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累积指数
地质累积指数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96篇,主要集中在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地质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1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31786篇;相关期刊74种,包括地质通报、地质与资源、物探化探计算技术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贵州省第二届硕博论坛、第六届中国青年生态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等;地质累积指数的相关文献由320位作者贡献,包括倪师军、张成江、滕彦国等。
地质累积指数—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1786篇
占比:99.70%
总计:31882篇
地质累积指数
-研究学者
- 倪师军
- 张成江
- 滕彦国
- 刘衍君
- 姬亚芹
- 庹先国
- 张保华
- Eisa SOLGI
- Javad PARMAH
- 何彬彬
- 刘赟
- 吴丹
- 季一诺
- 崔力拓
- 席明杰
- 张时珍
- 张江华
- 易秀
- 曾令晗
- 李勇
- 李志伟
- 李绍生
- 李茂亿
- 汤丽玲
- 汤庆新
- 焦姣
- 白志鹏
- 胡树起
- 谢娟
- 赵志忠
- 邹烨燔
- 郑辉
- 郭志娟
- 陈旭
- 陈翠华
- 马生明
- 黄艺
- 丁佳佳
- 丁小燕
- 于奕
- 付卫东
- 付青
- 代先强
- 任丽红
- 何启贤
- 何方永
- 何琴
- 何立斌
- 何肖微
- 余大明
-
-
韩煦;
施维林
-
-
摘要:
以苏州某染料厂搬迁后的污染场地为研究对象,运用变异系数和地质累积指数法分层对场地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分析,并对该场地超标重金属进行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土壤中8种重金属主要污染表层土壤;根据地质累积指数分析,8种重金属均受到一定程度的人为影响,其中汞受到的影响最大;对超标重金属Cr和As进行健康风险评价,污染场地采样点中Cr和As的致癌风险均超标,Cr仅在化验室区域非致癌风险大于1,而As在部分生产车间和闲置区均存在非致癌风险超标现象;参照计算出的风险控制值,Cr污染主要集中在4.5~6.5 m深的土壤,而As污染仅存在闲置区土壤。该研究结果为日后土壤修复、再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
-
张国涵;
苏涛;
杨耀雷;
夏万永;
陈瑞娟;
刘云;
张俊华
-
-
摘要:
采用污染负荷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2014—2019年昆明市主城区5条主要河道底泥中As、Pb、Cd、Cr、Cu、Zn等7种重金属的含量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污染负荷指数法分析结果表明:5条河道底泥重金属的CF_(i)平均值范围为1.68~52.36,7项指标对污染的贡献程度大小为:Cd>Hg>Zn>Cu>Pb>As>Cr;5条河道的PLI值范围为3.02~18.88,污染等级均为“极强污染”,污染负荷大小顺序为:运粮河>船房河>新河>大清河>盘龙江。地质累积指数分析结果表明:5条河道中运粮河和船房河重金属累积程度远高于其它3条河道,各指标总体污染顺序为:Hg>Cd>Zn>Cu>Pb>Cr>As。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分析结果表明:5条河道底泥重金属的平均值范围为3.36~1570.64,重金属危害程度顺序为:Cd>Hg>Cu>Pb>As>Zn>C_(r)^(i)RI值范围为1074.61~9157.91,5条河道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均为“很强”;按照风险程度排列为:运粮河>船房河>大清河>新河>盘龙江。
-
-
庞国涛;
阎琨;
李伟
-
-
摘要:
为了解防城港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分布及污染特征,系统采集了19件研究区的表层沉积物样品,检测了7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测试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中Cu、Pb、Zn、Cd、Cr、Hg和As含量均符合政府制定的海洋功能区划要求。单因子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不同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排序为Hg>Cu>Cd>As>Pb>Cr>Zn,除Hg外均属于低生态风险。综合潜在风险评价指数显示除F17和F19站位潜在生态风险等级为高外,其他站位潜在生态风险等级为中或低,其中Hg是潜在风险的主要控制元素。地质累积指数评价表明企沙半岛南部区域存在轻微的Cu、Hg污染,且这2种元素含量在部分站位处于阈值效应含量和可能效应含量之间,存在一定的概率引发毒性。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综合显示,Pb、Cr和As主要受陆源输入沉积的影响;Cu和Zn主要来自船体防腐涂料和工业污水;Cd和Hg的来源相对多元,既有陆源河流汇入,也有来自电镀、石油燃烧、生活工业污水和海水养殖的影响。
-
-
孙晓寅;
孙永昌;
王婷婷;
曹书苗;
白露;
韩操惠
-
-
摘要:
针对秦岭北麓潼关县矿区周边土壤污染进行现场调查、样品采集及样品中Zn、Cu、Pb、Cd、Cr等5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分析,为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地质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了综合分析与污染风险评价。秦岭北麓潼关县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较严重,其中Cd、Pb污染明显,土壤污染潜在生态危害处于重度危害程度。以农用地土壤污染筛选值为标准,计算得到Zn、Cu、Pb、Cd的累积超标率分别为10.53%、52.63%、94.74%、100%,Cr含量未超标。不同重金属的污染程度由强至弱顺序为:Cd>Pb>Cu>Zn>Cr,各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强度由强至弱顺序为:Cd>Pb>Cu>Zn>Cr,其中,Cd污染占绝对主导地位。潼关县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较强,对周边土壤环境构成威胁,矿区环境污染治理迫在眉睫。
-
-
卢培虎;
许继影;
葛祝时;
李子卓;
刘传宁;
左常海
-
-
摘要:
为掌握城市不同功能区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规律,以宿州市为例,考虑市区环境复杂性,将其划分为政务新区、经济开发区、老城居民区、北关工业聚集区四个不同功能区,布置39个采样点.样品测试结果表明,检测的Cu、Pb、Zn、Cd、Ni、Cr、Hg、As这8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分别超出安徽省背景值246.35%、44.15%、31.76%、342.86%、43.6%、37.78%、580%和75.62%.从地质累积指数角度评判来看,宿州市政务新区与经济开发区的污染较轻,老城居民区和北关工业聚集区污染较重,与交通车流量、居住时间和工业发展关系密切.
-
-
程志飞;
吴迪;
韦锟;
张林
-
-
摘要:
通过对比园区和乡村农田土壤Hg、Cd、Pb、As、Cr的污染状况及对人体的健康风险,以期为该区域的农业种植方式以及土地利用方式提供参考.因此采集并测定了10个乡村农田和园区土壤中Hg、Cd、Pb、As、Cr的含量,并通过人为影响倍数、地质累积指数、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样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乡村农田土壤As、Hg污染较重;园区土壤中Cr和Pb变异最大,可能存在点源污染;园区土壤污染次序:Hg>Cd>Pb>As=Cr;农田土壤的HQ次序:As>Pb>Cr>Hg>Cd,致癌风险指数CRCr,As>风险阈值,TCR>10-6~10-4,表明Cr和As对人群存在较大致癌风险.
-
-
罗妍;
黄艺;
余大明;
李祥;
邓清华;
张佩聪;
马中建
-
-
摘要:
本文针对东北典型煤矿区土壤、植物、水中主要重金属元素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环境分析和污染评价.共采集38个地表(0~20 cm)样品、28个水样品和28个植物样品,分别采用空间分析、地质累积指数(Geo-accumulation)、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Potential risk assessment of heavy metal)、单因子污染指数、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生物浓度因子(BCF)等方法,对各类样品的Cd、Cr、Cu、Ni、Pb、Zn元素进行了环境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与背景值相比,土壤、地表水中的Zn、Cr,以及植物中的Zn均有累积.Igeo污染指数显示,大多数土壤样品程轻度污染,Cd元素达到中度污染,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显示土壤为中等生态危害.大多数地表水样品无污染,少量呈Cr污染,整体符合国家III类标准(GB3838-2002);植物中蒿、落叶松对Cd、Zn元素有较强富集作用.人类活动是重金属来源的主要因素,与煤有关的工业活动、污水灌溉、农用化学品的应用和车辆排放可能是重金属的重要人为来源.
-
-
陈霞;
彭子凌;
周显;
刘心愿
-
-
摘要:
对湖北省咸宁市某水库淤积物的富营养化和重金属元素进行了取样调查与分析,采用地质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对淤积物中的重金属污染状况和生态风险进行评价.富营养元素的检测结果显示,总氮和总磷含量的分布大体呈现上游高下游低的趋势,淤泥试样的总氮和总磷含量明显高于砂样.重金属元素的检测结果显示,除含铅量外,上游区域的重金属元素含量明显高于下游区域.地质累积指数评价结果显示,咸宁市某水库中的Cd、Cu、Hg、Cr、As的污染程度主要集中处于无污染区域,而Pb的污染程度集中处于无污染-中度污染区域.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的评价结果显示,咸宁市某水库中的重金属元素生态风险水平均较低,S7试样的潜在生态危害风险相对更大.围绕咸宁市某水库淤积泥、砂的资源化利用问题,提出了可用于农用土壤、工程建设用地、环境修复材料、路基填料以及建筑原材料等资源化利用途径.
-
-
-
-
李志刚;
李小玉;
高斌;
陈炜
- 《第六届中国青年生态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
| 2010年
-
摘要:
应用地质累积指数法对锦州湾工业园区内4条河流五里河、连山河、茨山河、女儿河中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分布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的河流由于受到周边居民生活垃圾以及工矿企业生产的影响,表现出较为严重的重金属污染情况,除Ni外,其他三种重金属元素Cu、Zn、Pb均表现出中强度甚至极强的污染级数。
-
-
- 《浙江省地质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
-
摘要:
应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地质累积指数法分别评价土壤八项重金属的污染情况,结果表明:内梅罗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为16号样'尚清洁',其余均为'清洁';地质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为2号样品Pb、Cd指标和16号样品Zn指标'无污染-中污染',16号样品Cu、Cd、Cr指标'中污染'.两种方法各自既有优势又有不足,应根据实际情况择优评价.
-
-
陈智虎;
戴凌骏;
王济;
陆晓辉
- 《贵州省第二届硕博论坛》
| 2015年
-
摘要:
为了进一步了解贵阳市土壤As的污染状况,采集贵阳市近郊12个乡镇蔬菜基地的64个土壤样本,测定贵阳市近郊菜地土壤As含量,并运用地质累积指数对菜地土壤As污染程度进行评价.除湖潮乡和金华镇采样点的土壤As平均含量超过基线值外,其余采样点土壤中As的平均含量均为超过基线值.58个样本的地质累积指数小于0,4个样本的地质累积指数为0~1,2个样本的地质累积指数大于1.说明贵阳市近郊蔬菜地土壤As污染状况总体上为无污染,但永乐乡、金华镇、湖潮乡和党武乡等个别地区存在无污染向中度污染变化的情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