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干腐病

干腐病

干腐病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319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园艺、林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9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53986篇;相关期刊147种,包括植物保护、中国植保导刊、果农之友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08年中国马铃薯大会、2006年全国植物抗病虫和病害流行与控制研究及应用研讨会、全国微生物生态学术讨论会等;干腐病的相关文献由675位作者贡献,包括毕阳、李永才、李皓等。

干腐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9 占比:0.50%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53986 占比:99.50%

总计:54258篇

干腐病—发文趋势图

干腐病

-研究学者

  • 毕阳
  • 李永才
  • 李皓
  • 梅汝鸿
  • 董建华
  • 袁紫倩
  • 刘刚
  • 张传清
  • 李凤兰
  • 胡俊靖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曲华
    • 摘要: 玉米穗腐病是玉米生长后期的重要病害之一,又称赤霉病、果穗干腐病、玉米穗粒腐病,近几年在我国发生十分普遍,一般发生率均在10%以下,极个别品种高达20%以上,尤其是在玉米籽粒形成阶段,若受到连续阴雨天气,个别品种能造成约50%的果穗发生穗腐病,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1病原菌玉米穗腐病为多种病原菌侵染引起的病害,主要由串珠镰刀菌、青霉菌、曲霉菌等多种霉菌侵染所致。其中串珠镰刀菌是优势病原菌。
    • 张凡; 张宇帆; 苏心悦; 徐文雅; 安焕炯; 马倩云; 孙剑锋; 王颉; 王文秀
    • 摘要: 以健康和不同腐败程度(轻度干腐病、中度干腐病、重度干腐病)马铃薯样品为研究对象,基于顶空气相离子迁移谱(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HS-GC-IMS)技术对不同病害程度马铃薯中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别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腐败程度的马铃薯共检测出43种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醛类18种、醇类9种、酮类5种、烯烃类5种、酯类2种、胺类2种、呋喃类1种、醚类1种。其中,随着腐败程度的增加,辛烯、α-水芹烯、环己酮、庚醛、乙醛含量增大,且重度腐败样品中产生二丙基二硫醚、苯乙烯、异丁醇、壬烯醛成分,以上可作为与接骨木镰刀菌代谢产物有关的特异性成分。通过建立不同腐败程度马铃薯之间的指纹图谱,使不同类别样品的挥发性成分差异可视化。主成分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基于检测到的挥发性成分,能对健康和不同腐败程度的马铃薯样品进行有效区分。研究结果证实HS-GC-IMS技术能直观全面地反映不同腐败程度马铃薯挥发性成分间的差异,有效辩识干腐病马铃薯特异性挥发性成分,为基于气味传感信息的马铃薯干腐病的诊断识别提供理论依据。
    • 卫杰; 慈志娟; 陈海宁; 刘笑宏; 陈浪波
    • 摘要: 1果树休眠期根据果树生长特点,抓紧弱树修剪,弱树早剪可增加树体养分积累,减少树体养分消耗,旺树可拖至后期修剪。清扫果园落叶、杂草,就地深埋,变废为肥;修剪病虫枝,刮除老翘皮,剪除干腐病枝,注意剪锯口、枝杈夹角等处,及时防治腐烂病。
    • 王广玉
    • 摘要: 今年将有40天的三伏天,意味着高温时间更久,加上局地的强日照、强降雨或长期干旱的灾害性天气伴随加持,必然会对苹果生长造成较大影响。“高温”危害果实日烧风险加大。当果面温度达到50°C以上时,已经超出苹果日烧临界温度,而外围套袋果实受阳光直射,更容易超过这个界限,形成“日烧”果。当土壤墒情严重不足,则造成果面皱缩,遇到再次降雨,则果面产生水裂纹。枝干灼伤。尤其是弱树的枝干向阳面,枝叶偏少,不能有效遮挡阳光,加上高温,极易灼伤树皮,加重枝干轮纹、干腐病等病害发生。
    • 李鸿强; 孙红; 李民赞
    • 摘要: 马铃薯干腐病和疮痂病的检测通过人工目测,结果存在主观性,该工作研究正常、干腐和疮痂病马铃薯的光谱分类识别方法。试验获取116个样本,光谱采集范围860~1745 nm。经过一阶导数(first derivative,FD)处理后的光谱数据,主成分(PCA)分类识别效果较好,FD作为光谱预处理方法。光谱曲线上的极值点、极值点间的中点和极值点间连线的斜率决定光谱曲线的形状和变化,是曲线上的关键点,光谱曲线形状变化代表着内部物质的变化,具有指纹特性,利用极值点和中点对应的光谱或极值点间连线的斜率组成模式特征向量。分别用3种样本关键点的平均光谱形成标准模式特征向量,通过计算待测样本关键点组成的特征向量和标准模式特征向量之间的马氏距离,以最小马氏距离判定样本的归属,通过错误识别率检验模型识别性能。正常、干腐、疮痂样本分别有13,12,15个关键点,由各自关键点对应的反射率组成的模式特征向量,3类样本的错误识别率为0。去掉冗余关键点整合成一个标准模式特征向量,正常和疮痂样本的错误识别率为0,干腐样本的错误识别率为14.3%,全部错误识别为疮痂样本,特征向量数据点的增多,增加了病害样本之间的贴合度,降低了两类病害样本之间的区分度。利用波长911,1269和1455 nm处两点间的斜率形成模式特征向量,正常和疮痂样本的错误识别率为0,干腐样本的错误识别率为2.4%。利用前2个主成分得分作为参数,采用线性判别分析(LDA)和贝叶斯分类器(BC)建模,提供不同角度的分类模型,对比检验基于模式特征向量建立的分类模型的有效性,2种识别方法的错误识别率均为0。实验结果表明,可以利用表征光谱曲线结构特征的模式特征向量作为分类参数,结合距离法建模,与常见识别方法具有同等识别精度。
    • 柯杨; 马瑜; 朱海云; 郭晓成; 李勃
    • 摘要: 石榴(Punica granatum L.)属石榴科(Punicaceae)石榴属(Punica),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石榴干腐病(Pomegranate dry rot)是由植物病原真菌引起的症状相似的一类破坏性病害,可危害花器、果实和枝干,是我国石榴生产中的重要病害。多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多种病原菌均可引起石榴干腐病。石榴干腐病的发生因产地、地理条件而异,且同一病原发生的地域范围也不同。目前,关于石榴干腐病病原菌的研究结果存在较大分歧。在生产中,针对石榴干腐病的防治主要还是依赖栽培管理及化学药剂防治进行病害控制,针对石榴干腐病生物防治研究工作仍处于实验室活性菌株筛选及活性评价的初步研究阶段。本文概述了石榴干腐病发病规律、症状特征、病原菌研究进展、生物学特征及相关防治技术研究进展,并对当前相关研究进展与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为该病害的深入研究及有效防治提供参考。
    • 徐金涛; 冀明辉; 李龙飞; 高丽娟; 郭勇; 郝宝锋
    • 摘要: 1砧木种子1.1砧木种类的选择北方地区多选择杜梨或山梨,南方地区多选择豆梨。1)杜梨。分布广泛,与中国梨、西洋梨的嫁接亲和性都很强,缺点是易感染干腐病。其中,小籽杜梨根系要优于大籽杜梨根系。2)山梨。抗寒性强,最适合作寒地梨的砧木,对腐烂病、黑星病抵抗能力强,适宜于嫁接东方梨品种,与西洋梨嫁接亲和力弱。3)豆梨。适宜于温暖、湿润气候,耐热、抗涝、抗旱、抗腐烂病,但抗寒、耐盐碱、耐瘠薄能力稍差,与砂梨、西洋梨嫁接亲和力强。
    • 王晓阳
    • 摘要: 为明确油松造林技术和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措施,本文先简单介绍油松的生长习性,而后从育苗要点、移栽定植、苗木管理、越冬管理这四个方面阐述油松造林技术要点,最后提出油松生长过程中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措施,主要有干腐病防治、腐烂病防治、松干蚧壳虫防治、松材线虫防治。通过展开系统性的分析论述,指明为保障和提高油松成活率,必须充分掌握油松造林技术要点,按照要求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 何子顺; 贾艺凡; 李贵美
    • 摘要: 梨胴枯病又称干枯病,是梨枝干的重要病害之一,与梨树枝干上发生的干腐病症状相近,主要为害砂梨系统和白梨系统的品种。以为害枝干为主,发病严重时病斑能延伸至整个枝干,造成树皮坏死、枝干死亡,树势衰弱,甚至整株死亡,给生产造成很大损失。该病最早发现于日本梨区,主要表现在砂梨上,随着引种传人我国。
    • 高竞; 方伟; 顾佳悦; 严淑娴; 邵帅; 梁辰飞; 秦华; 陈俊辉; 徐秋芳
    • 摘要: 为探明解淀粉芽孢杆菌WK1在山核桃树和林地土壤的定殖动态及其最佳接种方式,采用电击转化方法导入绿色荧光蛋白(GFP)质粒,构建荧光标记菌株(GFP-WK1).通过叶面喷施(喷叶法)、根系浇灌(灌根法)和树干滴注(挂液法)3种方式接种GFP-WK1菌液,定期测定GFP-WK1在山核桃树体和土壤中的定殖数量,以及不同土壤pH条件下GFP-WK1在山核桃幼苗根、茎、叶中的定殖量,分析GFP-WK1的定殖能力和移动规律.结果表明:GFP-WK1能够通过喷叶法、灌根法和挂液法的方式在土壤和山核桃树体定殖,GFP-WK1在山核桃树体和土壤之间有良好的移动性,定殖量可保持在104~106 CFU·g-1.相较于灌根法和喷叶法,挂液法处理下GFP-WK1定殖稳定.不同土壤pH条件下,GFP-WK1在山核桃幼苗中的定殖量均表现为根>茎>叶,在pH值为6.8的土壤条件下定殖效果最好,植物体内的定殖量也相对较高.从短期定殖效果和施用方便的角度,田间实际应用推荐灌根法,并将土壤pH值调到6.8;长期使用的话,建议选择挂液法,以保证树体的菌株定殖量稳定.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