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尼克松

尼克松

尼克松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1443篇,主要集中在外交、国际关系、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43篇、专利文献21154篇;相关期刊657种,包括党史天地、国际展望、现代交际等; 尼克松的相关文献由1175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永钦、宗道一、蔡子强等。

尼克松—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43 占比:6.39%

专利文献>

论文:21154 占比:93.61%

总计:22597篇

尼克松—发文趋势图

尼克松

-研究学者

  • 王永钦
  • 宗道一
  • 蔡子强
  • 佚名
  • 张静
  • 顾保孜
  • 张放
  • 王凡
  • 王梦悦
  • 邵笑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吴惠秋
    • 摘要: 1972年2月,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中美还没有建交前实现的访华“破冰之旅”曾经改变了世界格局。当年2月28日,中美两国在上海签署和发表的中美《联合公报》,也就是“上海公报”,为中美关系正常化开启了大门,也为随后两国的交流与合作铺下第一块基石。不可否认,尼克松的访华之旅主要基于冷战时期美国自身的战略利益考量,而在中美的政治对立时期两国却能本着合作互利共赢和求同存异的原则迈向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康庄之路,不能不说是两国领袖的政治智慧的体现。
    • 陈彩虹
    • 摘要: 如果说,1971年的"尼克松震荡"(参阅:《主权国家货币的实质》,《中国发展观察》2021年第24期),催生了"主权国家货币"这一为世人较为普遍接受的新的货币概念,那么,这个"震荡"带出的另外一种说法,就令人们存有诸多疑惑了。这个说法就是,"国家信用货币"。
    • 周小鱼
    • 摘要: "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a man,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这是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试探着把脚从登月舱的阶梯移到月面时,发出的一句感慨。通过电视实时转播,全世界超过6亿人共同见证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甚至直接与宇航员们通了电话,并称之为“从白宫打出的最具历史性的电话”。那一刻,永远地定格在了1969年7月21日2点56分(UTC)。
    • 宝丁
    • 摘要: 当身着蓝色西装的美国总统尼克松于1972年5月8日晚在面向全美公众的电视讲话中宣称,美军将发起一次“会缩短战争进程的行动”时,这场行动就在20000千米以外的越南海岸同步发生着。有如“现场直播”般的“零钱”行动,旨在向海防港布下水雷,以此阻绝北越获得外部支援的海上通道。
    • 贾岩; 徐显芬
    • 摘要: 美国在冷战大背景下和苏联展开全球争夺,保持战略优先和主动,也包括在中东地区.尼克松执政后,主导政府确立了新的国家外交理念和战略,即“均衡外交”战略,包括“联系”和“三角”两个要素.1973年十月战争爆发后,基辛格亲自实践这一外交理念,促成参战各方停火,使外交思想和实践融为一体.在调停各方停火时,美国的核心意图是不允许苏联和以色列任何一方在中东占据绝对优势,也不完全和阿拉伯国家对立,同时兼顾对欧洲盟国的责任,最大限度地使局面处于可控状态.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外交和各个国家利益的复杂性,外交理念与现实关系的乖离也同时存在.
    • 张建华
    • 摘要: 1959年7月22日至8月2日的尼克松访苏是1917年十月革命和苏联建立之后,首位美国国家元首访问苏联。美国代表团中除政府官员之外,还有部分来自美国大学、科研机构和媒体的专家,他们对于苏联的直接接触和直观认识实际上构成了美国社会中最初的“苏联形象”。
    • 忻怿
    • 摘要: 1969年3月及8月,中苏相继爆发珍宝岛及铁列克提武装冲突,在此期间,尼克松政府日益改变对华认知,逐渐对华施行“接触”政策。珍宝岛冲突后,美国注意到中国释放的对外战略温和信号,但就冲突保持中立;铁列克提冲突后,尼克松政府加速认识到苏联对华的强烈报复心态和实质威胁性,体认到中国在战略三角中的关键地位,中国安全与否事关冷战全局。经珍宝岛冲突所触发,以及铁列克提冲突所定型,在美国改变对华认知以及制定对华新战略的半年多历程中,现实主义的均势外交思想占据了主导。为避免苏联扶立新的中国亲苏政权、获得麦金德式的欧亚大陆霸权,尼克松政府将中国的生存和安全视作美国国家核心利益的革命性认知变化,在战略理念层面指导了美国联合中国制衡苏联的大战略转型,这助推了20世纪70年代美苏“缓和”的达成,催化了同期中美安全关系及防务合作的隐秘发展。
    • 岑嵘
    • 摘要: 英国经济学家唐·汤普森曾经担任伦敦政经学院客座教授,每逢午休,他总是绕到不远处的苏富比拍卖行,逛一下拍展,并由此对艺术品经济学发生了兴趣。汤普森发现,在现代艺术中,受欢迎的画作是有一些基本规律可循的,比如就人物肖像而言,迷人的漂亮女性和儿童的肖像就要比老妇和丑男值钱,快乐的人物肖像比忧愁的寡妇卖得好。安迪·沃霍尔的《橘色的玛丽莲》的行情,是同尺寸的《理查德·尼克松》的20倍。想想谁愿意在客厅里挂着尼克松的肖像,而不是美女梦露?
    • 边庆祝
    • 摘要: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率领美国代表团抵达北京进行国事访问,受到周恩来总理等中国领导人的欢迎,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 丁夏阳
    • 摘要: "经济接触"是尼克松对华"接触外交"的一项重要政策.该政策的最初目的是向中国"示好",但随着双边关系的发展,美国国务院与国家安全委员会对"经济接触"是否应当超越"示好"而转入正式贸易谈判展开了争论.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正是这一分歧的妥协产物.从短期目标来看,由于美国政府内部政策争斗,该委员会于1973年的首次访华并未取得预期效果;但从长远来看,此次访问事实上将"经济接触"政策推入了下一阶段,从而完成了超越"示好"的目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