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胀
奶胀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18年内共计68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妇产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1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8589篇;相关期刊51种,包括健康人生、基层医学论坛、全科护理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全国第五届临床护理学术研讨会等;奶胀的相关文献由100位作者贡献,包括徐梅、刘素梅、吴梅华等。
奶胀—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8589篇
占比:99.67%
总计:18651篇
奶胀
-研究学者
- 徐梅
- 刘素梅
- 吴梅华
- 周洁
- 姚喜
- 李绍军
- 王凤英
- 荀倩倩
- 谢重阳
- 顾彩霞
- 马晓娟
- 丁洁
- 丁琦
- 仇丽萍
- 任玉香
- 何先琼
- 刘勇
- 刘承芝
- 刘永霞
- 刘淑娴
- 刘爱忠
- 刘茜
- 卜平风
- 向娇
- 吴小虹
- 吴庆兰
- 周爱霞
- 周秀英
- 唐琴娟
- 姜武佳
- 孔蓉爱
- 孟珊
- 崔玉红
- 常青
- 张丽春
- 张冬梅
- 张清
- 张玲
- 房丽
- 房燕娜
- 房爱梅
- 攸连秀
- 文万青
- 李丽
- 李华英
- 李姁
- 李少琴
- 李志峰
- 李文兰
- 李素琴
-
-
胡泊1;
李苗1
-
-
摘要:
目的探讨产后重度奶胀患者应用护理健康处方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对2017年1~12月4500例分娩后发生重度奶胀9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常规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开展护理健康处方,对重点人群和重点时段加强教育、护理。结果观察组新生儿有效吸吮、产妇排空乳汁、护理满意率、健康知识掌握率等观察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为产后重度奶胀患者开展护理健康处方,有利于患者掌握健康知识,提高母乳喂养率。
-
-
陈晓宁;
郝岚
-
-
摘要: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母婴分离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为今后护理工作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7月来我院门诊产检并在我院住院分娩母婴分离产妇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产科促进母乳喂养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产后泌乳始动时间、奶胀发生率和产后42 d纯母乳喂养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奶胀55例(55.0%),对照组发生奶胀76例(76.0%),观察组奶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产妇42 d产后母乳喂养率为73%,对照组产妇42 d产后母乳喂养率为30%,观察组产后42 d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母婴分离产妇采取早评估、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的预见性护理措施能提早泌乳始动时间,降低产后奶胀发生率,提高产后42 d纯母乳喂养成功率.
-
-
胡泊;
李苗
-
-
摘要:
目的 探讨产后重度奶胀患者应用护理健康处方的临床效果.方法 通过对2017年1 ~12月4500例分娩后发生重度奶胀9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常规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开展护理健康处方,对重点人群和重点时段加强教育、护理.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有效吸吮、产妇排空乳汁、护理满意率、健康知识掌握率等观察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为产后重度奶胀患者开展护理健康处方,有利于患者掌握健康知识,提高母乳喂养率.
-
-
许丽艳;
鱼莉军
-
-
摘要:
[目的] 分析产后奶胀的相关因素及防止奶胀的护理方法,以减轻哺乳期产妇的压力和痛苦.[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6月产后发生奶胀的164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120例产后未发生奶胀产妇作为对照组,分析产后发生奶胀的原因,总结不同护理措施的效果.[结果]奶胀的发生受产妇自身、婴儿、家庭、医学和护理人员5个方面影响,奶胀的发生与产妇年龄、分娩方式、文化水平、产后休息时间、挤奶方式、免疫力水平、哺乳姿势及乳头含接方式有关.[结论]根据奶胀发生的原因积极预防、尽早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减轻奶胀带来的困扰,提高哺乳期母婴的生活质量.
-
-
陈宝珠;
陈品玲;
许为金
-
-
摘要: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母婴分离产妇发生奶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母婴分离的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0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60例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效果.结果 观察组每日泌乳量多于对照组,观察组奶胀发生率仅为5.0%,对照组高达23.3%.结论 循证护理对预防母婴分离的产妇发生奶胀效果显著.
-
-
周洁;
顾彩霞;
谢重阳
-
-
摘要:
目的 探索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产妇奶胀发生率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品管圈活动对我科2016年3~5月分娩后发生奶胀的产妇确认原因,6月~8月实施QCC活动改善方案,比较实施前后住院产妇奶胀的发生率情况.结果 实施相关护理对策后,产后奶胀的发生率由26.2%降至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可降低住院产妇奶胀发生率,并且能提高圈员品质改善的能力.
-
-
周洁;
顾彩霞;
谢重阳
-
-
摘要:
目的探索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产妇奶胀发生率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品管圈活动对我科2016年3~5月分娩后发生奶胀的产妇确认原因,6月~8月实施QCC活动改善方案,比较实施前后住院产妇奶胀的发生率情况。结果实施相关护理对策后,产后奶胀的发生率由26.2%降至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降低住院产妇奶胀发生率,并且能提高圈员品质改善的能力。
-
-
-
-
陈红珍;
许宝珍;
李姁;
肖燕;
胡丽霞
-
-
摘要: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联合早期低频脉冲刺激对预防产妇产后奶胀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条件的9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1组、观察2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1组于产后6h行低频脉冲刺激乳房,观察2组于产后48 h行低频脉冲刺激乳房,对照组无乳房局部理疗,三组同样实施母乳喂养指导;比较三组产后3d乳房肿胀硬度、产后3d及产后42 d纯母乳喂养情况.结果:观察1组发生乳房肿胀率明显低于观察2组及对照组(P<0.05).三组产后3d及产后42 d纯母乳喂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提前对乳房局部实施低频脉冲刺激能有效降低产后乳房肿胀发生率.
-
-
栗晨光;
连奋涛
- 《全国第五届临床护理学术研讨会》
| 2005年
-
摘要:
在哺乳初期由于部分产妇乳头扁平或是乳头凹陷,以及因产妇不能及时掌握正确的喂养方法而出现乳头皲裂、奶胀等一系列乳房问题,直接影响了婴儿对初乳的获取,并影响早期母乳喂养的成功.本文针对临床出现的上述3种情况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的处理措施,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