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职能
宏观调控职能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331篇,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经济计划与管理、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1篇、专利文献47483篇;相关期刊183种,包括集团经济研究、福建金融、金融与经济等;
宏观调控职能的相关文献由355位作者贡献,包括卢汉川、韩雷、肖文发等。
宏观调控职能—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7483篇
占比:99.31%
总计:47814篇
宏观调控职能
-研究学者
- 卢汉川
- 韩雷
- 肖文发
- 何露曼
- 刘东
- 刘丽萍
- 周晓智
- 孙博
- 张云武
- 徐放鸣
- 朱福林
- 李莉
- 杨开伦
- 沈彤
- 王娟
- 祁炳坤
- 章淑华
- 谭秉文
- 邓贻谟
- 郝维序
- 丁万鹏
- 丁乐超
- 丁平准
- 丁育新
- 万军
- 严海涛
- 严钦诰
- 乔恒
- 于兰春
- 人行七台河市中支课题组
- 任治俊
- 伊明
- 何幼萍
- 何涛
- 何田
- 何红锋
- 余启忠
- 余子华
- 余顺贵
- 侯林红
- 俊岭1
- 傅声东
- 傅藻生
- 兰红
- 关显龙
- 冯斌
- 冯灿宇
- 刘兆恩
- 刘克崮
- 刘吉昌
-
-
徐宝亮;
李康;
邓宏图
-
-
摘要:
围绕国有企业控制权的配置,构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博弈的马尔科夫精炼均衡模型,在求解博弈均衡的基础上探究均衡迁移的内生性原因,为改革后中国财政分权度的变化与国有企业控制权的不同配置提供解释。研究发现:在改革初期,相对于市场,计划在资源配置中占绝对地位,此时为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宏观调控职能以实现各自效用的最大化,中央政府实施财政分权,而地方政府则维持对国有企业的控制权;随着市场的发展,产品价格实现基本统一后,国有企业在产品市场上的宏观调控职能为以市场为媒介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所替代,此时的均衡路径为中央政府实施财政集权,而地方政府转移国有企业的控制权;亏损补贴和国民收入影响中央政府对财政分权度的选择,但推动均衡路径迁移的关键变量是市场化所决定的国家宏观调控参数。
-
-
李新全
-
-
摘要:
建立薪酬调查制度是政府履行工资分配宏观调控职能、深化企业工资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任务。全面实施薪酬调查制度,对于开创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新局面、加快形成合理有序收入分配格局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按照人社部统一部署要求,广东作为首批承担薪酬调查试点工作、首个实现全行政区域铺开薪酬调查工作的省份。
-
-
-
-
-
-
高君奇
-
-
摘要: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行财政制度改革,改变财政管理中重分配、轻监控的弊端,强化财政管理职能,实现财政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更好地发挥财政宏观调控职能的作用。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这两种制度的改革就是财政预算体制改革施行的重大举措。这给各预算单位带来深刻影响的同时,在实际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引人关注的问题。因此如何更好地应对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成为各预算单位面临的新课题。一、政府采购制度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
-
赵勇;
白永秀
-
-
摘要:
面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央政府在出台大量涉及区域发展的区域规划与实施意见后,区域政策事实上承担了宏观调控职能,成为中国宏观调控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做法使区域政策的适用范围普适化、出台依据多元化、出台方式随意化,不仅对国家区域政策体系以及中央地方关系造成了冲击,而且导致“区域政策虚化”及区域政策效力下降,还加剧了产能过剩与经济失衡.区域政策与宏观政策目标导向间的冲突、区域政策出台过程不规范、区域政策的选择性执行是导致区域政策宏观调控职能失效的主要原因.应通过重塑科学的区域规划理念、规范区域政策出台标准和方式、合理界定区域政策实施中政府与市场的职能、增强区域规划的战略性、加强区域政策体系之间的协同性等途径来完善中国的区域政策.
-
-
丁万鹏
-
-
摘要:
从重商主义开始,各种不同派别的经济学家对西方经济学做了不同的阐述以及理论发展,西方经济学逐步发展成为以政府干预和自由放任两种思想为主线的一门学科。通过对西方经济思想史的回顾和认识,尤其是对政府干预和自由放任两种经济思想的理解和分析,使我们更好地在三期叠加的经济新常态时期运用市场和政府两个手段坚定不移地推动改革促进我国的经济健康平稳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