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网
地网的相关文献在1953年到2023年内共计2397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70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2012篇;相关期刊237种,包括西部广播电视、气象研究与应用、科技风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第十八届输配电技术研讨会暨华东六省一市电机工程(电力)学会输配电技术研讨会、第六届输配电技术国际会议、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磁干扰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学术会议(07'EMI)等;地网的相关文献由5700位作者贡献,包括司文荣、杨帆、傅晨钊等。
地网
-研究学者
- 司文荣
- 杨帆
- 傅晨钊
- 刘凯
- 马御棠
- 王森
- 刘刚
- 苏磊
- 闫爱军
- 周仿荣
- 李谦
- 张波
- 李志忠
- 梁爽
- 肖磊石
- 杜京义
- 王晓宇
- 马仪
- 何为
- 董曼玲
- 付志红
- 周娜
- 徐霞
- 李波
- 王伟
- 王勇
- 聂京凯
- 陈新
- 韩钰
- 徐健
- 王谦
- 董冠良
- 钱国超
- 马光
- 鲍明晖
- 严玉婷
- 周利军
- 寇晓适
- 李秀朋
- 栾卉
- 王丰华
- 王科
- 祝郦伟
- 谢炎林
- 陈璐
- 龙伟民
- 刘南南
- 张科
- 李冠华
- 李斌
-
-
叶志豪
-
-
摘要:
中波广播有着抗干扰能力强、覆盖面积大、信号传输稳定性强等优点,在我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波发射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高层建筑、自然环境等都会对广播信号的传输质量产生影响。基于此,本文针对中波发射天线地网对发射效果的影响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
-
黄超
-
-
摘要:
天馈线系统是发射机的重要组成部分,信号的传播需要通过该系统来实现,该系统直接决定了广播信号的质量。基于此,本文先从馈线、天线、匹配网络、地网等方面对中波广播发射机天馈线系统的工作机制进行分析,对天馈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深入了解,再从地网维护、拉线维护、调配网络维护等方面提出天馈线系统的维护措施,从而保障系统具有良好的工作机制。
-
-
樊家骥
-
-
摘要:
中波广播是政府宣传政策、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也是远距离、低成本传输节目的重要载体,因此高质量、高效率地传输中波广播信号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中波台天调网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结构入手,分析影响中波台天调网络系统高质量工作的主要因素,论述中波台天调网络系统正确维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
王艳金;
林锋;
李萍;
郑松
-
-
摘要:
随着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的大力发展,以及大量先进的微电子电路配备于风电场升压站内,风电场升压站正面临着日趋严重的雷电灾害的威胁.为了确保升压站的防雷安全,提高风力发电的可靠性和持续性,迫切需要对升压站采取科学合理的防雷措施.本整改设计即是在现场环境的调查、气象资料的统计、规范要求的遵守的基础上,针对某高山风电场升压站的防雷接地降阻.主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设计,并应用土质相对应的防腐降阻材料,将升压站的接地电阻降至3.0欧姆以下,达到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本文研究结果亦可为其他类似高山防雷接地降阻案例提供参考.
-
-
续芳
-
-
摘要:
中波广播这一无线信号传播的载体被广泛应用于广播、电视等信号传输过程中.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中波发射环境逐渐向城市的中心转移,天线地网对中波信号的发射效果影响越来越明显.城市内部高楼林立,会降低地网发射塔的信号传输,地网覆盖面积也受到城市规划的影响.一旦地网受到损坏,不仅影响了信号发射,也带来了很大的维修难度.文章从中波发射天线地网对发射效果的影响出发,结合城市发展和现实需要分析改进中波发射天线地网影响的措施,希望能够减轻地网的影响,使中波发射效果更加稳定.
-
-
杨树江
-
-
摘要:
中波广播在国内广播事业中占据较为关键的位置,作为广播电视台运行体系的基础程序,相比同类技术具有一定广播运行优势,具体表现为性能稳定、操作便利、广播信息传输效能强.因此,本文以中波广播技术为视角,分析其构成原理,探索其技术维护工作,旨在借助技术维护措施,提升中波广播应用性能,最大化发挥其广播功能,为人们提供优质的广播信息服务.
-
-
刘钰毅
-
-
摘要:
中波广播在全国各地使用广泛,是我国广播电视系统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中波广播的应用过程要考虑中波发射天线的效率问题,因为它会影响中波广播的发射效果,而地网的质量是影响天线效率的重要因素.基于此,详细分析中波发射天线地网的原理,结合惠州中波转播台地网的实践运用,阐述地网对发射效果的相关影响,进而提出优化措施,提升发射系统的信号质量,保障系统稳定运行.
-
-
李鑫;
朱俊澎;
刘立平;
胡婷
-
-
摘要:
合理的变电站地网设计对于降低地网跨步电压、确保人身安全至关重要,有必要详细研究地网接地导体网格布置.通过EMTP软件输电线路和变电站地网模型,考虑接地体雷击暂态特性和人体高频电路模型,计算地网跨步电压.利用自适应遗传算法确定地网采用不等间距等比布置时中心网孔最佳尺寸,分析不等间距布置对于降低跨步电压效果.最后讨论满足人体容许跨步电压安全标准前提下地网所需最少接地导体数量.研究结果表明:输电线路遭受雷击后,临近变电站地网会产生幅值相对较高的暂态过电压,且过电压波形呈现明显振荡衰减;利用自适应遗传算法优化地网网孔尺寸和导体布置后,地网均压效果明显,地网跨步电压能够得到有效降低;满足人体容许跨步电压限值条件的地网布置所需最少接地导体数量随着土壤电阻率的增大呈现出先降低后增大的趋势.
-
-
-
蔡华
-
-
摘要:
在广播事业的不断发展背景下,受到大众关注的点是信号的传输质量。其中中波广播能够作为电视与广播信号的重要载体,其属于无线电波的一种。在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下,广播电视也在向着这两个方面进行发展。因此本文基于此背景探讨中波发射天线地网的制作与铺设形式,进而探讨其对于发射效果的实际影响,并以实践维护方式作为本研究的支撑,探讨不断优化发射效果的实际措施,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
-
颜旭;
陈绍东;
殷启元;
付雅婷;
陈易昕
- 《第33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2016年
-
摘要:
2016年,在位于广州从化的人工引雷试验场上,安装了两个相距42m的地网,地网安装及现场试验布置如图1所示.试验为了更精确的测量地网2感应产生的地电位,在地网2附近用10kV绝缘电缆外引60m,并在远端用40mm×40mm×4mm,长2.5m镀锌角钢接地作为零电位点.雷电流测量和地电位测量采用两套不同的测量系统,采样率分别为10M和5M.分析发现:在此次触发闪电的回击阶段,占电流及其引起的地电位在峰值、上升时间、上升陡度这些波形特征上,都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但在半峰宽度上相关性较差,占电流的半峰宽度约是其引起地网2地电位半峰宽度的8倍,这可能是与地网2的形状不规则有关。电流及其对应的地网地电位在回击阶段和M过程的峰值都有很好的线性拟合关系,
-
-
-
-
-
-
-
王东生
- 《广西气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
| 2006年
-
摘要:
针对高土壤电阻率地区采用在变电站内打斜井的方法,在变电站原地网的外围根据土壤电阻率布设相应的电解地极,用电解地极产生的电解质,降低原地网外一定范围内的土壤电阻率,从而改变了地网所处的土壤地质环境,降低了地网的接地电阻.广东惠州500kV博罗变电站地网改造的结果表明:原地网接地电阻1.05Ω,土壤电阻率大于1000Ω.m.在地网外围布设八口斜井,总长度1800m,布置电解地极80套,变电站地网的接地电阻降至0.2013Ω,降低了80.8%.为解决因土壤电阻率较高,接地面积不够,而要降低接地电阻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