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地下水质量

地下水质量

地下水质量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172篇,主要集中在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环境污染及其防治、水利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6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74883篇;相关期刊104种,包括绿色视野、安徽地质、地下水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六届海峡两岸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与整治研讨会、2007第三届绿色财富(中国)论坛暨节能减排与企业家的社会责任系列研讨、交流会、2005年全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学术研讨会等;地下水质量的相关文献由347位作者贡献,包括左正金、周金龙、王献坤等。

地下水质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6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74883 占比:99.91%

总计:175045篇

地下水质量—发文趋势图

地下水质量

-研究学者

  • 左正金
  • 周金龙
  • 王献坤
  • 王伟峰
  • 罗文金
  • 侯香梦
  • 张兆吉
  • 李巧
  • 程生平
  • 孙继朝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邓恩松; 刘玉疆; 马宁昕; 黄顺勇
    • 摘要: 地下水质量现状评价对后期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及地下水环境保护起着重要的作用。利用在新疆叶尔羌河下游平原区图木舒克市境内采取的35组地下水质量检测数据分析,32组地下水质量属Ⅴ类。选取超Ⅴ类限值的浑浊度、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钠、亚硝酸盐、氟化物、镉、铅等10项作为评价指标,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建立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模型,提出地下水质量Q值计算方法及Q值等级细化分类标准,将属于Ⅴ类的地下水细化为Ⅴ_(1)—Ⅴ_(4)类。评价结果表明:2组地下水质量属Ⅴ_(2)、24组地下水质量属Ⅴ_(3)、6组地下水质量属Ⅴ_(4)。根据Q值可直观地判断地下水质量的优劣,并且可为同类别地下水挑选相对水质较好的情况提供参考依据。
    • 翟远征; 姜亚; 夏雪莲; 潘成忠; 胡立堂; 王金生; 滕彦国; 韩一凡
    • 摘要: 以永定河北京段2019~2020年的生态补水为例,通过室内混合实验和淋滤实验研究河水下渗对地下水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化学指标的种类与下渗前相比无变化,水-岩相互作用对指标浓度的改变作用也比较有限,指标的浓度水平总体上介于河水和地下水之间.下渗水对地下水质量的改变作用从根本上取决于河水与地下水的质量差异和河水的补给量,两者的质量差异越大且河水的下渗量越大,改变作用就越明显,反之则越微弱.由于补水水源的质量较好,永定河生态补水下渗对地下水质量的影响总体上可接受,而且对影响地下水质量的“瓶颈”指标(如硝酸盐氮)有一定改善作用.
    • 岑雷; 杨苏诗; 曹飞龙; 沈龙梅; 廖柱坤
    • 摘要: 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对其地下水分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运用地下水质量评价、GIS叠加分析、数理统计和传统水化学图表分析等方法对研究区地下水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表明:新会区地下淡水中pH、铁、锰、铝、氨氮、耗氧量背景值较高,其中pH对水质评价结果的影响率高达60%。地下咸水都存在溶解性总固体等多项指标超标。区域地下水质量可分为四级:地下水质量较好区、中等区、较差区和极差区。水化学类型依次为:HCO_(3)·Cl·SO_(4)-Na·Ca型、HCO_(3)-Ca·Na型、Cl·HCO_(3)-Na·Ca型。地下水成因分别为:受岩石风化作用主导和受降雨补给作用影响、岩石风化作用主导、古海水入侵造成咸淡水混合作用。
    • 李政红; 郝奇琛; 李亚松; 李剑锋; 朱玉晨; 李倩
    • 摘要: 地下水质量和污染问题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该文对厦门市平原区地下水的有机和无机化学组分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根据“地下水标准”和“矿泉水标准”对地下水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表明:厦门市地下水质量总体一般,可以直接饮用的水占22.9%,经过适当处理可以饮用的水占59.8%,不能饮用的占17.3%。有益人体健康的H_(2)SiO_(3)、Sr微量组分在地下水中含量普遍较高。在采集的87组样品中,有17组高H_(2)SiO_(3)或Sr元素地下水优于“地下水标准”Ⅲ类水标准和“矿泉水标准”相关标准,为兼有饮用和医疗价值的优质天然矿泉水。影响地下水质量的主要因子为pH值和Mn、Fe等与原生地质环境有关的无机组分,以及由人类活动引起污染的无机组分NO_(3)^(-)、Pb和有机组分二氯甲烷等。基于“优质优用,按需开采”的原则,从居民饮水安全的角度,对厦门市地下水开发利用提出科学有序开采优质矿泉水、适度开采水质优良水、应急利用原生水质较差水的建议。
    • 侯香梦; 黄昕霞
    • 摘要: 在初步了解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地下水水位统测,详细掌握地下水的补径排特征,在此基础上合理布置地下水采样点,对垃圾场周边的地下水水质进行分析研究,进一步掌握垃圾填埋场对周边地下水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垃圾填埋场周边的浅层地下水水质总体较差,其中Ⅳ类占70%、Ⅴ类占30%,水质较差的地区位于地下水排泄区,对地下水水质影响较大的指标主要为锰、氟离子、钠离子、硝酸盐等。
    • 汪庆玖; 罗娇
    • 摘要: 某河流是铜陵境内主要长江支流之一,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金属矿山众多,矿业活动对流域地下水环境质量可能造成较大影响。本文以该流域浅层地下水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取样分析,借助MapGIS等软件对测试结果进行空间分析,研究流域浅层地下水环境质量及污染组分分布规律。研究表明:流域浅层地下水水质总体较好,局部存在污染现象,主要超标项目有SO、pH等,重金属元素Mn超标,Fe、Cd、Pb、Ni等偶有超标,其他基本不超标。研究结果为小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及监测预警提供了地质依据。
    • 牟海斌; 邹愈; 陈海云
    • 摘要: 在宝鸡县幅1︰5万水文地质调查基础上,系统采集区内地下水水样,结合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研究了区内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并对地下水质量做出评价。通过对水质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区潜水水化学类型可分为HCO_(3)-Ca、HCO_(3)-Ca·Mg、HCO_(3)-Ca·Mg·Na、HCO_(3)-Ca·Na和HCO_(3)-Na·Mg型水;研究区承压水水化学类型可分为HCO_(3)-Ca、HCO_(3)-Ca·Mg、HCO_(3)-Ca·Mg·Na、HCO_(3)-Ca·Na和HCO_(3)-Na·Ca·Mg型水。依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对研究区地下水进行分类评价,区内地下水以Ⅲ类水为主,少部分为Ⅱ类水和Ⅳ类水。
    • 马小雷
    • 摘要: 在城市做大、做强、做优、做美的同时,以特大城市为中心,多层次、功能互补的城市群正在逐步形成、壮大。这就对认识和解决城市化下存在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如何满足城市对水资源的需求与可持续利用,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等等,已经成为需要解决的紧迫问题。将位于华北平原南部的邯郸市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典型城市区环境水文地质背景梳理,对该市地下水环境和地下水防污性能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认为:(1)研究区内未污染区、轻污染区和严重污染区分布面积分别为42.825 km^(2)、101.235 km^(2)和8.62 km^(2),分别占评价面积的28.05%、66.31%和5.64%,主要污染因子为矿化度、硬度、硫酸根、氯离子、硝酸根、亚硝酸根和氟离子;(2)从防污性能分区评价结果看,研究区内无防污性能好区,防污性能较好区面积为12.93 km^(2),占总面积的11.8%,主要分布在马头镇的东部地区;防污性能中等区面积96.72 km^(2),占总面积的88.2%,主要分布在邯郸的大部分地区。研究结果可为国土开发整治和城市规划管理提供地质依据。
    • 李玲; 邵龙美; 周金龙; 徐娟
    • 摘要: 以新疆和田河流域绿洲区1980、2014和2017年地下水化学检测数据为基础,运用单指标评价法进行地下水质量评价及关键指标识别,并分析该区域地下水质量在时间与空间上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和田河流域绿洲区潜水质量总体较差,1980年浅层地下水有Ⅱ类水存在,Ⅳ类和Ⅴ类水共占总水样的61.8%;2014年Ⅳ类和Ⅴ类水共占91.1%;2017年Ⅳ类和Ⅴ类水共占72.5%。影响地下水质量的关键指标除TDS、TH、Cl^(-)、Na^(+)和SO_(4)^(2-)常量组分外,还有F^(-)、Fe、Mn和BaP等微量组分。1980和2017年绿洲区地下水质量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规律相似,冲洪积细土平原中上部区域,尤其是出山口河流渗漏影响带的地下水质量较好;冲洪积细土平原尾部地下水质量较差。2014年Ⅴ类水的分布面积最大,Ⅲ类和Ⅳ类水零星分布。垂直方向上,浅层地下水质量普遍劣于中深层地下水。1980-2014年绿洲区地下水质量逐渐下降,2014-2017年地下水质量出现略微好转的趋势。
    • 庞园; 曾慧; 张明珠
    • 摘要: 基于28个采样点2018年雨季和旱季19项指标的监测数据,运用改进的灰色关联法评价了流溪河流域的地下水质量,并结合流溪河流域地下水的实际情况,与单因子评价法的评价结果进行了对比.改进的灰色关联法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结果较好,雨季优于旱季,基岩裂隙水优于松散岩类孔隙水,中游优于下游.单因子评价法和改进的灰色关联法的评价结果差别较大甚至部分结论完全相反,比较而言改进的灰色关联法的评价结果更符合实际.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