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内变电站
户内变电站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3年内共计247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建筑科学、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0篇、会议论文22篇、专利文献96410篇;相关期刊65种,包括技术与市场、电力勘测设计、电力科学与工程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2015全国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术年会、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2014年供用电设计技术交流会 、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供用电设计技术交流会等;户内变电站的相关文献由840位作者贡献,包括徐禄文、邹岸新、伍晓伦等。
户内变电站—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96410篇
占比:99.89%
总计:96512篇
户内变电站
-研究学者
- 徐禄文
- 邹岸新
- 伍晓伦
- 余波
- 耿建风
- 郭献军
- 顾尔重
- 黄亚继
- 张继军
- 张莉
- 彭益成
- 王博
- 王慧
- 王磊
- 邵志伟
- 陈轩
- 仇德伦
- 付希华
- 何勇
- 冯仁德
- 刘亚庆
- 刘明涛
- 卢小钟
- 周仰东
- 孙少斌
- 孙超
- 崔鲁
- 张楠
- 戴波
- 房涛
- 敖斌
- 施金阳
- 李云忠
- 李文升
- 李晶晶
- 杨关
- 杨清秀
- 潘丽伊
- 王勇
- 葛曼倩
- 葛艾丽
- 虞骅
- 赵晶
- 赵颖
- 邓晓
- 邹符波
- 钱芳
- 马士超
- 高岩
- 丁军
-
-
陈晓琳;
张明;
张体强;
陈笠
-
-
摘要:
变电站与城市居民区的距离越来越近,变电站噪声污染成为环保投诉的重点内容之一。以城区典型户内220kV变电站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噪声源特性,采用Cadna/A软件对变电站站界噪声进行预测,提出降低主变、电抗和风机等声源噪声和控制声源传播途径的措施,能有效降低噪声的排放,避免噪声对站区周边居民的干扰。
-
-
许饶;
张肖峰;
胡乐生;
范卉
-
-
摘要:
现行DL/T 5457—2012《变电站建筑建筑结构设计技术规程》提供了变电站各设备间均布活荷载标准值及相关系数。近年来电气设备更新换代速度快,现行规范未同步更新。本文结合国网和南网标准设计,在调研国内多家设备厂家资料的基础上,考虑设备最不利布置位置,采用等效均布荷载计算得到了户内变电站10kV配电室楼面荷载标准值取值建议为4.0~8.0kN/m~2,为国内变电工程提供参考。
-
-
远航;
周慧荣
-
-
摘要:
2022年6月28日清晨5点08分,随着1、2号主变发出平稳运行的嗡鸣声,雄安新区容西片区首座变电站--段沙110千伏变电站顺利完成投运。段沙110千伏变电站工程位为景观融合式半地下户内变电站,占地面积4516平方米,于2021年10月正式开工建设,设计投运2台50兆伏安变压器、2回110千伏出线、24回10千伏出线,历时9个月建成。该工程将大幅提高容西片区用电可靠性,为容西片区电网结构奠定坚实的网架基础。
-
-
康然;
吴培红;
谢丰蔚;
张晓晓;
乔雨蒙
-
-
摘要:
本文针对高烈度区户内变电站的抗震设计面临的问题,对其抗震设防目标以及相应的设计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首先,系统比较了现行规范体系对电力建(构)筑物和电气设施的抗震设防目标、设防分类标准、地震作用、抗震设计方法的不同规定,明确其差异;其次,根据户内变电站抗震防灾中的实际需求,结合现行规范体系规定的电气设施及电力建(构)筑物抗震设防目标的差异与联系,确定了高烈度区户内变电站“小震不坏,中震供电不中断,大震供电可恢复”的抗震设防目标;最后,结合本文提出的抗震设防目标,提出了高烈度区户内变电站的“三阶段抗震设计”方法,并给出了相应的设计流程。
-
-
程旭萌;
刘金星;
罗群
-
-
摘要:
目前大多变电站变压器事故油池多采用厚重的钢质盖板或水泥盖板,并用水泥砂浆封死,异常沉重、难以开启;日常维护检查事故油池时,需多名变电站值班员使用专用工具清除密封水泥砂浆,导致作业效率低,且存在被水泥盖板砸伤、跌落事故油池溺水的人身风险。事故油池内部未标识正常水位刻度线,日常检查无法判断水位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户内变电站变压器事故油池采用雨水补给无法满足水量需求,需要人工抽水补给,人工作业困难较大。
-
-
-
张灏;
梅华;
潘庆庆;
肖清明;
耿明昕;
赵亚林
-
-
摘要:
以西北某110 kV户内变电站为例,通过变压器振动噪声实测,研究了变压器表面振动噪声的频谱特性,总结了变压器表面振动、地基和槽钢振动、噪声的空间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振动噪声的相干性.分析结果表明变压器表面振动、地基和槽钢振动、噪声频谱中100 Hz分量及其倍频处占优势,地基和槽钢处振动是由变压器器身传递而来,1000 Hz以内近场噪声与表面测点振动相干性很强,近场噪声可以近似地认为是由对应的表面测点的振动引起辐射噪声所致.
-
-
杜珂;
何春;
黎铭洪;
郭小璇
-
-
摘要:
为推进户内变电站节能用电、降低变电站用能成本,针对户内变电站站用电用能特性进行分析并进行节能潜力评估.首先分析了目前户内变电站耗能现状以及负荷特性,说明了站用电主要的用电构成,针对不同设备的用电性能进行差异化分析.其次分析了影响站用电能效的关键因素,为后续节能潜力评估指标建立奠定基础.最后建立了站用电节能潜力评估的指标,并提出了利用层次结构评价法进行评价的流程,说明了该评估的应用场景.
-
-
张焱
-
-
摘要:
随着城市110 kV变电站逐步向户内变电站的建设型式转变,电气设备选择研究对户内变电站优化设计意义重大.通过对主要电气设备型式、关键参数的合理选择,以提高变电站主要设备的使用寿命、经济性等主要技术性能,并对主变和110 kV GIS布置的关键尺寸进行了研究,以指导户内变电站的配电装置布置.
-
-
饶顺斌;
张雅俊;
朱全军;
杨坤池;
杨千蕲;
高政国
-
-
摘要:
主要针对地震荷载作用下新型户内变电站设备层的楼面反应谱问题开展了研究。首先采用有限元法建立了云南地区的4个110kV-220kV典型户内变电站的数值计算模型,设计生成了相应工程条件下的30条人工地震波,计算得到户内变电站设备层楼面的地震响应和楼层的动力放大系数;然后基于理论分析提出了基于修正地面反应谱得到楼面反应谱的简化方法,根据110kV-220kV新型变电站设备楼面振动频谱结果分析论证了楼面反应谱简化计算方法的可行性;最后将简化计算方法得到的楼面反应谱结果与直接法得到的设备层楼面反应谱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显示提出的楼面反应谱简化方法简单有效,适用于110kV-220kV新型变电站结构楼面设备的抗震分析。
-
-
-
-
-
-
-
XU Lu-wen;
徐禄文;
ZOU An-xin;
邹岸新
- 《2015全国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为了有效地分析城市户内变电站的流动及换热特性,寻求高效、节能的户内变电站通风换热方案,提出了一种方便、可靠的分析模型.以在户内变电站的基本结构为对象,采用快速计算流体力学(FFD)方法建立反映其流动、传热规律的三维动态模型;采用结构化网格完成包括变压器及其换热片在内的整个户内空间的网格划分;在计算中采用网格检测技术进行障碍物的识别,并完成热源与流动的耦合.测试结果表明采用FFD的模拟值与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FLUENT的计算数据吻合良好.通过修改模型中的相关参数,此模型可较好地用于同类变电站的流动及换热模拟与预测,以便用于通风换热控制结构及运行方案的优化.
-
-
罗辑;
何谋超;
赖海斌
- 《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2016年供用电设计技术交流会》
| 2016年
-
摘要:
本研究专题遵循国家电网公司"两型一化"设计原则,分析了现有的三种布置形式下的220kV户内分体式主变压器的不同特点,重点就各种形式变压器的制造要求、通风特性、设备运输及巡视情况、经济性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通过分析可得,错层布置型分体式变压器兼顾了水平分体布置和垂直分体布置两种形式的优点,具有通风效果好,设备制造要求低,运行检修及运输较为便捷,占地面积小的特点,因此建议在城区负荷密集地区的户内变电站中采用该种布置形式的主变压器.
-
-
-
杨强;
陈宝琪;
王红;
马强
- 《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2017年供用电设计技术交流会》
| 2017年
-
摘要:
220kV变电站在现有智能变电站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推行“标准化设计、工厂化加工、模块化建设”智能变电站建设模式的理念.按照“调控一体、运维一体”要求,通过简化主接线形式、合理设备选型、优化配电装置布置、集成化智能一、二次设备,使变电站布置更加紧凑,形成“安全可靠、先进适用、经济合理、节能环保”的设计方案.
-
-
杨强;
陈宝琪;
王红;
马强
- 《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2017年供用电设计技术交流会》
| 2017年
-
摘要:
220kV变电站在现有智能变电站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推行“标准化设计、工厂化加工、模块化建设”智能变电站建设模式的理念.按照“调控一体、运维一体”要求,通过简化主接线形式、合理设备选型、优化配电装置布置、集成化智能一、二次设备,使变电站布置更加紧凑,形成“安全可靠、先进适用、经济合理、节能环保”的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