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平面叶栅

平面叶栅

平面叶栅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245篇,主要集中在航空、能源与动力工程、机械、仪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6篇、会议论文56篇、专利文献128513篇;相关期刊50种,包括风机技术、流体机械、东方汽轮机等; 相关会议36种,包括中国航空学会动力分会第十八届叶轮机专业学术交流会 、中国航空学会第八届动力年会、中国航空学会第十二届发动机试验与测试学术交流会等;平面叶栅的相关文献由514位作者贡献,包括马护生、时培杰、黄康等。

平面叶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6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56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128513 占比:99.87%

总计:128675篇

平面叶栅—发文趋势图

平面叶栅

-研究学者

  • 马护生
  • 时培杰
  • 黄康
  • 魏巍
  • 任思源
  • 宗有海
  • 李学臣
  • 李聪
  • 陈峰
  • 叶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陈劲帆; 周正贵
    • 摘要: 以大弯角静子叶型叶栅为对象,构造多种端壁吸气方案。引入密流比分布差作为衡量叶中截面流动二维性的新指标,在0.7马赫数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吸气方案对平面叶栅叶中截面流动二维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端壁吸气方案吸气使叶中截面总密流比为1时,叶片表面等熵马赫数分布与二维流动相差很小,但不同方案密流比分布与二维流动差异较大;端壁弦向槽位于叶片尾缘处,可有效控制角区分离,进而有效控制叶中截面密流比,并且达到较小密流比分布差。这种吸气方案可实现叶中截面流动与二维流动较好的一致性。
    • 余雅琪; 李恩华; 唐晓毅
    • 摘要: 在二维N-S方程求解器基础上发展了考虑平面叶栅轴向密流比(AVDR)的准三维数值模拟方法,利用DLRV2叶栅实验数据对该求解器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求解器计算准确性较高,AVDR对叶栅性能及流场影响较大,是不能忽略的因素。本文开发的求解器求解精度较高,收敛速度快,可满足平面叶栅数值仿真要求。
    • 赵展; 郝晟淳; 许向沈; 李昊; 张天龙; 才彦双
    • 摘要: 3孔探针作为一种有效的二元流场测量工具,多配合位移机构用于叶栅性能的扫略采集,较少参与试验状态的控制。为评估3孔探针在平面叶栅试验状态控制中应用的准确性、稳定性,对栅前3孔探针进行了吹风校准,并通过其控制试验状态完成了平面叶栅试验,结合试验数据详细论证分析了其校准与使用方法以及不同控制方法对试验结果的影响,获得了提高栅前3孔探针试验状态控制稳定性的方法,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在Ma>0.3时可通过静压拟合曲线的方法减小探针校准数据使用误差;探针校准时应以当地大气压作为探针静压参考值;使用栅前探针控制试验状态时,机械零点影响试验状态稳定性,可采用镜像曲线法修正以减小马赫数计算误差,进而提高控制精度。
    • 胡南平; 周正贵
    • 摘要: 为了分析平面叶栅流场的非定常流动特性,采用延迟分离涡模拟方法(delayed detached-eddy simulation,DDES)对某亚声速叶栅流场进行数值计算。为了保证计算准确,首先进行了最优网格选择、物理时间步长无关性验证;并与基于SA(Spalart-Allmaras)湍流模型的雷诺平均N-S方程(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RANS)模拟计算结果、试验结果进行对比。DDES方法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攻角的增大,尾缘涡会逐渐由细长型转变为结构整齐,频率单一的对涡结构,当攻角继续增大,对涡结构变得越来越不整齐。当攻角增大到吸力面出现大分离时,对涡结构消失,脱落涡表现出很强的随机性,吸力面分离涡在向下游传播的同时向周向传播,对相邻叶片的涡量分布产生影响。在大攻角工况时,进口马赫数的变化对于吸力面分离涡,尾缘涡都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 史磊; 林文俊; 黄晨雷; 马龙; 于满
    • 摘要: 为了研究风扇转子叶片在遭遇外物损伤后所造成的叶片型面形变对压气机性能的影响,针对前缘遭遇缺口损伤型的压气机叶型开展数值仿真,分析了其整体气动特性及内部流场细节的变化规律。以某小型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风扇转子叶片50%截面叶型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叶栅模型,假定叶栅中间截面遭遇了球体正向撞击,并在其前缘形成了深度为1.2%相对弦长、宽度为2.5%相对叶高的表面缺陷。借助NUMECA Fine/Open软件包对前缘缺口型损伤风扇转子叶片50%截面叶型平面叶栅进行全通道数值模拟,研究区域共计包含6个叶栅通道,定量分析了损伤前后叶栅的气动特性变化及内部流场结构。结果表明:在来流马赫数为0.6下,前缘缺口型损伤在全攻角范围内增大了叶型总压损失系数,最大相对增大3.11%;扩散因子在前缘损伤后变大,最多增大13.5%。
    • 刘宝; 杜政帅; 周逊
    • 摘要: 在压气机静叶叶栅端壁适当位置进行边界层抽吸,可以控制平面叶栅内的流动分离,提高平面叶栅的气动负荷。为考察抽吸槽道不同布置方案对平面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发动机气体动力研究中心的跨声速风洞上,对不同抽吸槽道布置方案的压气机平面叶栅进行了吹风实验与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端壁边界层抽吸可以有效降低平面叶栅的总压损失,其效果与抽吸槽道布置的数量有关。
    • 张庆典; 马宏伟; 杨益; 肖安琪
    • 摘要: 平面叶栅气动试验传统上是验证压气机、涡轮的基元性能的主要手段,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利用平面叶栅开展了大量的流动测量试验,以揭示叶栅内部复杂流动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探索减小叶栅内流动损失的方法.本文从试验装置、测试技术和研究内容三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平面叶栅气动试验研究的进展情况.首先介绍了平面叶栅试验装置的发展及提高平面叶栅试验段流场品质的措施;其次介绍了叶栅气动试验采用的部分流场测试技术,包括叶片表面压力场、叶片表面温度场、内流速度场及流场可视化等测试技术,分析了这些测试技术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然后梳理了近年来平面叶栅试验研究的相关科学问题及进展,包括跨音速叶栅中的激波研究,叶顶间隙泄漏流动研究,叶型优化研究,多尺度非定常旋涡结构研究,振动环境下叶栅流场研究等;最后对平面叶栅气动试验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通过了解叶栅内复杂流动现象及本质,为进一步探索和提高压气机、涡轮的气动性能提供技术支撑.
    • 魏巍; 马护生; 周晓刚; 吴军强; 彭强; 任泽斌
    • 摘要: 为满足先进涡扇发动机对变雷诺数平面叶栅试验的需求,设计了亚/跨/超声速来流高效变换、雷诺数和马赫数独立调节、压气机和涡轮平面叶栅试验为一体、换热与冷却试验能力兼具的变密度平面叶栅风洞,提出了风洞的总体设计方案。文章详细介绍了风洞引射器、半柔壁喷管及试验舱等部件设计问题,分析了流场调试及典型叶栅试验结果。调试结果表明:采用的部件设计技术实现了变密度平面叶栅风洞的主要功能,试验雷诺数可低至3.1×105 m_(–1),具备开展低雷诺数平面叶栅试验的能力。风洞流场调试结果满足《低速风洞和高速风洞流场品质要求》(GJB 1179A—2012),为研究亚/跨/超声速压气机和涡轮叶栅低雷诺数流动问题提供了重要试验平台。
    • 刘鹏程; 张国臣; 徐志晖; 孙丹; 张成烽; 曹志远
    • 摘要: 为了改善静子叶栅流场性能,设计了一种S型射流缝叶栅。通过对其不同进气攻角、来流马赫数下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并将其与带有直线型射流缝的叶栅和原型叶栅进行对比,结果表明:0°和-5°攻角时,叶栅开缝总压损失略微增大,但S型射流缝叶栅增大的损失较小,优于直线型射流缝叶栅;在15°攻角时,叶栅开缝射流能较大幅度减小总压损失,降低吸力面附面层厚度,抑制附面层分离,增加叶栅气流流通能力,改善流场结构,在射流缝入口马赫数相同时,S型射流缝出口气流马赫数相较直线型射流缝出口提高了45%,对角区分离改善情况更好,S型射流缝叶栅对流动情况的改善程度依然优于直线型射流缝叶栅。S型射流缝叶栅是一种优于直线型射流缝叶栅的射流缝结构。
    • 白杰; 杨昭; 傅文广; 孙鹏
    • 摘要: 为改善平面叶栅风洞实验中叶栅流场品质,并明确上下侧板抽吸相关参数和了解侧板抽吸对流场的影响规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抽吸缝宽度与抽吸背压对流场品质的改善效果。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合理改变抽吸变量可有效改善叶栅中下部连续3个通道栅前流场均匀性与栅后流场周期性,使得进出口马赫数误差<0.01,气流角误差<0.5°,同时出口以T5通道为参照在相同误差范围内具有较好的周期性,从而明确对于栅前监控点位置的选择应位于T4~T6通道之间;抽吸缝为20 mm、抽吸背压为80 kPa时可以取得较好的流场品质且满足工程需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