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独群体
失独群体的相关文献在2012年到2021年内共计85篇,主要集中在社会学、中国政治、心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5篇、专利文献14131篇;相关期刊73种,包括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辽宁行政学院学报、法制与社会等;
失独群体的相关文献由84位作者贡献,包括许媛媛、谢勇才、侯秀丽等。
失独群体—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4131篇
占比:99.40%
总计:14216篇
失独群体
-研究学者
- 许媛媛
- 谢勇才
- 侯秀丽
- 王茂福
- 苏娟娟
- 陈恩
- 刘波
- 张超
- 张雪佳
- 徐晓军
- 杜娜
- 潘顺发
- 熊亮
- 管向梅
- 胡倩
- 袁喆
- 郝佳
- 魏玉生
- 任君宜
- 任素娟
- 余桂林23
- 刘向英
- 刘太刚
- 刘晓柳23
- 刘晓雪
- 刘智勇
- 刘洋
- 刘莹莹
- 刘雪明
- 刘雪芹2
- 叶婷婷
- 周思媛
- 周明茹1
- 夏梦凡
- 孙晓梅
- 张帆
- 张永梅
- 张艳萍
- 徐赟
- 朱曼
- 李燕茹
- 李龙
- 杨惠茜1
- 柳蕾
- 汤鑫善2
- 沈庆群
- 滕佳
- 滕如
- 滕秋玲
- 潘文嘉
-
-
熊亮;
罗杰;
陈岳堂
-
-
摘要:
近年来,随着失独群体数量的增加以及年龄的增长,其面临的养老困境也逐渐凸显,而现行失独群体扶助模式存在扶助主体单一、缺乏科学分类扶助等缺陷.西方发达国家社区养老服务有着较长历史的制度体系,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孤寡老人照顾模式,在服务类似我国失独群体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借鉴其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分类提供服务的老年人社区照顾模式经验,构建我国失独群体"社区+"精准扶助模式,期望通过采取完善养老服务法律体系、加强政府对失独群体社区照顾的支持和引导、实现养老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养老服务针对性供给等措施解决失独群体面临的养老困境,从而进一步完善我国失独群体养老保障体系.
-
-
王琪
-
-
摘要:
失去独生子女之后,失独父母饱受精神上的折磨,在认知、情绪及行为上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对于失独群体而言,不仅需要经济上的救助、社会政策上的支持,更需要精神上的慰藉、心理上的救助.因此,需从建立专业的心理救助团队、发挥同质性团体的支持作用、搭建服务平台实现自助助人、丰富社区文化娱乐活动等方面创新帮扶策略,完善心理救助机制,帮助他们积极融入社会、回归正常的生活轨道.
-
-
-
-
黄谦迪
-
-
摘要:
"失独"是最悲苦的人生境遇之一.在缺乏有效疏解和外部救济情况下,失独者很可能陷入消极避世、抑郁封闭甚至自我仇恨的精神和生活状态.我国目前有失独者逾百万,且规模逐年递增.由此而来的许多社会问题,特别是失独者的身心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相关理论研究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新进展.其中,有关失独者抑郁问题的研究,因为准确捕捉住了失独者最常见同时也最具危害性的一类身心健康问题而尤其值得重视.本文旨在从失独者抑郁的整体情况、测量工具、影响因素、救济疏解等四个方面,对该领域近年来出现的主要研究成果做出全面系统的梳理,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
-
刘波;
袁喆
-
-
摘要:
作为边缘群体重要组成部分,失独群体在利益表达层面存在制度、组织与群体三大困境,具体表现为制度化利益表达渠道运作低效且作用滞后、组织自利化松散化与组织资源欠缺、失独群体自身脆弱并利益诉求理想化多元化。法团主义理论主张国家以制度化层级化形式吸纳利益团体以实现双方相互赋能,能较好地解决当前失独群体的利益表达问题。以计划生育困难群体为基点构建法团主义组织体系是未来失独群体实现利益制度化与组织化的有效选择。制度化组织体系在范围层面应以省为单位、以民政厅为依托,建立垄断性社团组织,在属性和功能层面需兼顾政治属性与社会属性,履行"上传下达"与"管理监督"两大基本功能,由地方政府授权并与其建立制度化关系。
-
-
程激清;
程秀敏
-
-
摘要:
失独者常陷入焦虑、抑郁、自我封闭等不良情绪的困扰,以及怨恨、自责、无奈等心理痛苦的泥淖.然而,过往的专业服务因缺乏对情境结构的构建,导致难以深入,且效果不明显.D协会通过改变媒介设计,将失独者置于“受助—互助—助人”情境之中,改变了这一状况.研究发现,服务者组织失独者参与户外活动、互相帮扶、承担协会职责、开展助人活动等实践,拓展和延伸其社会交往圈、行动空间,获得自我价值感;通过组织失独者与政府进行有效沟通,化解误会,使其实现内在的自我赋权和外在的社会赋权.但由于这种赋权是高自发性、低专业化状态下实现的,仅靠组织者魅力型人格的动员和以消除失独者的心理困境为导向的服务,并不能完全化解其所面临养老的根本问题.为此,仍需要政府的利好政策切实落地,尤其是针对失独群体的养老服务,有更具操作化的方案.
-
-
肖凯璇12;
王雨欣12;
刘雪芹2;
汤鑫善2;
刘晓柳23;
余桂林23
-
-
摘要:
失独群体是在计划生育政策背景下衍生出的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由失独群体自发产生的组织——失独群体自组织,以“抱团取暖”的形式在心理、生活、养老等方面适当填补政府和社会组织所忽略或无有效手段解决的问题,在情感慰籍、人际关系网的重建方面、社会政府连接方面都有一定促进作用。本文将从增能理论的三个层面,即个人、人际关系、社会,针对失独群体自组织的功能做出论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