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定流
恒定流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10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建筑科学、水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8篇、专利文献118096篇;相关期刊50种,包括河南科学、广东水利水电、广西水利水电等;
恒定流的相关文献由310位作者贡献,包括杨建东、王浩、胡亚安等。
恒定流—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18096篇
占比:99.94%
总计:118164篇
恒定流
-研究学者
- 杨建东
- 王浩
- 胡亚安
- 严秀俊
- 王超
- 凌国增
- 唐立模
- 姜树海
- 孙娇
- 张善亮
- 张瑞凯
- 张立
- 王瑶
- 程永光
- 苏有为
- 郑楚佩
- 闫静
- 陈红
- 丘海珊
- 乌谷隆
- 付强
- 付旭辉
- 任立华
- 何康洁
- 余鸿慧
- 兰艳萍
- 刘佳明
- 刘光保
- 刘孝洋
- 刘春红
- 刘杰卿
- 刘甲春
- 单保涛
- 吴家阳
- 周卫
- 大屋裕二
- 姜秋香
- 孙轶良
- 孟弯弯
- 岳青华
- 廖卫红
- 张光学
- 张垚
- 张新义
- 张涛涛
- 张益国
- 张鹏
- 彭礼平
- 徐跃南
- 徐长江
-
-
姜红梅;
刘月;
严锋;
刘美丽;
湛忠宇
-
-
摘要:
水面线推求是河道综合治理的重要工作内容,准确获取河道水面线是保证河道治理效果的关键。结合凉蓬撇洪沟工程,通过计算二干河设计洪水参数,采用一维恒定流理论获取凉蓬撇洪沟设计水面线。通过现场复核,计算结果较为可靠,可为类似工程水面线计算提供参考。
-
-
许萍;
付雪;
刘壮壮
-
-
摘要:
等比例搭建了4层普通伸顶通气排水系统,研究系统中排放不同质量的固体对系统压力波动造成的影响.研究表明:随排放固体质量的递增,立管内最大正、负压值均随之增大,且固体排放对最大正压值影响较大.6 L瞬间流单独排水时,系统能够排放的最大固体质量为473 g,6 L瞬间流与0.5 L/s恒定流排水叠加时,该值为250 g.固体排放使横干管每个测压点正压值均有增加,且固体质量越大,在横干管起端的正压快速衰减阶段越长.瞬间流+恒定流排水工况中,排放相同质量的固体使得排水立管和横干管的压力均比瞬间流单独排水更大.
-
-
-
杨少鹏;
拾兵;
杨立鹏
-
-
摘要:
基于泥沙突变理论,针对海底管线冲刷下泥沙的运动特征,建立恒定流作用下的泥沙起动模式,确定希尔兹数、无量纲参数、冲刷坑深度之间相互作用的非线性方程,推导了恒定流作用下海底管线冲刷坑深度的预测公式。将相同条件下该公式的计算结果与前人的试验资料进行了对比,可发现尽管计算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但也基本能满足对冲刷坑深度的预测和判断,从而证明了泥沙突变模型在预测海底管线冲刷坑深度中的适用性。
-
-
-
袁春光;
王义刚;
杨华;
张义丰;
庞启秀
-
-
摘要:
要研究波流共同作用下桩墩的基础冲刷问题,首先需要了解水流和波浪单独作用下桩墩冲刷的机理和特征.针对波、流及其共同作用下桩墩的局部冲刷问题,从流速、水深、桩径、波长、波高、相对底层流速、粒径和粒径级配等方面系统地简述了恒定流、波浪和波流作用下桩、墩局部冲刷的研究进展.根据实验资料比较了各家经典计算公式的计算结果发现我国规范65-1式计算值偏大,65-2式计算值偏小等结论.桩墩局部冲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今后可以针对淤泥质海岸底床、粉沙质海岸底床、复杂桩群结构、物理模型比尺效应、非恒定水动力条件、复杂基础形式方面对波流作用下基础冲刷的最大冲刷深度、冲刷过程、冲刷范围进行研究,以弥补桩墩局部冲刷在这些方面的不足.
-
-
林杰;
黄雍;
覃莲超
-
-
摘要:
水面线推算是河道防洪治理工程设计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本文介绍了HEC-RAS的恒定流和非恒定流计算原理,并以大富水应城至南垸河段为例,分别用恒定流和非恒定流模块对大富水20年一遇和30年一遇洪水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同等条件下,恒定流计算结果大于非恒定流计算结果,且来流量越大,两者的差值越大.
-
-
李磊
-
-
摘要:
以永定河泛区为研究对象,提出无实测资料地区一维洪水演进模型的建立方法.该方法是基于DEM数据采用ArcGIS和Geo-RAS软件提取河道基础信息,并利用HEC-RAS计算1989年永定河泛区的一维恒定流成果,经与原规划成果对比,模型的计算成果与原规划成果接近.
-
-
李光吉;
张涛;
李莉;
李璨
-
-
摘要:
针对长距离宽滩型分洪河道,模拟分析恒定流及非恒定流洪水下的水力计算差异.以小清河分洪道为例,采用MIKE11一维水动力模型模拟洪水演进过程,其中恒定流洪水按相应标准非恒定流洪水的洪峰控制,糙率采用滩槽分区糙率,末端水位为相应标准设计静水位.结果表明:当实际洪水为具有峰型过程的非恒定流洪水时,按恒定流计算的水面线总体偏高,有利于防洪安全但偏于保守;按非恒定流计算的水面线相对较低,沿程洪水坦化及洪峰衰减明显,较符合洪水实际演进过程,根据其计算的水面线确定堤顶高程,工程更为经济合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