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崩落法

崩落法

崩落法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448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工业经济、冶金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2篇、会议论文41篇、专利文献93390篇;相关期刊91种,包括北京科技大学学报、采矿技术、金属矿山等; 相关会议25种,包括第一届大直径深孔采矿技术与装备学术会议、2013(桂林)第六届中西部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论坛、全国采矿技术与装备进展年评报告会等;崩落法的相关文献由835位作者贡献,包括邵安林、任凤玉、张国建等。

崩落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2 占比:0.29%

会议论文>

论文:41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93390 占比:99.67%

总计:93703篇

崩落法—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庆坤
    • 摘要: 为了充分利用矿石资源,根据Timok铜金矿上部矿带断裂构造发育及局部岩体破碎的开采技术条件,开展了采矿方法优选及回采工艺优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充填采矿法能优先开采富矿,且采矿贫化损失较低,推荐Timok铜金矿上部矿带-140m标高以上采用上向进路充填采矿法,-140 m标高以下断层以西采用上向进路充填采矿法回采,断层以东采用分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该采矿方案有效降低了矿石损失贫化率,有利于上部高品位资源回采利用,提高了矿山企业经济效益。
    • 井伯祥; 陈超
    • 摘要: 针对崩落法放矿过程中矿块组拱阻塞问题,采用PFC2D离散元数值模拟软件,对不同颗粒级配下的矿石散体在落矿过程中产生组拱现象及其力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颗粒级配对于组拱现象的影响是矿石散体中大颗粒占比高于40%时,组拱现象发生,并且随着大颗粒占比的增加,组拱发生的概率和稳定性随之提高。通过对保安矿柱斜面应力的监测,在进路完整出矿过程中,应力先减小后增加,应力减小阶段为纯矿石铲出阶段,应力增加阶段为废石混入阶段,当出现组拱现象时,形成不稳固、中等稳固、极稳固3种状态组拱结构,其形成时间节点依次提前。通过对散体内部颗粒间接触应力的监测,进路出矿对于上部的应力有卸荷作用,正常出矿状态下,应力峰值位于保安矿柱上部区域,当组拱结构形成之后,峰值下移至组拱结构处,由于组拱形成时间节点的不同,造成上覆矿岩散体剩余量不同,随着组拱结构稳固性的提高,组拱处的接触应力也逐渐增加,而无组拱进路的出矿工序也会对组拱进路上方的放矿椭球体产生影响,使其逐渐向无组拱进路发生倾斜,直至椭球体瓦解。
    • 赵新; 东龙宾
    • 摘要: 金属矿山采空区灾害形式具有复杂性、多变性、突发性的特点,采空区若不及时处理,不仅容易引起矿山安全事故,残留的矿柱还会造成资源浪费。研究以雅满苏铁矿为依托,在采空区探测的基础上,结合矿山采空区特点,提出了崩落法处理采空区的工作方案,通过先崩落间柱,后崩落顶柱的方式完成了采空区处理和残矿回收。
    • 吕冠颖; 何环莎; 覃敏; 胡军伟; 王阡; 宋阳
    • 摘要: 对于崩落法开采向充填法开采转变的矿山,受崩落法开采的采动影响,其工程地质条件会变得相对复杂,围岩完整性及其稳定性相对较差,开采技术条件相对复杂。为确保矿山下一步生产作业的安全,必须要在崩落法采场与充填法采场之间留设隔离矿柱。本文结合矿山实际工程地质条件,创新地采用了以考虑采空区顶板垮塌冲击动载荷的弹性小薄板理论为代表的多种理论分析方法,确定了崩落法转充填法采场之间水平隔离矿柱的尺寸,采用结合矿山围岩移动参数和Bieniawski矿柱强度理论的方式,计算了崩落法转充填法采场之间隔离间柱的尺寸。与此同时,采用Phase2二维数值模拟的方式对隔离间柱的尺寸合理性进行了验证,最终实现了矿山崩落法到充填法的顺利转型,在保证矿山下一步安全回采的基础上,提高了矿石回收率,为矿山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 林友
    • 摘要: 采矿设计中,矿体产状变化大,采矿方案的选择极难解决.结合赵普白钨矿段开采条件实际,充分考虑其影响因素,设计了一套合理可行的采矿改进方案,能确保当矿体厚度大于5m且倾角小于50°时,矿石能借助其自重进行溜矿.实践表明,该方案采矿成本较类比矿山节约近16元/t原矿,作业安全性好,生产能力大,对同类复杂矿体开采的矿山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和推广运用价值.
    • 张东杰; 王健多; 郑有伟
    • 摘要: 采用数值方法对岩体结构影响下覆岩冒落及地表岩移特征进行了研究.采矿过程中,覆岩冒落呈现缓慢-快速周期性发展;地表岩移发展主要由急倾斜节理控制,总体上以横向扩展为主;开采区域内岩移发展受断层的影响大于节理的影响,断层倾角的减小将增加其上盘岩体的弱化效应,可能导致岩体发生倾倒破坏,增加地表岩移范围.
    • 张东杰; 王健多; 郑有伟
    • 摘要: 采用数值方法对岩体结构影响下覆岩冒落及地表岩移特征进行了研究.采矿过程中,覆岩冒落呈现缓慢-快速周期性发展;地表岩移发展主要由急倾斜节理控制,总体上以横向扩展为主;开采区域内岩移发展受断层的影响大于节理的影响,断层倾角的减小将增加其上盘岩体的弱化效应,可能导致岩体发生倾倒破坏,增加地表岩移范围.
    • 祝自伟
    • 摘要: 合理的爆破参数优化设计一直是制约中深孔崩落回采成本和安全的难题之一.依托杏山铁矿中深孔机械化装药爆破工艺,采用理论分析和现场试验等方法开展研究.基于岩石力学特性及可爆性,开展爆破区域划分;结合经验公式和工程实践,分区域开展精细化爆破孔网参数、装药结构参数以及起爆方案研究;开展分区化爆破工业试验,优化中深孔精准爆破技术工艺.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区域矿石回收率大于60.50%,大块率小于4.5%;优化后的爆破孔网参数、装药结构参数和微差起爆方案,能够满足杏山铁矿大结构参数下机械自动装药精细化爆破要求;针对不同工况、不同赋存环境条件下的爆破开展精细化设计,有利于提高爆破质量.
    • 邓艳娥
    • 摘要: 某矿山一直采用崩落法开采,存在地表塌陷、环境破坏、矿石损失、贫化严重等问题.基于矿山实际,分析了改为充填法开采的必要性,并对两种采矿方法的矿石生产成本、综合效益、环境、政策影响程度等多个维度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由崩落法改为充填法后可回采矿石、保安矿柱共2684万t,增加效益达74.3亿元,且解决了尾砂堆存问题,改善了矿区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提升,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 张崴; 周宝坤; 韩延清; 田迎春; 马东; 陈晓青
    • 摘要: 崩落法端部放矿矿岩直接接触,顶部、正面、侧面等多方面覆盖岩废石的混入是造成矿石贫化的主要原因,为了研究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放矿过程中废石混入过程,对矿岩颗粒间的受力进行分析,基于离散元理论构建放矿数值模型,将模拟结果与现场实际放矿指标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可靠性.结果表明:矿石回采率达到85% 时,总混岩率29.70%,其中正面废石占比92%,混入量最大;两侧废石混入占比7.4%,混入量次之;顶部废石混入0.86%,混入量最少.矿岩放出体呈现出"上宽下窄"对称椭球体缺,放出体高度随放矿时间增大呈幂函数关系增大.放矿过程中,逐渐形成较为稳定的速度场及力场,矿岩颗粒发生运移和旋转,并伴随着力链不断的断裂与重组,在放矿口上方形成拱形放矿松动体.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