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蜂螨
小蜂螨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102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昆虫学、植物保护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3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56856篇;相关期刊20种,包括环境昆虫学报、植物保护、甘肃畜牧兽医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十届海峡两岸蜜蜂与蜂产品学术研讨会暨首届全国蜂产业高峰论坛、福州市科协2010年学术年会等;小蜂螨的相关文献由138位作者贡献,包括伍金元、敖绍川、陆群等。
小蜂螨—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6856篇
占比:99.83%
总计:56951篇
小蜂螨
-研究学者
- 伍金元
- 敖绍川
- 陆群
- 倪杰
- 黄文忠
- 剪象林
- 张晓东
- 李志勇
- 罗其花
- 代平礼
- 余林生
- 余玉生
- 刘炽松
- 周婷
- 宋廷洲
- 张庆山
- 徐子成
- 方月珍
- 李德智
- 李福洲
- 潘金山
- 王丽华
- 王德朝
- 王殿军
- 薛承坤
- 远庆
- 陈华生
- 魏华珍
- Koeni.N
- N.Koeniger
- 于世宁
- 余申俊
- 兰风明
- 冯峰
- 刘国信
- 刘振明
- 刘福广
- 勾长龙
- 华标
- 卢焕仙
- 卢金波
- 吴元翠
- 吴利民
- 吴艳艳
- 周冰峰(文/图)
- 周绪正
- 唐淼
- 姚真良
- 姜云光
- 孙俊峰
-
-
余玉生
-
-
摘要:
近两年在本所定地饲养西方蜜蜂,由于周围饲养的西方蜜蜂数量较少,以及蜜源结构发生变化,造成西方蜜蜂白垩病和大、小蜂螨等病虫害防治也出现了变化。为了弄清准确的防治时间和治疗效果,摸索适合当地优质高产的饲养技术。经过长期防治实验,总结了一些方法,供同行参考。
-
-
-
周冰峰(文/图)
-
-
摘要:
cqvip:蜂螨主要危害西方蜜蜂,东方蜜蜂有蜂螨寄生,但不造成危害。危害西方蜜蜂的体外寄生螨主要有两个属,瓦螨属(又称为大蜂螨)和热厉螨属(又称为小蜂螨)。危害西方蜜蜂的大蜂螨只有一个种,即狄氏瓦螨;危害西方蜜蜂的小蜂螨有两个种,即梅氏热厉螨和亮热厉螨。防治蜂螨是西方蜜蜂饲养中最基本的技术。
-
-
程娴;
唐淼;
吴元翠;
李方东;
袁媛;
余林生;
毕守东
-
-
摘要:
小蜂螨作为亚洲地区主要的蜜蜂害虫,严重阻碍了蜂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定量描述小蜂螨的暴发风险等级可以为该螨的早期防控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本研究根据郑州市1991年至2010年的气象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将小蜂螨暴发地的6个相关气象指标转换成3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再对综合指标值进行加权相加得到各年小蜂螨暴发风险的综合评价值,并对其进行等级划分,分别得到各年小蜂螨的暴发风险等级.其中除2006年外,其余年份均与实际调查结果相符,其等级评价正确率达90%.根据不同的暴发风险等级,需要采取不同的防御手段,特别是对当年小蜂螨暴发风险等级较高的地区应加强监测,做好防治工作.
-
-
-
赵红霞;
罗岳雄;
梁勤;
张学锋;
陈华生;
黄文忠
-
-
摘要:
小蜂螨,是亚洲地区蜜蜂重要的经济害螨之一.小蜂螨以吸食蜜蜂封盖子的血淋巴为生,能导致大量封盖幼虫和蛹变形或死亡,勉强出房的工蜂也出现体型畸形,致使蜂群的生产力严重下降,直接影响蜂群的发生发展.本文就小蜂螨的分类分布、繁殖生物学、流行病学及行为学、危害防治及其蜂螨、蜜蜂与病毒直接的关系等展开阐述.旨在有助于将来更深入的探索小蜂螨,对今后小蜂螨的防治提供理论参考.
-
-
朱世馨;
勾长龙;
王家祯;
马红霞;
高云航
-
-
摘要:
蜜蜂螨病是由大蜂螨和小蜂螨引起的一种蜂的常见寄生虫疾病。大、小蜂螨对蜂群危害很大,常给养蜂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可能引起蜂群崩溃综合征[1-2]。西方蜜蜂和部分杂交蜂对蜂螨的易感性远高于东方蜜蜂(中华蜜蜂)。同时蜂螨在蜜蜂个体和蜂群间的传播和对蜜蜂几丁质外壳的侵蚀,可导致多种病原的入侵使蜜蜂染病,造成蜂群大面积感,
-
-
陈祉作;
李金山;
余林生;
李耘
-
-
摘要:
小蜂螨是亚洲地区重要的蜜蜂害螨,是一种比大蜂螨更具危害性的寄生螨.研究明确梅氏热厉螨Tropilaelaps mercedesae在我国的时空分布规律,对小蜂螨的快速监测和早期预防具有重要意义,进而有助于减少其对蜂产业造成的损失.根据气候相似性原理,分别基于马氏距离和欧氏距离逐月计算目标区域与小蜂螨暴发区域间的气候相似距,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探究小蜂螨在中国的适生性.结果表明:马氏距离较欧氏距离更优.小蜂螨在我国的适生性存在季节、地域性差异.在季节上,小蜂螨从春季至冬季的适生性先增强后减弱,秋季的适生性最强.在地域上,小蜂螨在南方地区的适生性高于北方地区,在东部地区的适生性高于西部地区,其中华南地区的适生性最高,东北地区的适生性最低.最后,通过优化最小平方误差的策略获取阈值和临界值,并根据适生性区域划分标准,基于GIS软件逐月绘制了小蜂螨的适生分布图谱.
-
-
陈东海;
姚真良;
张发;
王志;
刘福广
-
-
摘要:
针对长白山区蜂群周年变化、蜜源、转地蜂群出入场、小蜂螨的消长等规律,提出了长白山区小蜂螨防控的新对策:在一年中抓好4个治螨关键时期和1个椴树流蜜期,采取蜂群控制技术和化学药物熏杀相结合的措施,科学防控小蜂螨.
-
-
苗春辉
-
-
摘要:
2013年,新疆尼勒克养蜂受到了小蜂螨的危害,加之采蜜季节阴雨天气过多,导致蜂农养蜂受到沉重打击,给新疆尼勒克养蜂生产造成了很大影响,同时也对新疆黑蜂的保种、育王等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难.针对这样的病害,新疆伊犁州尼勒克县种蜂场蜂业有关人员联系蜂农,讨论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来预防下一年螨害继续危害新疆伊犁州尼勒克县种蜂场蜂群.
-
-
周婷;
罗其花
- 《第十届海峡两岸蜜蜂与蜂产品学术研讨会暨首届全国蜂产业高峰论坛》
| 2013年
-
摘要:
概述小蜂螨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蜱螨亚纲,寄螨总目,中气门目,皮刺螨总科,热厉螨属(Tropilaelaps)近年研究结果表明小蜂螨可以分为四个种,即柯氏热厉螨(Tropilaelaps koenigerum)、梅氏热厉螨(T.mercedesae)、亮热厉螨(T.clareae)和泰氏热厉螨(T.thai).小蜂螨原始寄主是大蜜蜂,但是也能转移寄主,感染蜜蜂科的西方蜜蜂、黑大蜜蜂和小蜜蜂,东方蜜蜂中也发现过小蜂螨,但还未见其繁殖的报道.小蜂螨是亚洲地区蜜蜂科(Apidae)的重要虫害,它繁殖快、携播期短,是一种比大蜂螨危害性更大的蜜蜂外寄生虫.中国小蜂螨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秋季的感染率最高,其次是夏季,冬、春季节感染率较低;中国南方地区梅氏热厉螨的感染程度显著高于北方地区;如果蜂群生产王浆,其梅氏热厉螨感染程度通常也高。综合形态学初步鉴定结果,mtDNA CO-I基因和rDNA ITS1-5.8S-ITS2基因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及其PCR-RFLP分析结果表明,寄生在中国西方蜜蜂群内的小蜂螨全部属于梅氏热厉螨(T.mercedesae),而并非早期定义的亮热厉螨(T.clareae)。
-
-
潘金山;
远庆;
王丽华
- 《福州市科协2010年学术年会》
| 2010年
-
摘要:
目的:小蜂螨(Tropilaelaps clareae)是蜜蜂(Apis mellifera)的一种体外寄生虫,对其在植物源杀虫剂胁迫下的发育生物学进行研究,利于加强植物源蜂药的基础研究,同时带动养蜂生产尽量少用剧毒农药、兽药来防治蜂箱内病虫害.rn 方法:将蜜源植物柠檬桉(Eucalyptus citriodora)叶片,经乙醇浸提并蒸馏提取得到桉叶素.用这种自制的溶剂,在实验蜂群内对着巢脾上的蜜蜂或对着蜂箱底板喷洒,进行桉叶素胁迫下的小蜂螨发育生物学、性比以及毒杀机理观察研究.rn 结果:桉叶素对这种靶标害虫各个发育期的个体都具有一定的薰杀作用,特别是桉叶素胁迫加快了螨发育生物学,使小蜂螨雌雄性比由原来的2-3♀∶1♂变为1-2♀∶1 ♂.rn 结论:桉叶素以神经毒驱杀机制有效控制小蜂螨的繁殖基数和发育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