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信息系统
实时信息系统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0年内共计98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工技术、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8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3975824篇;相关期刊61种,包括无线互联科技、管理工程学报、管理现代化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第一届中国(国际)核电仪控技术大会、第5届中国金属学会青年学术年会、2009中国过程系统工程年会(PSE)暨2009中国MES年会等;实时信息系统的相关文献由150位作者贡献,包括庄连玉、徐治皋、朱思行等。
实时信息系统—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975824篇
占比:100.00%
总计:3975910篇
实时信息系统
-研究学者
- 庄连玉
- 徐治皋
- 朱思行
- 田虎
- 赵阳
- 于永
- 伍民友
- 司风琪
- 娄建宏
- 娄建新
- 张贤勇
- 戴华
- 江忠鹏
- 苏洁
- 谈良辰
- 赵建军
- 赵静
- 邢旺
- 顾小林
- 高正平
- 万可
- 中国矿业大学
- 于建华
- 于贵瑞
- 于达仁
- 任学军
- 伏玉玲
- 何星
- 何洪林
- 何飞勇
- 余文荣
- 侯国莲
- 侯子良
- 刘勤
- 刘卫
- 刘洪宇
- 刘海运
- 刘瑞文
- 刘科学
- 刘经荣
- 刘西
- 单丰
- 卢黎明
- 吕炳潮
- 周俊
- 唐建荣
- 唐秋华
- 夏华
- 孔令和
- 孔杰
-
-
-
无
-
-
摘要:
MES系统,被称为工业软件的核心,是面向车间层的生产管理技术与实时信息系统,是实现车间生产敏捷化的基本技术手段。MES市场新趋势MES系统未来市场空间广阔,复合增速保持在40%左右,目前国内MES行业主要集中于五大领域,分别是汽车、电子通信、石油化工、冶金矿业和烟草这五大领域。在国际上,MES市场上的竞争已经如火如荼。
-
-
王玉华
-
-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领域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我国电力事业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与发展,然而,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还会面临着一些问题.针对电力营销方面而言,就存在不少的问题,尤其在实时信息系统的建设方面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这就严重影响了电力营销工作的正常进行,同时也难以取得良好的电力营销效果.为此,这就需要有关企业能够积极的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电力企业管理,完善其系统管理,进而更好的促进电力事业的发展.
-
-
王翔宇
-
-
摘要:
应用于核电企业现场机组生产控制系统的生产实时及历史数据平台开发,可以使管理人员对现场实时状态有更及时和全面的了解,技术人员通过对实时现场信息的了解也能够增加对系统运行状态进行分析的时效性.该文通过AP1000-OVATION系统的实时信息系统开发可行性分析,结合国家电投海阳核电一期工程的现场实际应用,给出可行的系统开发方案.
-
-
-
-
-
摘要:
易往信息多年来研究并打造的MES系统,被称为工业软件的核心,是面向车间层的生产管理技术与实时信息系统,是实现车间生产敏捷化的基本技术手段(如图1)。1市场新趋势MES系统未来市场空间广阔,复合增速保持在40%左右,目前国内MES行业主要集中于五大领域,分别是汽车、电子通信、石油化工、冶金矿业和烟草这五大领域。
-
-
-
-
-
黄惟垚
-
-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通信技术也不断向前发展.为了满足用户的需要,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电力营销实现了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发展.电力营销信息系统能够有效地进行信息传递与数据采集,增加了电力企业与用户之间信息操作的安全性、实用性和简便性,使处理过程更加方便、简单.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各种平台与辅助系统,使得终端与平台和信息系统实现有效的衔接,使得服务更加广泛,有效的提升了电力营销信息系统进行服务的效率,大大提高了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
-
-
胡鹏
- 《2008年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
| 2008年
-
摘要:
电厂实时信息系统(Plant Information System)是基于客户/服务器(C/S)结构的电厂实时信息采集、存储和管理的系统,在电厂控制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之间起着"桥梁"作用,是实现电厂管控一体化的有力保证.在介绍PI系统结构、功能及功能模块的基础上,建立一套供电煤耗率实时计算公式并提出基于PI的节能降耗的应用.
-
-
-
-
-
-
-
郝庆苑;
任学军
- 《二〇〇七年全国电力企业信息化大会》
| 2007年
-
摘要:
本文基于XTSIS系统,结合发电集团公司对生产实时信息的管理需求,以电厂和机组为基础,提出了利用网络技术和计算机软件技术在发电集团总部与所属电厂之间建立有效信息通道的解决方案,并对系统的安全性进行探讨,提出了系统安全措施.
-
-
-
-
唐秋华;
蒋国璋;
肖飞
-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设计与传动专业委员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
| 2007年
-
摘要:
本文首先提出现代制造企业中管理和控制的分离态将逐步演变为管控一体化模式。继而指明制造系统运作管理时,须实时动态响应市场变化、订单调整、生产故障等不确定性因素,并基于仿真校验决策.最后整体化描述生产计划、调度和控制,利用工作流仿真可视化管理的匹配资源,基于经典仿真理论控制生产过程.从而说明现代企业应用仿真技术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及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