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农场
大中农场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97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农业经济、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7篇、专利文献3180篇;相关期刊7种,包括致富天地、农民致富之友、中国经贸等;
大中农场的相关文献由51位作者贡献,包括高进军、苏建权、陈东滨等。
大中农场
-研究学者
- 高进军
- 苏建权
- 陈东滨
- 罗同明
- 朱建峰
- 刘德根
- 沈卫华
- 于新民
- 张国平
- 施勇
- 黄建亚
- 刘春祥
- 赵桂强
- 刘德还
- 刘桂云
- 张明
- 李秀丽
- 杨帆
- 汪南雁
- 王永贺
- 练波
- 钟世明
- 刘方青
- 吴家旺
- 吴志明
- 吴旭银
- 周正友
- 宋飞飞
- 曹加平
- 朱齐放
- 王劲松
- 胡斌
- 钱正林
- 鞠军华
- 丁勇
- 岳凯江
- 张国宽
- 张金平
- 李建华
- 李海明
- 李进华
- 杨姝
- 滕海燕
- 王新超
- 王长卿
- 纪福美
- 薛良鹏
- 赵成美
- 赵昕
- 陈亚萍
-
-
赵昕
-
-
摘要: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随着近年来农业科技的跨越式发展,传统的“镐锄镰犁”正转变成为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金戈铁马”。在江苏大地上,科技正助推农业朝精准化、“无人化”的方向发展,即将发生的变革正深刻影响着传统农业的未来。农民当起“甩手掌柜”在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大中农场的水稻试验基地里,3台自动导航无人驾驶收割机已经整装待发,为更好地完成自动化收割做最后的准备工作。
-
-
-
刘桂云
-
-
摘要:
通过"3414"试验,不断优化大中农场小麦生产施肥技术,探索小麦施肥参数.试验结果表明,最佳产量施肥量为氮252 kg/hm2、磷60 kg/hm2、钾36 kg/hm2,产量达6070.5 kg/hm2;最大施肥量为氮279 kg/hm2、磷61.5 kg/hm2、钾52.5 kg/hm2,产量达6324 kg/hm2.并根据作物生长对养分的需求,建立了合理的施肥指标体系.
-
-
李秀丽;
杨帆
-
-
摘要:
对水稻缓释肥在水稻生产上的表现进行分析,通过对水稻叶色、分蘖、根系、结实率、千粒重等指标的比较,为探索缓释肥在大中农场水稻生产上的科学应用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尽管缓释肥的施用在肥料投入成本上没有明显优势,但在劳动力投入和投入产出比方面优势明显.
-
-
-
王长卿
-
-
摘要:
在经济技术发展当今时代,农业生产也显得至关重要,其生产总量不仅能够对人民生活水平产生直接影响,我国经济建设标准的相对优化更要以此为依托,因此,在时代发展需求的基础上,不断应用新技术提供农业生产水平也就显得至关重要,但是农业生产环节却会受到环境气候的直接影响,一旦农业种植区域出现持续性的极端天气,稻、麦作物的生长就会受到不良影响,作物产量难以得到基本保证.这就需要从生产现实情况入手,将小麦生长特点与抗劣抗灾栽培技术进行有机结合,从根本上提高其生产效率.
-
-
-
-
高进军
-
-
摘要:
从精益求精,提高水稻栽插质量;精细管理,力保水稻高产群体;科学创新,健全水稻栽培技术等方面总结了大中农场水稻抗劣高产栽培技术,以促进该技术的推广.
-
-
苏建权
-
-
摘要:
阐述了2014年大中农场6月下旬至9月中旬气象资料,分析异常气候条件对不同生育期水稻生长的影响,提出主要预防措施,并总结了取得的成效,以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