.心动过速发作时,心电图显示窄Q RS波心动过速,静脉点滴胺碘酮心动过速终止.继续口服胺碘酮治疗,但心动过速出现频繁发作,呈无休止性.行电生理检查发现:左侧房室旁路,射频消融治疗成功.患者频繁发作的心动过速为胺碘酮加重所致.
-
-
-
徐海;
姜宜成;
史亚非;
张喜文
-
-
摘要: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术对预激综合征患者房室传导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射频消融治疗的预激综合征患者120例,根据旁路定位以及传导特性分为4组:A型显性(有前传导功能的左侧旁路)组36例,B型显性(有前传导功能的右侧旁路)组36例,A型隐匿性(无前传导仅有逆传导功能的左侧旁路)组19例,B型隐匿性(无前传导仅有逆传导功能的右侧旁路)组29例,另随机选取健康体检者20例(对照组),比较各组消融前、后及半年随访后的心电图参数.结果 消融术前各组的PR间期以及QRS间期有统计学差异,进一步比较发现,A型显性组、B型显性组的PR间期低于其他三组(P均0.05).消融术后各组PR间期有统计学差异,进一步比较发现A型隐匿性、B型隐匿性与对照这三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而A型显性组高于前三组(P均<0.05),B型显性组高于前四组(P均<0.05).随访半年各组在PR间期、QRS间期、QTc间期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将A、B显性组的消融术前、术后、随访半年的心电图进行自身对比发现,两组均为消融术后的PR间期最长,消融术前的PR间期最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R间期(消融术后PR间期-消融术前PR间期)与△QRS间期(消融术前QRS间期-消融术后QRS间期)呈正相关(r=0.734,P<0.05).结论 显性预激时,窦性激动经房室旁路快速下传导可引起房室结传导功能下降,这种影响与旁路定位有关,并且传导功能下降的房室结随着旁路消失可逐步恢复正常.
-
-
姜宜成;
徐海;
张喜文
-
-
摘要:
目的 分析显性预激射频消融前后PR间期的变化.方法 收集2013年至2016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行射频消融治疗的预激综合征患者120例,复发12例,检测患者消融前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消融后以及半年随访后心电图参数.结果 患者依据旁路定位分为4组,另选健康对照1组.消融前,4预激综合征组超声心动图各腔室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的PR间期、QRS间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1).消融术后,4预激综合征组心电图心率、QRS间期、QTc间期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4、0.353、0.534);5组PR间期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B型预激组最长,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A、B隐匿性组最短.消融术前,预激综合征复发患者心电图心率、QTc间期与初发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0、0.234);而两者的PR间期、QRS间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1).消融术后,预激综合征复发患者心电图心率、QRS间期、QTc间期与初发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9、0.855、0.895);而两者的PR间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显性预激消融术后△PR间期、△QRS间期呈正相关性(r=0.734,P<0.05).结论 房室旁路快速下传可干扰房室结的功能,这种影响与旁路定位有关,并且房室结的传导功能随着旁路传导功能消失可逐步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