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状幼虫病
囊状幼虫病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37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林业、图书目录、文摘、索引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2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06946篇;相关期刊36种,包括致富天地、农民科技培训、蜜蜂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六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等;囊状幼虫病的相关文献由229位作者贡献,包括任勤、姬聪慧、曹兰等。
囊状幼虫病—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06946篇
占比:99.90%
总计:107049篇
囊状幼虫病
-研究学者
- 任勤
- 姬聪慧
- 曹兰
- 王德朝
- 王瑞生
- 罗文华
- 曾志将
- 苏松坤
- 夏晓翠
- 张曌楠
- 徐书法
- 戴荣国
- 李志国
- 沈克飞
- 聂红毅
- 颜伟玉
- 高丽娇
- 黄安
- 黄景南
- 于梦园
- 冯书营
- 刘佳霖
- 刘俊峰
- 刘文利
- 刘正安
- 叶晓君
- 吴小波
- 周冰峰
- 周婷
- 周庆福
- 张海州
- 曹乐元
- 曾传勇
- 李旭涛
- 李游
- 李爱芳
- 李艳
- 李薇
- 李静雅
- 杜景霞
- 杨佐泽
- 杨荣良
- 杨金芳
- 焦燕
- 王双进
- 王子龙
- 程尚
- 简旭东
- 罗岳雄
- 胡丽娜
-
-
张祖标;
袁正赛
-
-
摘要:
油菜花期是中蜂囊状幼虫病的高发季节,养蜂者应从遵守卫生操作规程、清箱消毒、适度保温、补助饲喂、奖励饲喂、选育抗病品种等方面加强预防。对已发病的蜂群,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应采取扣王断子、换箱消毒等综合措施进行预防。
-
-
周春涛
-
-
摘要:
一、中蜂飞逃主要原因中蜂飞逃主要原因有:巢内缺蜜缺粉;病虫敌害侵袭,如巢内巢虫危害严重、遭遇盗蜂、胡蜂侵袭、受囊状幼虫病危害严重等;人为干扰,如过箱操作不当、频繁开箱检查、过度取蜜,转地运输时受到震动等;箱内环境恶化,如巢脾老旧、箱内有积水、不卫生、蜂箱异味浓重等;蜂群(蜂箱)的位置外环境恶劣,如处于烈日暴晒或寒风侵袭;蜂场及周围充满对蜂群刺激性较强的气味,如烟熏、有毒气体、农药味太严重;群势较弱;蜂群周边蜜粉源匮乏而不远处有蜜粉源植物开花流蜜,为了生存,集体迁飞到蜜粉源丰富的区域;季节和气候的影响,如夏季从炎热的低海拔坝区、河谷地带向凉爽的山区、半山区转移等;蜂种的遗传性(迁徙习性),如迁飞来投或收捕的野生蜂群容易发生再次飞逃。
-
-
陈强;
刘羽;
易红华;
蔡志荣
-
-
摘要:
中蜂主要病敌害有3种,分别是中蜂囊状幼虫病、欧洲幼虫腐臭病和巢虫,对中蜂养殖业危害严重.在蜂病防治上,目前主要还是以药物防治为主,这往往导致蜂药使用过度,造成蜂产品药残超标,给我国蜂产品出口带来巨大的冲击.基于以上,围绕主要发生的3种病敌害,从基本概述、发生情况、防治要点、绿色生态防控技术等方面加以阐述,以便对中蜂主要病敌害开展科学防治.
-
-
李小青;
党晓群
-
-
摘要:
中蜂囊状幼虫病是一种由中蜂囊状幼虫病毒引起的严重威胁中蜂健康的传染性疾病.目前由于该病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方式,因此,预防与及时检测对于遏制该病传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临床诊断、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方面总结中蜂囊状幼虫病检测与鉴定的方法,包括形态诊断、RT-PCR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巢式PCR、胶体金免疫快速诊断技术、ELISA、血清学技术和基因芯片等,为中蜂囊状幼虫病毒检测方法的改进和优化提供参考.
-
-
邓位喜;
马啸天;
吴廷昌;
刘廷江;
韩建伦
-
-
摘要:
中华蜜蜂囊状幼虫病是由中华蜜蜂囊状幼虫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极强的蜂病,典型症状为"花子脾",病死幼虫内含乳白色液体、呈囊袋状,尸体无臭味.通过开展中草药组方试验以筛选出最佳治疗方案,结果表明,中草药试验1组治愈率为26.83%、有效率为56.10%、死淘率为43.90%;中草药试验2组(中囊消)治愈率为51.22%、有效率为78.05%、死淘率为21.95%;中草药试验3组治愈率为24.39%、有效率为48.78%、死淘率为51.22%;对照组治愈率为9.76%、有效率为29.27%、死淘率为70.73%.中草药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间差异极显著(P<0.01),但以中草药试验2组(中囊消)的效果最佳.
-
-
李松涛
-
-
摘要:
中蜂囊状幼虫病对中华蜜蜂养殖很大.本文从囊状幼虫病症状,发病诱因、规律及防治方法进行全面阐述分析,供大家在该病防治方面参考,以达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早发现,早治疗.减少损失,提高养蜂水平.
-
-
-
-
-
郑火青;
邓洁
-
-
摘要:
病毒作为影响蜜蜂健康的重要生物因子,在近几年的研究中颇受关注.2018年国内外发表关于蜜蜂病毒的研究论文共11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0篇,另有4篇硕士学位论文,研究领域涉及流行病学、病毒与其他致病因子的协同作用关系、病毒病的防控等.对蜜蜂病毒学研究在2018年度国内外取得的进展进行梳理,以期为蜜蜂病毒学研究和蜜蜂病毒病的防控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