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的相关文献在2006年到2022年内共计160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特种医学、机械、仪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7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649878篇;相关期刊70种,包括中国医疗设备、医疗卫生装备、医疗装备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06年国际医学物理学术会议暨全国放射肿瘤物理学学术年会等;图像引导放射治疗的相关文献由489位作者贡献,包括柏森、倪成、余兴恩等。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7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49878 占比:99.98%

总计:649999篇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发文趋势图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

-研究学者

  • 柏森
  • 倪成
  • 余兴恩
  • 王若峥
  • 许峰
  • 钟仁明
  • J·墨子
  • 付东山
  • 刘建锋
  • 孙显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武玉涛; 王晓玲; 高娜; 郭楷
    • 摘要: 目的探讨新华XHA2200高能加速器影像引导系统不同配准算法(灰度配准算法和骨配准算法)对肺部靶区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2月在医院进行图像引导放射治疗的6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新华XHA2200高能加速器影像引导系统,治疗前均进行了锥形束CT(CBCT)扫描,首先通过手动配准分别对X、Y、Z 3个方向上的摆位误差进行分析,然后分别采用灰度配准算法和骨配准算法对X、Y、Z 3个方向上的摆位误差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灰度配准算法和骨配准算法与手动配准摆位误差的差异。结果灰度配准算法与手动配准在X、Y、Z方向上的摆位误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配准算法与手动配准在X方向上的摆位误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配准算法在Y、Z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大于手动配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骨配准算法,新华XHA2200高能加速器影像引导系统灰度配准算法在肺癌患者中的配准结果更好。
    • 张磊磊
    • 摘要: 目的分析探讨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提高腹部肿瘤放射治疗精度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9年12月-2020年5月在六安市人民医院放射科接受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的18例腹部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锥形束CT影像技术获取患者的x(左右)、y(头脚)、z(前后)方向的线性摆位误差,并分别以x、y、z轴旋转获取相对应的u、v、w旋转摆位误差。结果18例腹部肿瘤患者共接受320次锥形束CT影像技术检测,x、y、z、u、v、w轴自由度的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分别为(0.15±0.04)cm、(0.06±0.12)cm、(﹣0.02±0.10)cm、(0.74±0.21)°、(﹣0.21±0.24)°、(0.21±0.17)°。通过数据比对可以发现,摆位误差y>z>x,x、y、z的摆位外扩分别为0.603cm、0.179cm、0.42cm。结论为进一步减少摆位误差,治疗时建议临床将靶体积(CTV)外放计划靶体积(PTV)时,分别将x、y、z外扩0.606cm、0.182cm、0.54cm。
    • 田静; 韩丹; 周涛
    • 摘要: 恶性肿瘤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疾病之一[1]。国家癌症中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约有406.4万例恶性肿瘤新发病例和241.4万例恶性肿瘤死亡病例[2]。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已有研究显示,70%的恶性肿瘤患者在疾病的不同时期需接受放射治疗[3]。对于晚期或难治性复发恶性肿瘤,放射治疗亦是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最有效治疗措施之一。近年来,放射治疗技术飞速发展,放射治疗的物理理念不断更新。精准放射治疗的靶区定位精确、靶区照射精准、照射剂量分布均匀、适形度较好以及对靶区周围危及器官的损伤较小,进而实现精度高、速度快、安全性好、疗效佳的治疗理念。本文对肿瘤放射治疗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进行总结。
    • 曾凌云; 黄翌航
    • 摘要: 目的 探究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中千伏级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kV-CBCT)低剂量扫描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6-11月于医院临床肿瘤中心放疗科接受IGRT的45例体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医科达公司Synergy?直线加速器自带的kV-CBCT系统及XVI软件,于放射治疗前采用低剂量扫描模式获取患者的kV-CBCT容积影像并自动重建成三维CT图像,再与计划CT图像进行匹配,从而获取左右(X)、前后(Y)、上下(Z)轴方向的摆位误差,分析并纠正.结果 45例患者共实施了727次kV-CBCT扫描(226次胸部摆位误差、126次腹部摆位误差、375次盆腔摆位误差),胸部、腹部和盆腔X、Y、Z轴方向的平均摆位误差均<0.5 cm,其中,胸部X、Y、Z轴方向的平均摆位误差分别为(-0.0008±0.2897)、(-0.0414±0.4428)、(-0.0194±0.2163)cm;腹部X、Y、Z轴方向的平均摆位误差分别为(-0.0571±0.2651)、(-0.0999±0.4476)、(-0.0108±0.1972)cm;盆腔X、Y、Z轴方向的平均摆位误差分别为(-0.0413±0.2561)、(-0.1016±0.4451)、(0.0948±0.2626)cm.结论 低剂量扫描模式可获得与标准模式下一致的摆位误差范围,同时能有效降低kV-CBCT的辐射剂量.
    • 徐恩松
    • 摘要: 目的:探讨图像引导放射治疗联合不同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19年11月接受图像引导放射治疗联合顺铂-氟尿嘧啶化疗的52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将其纳入氟尿嘧啶组,另抽取同期接受图像引导放射治疗联合顺铂-多西他赛化疗方案51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将其纳入多西他赛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多西他赛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氟尿嘧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毒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图像引导放射治疗联合顺铂-氟尿嘧啶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相比,图像引导放射治疗联合顺铂-多西他赛化疗方案抗肿瘤效果更佳,且毒副反应可控.
    • 蔺海; 张海洋
    • 摘要: 目的 探讨图像引导放射治疗对宫颈癌患者近期生存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3月~2019年6月收治的110例宫颈癌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常规大野放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图像引导放射治疗.对比两组近期疗效、治疗6个月生存率、毒副反应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85.45%)显著高于对照组(67.27%),生存率(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74.55%),并发症、毒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癌患者采用图像引导放射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近期总有效率,提升生存率,降低并发症,减少放疗毒副作用.
    • 侯峰岩; 尤鑫; 董云
    • 摘要: 目的:探究宫颈癌患者应用图像引导放射治疗的摆位误差。方法:研究样本为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 录的58例宫颈癌患者资料数据,所有患者均采用机载影像系统CBCT进行扫描,将获取的容积图像与CT图像开展配 准处理,记录3个轴向(X轴、Y轴、Z轴)纠正前后误差情况以及CTV在误差纠正前后的数值变化。结果:纠正后 X轴、Y轴、Z轴的误差值显著降低,且CTV在纠正前后,D98、D95、D2数值具有差异性(P 0.05)。结论:宫颈癌患者的在开展图像引导放射治疗中存在一定的摆位误差,对CTV 检测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确保放射治疗结果符合临床要求,需要对摆位误差进行纠正处理,从而为临床诊治 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 陈成; 陈飞; 魏晓为; 时飞跃; 陈丽丽
    • 摘要: 目的:探讨CBCT图像引导技术对腹部肿瘤放射治疗精度的作用.方法:采用美国瓦里安clinac ix直线加速器对患者进行治疗,经锥形束CT(CBCT)扫描获取患者左右、前后、头脚的摆位误差,对误差进行分析.结果:经CBCT图像引导下的放射治疗,医师终审与技师初审摆位误差之间的差异均比较小,不超过2mm;治疗精准率达到了20/22(90.91%).无治疗精度超过5mm的病例.结论:CBCT图像引导技术应用于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其发现并精确校正摆位误差,对提高治疗精度具有重要作用.
    • 彭金浩; 邹金华; 邓晓刚; 徐灼海; 周菁
    • 摘要: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作为一种可视化的影像引导治疗技术,具有提高靶区剂量,降低正常器官损伤等诸多优点,在肿瘤疾病治疗中应用较为广泛.通过阐述常用图像引导技术和IGRT的临床应用以及概述其临床应用发展前景,为IGRT在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黎敏; 冉立
    • 摘要: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放射治疗技术,可以提高宫颈癌患者的局部控制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MRI软组织分辨率高,是图像引导宫颈癌近距离放射治疗公认的金标准.CT软组织分辨率虽不及MRI,但更易识别施源器、源和源路径,在宫颈癌的放疗计划中,CT的使用率远远高于MRI.新的成像技术,如PET和MRI,改善了放疗计划中靶区的勾画,特别是PET联合CT、MRI,在功能成像方面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在病人初始分期方面,超声已经被MRI取代,但在图像引导妇科插植和腔内近距离治疗中起重要作用.本综述的目的是评估各种影像技术在图像引导宫颈癌近距离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