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控制
战略控制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184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工业经济、管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9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422839篇;相关期刊143种,包括经济研究导刊、财会学习、管理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五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第十四届中国财务学年会暨财务理论与实务论坛、中国航空学会2004航空发展战略与企业战略管理研讨会等;战略控制的相关文献由239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垣、李忠云、程新生等。
战略控制—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422839篇
占比:99.99%
总计:1423023篇
战略控制
-研究学者
- 李垣
- 李忠云
- 程新生
- 陈新忠
- 万迪昉
- 何文成
- 姚效丽
- 孙永风
- 李海萍
- 杨建君
- 池丽华
- 王平
- 王红梅
- 王羽
- 程茂金
- 罗刚
- 胡笑寒
- 茅家义
- 蔡志明
- 詹娟
- 贺颖奇
- 陈佳俊
- 陈春涛
- 马小军
- 马颖
- VolkerSteinubel
- ≯心≯心
- 丁敏
- 丁莹莹
- 东冉
- 严璇
- 于德洋
- 于文
- 仇颖
- 仝赛飞
- 任明
- 何明珂
- 何琳华
- 余秀君
- 关山晓
- 冯巧根
- 冯茜
- 冯进路
- 刘佳莉
- 刘兰生
- 刘勤志
- 刘建旭
- 刘志英
- 刘思思
- 刘新民
-
-
邵悦
-
-
摘要:
在我国市场经济结构性改革、行业竞争模式变迁以及市场波动趋势调整的环境下,价值增值战略成为我国国有企业成本费用管理模式财务控制结构优化的宏观指导内容。本文首先分析了价值增值战略下国有企业成本费用控制的主要内容,其次以宏微观相结合的方式剖析了价值增值战略体系对于国有企业成本费用控制的作用分析,最后提出国有企业构建成本费用战略控制体系的构建策略,以期提高我国国有企业的成本费用管理成效,降低资金流动性风险。
-
-
余秀君
-
-
摘要:
近年来在行业宏观竞争压力增大、市场淘汰机制逐步完善以及我国金融管理制度改革深化的背景下,内部控制战略矩阵体系成为国有企业业务规模化扩张、兼并购效益提升以及资产安全增值的制度基础。内部控制战略矩阵体系基于宏观环境分析、内部经营能力分析、外部市场谈判、议价能力分析等搭建了战略制定、战略执行以及战略评估的上层战略控制机制,并对国有企业预算执行管理、现金流管理、业财融合管理、业财风险评估和预警以及综合成本控制等环节进行重点管理。国有企业在构建内部控制战略矩阵体系的过程中应该采取多元化、复合化的前景分析方案制定内外部循环管理机制,并不断拓展内部控制战略矩阵的内容以及构成,从而推进企业达成中长期业务发展目标、资产负债管理目标以及业财融合目标。本文首先分析了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战略矩阵的核心内容,其次深入探究了内部控制战略矩阵对于国有企业统筹建设、协同发展的作用,最后提出国有企业构建内部控制战略矩阵的策略建议。
-
-
邹勇
-
-
摘要:
随着我国新经济体制改革深化以及发电行业竞争结构的变化,预算控制、成本管理以及预算风险识别等内容成为提高发电企业财务资源配置效益以及缩小预算资金收支管理风险的重中之重。 发电公司亟需制定预算监控战略,并基于战略型财务预算监控机制完善预算管理链条,并不断拓展预算管理以及成本控制边界,将预算管理和财务绩效考核、风险监控等有机结合,从而提高发电企业财务资金的运作效益。 文章首先从宏观层面分析了我国发电企业的基本发展背景,其次从全覆盖的预算管理以及预算绩效考核机制两个方面剖析了战略型财务预算监控机制的主要内容,最后提出发电企业构建战略型财务预算监控机制的策略建议。
-
-
杨子
-
-
摘要:
企业集团通常在其资产总量、员工数量、内部构架、发展战略等方面与普通中小型企业有较大区别.它一般以其产权做纽带,是由母公司、子公司以及参股公司等组成的集约化组织.企业集团的内部控制通常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是战略、管理、财务和监督.由于企业集团构成、发展策略等方面的特殊性,导致其内控的建设具有复杂性、必要性等特点.企业集团具有规模大、布局散、成员多、经营广等特点,这直接导致其内部控制相比于一般大中型企业要复杂很多.从战略、管理、财务、监督四个角度,以LS大厦"倾倒"为例,分析得出其退市的根本原因为企业战略控制的失败与管理控制的形同虚设.做企业集团多元化成功的例子很少,而失败的企业大多都是因为战略导向出现偏差,风险预测不够周全,对自身条件预期过于自信向好,实施过程控制不稳还进行盲目扩张,还有一些当断不断的决策导致企业资金一直损耗最终拖垮全局.最后依据LS的案例,给我国众多的企业集团、走多元化发展道路的公司提出一些警示与建议.
-
-
杨雪
-
-
摘要:
在我国金融市场监管力度趋严以及我国金融发展模式的变迁的环境下,商业银行的发展逐步趋向于安全性、增值性.互联网金融作为信息化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应用,为商业银行的金融运作模式转型、金融产品研发以及金融服务能力优化等提供了渠道.互联网金融为我国商业银行六稳六保战略的运作提供了高效率的实践路径,并为我国商业银行提供了整合产业金融、供应链金融、绿色金融、数字金融资源的互联网平台,进而提高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资源的使用效益以及促进我国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深入融合.本文首先从政策环境以及市场发展两方面分析了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基本发展内容,其次剖析了互联网金融对于商业银行六稳六保战略控制的积极作用,最后提出若干我国商业银行基于互联网金融构建六稳六保战略控制体系的策略建议.
-
-
-
-
-
-
-
-
杨建君;
石立江;
冯茜;
严璇
- 《第五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
| 2009年
-
摘要:
文章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企业大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信任方式、内部控制模式与新产品开发(NPD)之间的概念模型,提出了8个假设。运用实证分析,验证和讨论了提出的假设。结论认为:(1)大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人际信任与战略控制、财务控制都呈现正相关关系,制度信任也与这两种内部控制模式表现出正相关关系;(2)企业财务控制模式与企业的NPD之间有正相关关系;(3)大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制度信任与NPD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
-
-
王月欣
- 《中国成本研究会企业内部控制高层研讨会》
| 2001年
-
摘要:
加强企业财务控制是当前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在分析财务控制演化历史的基础上,总结了财务控制演化的特点,针对演化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和趋势,结合我国的实际,提出了完善我国企业财务控制的对策:加强财务战略控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创造良好控制环境;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利用财务网络进行全方位控制;完善会计规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