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地热发电

地热发电

地热发电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3年内共计626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能源与动力工程、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88篇、会议论文37篇、专利文献219426篇;相关期刊189种,包括石油石化节能与减排、地热能、可再生能源等; 相关会议26种,包括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2013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工程热力学与能源利用学术年会、2013年度钻井技术研讨会暨第十三届石油钻井院(所)长会议等;地热发电的相关文献由805位作者贡献,包括杨向民、李汉炎、谢和平等。

地热发电—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88 占比:0.18%

会议论文>

论文:37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219426 占比:99.81%

总计:219851篇

地热发电—发文趋势图

地热发电

-研究学者

  • 杨向民
  • 李汉炎
  • 谢和平
  • 郑克棪
  • 马伟斌
  • 骆超
  • 龚宇烈
  • 本刊编辑部
  • 朱桥
  • 赵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前喜
    • 摘要: 地热发电是有效减少CO_(2)排放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手段。文章根据日本能源协会以及经济产业省资源能源厅等相关文献资料,从物质能源流角度分析地热能源发电的现状、技术革新动向。结果表明,当前碳中和大背景下可再生能源利用逐步得到重视,地热发电的各种规章制度执行得到保证,从成熟的水汽循环地热发电系统,向低温温泉双循环、深部干热岩层、二氧化碳循环等地热发电技术层面创新。
    • 周总瑛; 罗璐
    • 摘要: 西藏高温地热资源主要受我国地质构造特点及其在全球构造中所处部位的控制,集中分布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以南的藏南地区,尤其在与雅鲁藏布江深大断裂相交接的NS向断陷盆地或裂谷,资源潜力巨大。西藏地热发电产业处在起步阶段,发电严重滞后,装机容量规模偏小,高温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针对西藏地热发电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三条促进地热发电产业发展建议:建立多元化资金保障制度,加大勘探投入,开展高温地热资源的详查与评价;加大核心技术研发,实现关键技术重点突破;尽快出台地热发电标杆上网电价政策,促进地热发电健康发展。
    • 李健; 武江元; 杨震; 段远源; 俞自涛
    • 摘要: 为促进中国地热发电的大规模发展,收集、整理了我国的地热资源数据,总结了我国地热资源的特点和地热发电的相关政策及发展现状,综述了水蒸气朗肯循环、闪蒸循环、有机朗肯循环、卡林那循环和全流发电系统五种典型的地热发电技术,探究并总结了影响地热发电利用的关键因素。我国的地热资源是以150°C以下的中低温地热为主,有机朗肯循环和卡林那循环在地热发电领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地热的温度越高、流量越大、干度越高、水质条件越好,当地的环境气温越低、成井率越高,地热发电的开发潜力越大;丰沛的水资源及高的上网电价和投资补贴也有利于地热发电行业的发展壮大。
    • 本刊编辑部
    • 摘要: "乡村能源"栏目,广泛推介全国能源企业在各类能源供应与使用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以及先进事迹。现征集以下内容稿件,欢迎踊跃投稿。技术方面:(1)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水力发电、生物质发电、地热发电、海洋能发电等各类分布式电源的建设安装与运行维护经验;分布式电源建设与并网运行对原有配电网的影响及解决,如何提升运行稳定性、安全性和能源利用效率与水平等;电能替代实用技术,储能电站以及其他电源建设方面稿件。
    • 巩亮; 韩东旭; 陈峥; 汪道兵; 焦开拓; 张旭; 宇波
    • 摘要: 增强型地热系统(EGS)是开发干热岩型地热资源的主要手段,但其目前存在高温作用下人工压裂缝网不合理、多尺度多场耦合规律不明、井内闪蒸流动造成采热效率低下、地热流体热电转换效率低等关键问题,不利于地热资源的大规模商业化开发。围绕上述重大瓶颈问题,针对EGS开采干热岩型地热资源涉及的4大关键技术,系统梳理和分析了各项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主要内容包括:①在干热岩储层人工压裂技术方面,详述了储层改造方法、人工缝网形成机制和裂缝扩展预测模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②在干热岩开采数值模拟技术方面,分别从岩心尺度多场耦合模型、储层尺度多场耦合模型和尺度升级方法3个角度,阐述了裂缝表征方法、数学模型及求解方法的研究进展;③在井筒热流体高效提取技术方面,讨论了井筒内流体闪蒸的原理、闪蒸流动特性研究的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④在干热岩地热发电技术方面,介绍了地热发电原理、发电系统类型和主要的应用市场。结论认为,EGS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系统,但由于地下储层工况的复杂性和地面设备的不稳定性,机理研究往往与实际脱节,需与先导试验项目密切结合、互相指导,开展产—研结合模式,在不断往复中提高认知、突破关键点,从而大幅提升EGS的应用价值。
    • 李太禄; 李学龙; 谢迎春; 刘军; 张维明
    • 摘要: 在有机朗肯循环(ORC)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机朗肯-单级闪蒸循环(ORSFC)。基于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构建了发电性能热力学优化模型;采用R601作为系统循环工质,研究了热源温度、蒸发温度、闪蒸温度和蒸发器出口干度等参数变化对系统发电性能的影响;以净输出功率、热效率和火用效率为优化目标函数,得到了匹配3种优化目标函数的最佳运行工况。研究结果表明:热源温度、蒸发温度、闪蒸温度和蒸发器出口干度对系统性能有较大的影响;有机朗肯-单级闪蒸系统的发电性能优于有机朗肯循环,其净输出功率、热效率和火用效率均有显著提高。
    • 本刊编辑部
    • 摘要: “能源技术”栏目征集以下内容稿件。征集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生物质发电、地热发电、海洋能发电等各类分布式电源的建设安装与运行维护经验;分布式电源建设与并网运行对原有配电网的影响及解决,如何提升运行稳定性、安全性和能源利用效率与水平等;电能替代实用技术与实际案例分析等。征集清洁能源应用、电能替代工作的实际建设案例和各种实用的运行维护经验;港口岸电使用、新能源汽车应用、充换电站建设、电代油、煤改电等方面实用技术经验。
    • 本刊编辑部
    • 摘要: “能源技术”栏目征集以下内容稿件: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生物质发电、地热发电、海洋能发电等各类分布式电源的建设安装与运行维护经验;分布式电源建设与并网运行对原有配电网的影响及解决,如何提升运行稳定性、安全性和能源利用效率与水平等;电能替代实用技术与实际案例分析等;清洁能源应用、电能替代工作的实际建设案例和各种实用的运行维护经验;港口岸电使用、新能源汽车应用、充换电站建设、电代油、煤改电等方面实用技术经验。
    • 姜曙; 刘芳芳; 刘媛媛; 陈启召; 连丽; 任梦楠
    • 摘要: 面向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需求,迫切需要解决节能减排问题并提高清洁能源利用率,结合国内地热发展情况,对地热能的利用方式进行研究。地热能的应用模式由原来仅用于发电或取暖这种单一、粗放型向梯级利用、集成应用型发展。根据某景区地热和太阳能资源条件,设计了一种新型地热能综合梯级利用方案,即将地热水依次用来发电、制冷、干燥、洗浴。由于地热水经过管道运输散热后仅为80~90°C,国产发电机组无法用其进行发电,需利用太阳能光热将地热水温度提高至93°C后再进行发电;发电后地热水可用来制冷,水温由75°C降至65°C;制冷后的地热水再用来干燥,水温由65°C降至50°C;最后50°C的地热水用来洗浴。所提出的“地热能+”综合梯级利用方案可实现热泵机组、水泵等设备的近零碳供电,可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运行成本,实现能源可持续性发展。
    • 王义函; 王华霆; 卢荻; 陈衡; 徐钢; 雷兢; 刘彤
    • 摘要: 提出不同温度地热水与生物质热电联产机组集成的新耦合系统。该系统将地热能集成到生物质热电联产机组的汽水循环中,取代部分汽轮机抽汽。基于某35 MW生物质热电联产机组对新耦合系统的热力学性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对于地热水温度为110°C的新耦合系统,抽取的地热水处于较高温度,可以作为驱动热泵的热源,节省了抽汽;新耦合系统发电功率的增加分为3部分,即机组本身改造、新设置的抽引器以及地热辅助;不同地热水温度下新耦合系统的总[火用]效率均有较大提升;新耦合系统具有显著的经济优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