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土壤环境监测

土壤环境监测

土壤环境监测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2年内共计341篇,主要集中在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环境污染及其防治、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6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436658篇;相关期刊89种,包括环境经济、中国科技投资、黑龙江科技信息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2014两岸环保高层专家论坛、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会议等;土壤环境监测的相关文献由681位作者贡献,包括艾志敏、陈洪兴、周渊海等。

土壤环境监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6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36658 占比:99.97%

总计:436803篇

土壤环境监测—发文趋势图

土壤环境监测

-研究学者

  • 艾志敏
  • 陈洪兴
  • 周渊海
  • 张睿
  • 张金区
  • 张雅静
  • 徐丽
  • 李炜
  • 梁耀杰
  • 罗小玲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春英; 傅萍; 张小杭; 池陈涛
    • 摘要: 土壤环境属于生态环境体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日益重视,土壤环境监测与治理工作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土壤环境监测工作也正有序地展开,但是仍存在不少的问题与不足,影响到土壤环境监测质量。如何提升土壤环境监测质量成为当前该领域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为此,本文就此进行全面深入地剖析,首先论述了国内土壤环境现状,然后就土壤环境监测对土壤污染问题的防控意义以及这项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剖析,并提出相关解决建议,以供相关从业者参考。
    • 魏同军
    • 摘要: 土地资源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生产要素,然而随着工业、农业的急速发展,致土地面临污染的风险,要想精确地评估风险情况,就必须使用土地环境监测技术。但土地环境监测技术涵盖范畴广阔,当前在环保管理的新形势下对相关科研人员提出了较高的对专业知识素质的要求,因此本文将从土地环境监测等多个视角提出自己的观点,以期为当前土地环境监测的能力提升提供借鉴。
    • 霍东旭; 邬晨星; 徐柯凡
    • 摘要: 当前我国土壤污染问题极为严重,土壤环境监测也就成为保护土壤环境工作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对高效保护土壤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对土壤保护工作展开客观性评价的可靠依据,更是订立土壤保护方案、指导土壤保护策略的一项核心参考。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必须有一套科学、系统、合理的流程,基于此,本文展开对现场采集、实验室分析控制等内容的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够对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工作有所启发和帮助。
    • 马丽超
    • 摘要: 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化肥及农药的施用、工业及生活污水的排放,造成了土壤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损害。为推动我国的生态环境健康发展,必须加强土壤环境监测,以推动我国的土壤环境质量改善,切实加强环境保护。本文对土壤环境监测技术在国内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以期为环境治理提供有益的借鉴。
    • 董旭斌; 姚燕红; 邬晨星
    • 摘要: 土壤环境监测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某些方面来说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可以直接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以及国家国土资源的管理状态,在农业方面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我国人口基数比较大,加之城镇化建设速度的提升,使土壤环境状态不容乐观,普遍存在土壤污染的情况,对于农业以及居民的健康都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步伐。一直以来国家都十分重视土壤环境监测工作,在这方面也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早在2006年国家就全面启动全国土壤污染调查的专项工作,整理和分析了全国土壤环境质量情况,并且对一些重点区域土壤污染情况进行了风险评估和修复治理。之后国家不断加强这方面的整治力度,并根据时代发展趋势提出更多新的要求和标准,力求进一步提升土壤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发挥其在污染地区治理和保护方面的价值。本文针对土壤环境监测基础点位布设方法进行研究,在分析我国土壤环境监测现状的基础上,阐述土壤环境监测基础点位布设的原则和要点,并且对布设结果进行分析,为提升我国土壤环境监测质量和效率提供理论参考,并有效促进了我国土壤污染治理工作的发展进程。
    • 孙厚云; 卫晓锋; 刘卫; 李多杰; 贾凤超; 陈自然; 孙晓明
    • 摘要: 以承德市伊逊河红旗钒钛磁铁矿小流域为例,采用富集因子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基于土地利用类型的冗余分析和GIS基线分割模型对流域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累积程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通过3种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累积效应评价结果的对比,分析了样本加密、土地利用类型和GIS地理处理等优化方法对基线分割评价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重金属累积程度由强至弱为:Hg>Cd>Cu>As>Pb>Zn>Co>V>Cr>Ni>Ti>Mn,表层土壤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RI值范围为51.48~1152.39,平均为131.12,总体属低生态风险水平,高异常点主要分布于采矿用地旁旱地和草地、水浇地和水田及建设用地内。深层土壤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值明显低于表层土壤,表层土壤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总体表现为正向累积。表层土壤和深层土壤对土地利用类型因子的响应程度具有明显差异,经表层样品加密和GIS图斑赋值叠加模型优化后,重金属生态风险属正向累积图斑面积减少16.79%,样本数据随机性和离散程度明显减小,但生态风险累积指数分布极值范围相对增大,高异常值点分布更为明显,有利于污染地块的筛选识别。基于GIS地理处理可视化的生态风险累积效应基线分割评价方法,可进一步对评价单元和分割基准的选择进行拓展优化,为生态环境监测预警,自然资源综合管理,生态环境审计考核等提供参考方法。
    • 田春燕
    • 摘要: 随着我国科技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在生产与进步中对我国土壤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土壤环境监测工作需做好准确的质量控制,才能为后续改善工作提供数据参考。因此通过分析土壤环境监测中的问题以及各个流程的质量控制措施,可以为有关部门提升土壤环境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和代表性提供技术支撑。
    • 赵鑫; 孙春花; 沈贤
    • 摘要: 土壤环境监测对了解土壤污染现状、土壤污染治理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土壤环境监测技术主要包括3S技术、生物技术、水平定向钻进技术等。未来,土壤环境监测技术将朝着快速分析、痕量检测、自动化监测等方向发展,从而提高土壤环境监测水平。
    • 邬晨星; 霍东旭; 郑培铭
    • 摘要: 近年来,土壤污染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并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产生了影响。在美丽中国的建设过程中,要重视土壤污染的治理,推进“净土保卫战”,为人们的生活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为农产品的生产创造良好的生态。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要做好土壤环境监测工作,并基于监测结果来制定土壤环境治理规划,原子吸收光谱法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选择性、灵敏度以及分布范围等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基于此,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归纳总结法,探究了原子吸收光谱法在土壤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希望为土壤监测管理工作者提供参考与借鉴。
    • 许晓霞
    • 摘要: 为了全面提升土壤环境监测水平,文章基于土壤环境监测的重要性进行分析,阐述新型原子吸收光谱法在土壤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优势,分析常见的原子吸收光谱学的监测方法,在实际土壤环境监测中运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有效提升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应用水平,保障了土壤环境监测的准确度,以此提高土壤环境监测的质量,为后续土壤环境治理和保护提供可靠支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