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农业科学>中国工程科技论坛144场暨第四届国际苹果学术研讨会
中国工程科技论坛144场暨第四届国际苹果学术研讨会

中国工程科技论坛144场暨第四届国际苹果学术研讨会

  • 召开年:2012
  • 召开地:烟台
  • 出版时间: 2012-09-02

主办单位:中国工程院;中国园艺学会

会议文集:中国工程科技论坛144场暨第四届国际苹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通过对我国苹果主要生态区养分状况进行分析,环渤海湾苹果产区含量平均为14.9g/kg,含量低样本数占71%;黄土高原苹果产区含量平均为13.6g/kg,含量低样本数占61.4%.总体来看,有机质含量不高,全氮含量不高,速效磷含量环渤海湾产区较高,而黄土高原产区较低,速效钾含量环渤海湾产区较低比例较多,而黄土高原产区较少。因此按照苹果主产区的自然地理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参照农业部苹果优势生态区区划,我国苹果生产可分为黄土高原区、环渤海湾区、黄河故道区、西南高原区和北部寒冷区五个区域,针对不同生态区设计不同施肥配方。对于氮肥,需要进行精细管理,以果定量,总量控制,重视基肥,追肥后移。
  • 摘要:本文就果树根系对地上部的调控、根源信使的确认及其对水分利用效率(WUE)的调节等方面进行了评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调整根系在上下层土壤中的分配比例、改善根冠平衡、实施隔行交替灌溉等提高果树WUE的技术设想.
  • 摘要:以苹果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氯离子浓度(0、4.8%、6.0%、9.6%)对苹果枝叶生长、果实产量和品质、果园土壤养分,以及连续施用含氯化肥土壤中氯元素的积累和pH值的影响.结果表明,Cl-浓度为6%时,植株春梢生长量、新梢生长总量和秋梢比例以及果实的单果重量、果实着色面积、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等指标均为最高;随着外施Cl-浓度的升高,土壤的速效氮含量逐渐降低,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逐渐升高;土壤中Cl-总浓度土壤pH值也呈现逐渐升高趋势.
  • 摘要:果实的色泽是果树重要的农艺性状.花青素是决定果实颜色的主要色素,必须在光诱导下才能进行生物合成.MYB转录因子能够参与调控花青素合成,在苹果中,MdMYB1是光诱导的花青素生物合成和果实着色的重要调控因子.本研究发现,MdMYB1蛋白在光下积累,而黑暗下通过26S蛋白酶体途径降解;随后在苹果中克隆得到了光信号途径的重要基因MdCOP1-1和MdCOP1-2,将其转入拟南芥cop1-4突变体中发现它可以互补AtCOP1的功能;通过酵母双杂交、双分子荧光互补和免疫共沉淀技术证实了MdMYB1能够与MdCOP1蛋白相互作用;通过离体和活体实验发现,MdCOP1s对于黑暗下MdMYB1蛋白的泛素化降解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即MdCOP1s参与了光调控的MdMYB1蛋白的稳定性;最后应用病毒载体介导的遗传转化技术证实了MdCOP1s负调控苹果果皮的色泽形成是通过调节MdMYB1蛋白的稳定性起作用的,从而揭示了苹果,甚至其他作物的光调控花青素积累和红色果实色泽形成的分子机制.
  • 摘要:本研究以23年生富士苹果为试材,研究了变产结果树(以稳产树为对照)生长季短枝顶芽以及休眠期花芽、叶芽矿质营养和内源激素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休眠期和生长季,顶芽、花芽和叶芽中N、P、K、IAA、ZR、GA和ABA的含量均为大年树>稳产树>小年树.三类结果树花芽和叶芽中N、P、K含量在休眠期较为稳定,进入萌芽期后含量均降低,且不同类型结果树相同元素含量的降幅基本一致,其中,叶芽中的N、花芽中的P和K下降较明显,降幅分别为39.1%~40.4%、34.6%~36.4%和26.2%~28.2%;花芽和叶芽中IAA、ZR、GA、ABA含量在休眠期较为稳定,进入萌芽期后除ABA外均有所增加,且均以叶芽中各激素含量增加较明显,增幅分别为3.0%~7.6%、4.3%~22.3%、8.6%~10.3%,而叶芽中ABA含量明显降低,降幅为30.8%~41.2%.
  • 摘要: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刚性需求要求未来几十年必须持续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创建土壤-作物系统综合管理技术体系,同时实现作物高产与资源高效,协调生态因子,构建理想群体、协调花后物质生产与分配,实现作物高产,同步根层水肥供应与高产作物需求。实现资源高效利用,提高土壤基础生产力,增强抗逆能力和缓冲性,稳定实现作物高产高效.覆盖全国玉米主产区66个点的试验结果表明,土壤-作物系统综合管理在不增加氮肥用量的同时,玉米单产从大样本调查的农民习惯产量(6.8t/hm2,n=4548)增加到13.0t/hm2,增产91%,相应的氮肥生产效率从每千克氮肥生产26kg玉米增加到57kg玉米,同时实现了作物高产与氮素高效的目标.要实现粮食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的协同提高,需要综合育种、栽培、营养、土壤、气候、生态、植保、环境、经济等多学科已有的知识,相互融合,共同组建高产高效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研究团队。必须从理论和技术上继续实现以下突破:大幅度提高土壤生产力,藏粮于地;不断提升作物品种潜力,充分挖掘作物产量潜力和资源利用潜力;节能、低耗、低碳、高效、资源节约型的土壤-作物系统综合管理措施。
  • 摘要:采用分根盆栽法,在2007-2011年连续5年研究了苹果1/4根域不同有机肥改良水平(10%、20%、30%)对苹果根域土壤矿质养分含量及树体生长和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用10%、20%和30%有机肥显著提高了部分根域有机质含量,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施用30%有机肥处理土壤有机质矿化率较大.10%有机肥处理苹果秋梢基本停长,根系生长量小,叶片光合、蒸腾能力低;30%有机肥处理秋梢和根系生长量大;20%有机肥处理春秋梢生长比例适中.综合分析,一次性在苹果1/4根域施用20%有机肥,不仅保证了树体正常生长,还可节约有机肥用量.
  •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和调查研究,明确了我国柑橘园土壤肥力中问题,即养分缺乏与养分过量同时成为柑橘营养障碍;土壤酸化和土壤Mg、Ca缺乏而P、K富集将不断加剧土壤养分的不平衡,并成为土壤肥力中新问题;而土壤中速效硼、速效氮和有机质缺乏是绝大多数柑橘园土壤肥力中突出问题.分析指出我国柑橘园土壤管理面临的一些特殊性,结合柑橘根系生长对土壤环境的要求,建议培肥地力,改善营养环境,解决树体的养分需求与营养平衡问题,培育土壤,改善土壤环境,解决柑橘根系生长与养分吸收的问题,培植果园,防治水土流失,解决柑橘园建设与区域生态环境建设问题。
  • 摘要:果园生草是保护和维持土壤肥力的有效管理措施之一。本文结合现阶段我国果树产业技术发展现状及课题组在果园生草方面的研究工作,从果园小气候环境、土壤理化性质及植株生长和发育方面综述了果园生草的生理生态效应,建议一般在肥水供应较充足的成龄树果园,采用全园生草;肥水供应条件差或幼龄果园,采用行间生草,以避免草果争肥争水。生草方式主要有自然生草和人工生草。一般在当地乡土草种能够形成自然群落时适用自然生草。当乡土草种形不成群落时,可结合播种商业草种,也可彻底除尽田间杂草后树盘外全部人工生草。生草后及时刈割可控制草的高度,同时促进草的分蘖和分枝,并且通过多次刈割可调节草种演替,促进以禾本科草为主要建群种的草被发育。
  • 摘要:Ca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果树缺钙时,果实常表现出生理代谢失调,如苹果苦痘病、梨木栓病,严重影响果实的商品品质,耐储藏性能下降.这种缺钙现象往往与过多的N、K元素吸收有关.外源补钙,能减少果实生理失调现象,提高果实品质,延长果实的储藏寿命.高压强力注射法和输液法是采前树干注射钙化合物的主要方法,但不足以防止果肉软化或病菌侵袭导致的腐烂,因此,可采取采后渗钙的方法,渗入的Ca是通过果实表皮蜡脂层的缝隙渗入果实的,采后钙处理之后再结合其他如气调、热处理可更为有效地保持果实的硬度,减少虎皮病的发生。不同的渗钙法效果不同。在采后浸钙处理中采用温度差可明显增加果实Ca含量,加压比减压渗钙,增钙效果好。
  • 摘要:利用山东青岛海边丰富的海带及浒苔资源,经过高温发酵制作海藻生物有机肥.同时对山东烟台的10年树龄苹果园进行海藻有机肥施肥实验,2008年秋季施肥,两种肥料的施肥量一致,分别以7.5 kg/株、15 kg/株、22.5 kg/株三种不同的量施入果园中,次年的5月和10月采集土样,探讨施用海藻生物有机肥对果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种群结构及酶活性的影响.5月份的采样检测结果表明:施用海藻生物有机肥可显著增加土壤中可培养细菌及放线菌的数量,细菌数量为对照土壤的2.81~9.30倍,放线菌数量为对照土壤的1.95~18.62倍.施肥可显著提高土壤荧光素二乙酸酯酶及脲酶活性,可显著提高微生物生物量,脂肪酸甲酯总量为对照土壤的1.60~2.64倍.施用海带肥和浒苔肥可增加土壤微生物中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比例.海带肥及22.5 kg/株浒苔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影响较大,而7.5 kg/株和15 kg/株浒苔肥对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影响较小.在10月份的采样检测中,海带肥及浒苔肥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已减弱.
  • 摘要:苹果矮化密植已是世界性趋势,我国的苹果栽培耕作制度正处于从乔化栽植向矮化密植的转型时期.在此背景下,本文全面叙述了国内外苹果矮化砧木的选育成就,特别是对我国选育的苹果矮化砧的特点、应用情况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据此提出了以SH系、GM系和中砧1号为代表的我国苹果产区矮化砧适用性配置方案.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作者根据其团队的最新进展,分别提出了苹果矮化中间砧、矮化自根砧致矮的激素信号调控模型.同时,系统总结了25年来在苹果铁素吸收利用机理方面的生物学、根系根际学、生理生化学、组织解剖学及分子生物学等的研究成果,首次提出了苹果吸收利用铁素的分子机制.
  • 摘要:Zn是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苹果树对Zn缺乏敏感.本文综述了Zn在植物体内的存在和运输形式、根系吸收特点和运转分配特征,探讨了Zn营养胁迫下苹果根系有机酸对植物体内Zn稳定性的响应机制和苹果根系元素失调的根际调控途径.
  • 摘要:本文在调查山东主要果园土壤的基础上研究了果园土壤的主要类型、基本理化性状、土壤黏土矿物组成、腐殖质组成、土壤酶活性及其特点、各肥力因子之间的相关性、主要因子贡献率及其影响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山东果园分布的土壤类型以棕壤、褐土为主,潮土和砂姜黑土也有分布.土壤质地为砂质壤土和粉砂壤土.果园土壤的pH值大多为4.5~7.5,但潮土和砂姜黑土在7.5之上.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化幅度较大,质地偏黏的大多在10g/kg以上,但质地偏砂的多在10g/kg以下.土壤中黏粒矿物以水化云母为主,含有较多的高岭石和1.4 nm过渡矿物,少量石英和蒙脱石,酸度较大的棕壤含较多高岭石,砂姜黑土含较多蒙脱石.土壤的腐殖质总量较低,其胡敏酸和富里酸一般占全碳含量的30%~50%,胡敏酸与富里酸的比值在不同土类之间有较大的差异,酸性土壤较低,中性至微碱性土壤较高.土壤中的磷酸酶与土壤pH值密切相关,而过氧化氢酶活性主要与土壤质地的砂黏性有关.运用主因子分析选取土壤肥力变异因子,通过因子分析,由19个性状简化为5个主因子,其累积贡献率达到89.9%.分析结果表明,果园土壤各肥力因子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影响土壤肥力的几个重要过程或作用来描述,主要是土壤有机质积累作用、土壤水稳性结构体形成过程和土壤氮磷等养分的供应过程.各肥力因子在不同的作用或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 摘要:科学的土肥水管理是桃丰产优质的基础,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都根据各自的生态条件,建立了科学完善的土壤、养分与水分管理技术体系,在土壤管理制度方面,大多数国家的桃园都采用生草制与覆盖制,很少清耕.桃园行间自然生草和人工种草相结合,欧洲一些国家行间生草多选用三叶草和黑麦草等,日本的许多果园普遍种植红三叶、苜蓿,此外还有白三叶、草木樨等,近年来鼠茅草的应用受到重视,该草种春夏生长旺盛,夏末秋初枯萎,能起到自然覆盖、防止其他杂草生长的效果,国内采用毛叶苕子的试验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养分管理的理念主要采用养分综合管理(IPNM)的技术思路,近年来提出的最佳养分管理策略,逐渐在桃园应用.国外大多采用灌溉施肥技术,根据每3~5年1次的土壤分析和每1~2年1次的叶分析来确定施肥方案.化学肥料限量施用,多数桃园氮肥用量控制在100~150 N/hm2.在桃需水非关键期(果实第一速长期及之后的硬核期)进行调亏灌溉,并结合"部分根区干旱理论"(PRD)进行分区灌溉或交替灌溉实,节水技术体系日趋完善.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