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工业技术>建筑科学>2013第一届工程建设标准化高峰论坛
2013第一届工程建设标准化高峰论坛

2013第一届工程建设标准化高峰论坛

  • 召开年:2013
  • 召开地:上海
  • 出版时间: 2013-11-08

主办单位: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会议文集:2013第一届工程建设标准化高峰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在分析水利技术标准体系发展历程、现状、特点与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2008版《水利技术标准体系表》的修订优化方案,包括:研究明确了水利技术标准的若干界定判别原则,水利技术标准体系框架结构的优化论证,司局版和专家版标准需求分析报告编制重点,标准体系构建的若干支撑理论与应用方法;研究了水利技术标准体系表的收录优化方案与原则.根据前述研究内容,在确定具体的收录方案时进行了优化,分两个层次进行考虑,只要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执行一票否决制,不纳入体系表,根据各个专业领域及功能序列的横向比较情况,采取同一尺度,结合具体情况分析是否纳入体系表。标准体系作为标准化管理的核心,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应用,水利技术标准体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由于标准体系属于软系统,很难也不可能有最优目标。目前标准体系仍存在整体性、先进性、协调性和适应性不够等问题,需进一步优化完善。
  • 摘要:当前,我国的地下空间工程相关的规范标准仍然滞后于工程的发展,未能对工程建设提供全面的支持,在规划、设计、施工及运营阶段,城乡规划、城镇建设、房屋建筑工程技术标准体系中往往找不到指导工程的专用规范标准。本文依托行业标准《城市地下空间基本术语标准》编制,通过对现有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相关的法规、规范、规程等标准进行梳理,阐述了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建设领域与其他领域术语标准关系;并在现有标准梳理基础上进行整合研究,从而提出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体系结构表;此外,通过对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建设标准梳理成果与分析,确认了本体系结构表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本文工作不但对顺利完成"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基本术语标准"编制十分重要,而且对促进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标准化建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摘要:近年来,随着公路、水路、铁路、民航多位一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确立与完善,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工作在交通运输业取得越来越丰硕的成果.本文立足水运信息化建设工作,以水运通信系统联网工程为抓手,通过调研、比对和分析,提出了以标准化手段促进水运通信系统联网工程的思路,从而提高水运业及交通运输业整体信息化水平,实现水运业通信系统联网工程总体部署,水运业通信系统联网工程协同体系,水运业通信系统联网工程架构应以水运通信系统联网工程标准为指导,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以运维管理平台为核心,应在各地已有局域通信联网工程基础上,建立与水运业通信系统联网工程整体协同的区域级数据中心,快速响应本地化应用系统的访问。
  • 摘要:本文介绍了隔膜式板框压滤机污泥深度脱水处理工艺,该工艺具有脱水时间短、产量高、含水率低的特点.通过对该工艺工程中碳排放情况进行定量计算,其处理过程与其他污泥干化处理工艺相比有效降低了污泥处理处置过程中CO2排放量,在一定程度上大幅减少了碳排放,相较其他脱水干化方法具有明显节能优势,隔膜式板框压滤机深度脱水工艺将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人口的增长及工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短缺矛盾不断加剧,环境压力日益增大,为促进工业经济与水资源及环境的协调发展,废水"零排放"工程建设势在必行.我国"零排放"工程起步较晚,本文从"零排放"技术层面着手,简析了我国"零排放"的工程标准化现状,阐明了相关标准修制定的指导原则,最后分别从技术和经济方面提出了如何加强"零排放"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的建议.由于我国"零排放"技术及相关工程建设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笔者建议从以下两个方面着重推进"零排放"的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零排放"中含盐废水处理的核心问题,膜浓缩和热浓缩的污堵问题和设备腐蚀问题,整个系统盐平衡的优化问题。浓液的妥善处置是真正实现废水"零排放"最重要的环节。因此,"零排放"的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要涉及新型高效含盐废水处理工艺的技术标准,同时还需要覆盖其中各个工艺单元的相关标准,如自然蒸发塘中防渗标准、浓液管路传输中保温抗堵塞及腐蚀的管道材质标准以及蒸发结晶和焚烧的能耗及材质防腐标准等。这些工程建设标准通过科研成果和新技术纳入,使科研成果和新技术更臻于完善。同时,标准在实施过程中可将信息反馈给相应的科研部门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有利于促进科学发展,推动"零排放"相关技术进步。要实现废水零排放,除克服技术方面的困难外,大量资金的投入也不容忽视。从工程投资概算的角度,"零排放"的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应以相关技术为基础,严格控制整个工程各个环节的投资,针对相应技术工艺建立合格评定或评估标准,最好能建立相关标准数据库,并针对工程建设投资进行标准化监督管理,推动企业自觉有效的执行标准。
  • 摘要:建筑防火规范对促进消防技术进步,保证建筑工程的消防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简述了我国建筑防火规范的历史与发展情况,对我国现行建筑防火法规体系框架进行了介绍,并对我国建筑防火规范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工程建设标准按标准的约束性可划分为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是强制性标准,其他标准是推荐性标准。工程建设标准按内容可划分为设计标准、施工及验收标准、建设定额。按属性可分为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我国现行消防法规体系由消防法律、消防法规、消防规章和消防技术标准几部分构成。我国建筑防火规范经历了起步阶段、快速发展和现今的细化完善的几个阶段。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科技的进步,大量造型新颖、奇特,体量巨大的建筑不断涌现,出现了一些超规范或规范未涵盖的内容,这就对建筑防火规范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防火规范体系急待完善,以实现建筑防火规范体系的科学化、系统化、实用化。为适应我国建筑快速发展的需要,应加强建筑性能化规范的研究,逐步建立以性能化为导向的建筑防火法规体系,并建立起有效的法规管理机制,努力提高建筑防火安全性能,并兼顾合理性与经济性。
  • 摘要:本文对农村居住建筑建设的历史、震害及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介绍,列举四川省现有的与农村居住建筑抗震设防相关的管理文件及技术文件,针对四川农村居住建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措施,确保农村居住建筑的抗震安全.对统规统建农房的责任单位进行管理.认真履行其职责,建立激励制度.鼓励自建农房按要求采用抗震设防措施,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建立农村工匠考核制度,建立自建农房监管体系,引入农房产权备案制。
  • 摘要:本文介绍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起源、基本概念和原理,阐述了循环经济的概念和基本原则,以及循环型农业的循环层次,论述了将保护性耕作技术纳入循环经济范畴,用循环型农业的理念研发和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用循环型农业的理念指导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研发,可以拓展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外延,用循环型农业的理念指导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研发,可以深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内涵,可以借助循环经济的法律和政策平台.加快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
  • 摘要:温室建设企业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数量不断增多。2013年温室建设企业达到200多家,从业人员6000多人,年承接温室建设项目4000项以上,年平均产值约达80亿。加上能提供温室设计施工和温室内蔬菜作物栽培、管理等一条龙服务的优势,寿光温室建设企业成为我国同行业的领军,经分析研究,总结归纳出以下5条我国温室建设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从经验中总结如下启示,应制定系列化综合性标准,社会团体和行业组织在标准制定中参与度很高,政府与民间标准化机构的分工明确,建立了健全的标准实施保障制度为了更好地发挥标准化在温室建设中的作用,最后结合我国实际,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成立温室建设标准化管理机构,建立温室建设标准体系,调动协会和企业编制标准的积极性,加强标准宣贯力度,加强温室建设企业市场准入和资质认定管理。
  • 摘要:随着建筑信息模型(BIM)的发展,工程建设信息化标准的编写显得尤为重要.国外对于信息化应用得更早也更为完善,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针对信息化的标准与导则.而国内尚处于信息化初期,急需对于工程建设信息化的探索与研究.本文意在通过介绍国内外在工程建设信息化标准上取得的成果,为国内建筑行业各方完成建筑业信息化标准提供参考.工程建设信息化标准的制定必定是在住建部的领导下,自上而下逐步展开的,更多地依托于实际工程项目,在实践的基础上加以总结,结合实际,使标准的制定更加贴近实际工程,符合从业人员对于信息化的理解与应用。因信息化始终依托于软件,应充分结合软件开发商的技术力量,保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完成对于建筑信息化的规定,规范市场做法,保证建筑质量。而在建筑生命周期中的甲方、设计方、施工方、管理方等,都应根据国家相应的标准与导则,逐步展开自己信息化标准指导与使用手册的研究,以保证自身在建筑市场大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加强自我竞争能力,同时也为更好地出台相应的标准贡献自身的一份力量。
  • 摘要:2013年3月22日,国标电子书库正式上线,以电子化形式集成了五十多年来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的成果,收录了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工程建设标准规范等基础技术资源,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优势,解决了传统纸质图集模式单一、传播慢和检索查找不便的问题,使国标技术资源能够被充分有效的利用,减少设计人员误用失效图集,使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在信息化的平台上更加及时的地服务于工程建设,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在信息化平台上为我国工程建设事业提供全面的资源应用服务和更加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 摘要:基于工程建设标准化内涵,深入分析了冷库工程建设标准化的重要意义.指出完善冷库工程建设标准化是推动行业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前提,是保证生活品质的基础,是提高冷库工程质量,降低能源消耗的有效手段.结合我国冷库工程建设标准化的现状,提出了立足行业发展,强化标准基础研究,推行绿色建筑标准,实施能效认证,完善运营管理法规,优化冷库运营的发展对策.
  •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林业工程建设标准的汇总梳理,分析了现有林业工程建设标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制定林业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的目的、原则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体系制定应紧密结合林业发展方向,体现与时俱进的思想。对包括林区公路、贮木厂、胶合板工程、水运工程等工程的建设标准的现状进行了解释分析,一方面适应林业工作由单一木材生产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战略转变,满足林业生态建设跨越式发展的需要;一方面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工程技术飞跃发展和加入WTO的新形势,为林业产业发展提高全面服务,体系结构应科学、合理、简单、层次分明,覆盖面广,便于操作,体系应体现"以最小的资源投入,争取最大的标准化效果"的原则,兼顾当前又考虑今后的发展,体系应既体现林业专业的特点,又充分考虑与其他部门、行业(专业)的衔接,应扭转目前国家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无标可依的被动局面,适应林业跨越式发展的需要,应提高林业工程建设的效率与效益,保证安全与质量,适应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与发展,应协调和理顺推荐性标准与直接涉及安全、卫生、环保和公共利益等强制性标准的关系。
  • 摘要:农业工程建设标准化是促进我国农业工程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是规范农业工程建设和管理、保障安全的有效措施,也是我国农业工程向着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标志.农业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的构建应遵循以科学发展为统领,注重创新,合理优化,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强化应用的原则,依据农业工程的专业门类,建立相应的工程建设管理技术标准和农业工程全过程各专业领域的技术标准.农业工程技术标准体系应覆盖全部的农业建设工程,更好地指导农业生产,使农业工程建设上关键技术得到合理的应用,实现中国农业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为农产品的优质高效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 摘要:简述国内外重载铁路的发展历程,论述重载铁路运输的必要性,阐明现阶段中国重载铁路建设主要技术标准,为建立中国重载铁路技术标准体系奠定基础.重载铁路建设主要技术标准对于规范重载铁路建设,提升中国铁路建造水平,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铁路主要技术政策确定了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货运向重载化的发展方针:实现了国产电力机车与无线同步操纵系统集成的机车同步操纵技术,创新运输组织,实现了集、疏、运一体化,形成了重载列车以80km/h运行、日均开行87对、日均83.3万吨运量,万吨的运输组织模式。发展重载运输是解决铁路运输能力紧张,适应国民经济发展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加强对重载铁路基础理论研究,把握世界重载铁路发展的最新趋势,着眼于铁路现代化建设需要,重点研究重载机车车辆的轮轨关系、弓网关系、材料技术,制动系统、控制和诊断技术等基础理论,形成了具有中国铁路特色、先进完善的重载铁路技术标准体系。
  • 摘要:通过对有色金属工业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的梳理,依据体系建立原则,分析行业特点,标准体系的现状,找出问题,结合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精神,提出以低碳、节能环保、安全为立项主导思想,建立合理、有效的分模块体系,提出解决方案,达到规范勘察、设计、施工市场,保证质量的目的,发挥标准体系在有色工程建设中的作用.工程建设标准是经济建设和项目投资的重要制度和技术依据。建设完善的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已逐步成为标准化工作的主旋律。工程建设技术标准体系是以系统分析的方法,使一定专业范围内的标准按主从关系形成一个科学的、开放的有机整体,其编制所遵循的原则是:有色金属工业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的构成,主要由测量与工程勘察、有色金属矿山、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公用设施与建筑工程等四个领域的技术标准分模块体系构成。截至2012年底,有色标准体系涵盖的标准共297个(含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为我所用的其他行业标准),其中测量与工程勘察专业领域标准60个,有色金属矿山领域标准50个,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领域标准92个,公用与建筑工程标准95个,解决行业间的技术标准交叉重复现象,标准体系的监管,做好顶层设计和各专业标准数量的平衡,加快推进有色金属冶炼与加工领域重点标准走向国际化,应加强有色矿山领域技术标准基础保障作用,综合标准在体系中应占有一定比重。
  • 摘要:由于风、光互补发电微网系统的特殊性导致风、光发电系统在雷雨天气时极易遭受直击雷和雷电电磁脉冲的损坏.本文针对风、光互补发电微网系统雷击主要损坏原因,根据综合防雷原理,对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应分别采取综合防雷的直击雷防护、等电位连接、屏蔽、综合布线、共用接地等方法.本文还分析研究了光伏发电直流输配电线路、交流输配电线路、并网电源线路、信号监控系统等浪涌保护器(SPD)的设计、选用和安装要求.风、光互补发电微网系统只要采取综合防雷措施,做到设计优秀、产品优质、施工工艺优良,就能将雷电灾害降低到最低限度,从而确保风力发电系统人员和设备安全.
  • 摘要:以移动信息化为切入点的无线城市发展至今,势头迅猛,WLAN可作为GSM/TD网络的有效补充来提升用户体验.简述了无线城市的概念、发展及其意义,重点分析了WLAN在无线城市中的定位,并分类给出了WLAN不同场景的建设方式.无线城市是指利用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为整个城市提供随时、随地、随需的无线网络接入,基于无线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宽带多媒体服务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与政府工作、企业运行、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无线城市综合业务平台,为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提供安全、方便、高效的无线应用服务。无线城市主要包括无线覆盖和无线应用两个层面,在未来融合的网络中,接入网负责终端用户与网络的连接,需要实现包括话音、数据业务、视频、IPTV、大客户专线等多种业务的综合接入。现阶段应按照无线接入与有线接入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开展宽带接入建设。中国移动接入网包含无线接入网和有线接入网,现阶段无线接入技术主要包括GSM,EDGETD-SCDMA/HSDPA,WLAN等,有线接入技术主要包括MSTP/PTN,GPON等。根据WLAN网络在无线城市中的定位,建议WLAN网络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供综合的宽带接入服务为目标,结合EDGE/TD网络的整体规划,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逐渐实现对政府机关、企业、家庭、个人数据应用热点区域的全覆盖。WLAN热点的选取应贯彻分区域、分场所、分应用重点的原则。不同热点的WI_AN建设应当根据WLAN用户数量与特征、覆盖范围、容量需求以及目标区域的无线传播环境与建筑特征,进行统筹规划。对于每种场景,应该从建筑物结构特点和容量特点两方面考虑WLAN的覆盖方案。WLAN网络作为GSM/TD网络的补充,对于积极应对全业务竞争,保持在移动领域的业务领先具有重要意义。WLAN网络适用于用户密集、对速率需求高的局部热点区域的覆盖,具有安装便捷、移动性好、使用灵活、易于扩展等优点。合理建设发展WLAN热点,对于推进无线城市的发展,提升用户感知具有重要意义。
  • 摘要:论述智能建筑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对于建设智慧城市、智能建筑的重要作用,介绍智能建筑相关标准的制定、修订以及不断完善、充实的过程,并对智能建筑相关标准将来的发展提出展望.智能建筑重点筑建的是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人或物是智能化系统服务的终端对象。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智能建筑标准化的工作十分重视,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分会组织相关的企业、建设、科研、设计、施工等单位,申报了《建筑智能化系统运行维护技术规范》,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智能建筑工程建设的标准体系和其他标准体系一样分为基础标准、通用标准和专项标准,智能建筑重点要做好的是通用标准的制订和完善。从设计、施工、检测、验收到运维、评价,6项标准实施3项,在编1项,待编2项。行业的发展需要标准的支撑,而标准的完善也需要行业的支持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与各方面工作一样,正处在关键的历史节点。要继续优化标准制订、修订的全过程管理,不断促进标准化和科技创新紧密结合,不断吸取国际标准化管理经验,不断完善标准化体系,全面提升标准水平,真正做到在不断创新中实现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的科学发展。
  •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我国林业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加强林业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迫在眉睫的形势,回顾了我国林业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的历史沿革,阐述了林业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的现状,指出了林业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林业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管理的建议.林业工程建设标准包括了林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林业工程建设技术标准、林业工程建设造价定额及规范林业工程建设行为的有关行政文件等主要内容。林业工程建设标准是林业工程建设建国初期,抗美援朝战争和恢复国民经济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大量木材主要来源于东北林区,国家拨给专款用于改造原有森林铁路和延伸新建森林铁路。由于沙俄和日本帝国主义修建的森林铁路轨距大部为762毫米,1953年颁发了我国林业工程建设的第一本标准-《森林铁路(762毫米轨距)设计规程》。经过多年努力,中国林业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初步建立起了林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林业工程技术标准和造价定额指标的基本框架,为规范林业工程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针对当前标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林业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的实际,对下一步工作提出如下建议:理顺管理体制,调动各方力量参与标准管理工作,是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尽快推进并完善标准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完善林业工程建设标准化激励机制,争取标准编制经费总量和单项标准制修订项目补助经费有所进一步提高。希望人事等有关部门能将标准编制成果作为单位资质考核,个人职称评定的重要内容和依据,切实提高标准编制单位和人员的地位,尽快出台修订后的林业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实现项目负责人制度、标准编制专家评审制,提高标准编制质量,确保标准编制的公开、公平、公正以及科学性。并充分利用现有网络信息平台,构建林业工程建设标准管理系统。
  • 摘要:BIM标准是推动我国BIM技术落地、快速推广的重要手段,也是必由之路.上海市政总院从2010年开始探索BIM在工程实际中应用,也制订了一系列操作标准,这些标准已经在20多项工程应用.从手工绘图过渡到CAD技术是一种渐进式的变革,而过渡到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则是一种真正的行业革命,BIM的完全普及可能需要若干年的时间。虽然目前国内BIM标准还没有编制完成,但BIM应用发展迅速,上海市政总院经过2年时间探索,已经取得一些成果,针对水处理工程,在Revit平台上制订了协同模式、流程、交付、编码、信息等BIM标准9项。目前还在考虑道路、桥梁、水工、固废处理、隧道、地下工程、轨道交通等专业BIM标准。
  • 摘要:本文首先简述了BIM技术,以及目前常用的3D-BIM工作方式和流程.通过分析BIM应用推广现状和基于我国工程建设管理流程和技术标准与国外不尽相同的事实,提出和阐释了实践BIM的另一工作方式,即P-BIM工作方式,以及相关任务信息模型、P-BIM软件、P-BIM标准等关键技术.
  • 摘要:本文探讨了企业专利标准化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在"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垄断化"的今天,企业应该充分认识专利技术标准化的内涵,利用专利的排他性和标准的统一性,将专利和标准巧妙地结合,在专利标准化的大形势下,企业应开展技术创新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工作.推动专利标准化工作进程,实施专利标准化战略。更好地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构建机制体系,更好地实现自主创新技术与专利标准战略,最终帮助企业占领商业竞争的制高点的战略目标.
  • 摘要:本文介绍了国外各国标准的经济效益研究现状、国内标准的经济效益研究现状、国内工程建设标准体制发展现状以及工程建设标准经济效益研究现状.在分析国内外研究方法及思路的基础上,建立了工程建设标准对北京市经济效果影响系统,为进入下一步研究提供基本思路.我国对标准化经济效益的研究始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在国内关于工程建设标准的经济效益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是以北京交通大学王超等的"工程建设标准化对国民经济影响的研究"为主,研究得出"工程建设标准对我国GDP的拉动为0.4个百分点左右"。通过国内外研究现状比较分析,对标准的经济效益研究逐渐由标准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研究转向对各个行业的影响研究,工程建设标准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在学习他人经验的基础上,设计了工程建设标准化对北京市经济效益的影响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化作用于"项目目标",更好地达到项目成功,提高项目利润。利用工程建设领域企业利润绝大多数来源于工程项目,将项目的效益作为企业效益的代表。二级运行系统,代表企业中的工程建设标准化活动,其中,企业对工程建设标准的认知、对参与标准的修制定及对标准的推广(简称"参与推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对相关标准的贯彻率,企业对标准的执行进行监督检查,一级运行系统在实施标准中遇到问题的及时反馈,为企业及时调整并做出处理提供了实效依据。这样,一级运行系统与二级运行系统形成回路,项目的成功使得企业效益提高。而工程建设标准在项目中的一级运行系统反映给二级运行系统,二级运行系统综合企业实施标准后的效益情况及标准在工程项目中运行情况,综合反映行业及国家层面,作为国家政策导向,促进国家完善工程建设标准体制,并结合技术创新、固定资产折旧、劳动生产率等方面的指标对北京市经济效果一个综合的评价。在这个系统基础上,对北京市建筑领域企业展开问卷调查,结合定性和定量分析进一步研究工程建设标准对北京市经济效果的影响。
  • 摘要:智慧社区是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信息智能终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对各类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信息的自动感知、及时传送、及时发布和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实现对社区居民"吃、住、行、游、购、娱、健"七大生活要素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互动化和协同化,并成为居民工作、生活的主要方式,提供更加安全、便利、舒适、愉悦的生活环境,让居民生活幸福、安全、和谐和文明.目前针对智慧社区,各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进行了大量的调研、系统集成和软件开发工作.本文主要对智慧社(园)区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了研究、整理和归纳,以期对智慧社(园)区的建设起到更好的指导和参考作用.智慧社区(园)的建设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社区是城市的缩影和基本组成单元,智慧社区依托基础设施,提供社区服务与社区管理,融合政府、企业和居民,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社区生态圈初步考虑分为三层架构,智慧社区(园)建设指标体系主要分为:基础设施层、社区服务与管理层以及用户层等三层。
  • 摘要:结合工程振动中的问题,介绍《建筑工程容许振动标准》编制过程.该标准较为全面地提出了动力机器基础,精密仪器设备,办公居住环境,施工交通振动,声环境振动等容许振动标准.并对振动测试和分析评价做出规定,确保标准更加完善适用,技术指标更加合理准确.
  • 摘要:创新是源泉,标准是推行创新成果的管道,把创新技术转化为国家建筑标准,实质上就是加快推行创新技术的应用.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实现城镇化,必须转变我国的建筑业发展方式,必须进行技术创新,建筑体系技术创新是艰难的、长期的,一旦获得成功将会改变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将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本文介绍了钢管混凝土装配式建筑体系真正实现了资源节约,质量提高,效益增加环境友好,成为最适合住宅产业化建筑体系。建筑体系技术创新是艰难的,须经过大量工程实践,如构配件性能的反复测试、经历较长时间的耐久性考验等,试验成果要列入国家计划,得到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立项,并由政府主管部门组织国内最高专家权威进行评审,严格把关,对创新项目的可行性报告进行批复,被确认为创新成果,只有经历这个过程控制才能确保比较安全可靠。建筑标准管理部门应积极主动地善于把国家重点技术创新成果编制成国家标准,使创新成果得以推广,真正驱动标准的发展。标准将充满着创新的活力。政府鼓励企业进行建筑体系技术创新,建筑体系创新成果的认定,绝对不能企业自己说了算!企业要参与建筑体系技术的创新事业,必须准备要做好中长期研究计划,只能在自己的实验基地内部搞试点,并需要长时期的耐久性、实用性实验,成熟后才能推向市场,否则将会对我国的建筑体系技术创新带来负面影响。
  • 摘要:本文结合建筑钢结构制作、施工的实际、热点问题,阐述了焊工培训、取证;高强钢焊接性试验;弧焊工艺规程制定系统;焊接结构件装焊计算器辅助工艺规划(WCAPP);建筑钢结构应实现机器人自动焊对工程建设标准化、信息化管理技术的需求.对建筑钢结构焊接工程中的技术方向、存在的问题作了认真的论述,提出了要求,认为建筑钢结构采用机器人自动焊肯定是大势所趋,这是既定的努力方向!高强钢焊接生产的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一部分,涉及面很广,包括:经费的投入、管理体制的调整、人员习惯的改变等,因而困难都会很大,所以不能求大、求全、求快。因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把提高建筑钢结构企业经济效益作为信息化的根本目的。
  • 摘要:针对住宅工业化这一发展趋势介绍了住宅工业化的优势及其发展历程,对现有工业化住宅结构形式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并对现有住宅工业化政策进行解读,提出促进住宅工业化发展的建议.住宅工业化是指采用工厂化、工业化流水线的方式完成大部分构成建筑的构件、部件、设备的生产,然后运至现场进行装配集成的一种建筑方式,它是建筑工业化在住宅领域里的具体实现。采用传统施工方法进行工程建设存在诸多问题:传统住宅施工速度慢;受现场施工人员水平和施工环境的影响,结构质量不易控制,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作为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住宅生产,也增加了生产成本;工业化住宅按照所用材料不同可以分为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住宅、钢结构住宅,而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一般又分为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板柱结构和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等。
  • 摘要:本文综述了我国绿色建筑工程建设标准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了建立健全绿色建筑主题标准体系和加强绿色建筑标准实施能力建设的发展建议.根据问题分析,建议首先通过建立"绿色建筑主题标准体系",完善绿色建筑标准体系的顶层设计,综合解决这些"有没有"的问题;此外,进一步加强标准宣贯、实施监督、解释咨询等实施能力建设,解决前述的第,点为代表的"用不用"、"行不行"的问题。对于其中的"绿色建筑主题标准体系",具体是在现行标准体系及具体标准基础上进行补充和完善,以建筑物的"绿色"效果为核心,整合若干部以"绿色建筑"为题的标准;并以此为主线,建立起各专业学科分标准体系及其相关标准中的斜向联系(区别于同一专业学科标准之间的纵向联系,及同为基础、通用或专用标准之间的横向联系),将评价标准作为该主题标准体系的基础标准,基于工程建设阶段划分通用标准,以来自各专业标准体系中的相关标准作为专用标准,构成对上述基础标准和通用标准的支撑。
  • 摘要:我国的气候类型多样,建筑形式复杂,绿色建筑标准应充分体现不同气候区、不同建筑类型的特点,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绿色建筑标准体系,本文根据集成性和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已有的绿色建筑标准的特点和不足,构建适合我国气候类型和建筑形式的绿色建筑标准体系.绿色建筑标准体系从形式上与其他专业标准体系相统一,分为目标层次、工程层次和产品层次三个层次,由标准体系框架图、各"层次"标准体系表构成.绿色建筑标准体系,适应中国气候类型和建筑类型复杂的特点,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参考.
  • 摘要:住宅产业化是将住宅生产和经营纳入社会化大生产范畴,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生产住宅,以提高住宅生产效率与品质.本文对工业化住宅的节能环保技术进行研究,创新地提出了工业化住宅的预制结构体系、装修技术体系和施工技术体系等,有助于建立工业化住宅节能环保技术体系,为建设高效、节能的住宅提供了技术支撑.
  •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钢渣资源综合利用的系列标准及其对推动我国钢渣资源综合利用率的提升、钢渣处理技术的进步、钢铁企业循环经济、节能减排作出的贡献,同时该系列标准的制定也促进了一批专业从事钢渣处理及加工类的新型产业的诞生,为社会带来的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由此可见,标准的制定需要技术的创新的支持,技术的创新推动标准的制定,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带来巨大财政税收,实现了钢铁行业的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产生了良好的节能减排效果,改变了以往钢铁厂渣公司的管理模式,提高了管理效能。钢渣处理、加工和资源综合利用新兴产业的诞生,改变了以往钢铁厂渣公司产权、人事、管理等依附于钢铁厂,企业拥有独立自主权,钢铁厂不仅可以甩掉渣处理和资源综合利用这个大难题,形成了一个新型环保产业--钢渣处理、加工和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催生了一大批从事钢渣加工和资源综合利用的先进企业等。
  •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国产钢材在新加坡钢结构工程应用中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特别是对新加坡政府制定的钢材替代的技术法规(BC1:2008)进行了全面地分析和介绍,为中国国产钢材进入新加坡钢结构市场积累经验,为我国钢结构行业进入国际钢结构市场提供借鉴,同时为国内引进外国高端钢材提供有益的参考.本文涉及国际间技术转移,特别是对技术和产品标准转移进行有益的探索.
  • 摘要:上海的城市道路隧道建设起步早、发展快,积累了大量的工程实践经验.结合上海地下道路建设契机,在国际国内标准化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道路隧道设计标准化研究,在盾构法隧道标准化设计、机电系统及管养设施的标准化设计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成果.
  • 摘要:本文在分析当前国内外港口船舶岸电设施技术背景、实施方案、应用前景的基础上,对港口船舶岸电设施标准的研究内容及关注重点进行了阐述,并着重针对港口船舶岸电系统用电负荷、供电方案、接地等关键技术做出了分析和计算.
  • 摘要:在大量理论研究、科学试验和工程建设及运营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建立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技术标准体系,是中国高速铁路建设的重要技术依据,对于提升中国铁路建造水平,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中国高速铁路工程技术标准覆盖了铁路勘察、设计、施工、安全、质量验收等各个方面,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速铁路技术标准体系,实现了自主创新、自我发展,完善了铁路技术标准体系,体现了安全性、系统性、先进性、成熟性、经济性。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和系统论证,高速铁路总体技术路线坚持以我为主,瞄准世界水平,博采众长,通过自主创新,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路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技术标准体系。中国高速铁路技术标准体系是伴随着中国高速铁路建设与发展逐步建立并完善的,其结构合理、覆盖面广,针对性和适用性强,为线路设计、建设管理、装备制造、检验验收、运营维护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为铁路建设和技术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一体化进程的深入,国际市场竞争正在由质量竞争、价格竞争、服务竞争、品牌竞争演进到标准竞争,本文针对中国石油工程建设企业国际工程建设标准现状及面临的形势,从组织建设、标准信息库建设、采标及双语版标准制定、国际标准制定、标准前期研究、国际化人才培养、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等方面,研究提出了8项对策和措施.
  • 摘要:工程建设标准化与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息息相关,工程标准化对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全周期质量控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前期工程设计的人性化、适应性、可操作性必将对后期基础设施的运行管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工程设计标准中不断融入的公共安全理论从源头遏制了突发事件的发生,并且严格执行工程建设标准,对于各类基础设施、商业设施、公共设施以及民用建设的质量是重要保障.针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工程建设标准化将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绿色环保等新概念引入了工程建设标准化体系中,从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降低能源消耗实现资源化、降低污染物排放、保护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同时工程建设标准化也加速了建筑行业实现工业化、房地产行业实现产业化的进程.
  • 摘要:推动新型城镇化将是河南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战略性措施,本文阐述了新型城镇化的科学内涵和引领作用,分析了河南新型城镇化现状及存在问题,探索了工程建设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实现路径,提出了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服务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战略.工程建设标准是工程技术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同时对建设技术推广进步和工程建设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导向和推动作用。工程建设标准化应该服务、服从于工程建设的大局和方向。在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下,工程建设标准化也应该围绕这一主线调整思路,为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服务。同时,新型城镇化建设虽然整体规模不大,但分布分散,总体数量很多,相似条件下多次重复建设,工程建设标准化发挥作用的空间广阔,因地制宜制定产业聚集区规划及小型村镇社区规划标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成为工程建设标准化新的研究课题,加大面向中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标准制订和修编力度,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加大工程建设标准的实施力度。
  • 摘要:在对近年来国内外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对比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内、国外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在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的编制,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分析了国内和国外在工程建设标准体系上的差异性,阐述国外体系的优势以及我国的工程建设标准体制的不足之处,从而提出我国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发展的意见与建议.我国的技术准则中的强制性条文相当于国外的技术法规,但是在内容上是由已经批准实施的标准中摘录而成,与建筑法规的联系性不够紧密,是自下而上的组织形式,而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相互联系,协调配套。对比之下,建议建立健全我国的建筑法规,完善技术准则,使得重点突出,原则性强,便于实施和管理,技术标准的制订和修订逐步过渡到由非政府组织负责。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分开,技术法规和技术准则可以引用技术规范,引用部分强制执行,在我国的建筑标准体制的完善过程中,逐步建立完善的市场准入制度,继续加强国际化标准体系的研究,便于和国际标准体系接轨,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为增加国际交流和合作提供技术支持。
  • 摘要:本文分析了工程建设标准化内涵及其特点,并从作用方式、途径以及作用效果等角度,分析了工程建设标准化经济效果特征,提出了实施效果测算方法思路,明确提出工程建设标准的特点决定了作用,而这些重要作用是通过实施效果反映出来的.工程建设具有投资额度高,投资不可逆,社会影响大;建设工程的寿命周期长;建设活动与交易统一等特点。工程建设的这些特点决定了服务于工程建设的工程建设标准所具有的特点,即工程建设的特殊性决定了工程建设标准的特殊性,工程建设标准的特殊性反映并刻画了工程建设的特点。特别是工程建设标准是特定形式的公共产品,与产品标准有着较大差异。从上述工程建设特点以及工程建设标准发展现状来看,不难发现工程建设标准具有技术政策性强、综合性、复杂性、覆盖面广、多环节多学科、受自然环境影响大、实施对象针对性强等诸多特点。工程建设标准的作用方式分为规范性约束影响方式和绩效性引导影响方式。强制性标准具有法律约束属性,具有法律性质的强制性标准对相关主体的影响是强制性规范的,市场各微观主体必须采用,这就是规范性约束影响方式,工程建设标准作为工程建设市场的规范性技术依据,由标准的执行主体按照标准的技术要求在工程上开展相应的工作活动,从此实现保证工作活动的质量和维护公众利益的目的。估算标准的经济社会效果一般采取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相结合。一般步骤包括:识别被关注的标准。被评估对象是一项标准,还是一个行业的标准,还是某一主题的标准,还是整体标准。分析标准的作用范围与作用方式。工程建设标准按使用范围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如是国家标准是在全国范围执行,地方标准则只在该地区使用,作用方式指是否强制执行。
  • 摘要:本文在简要回顾、论述我国工程建设标准化的历史发展是随经济社会而发展的基础上,以辩证观归纳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以及标准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辨证审视工程建设标准化的既往发展,首次系统阐述了工程建设标准化发展的历史经验,揭示了标准化发展的趋势要求和客观规律;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更高层次抽象出工程建设标准化当代发展的若干启示,并进而阐明了发展方向以及实现标准化科学发展的目标和途径,指出必须加强标准化基础研究,积极采纳先进技术与经验,借鉴国外成果,是工程建设标准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有效实施标准,显现标准作用,是工程建设标准化发展的根本目的,紧密围绕经济社会、科技的发展制标,加强标准体系建设,是工程建设标准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完善法规体系,注重制度建设。是工程建设标准化发展的重要保障,国家重视,社会标准化意识的提高,是工程建设标准化发展的重要前提,借鉴历史经验,可以发现坚持事物普遍联系观,以系统化方式整体推进标准化,工程建设标准化才能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坚持实践至上,不断推进标准化的经验总结一应用一再提高的往复过程,工程建设标准化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坚持标准化发展为了人更依靠人,加强标准化队伍建设,工程建设标准化的发展才有根本保证。
  • 摘要:我国新一轮大规范的修订已完成和发布实施,从内容和体积都有较大增长,许多行业标准,包括协会标准也呈现出丰收景象.我国标准已走上蓬勃发展的快车道,这自然是件大好事,但是标准内容和数量增加也从另一面增加使用者负担和工作量.一方面表现在条文的过多、过细、过死,留给设计者的创造空间太小,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设计创新;另一方面相关标准某些内容重复工作量较大,尤其是单一材料的设计施工规程,而且还与相关标准存在矛盾或不一致的内容,影响了标准严谨性和权威性.这需要主管部门包括协会应引起重视.发达国家非常重视标准化建设,尤其是协会作用巨大,并在很大程度上参与国际标准的编制,政府干预少,协会力量强大,有足够的经费,可很快使先进技术形成标准。如Uh
  • 摘要:为实现长输油气管道工程建设的工业化和信息化,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自2008年首先启动了"三化设计"工作,即标准化、模块化、信息化,建立了工程建设的标准体系,编制了标准图集和技术规定,随后进行了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探索.本文以管道站场建筑工程建设为例阐述了标准化、模块化、工业化及信息化的概念和实际应用情况.建筑设计的标准化、模块化是实现工程建设工业化的技术基础;信息化则是运用BIM技术将现代科技和管理模式融合到工程建设的工业化进程中,使设计、制造、施工、采办、运维等各方共享数字化移交成果,实现工程建设全过程的可视化协作和动态管理.
  • 摘要:工程建设标准是工程建设的技术法规,具有条文严谨、技术先进、安全可靠、方便执行等重要特点,对材料的发展及工程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者通过所主编的国家标准《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GB50574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深刻体会到,我国部分标准的水平及编制现状不容乐观,相应的管理措施也尚待健全.要加强对高品质标准编制的投入,加大高品质标准研编力度。即各级政府及相关企业要高度重视标准的编制工作,支持立项并要给予足够的经费支持;加强编制前的调研与论证工作,确保标准的高品质;重视标准编制专家的选择,重视材料标准与应用技术标准的呼应;标准编制要有创新思路,改变目前标准"单打一"的模式,建立健全完整的标准的体系,如某一材料应同时拥有材料标准、应用技术标准和材料在生产、制作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标准,并使之相互呼应。
  • 摘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工作,先后发布实施了2001年版、2004年版和2010年版《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利工程部分).实践经验证明,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的发布与实施对于推动水利工程建设技术进步,提高水利工程建设质量,规范水利市场秩序,推进依法行政、实现科学治水,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加快水利技术标准体制改革步伐,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也逐步显现出在强制性条文制定、审查、实施、监督检查等管理方面存在薄弱环节,需要通过完善制度加强管理.自2010年以来,水利部加大了强制性条文管理方面的研究力度,不断完善管理模式,基本解决了一些困扰强制性条文管理工作的问题,提高了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编制的质量,明确了本利工程参建各方实施强制性条文的职责,明确了水利工程建设中采用新技术的规定和程序,明确管理体系文件中对执行强制性条文的环节和要求,明确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的表现形式《强条管理办法》从制度层面解决了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下一步应结合《强条管理办法》的实施效果,对存在的问题积极开展研究加以解决,建议研究如何处理"强制性条款被多个标准引用与标准之间修订工作不同步"的问题,建议引用其他标准条款内容时要明确说明,这样使用者才会及时关心被引用标准的修订情况,建议同一技术要求出现在多个技术标准中时,其强制性属性应该是一致的,汇编时可说明这些条款的关系,当某一标准的强制性条款修订后,其他标准的相同内容应尽快修订,引用其他标准技术条款内容完全一致,建议直接引用标准名称及标准序号,在条文说明中注明条款号及相关内容。
  • 摘要:水利技术标准、技术法规与技术指南在我国水利工作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标准、法规与指南的数量急速增多,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加上缺乏明确、可操作性强的界定原则,容易导致混淆使用等问题.本文从制定内容、目的、制定主体、属性、表现形式等方面,对三者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提出了是否列入《水利技术标准体系表》的建议,为新一轮体系表的修订提供技术支撑.
  • 摘要:本文按时间段顺序介绍了我国、陕西省、西安市的建筑抗震设计,重点是西安抗震设防的发展过程和建筑抗震设计依据的规范(含抗震设防区划)变化情况.文后附有一表,以供有关工作的需要.随着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技术规程》JGJ3-2010等三本规范相继问世,带来了抗震设计新的进步,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结构抗震安全度又进一步得到提高(如框架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抗震一级中柱为1.0%,结构抗震设计更加科学合理,例如补充了关于7度((0.15g)和8度(<0.30g)设防的抗震措施规定,增加了结构抗震性能设计基本方法及抗连续倒塌设计基本要求。
  • 摘要:建筑防水是一项综合技术性能很强的系统工程,本文就个人实际工作中的一些体会,从材料、设计和施工等方面分析了目前防水技术标准体系的现状,提出了完善建筑防水技术标准体系的一些看法,即材料是基础,设计是前提,施工是关键,并建议将《建筑工程防水设计规范》(待编)列入建筑设计专业标准体系。建筑师必须对防水工程质量负责;以产品质量可靠为选材原则,选用针对性强的防水材料;不同工程应选用适应不同工程功能的材料和施工方法;遵循"传统的设计,现代的材料"理念,保证防水工程质量。在推广和应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时,完全不能混淆工程建设标准与产品标准要求,强调标准间的配合,即在有产品标准规定时,其后制订的工程建设标准应遵循采用引用,产品标准的条文可被工程建设标准采用,成为标准的条款;工程建设标准规定的条款,涉及产品内容的可被其后制订的产品标准采用。
  •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美、英、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消防安全工程技术标准制修订的历史和现状,总结了其消防安全技术标准的特点及经验教训,并找出了我国在相关研究和标准制订方面存在的差距,以期为我国消防安全工程系列标准和规范的制订提供参考.通过对美、英、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消防安全工程技术标准的发展历史和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以性能为基础"是以上四国消防工程技术标准的共同特征,消防安个工程技术标准与其技术法规相一致,并制订保证技术标准实施的配套文件。建筑物性能化防火设计能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用途、通风条件、空间高度与深度以及内部可燃物等的特征和环境条件等,对建筑物的火灾危险性和危害性进行定量预测和评估,从而得出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案,为建筑物提供合理的防火保护。因此,在进行性能化消防设计过程中,必须研究建筑物内的火灾增长规律和特征,研究人在火灾中的行为以及建筑物内的烟气流动规律与控制技术,并建立相应的火灾模型、烟气流动模型和人员疏散等计算与评估模型,建立相关基础数据库。
  • 摘要:本文介绍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我国建设工程领域应用技术的标准规范发展过程,基本标准体系状态,标准涵盖内容的情况.着重介绍了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在这个领域的贡献,也强调了FRP工程应用技术发展中标准体系的作用和未来的工作方向.我国在FRP加固结构技术领域的标准体系从低到高由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等结构层次构成,先后通过企业标准、协会标准与行业标准的建立,最后建立了国家标准,其体系构成与完成时间。目前,国内外在工程用FRP的材料开发、产品制备、工艺设备研制、施工技术规范化、设计理论工程化等方面都进行着大量的投入,相应的标准化工作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之一,在土木工程应用FRP技术领域的工作也将随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FRP及其工程应用是现代土木工程技术的热点之一,相应的标准化工作成为保障该技术应用与健康发展的必要工作内容,为了更好地FRP应用技术服务,形成产业链,真正形成生产力,应该认真了解和掌握该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建立长期运行机制,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该技术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 摘要:通过"列车—线路—桥梁"耦合动力响应分析和结构受力系统试验,研究提出高速铁路常用跨度桥梁关键设计参数;通过施工工艺试验和机械装备研发,形成大吨位整孔箱梁制造、运运输、架设一体化成套技术;通过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体系,实现高速铁路桥梁设计和施工标准化,达到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提高效率的目的.
  • 摘要:曝气系统是污水处理厂主要的耗能环节,其节能潜力巨大.本文从曝气系统的能耗分析出发,系统地分析了曝气系统节能降耗的方法及途经.从曝气系统的工艺设计到控制设计全面分析了曝气系统的节能降耗的可能性及其标准化设计的必要性.不仅指出了今后曝气节能的研究和发展方向,同时也为曝气系统设计规范标准的制定和修改提出了建议,一方面,要进一步改进曝气工艺,同时研发新型曝气设备使得曝气过程中的氧气能最大程度地有效利用;另一方面,智能控制系统的规范化要求也要尽快建立,用于指导处理厂设计和运行。同时也需要对相关曝气系统的设计规程进一步修订并补充完善,从而为众多正在建设的污水厂提供一个科学有效的设计准则,并且行业规范可以引导并推进整个行业的曝气工艺改进,这样就能带来显著的节能效益。
  • 摘要:在信息化趋势愈演愈烈的今天,建筑业虽然在设计过程上早已实现信息化,但设计成果仍需出版在纸媒上.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一种远程传输矢量图,并直接用计算机数字控制机床将建筑组件打印出来的实例.并以此为基础,探讨这种数据传输与加工过程无缝连接的模式对我国建筑工业化的推动作用.图集内容中的轻型木结构建筑构造和室外景观木结构建筑小品设计与连接构造,理论上均可以进行WikiHouse式的矢量化传输,之后在施工现场用CNC切割并组装,还分析了轻型木结构的构造要求,室外景观木结构及构造要求,其他可以矢且化传输的图集示例等。
  • 摘要:建筑鉴定与加固专业是建筑结构专业领域的重要分支,对其标准体系构架的研究,有助于加快我国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建立的进程,从而为实现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奠定基础.本文对建筑鉴定与加固专业现行标准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了构建建筑鉴定与加固专业标准体系框架的思路,分析了建筑鉴定与加固专业标准构架的层次,指出了未来建筑鉴定与加固专业标准的制修订方向,为建筑鉴定与加固专业标准化的实现奠定了基础.笔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工程建设国家标准管理办法》及近年来住房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等在工程建设标准制修订领域的动态,并结合建筑鉴定与加固专业的自身特点,预估了未来建筑鉴定与加固标准制修订的可能发展动态:完善建筑与加固标准框架的建立,对当前标准进行统一管理。制定"适用"的专用标准,专用标准之间不应存在"打架"、“重复"的现象,当前,我国建筑鉴定与加固专业标准体系框架已初具规模,未来建筑鉴定与加固专业标准化的实现,将进一步在管理和技术上规范我国建筑鉴定与加固专业,我国建筑鉴定与加固专业标准体系的发展,应坚持"适用"的基本原则,保证该行业内的标准协调、互补,以促进建筑鉴定与加固专业的不断发展。
  • 摘要:为适应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推进行业信息化建设,本文对交通运输行业科研单位生产智能化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研究.经过网络基础设施改建和系统软件开发,完成了交通运输行业科研单位生产智能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初步实现了单位生产智能化信息管理.通过生产智能化信息系统的推广使用,规范企业的生产管理制度,减少人工出错概率,提高生产效率,极大地提高了单位市场竞争力.
  •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省近年编制发布的三本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的编制背景进行说明,将其主要内容对比国标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旨在说明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的三个主要作用,既对国标的重要补充与细化,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推动地方科技进步,对相关标准的有条件突破与提高,可以结合工程实践有条件有限度地对国标予以突破,为相关标准的修订、修编积累素材与经验。
  • 摘要:本文就我国商贸行业,特别是肉类食品加工、冷链物流方面的发展与变化进行了概述,对商贸行业标准化建设工作进行了回顾与展望,阐述了商贸行业标准化工作的特点及重要性,但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的发展必然带来人员、设备、原材料等的高度集中,设计规模及建筑面积会越来越大,技术难度越来越高,特别是大型、多功能的超大型项目的建成,将对商贸行业的基本建设工作提出挑战。全国商业、物资、供销、粮食行业的工程建设标准编制工作,在住建部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始终是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近年来先后组织制订、修编了如下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国家标准《猪屠宰与分割车间设计规范》的编制,2国家标准《冷库设计规范》修编通过行业标准的制定,建立和完善了商贸行业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特别是社会关注的一些重要标准的编制,对商贸行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对冷链物流建设方面,通过《冷库设计规范》的实施,对全国冷链物流项目的规划,冷库库址的选择,提供了重要依据。《冷库设计规范》还在节约用地、节约能源、环保安全等方面采用了新的技术成果,对冷库建设合理投资、降低运营成本和节能减排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提出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商贸行业工程建设标准体系,提升商贸行业工程建设法规标准权威性、适用性、有效性的思路,对促进商贸行业基本建设工作有序、高效和健康发展将起到一定作用.
  • 摘要:本文在分析了农业标准化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后,通过文献查阅,简单回顾了我国农业标准化历史,再通过文献分析和实际调研相结合,详细调查分析了我国农业标准化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我国农业标准化现状特点和存在问题,提出了我国农业标准化的五大对策建议,以期为农业标准化主管部门决策提供依据.为了更好地发挥农业标准化在现代农业中的五大作用,结合我国农业标准化发展现状特点,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我国农业标准化五大对策,加大农业标准化的投入力度,加快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完善农业标准体系,加大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力度,加强农业标准化组织体系建设,加快农业标准化服务平台建设。
  • 摘要:本文通过对"十二五"前后工业领域工程建设标准的标龄、现行标准数量进行对比分析,使读者了解和把握当前我国工业领域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的基础水平,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通过对标准编制工作的解析,力图为标准化管理工作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捷径.2008年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主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方针和有关"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创新工业领域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方式,以"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安全、节能、环保"领域的标准化工作为突破口,以实际行动推动两化融合及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的战略转型。随着摸底、清查、清理等工作的推进,标准的有效性、科学性、适用性有了很大的提高,标准滞后和标龄过长问题得到了根本改善。2010年6月份,通过对工业领域工程建设现行标准的调查和清理,化工等11个行业共有现行标准1073项。按照标龄5年为一梯度进行归类,统计整理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每年组织一次复审,把标准的复审和修订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则每季度实行标准立项和报批的滚动化管理,标准的复审和修订最快3个月就可以出结果,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工程建设标准的质量管理可按照技术内容和文本格式两类进行审核把关。工程建设标准编制工作应该从保证编制过程程序符合有关规定和保证编制计划按时完成两个方面进行管理,工程建设标准编制工作都有完成期限,编制组应该努力保证按时完成。工程建设标准是我国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工程勘察、设计、施工、验收、监理和咨询的重要依据,是衡量工程质量的重要尺度,具有很强的政策性、技术性和经济性。因此,各级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管理机构应该紧紧围绕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化有关政策、法规,以产业发展规划为导向,根据行业的特点,积极总结经验,创新管理模式和工作机制,加强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工作,更好地为我国工程建设服务。
  • 摘要:今年是化工施工标准中心站成立30周年,这期间参与了化工施工标准的编制和管理工作.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化工建设在施工技术标准的制修订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施工技术标准、规范,在工程建设标准体系表中,已经纳入了62项工程建设标准(其中:包括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和化工行业标准).化工建设施工标准、规范从1958年9月颁布第一本《化学工业管道静置设备及容器安装工程暂行试验规程》(化基规-001-58)开始,至今共颁发过四种代号的标准,即:化基规26本、HBJ(化标建)1本、炼化建22本和HG20XXX(HGJ)(化工建)30本,并主编了15项工程建设国家标准,代号为GB50XXX(国标建).这些施工技术标准、规范为保证化工工程建设质量和化工安全生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家经济结构也逐步进行了调整,各施工企业的经济状况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化工行业的工程建设标准曾是国内设计、安装专业水平最高,相关行业普遍认同,由化工部主管并负责组织编制的国家标准《工业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金属管道篇)》GBJ235-8,于1987年荣获国家级工程建设优秀国家标准规范三等奖。本站自1980年成立至今,作为主编单位共承担了管道、焊接、仪表、防腐、绝热等专业共15项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和20项化工行业标准的编制任务。制修订次数约为50项次。在编制过程中,严格按照标准编制的原则和程序进行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保证了标准的技术水平和质量,较圆满地完成了计划下达的各项工程建设标准的制、修订任务。
  • 摘要:随着建筑物电子信息设备应用的日益广泛,特别是智能建筑的发展,雷电防护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标准对规范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的防雷设计和施工,提高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和指导作用,2012年修订公布的规范进一步突出了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未来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仍须随着技术发展、需求变化以及实际应用情况不断改进.雷电防护都必须跟随技术发展、需求变化以及实际应用情况不断进步,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也不例外。展望未来,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以及相关规范的制订还面对以下挑战:比如术语、概念的统一,进一步加强有关标准对设计施工的指导意义。
  • 摘要:针对目前人们关注的无线电能传输技术,概述了实现无线电能传输的三种方式,分析了无线电能传输的工作原理,提出了无线供电技术适用于在智能建筑中推广应用的思路,列举了两个应用案例: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装置、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的无线电能传输,最后对本文内容进行了小结,认为推广无线供电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有利于增加和丰富智能建筑的功能和涵盖的内容,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加快智能化家居建设的进度。
  • 摘要:通信网和通信技术应用的快速发展日新月异,为了改变通信业务的生产方式、提高运行效率、降低经营成本及改善服务质量等管理工作成为通信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通信资产具有分布面广、种类繁多、安全性高和变更频繁等特点.本规划提出在工程建设阶段和运维管理过程中,资产变动信息如何实现标准化的管理方式,提出了可操作的实施方案.本规划主要包括RFID系统与管理平台技术应用的内容,分别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通信设施资产管理系统是一个独立的资产管理平台,但可以与现有的通信设备运行网管中心及企业的财务管理等管理平台融合,实现资源的共享。本规划通信设施管理的目标是为每功能机板设置RFID标签。根据通信设施建设与运维的自身特点,通信设施完成采购人库,通过安装测试投入正常的运行,直至完成工作的周期使命,其过程的实时监控并不是由一个部门在掌控,因此,需要在不同的阶段做出不同的管理模式,即工程建设(库房)管理与运营过程管理,这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并且通信设施资产管理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通信网络实现机房与管理中心之间的通信,更加适用于无人值守及异地机房的各种设施及场地环境的管理。该项目的应用成果,将为通信企业制定管理技术的标准与导则起到一定的促进和借鉴作用。另外,RFID技术在资产管理领域的成功应用,将推动RFID技术在整个通信领域大量应用和推广,从而提高企业本身的影响力,达到了预期的节能(人力)效果。
  • 摘要:本文论述了《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从编制到发布实施对中国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的推动作用.2008年6月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标志着中国新一代绿色数据中心大规模建设时期的开始。制定标准是企业长期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类企业做标准,二类企业做品牌,三类企业做产品。"这是当今时代一个被普遍认同的观点。通过把自己掌握的技术变为全行业可以接受的标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具体表现,也是成功企业占领市场的重要手段。《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2008年11月12日发布,2009年6月1日实施。规范的实施,正逢中国信息化基础设施-数据中心大规模建设之初,规范的实施对数据中心的建设在可靠性、节能、安全等各方面起到指导作用,规范了机房工艺、建筑、结构、电气、暖通、给排水、动力、通信、消防等专业的设计,为避免低水平设计,提高建设质量,保证安全、可靠、节能起到关键作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 摘要:本文介绍了笔者考察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相关情况,诠释了我国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的内涵,分析了当前标准编制工作的若干思考,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要加快我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改革的步伐,改革现行的强制性标准与推荐性标准相结合的体制,积极建立并逐步完善技术法规与技术标准相结合的新体制。政府主管部门和从事工程建设标准化的同行们,应共同努力大力推进我国工程建设标准化改革的进程,要加强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者与企业的沟通,探讨新的工作机制,为企业提高技术咨询和服务,开展工程建设标准化经费来源的新渠道,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在工程建设标准化的工作实践中,着力培养一大批年富力强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走上各层次的岗位上,实施标准化人才战略,同时要发挥老专家的作用,让老专家向青年同志传授几十年来从事CECS标准工作实践的宝贵经验,并继续接受老专家们的指导作用,要大力加大工程建设标准化技术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的力度,全面提升工程建设标准化在保障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促进建设事业发展,增强国家的技术创新能力,使各方面的工作适应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发展的步伐。协会各专业委员会应积极研究和编制各自的技术标准体系,明确阶段工作目的,通过扎实努力的工作,切实发挥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在祖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技术保障和引导约束作用,进一步加强国内外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的交流工作,及时了解国外标准化建设方面的发展趋势,把握国内外标准化工作最新发展动态及发展方向,使我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在祖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协会的跨行业优势,积极协助政府研究解决标准之间的协调和统一问题,真正把协会建成"开展标准化活动的纽带,交流标准化工作的桥梁,宣传标准化政策的窗口,研究标准化学术的论坛,宣贯标准规范的基地,提高咨询服务的平台,要注重发挥工程建设标准化的作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的目标。以期促进我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推动我国工程建设标准向国际化转化,为促进四化同步发展提供重要的制度和技术依据.
  • 摘要:人类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过去常常以自然环境为代价.随着能源危机,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的爆发,世界各国开始意识到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基于让人类的居住环境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的,美国、英国、日本等许多发达国家纷纷制定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与评估体系,以规范和指导建筑行业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行.我国于2006年颁发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基于中国国情和建筑业现状,对全国绿色建筑的设计、建造和运营提出了初步要求.本文通过探索BIM技术与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结合应用,提出能够覆盖建筑生命全周期和包含全建筑信息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新思路.总体而言,根据本文得出的BIM模型信息在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中的应用率分析结果,这种BIM框架下的绿色建筑评价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公共建筑的控制项较住宅建筑的控制项指标更为容易从BIM模型信息中获取。无论是公共建筑还是住宅建筑,其一般项指标在BIM信息中的对应率都比较高,各类指标均达到半数以上。几乎所有适用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优选项信息都可以在覆盖全生命周期且包含全建筑信息的BIM模型中找到。
  • 摘要:工程建设标准指对基本建设中各类工程的勘察、规划、设计、施工、安装、验收等需要协调统一的事项所制定的标准.本文通过工程建设标准的层次、特点,强调了工程建设标准对国家工程建设方面的政策、方针和国家法律、法规执行以及保障工程建设质量和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在实现国家"新四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工程建设标准建设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速度,工程建设规范标准的编制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工程建设标准编制经费不足,工程建设标准的国际化步伐有待提速。综上所述,工程建设标准的抽象性、技术性、科学性、协调性、综合性等诸多特点都决定了工程建设标准具有必然的、内在的技术支撑作用、管理基础作用、桥梁转化作用;标准的经济性、政策性、权威性更使其具有了引导促进作用、约束保障作用。如能从根本上解决工程建设标准的管理、编制、贯彻、监督、经费等问题,将会更好地促进国家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早日实现"新四化"。
  • 摘要:专利与标准的融合作为市场竞争的新手段,其强大的影响力冲击着各个行业.本文通过对专利进入标准的客观必然性和主观积极性进行分析,肯定了工程建设标准纳入专利的可行性.诸多企业追逐"技术专利化一专利标准化",最终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利益。知识产权是知识的权利化、资本化,技术标准是技术成果的通用化、规范化,在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知识产权比知识本身更重要,标准化比技术本身更重要。而将专利纳入标准,将知识产权标准化,知识产权和标准强强联合,则能进一步整合资源、巩固和扩大竞争优势,抢占市场上经济、技术的制高点,这也是众多企业追求的目标。因此,无论从客观必要性还是从主观积极性上来分析,标准与专利的结合都是必然的。技术进步使标准和专利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客观上和主观上,两者都具备了结合的因素和条件。不同类型的标准化组织立场不同,专利政策也有所差异。大部分国际、国外或区域标准化组织力争能将标准的专利问题设置于公共领域,促进社会公共利益,力求以最小的成本集体使用该项技术,还为考察不同类别标准纳入专利对策的差异,引入了权益平衡原则,结合国际和国外标准的专利政策,提出了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企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专利问题处理对策.专利进入标准是大势所趋,标准与专利结合不可避免,处理标准涉及专利的问题可利用权利平衡原则,通过保护公权、维护私权,规制私权来达到公权和私权的平衡,在公、私利益之间寻求一个最佳的平衡点,不同类型的工程建设标准可结合自身特点,在权益平衡原则的基础上,选择适用的专利政策。
  • 摘要:本文针对保障性住房的特点,分别提出上海市保障性住房适用的节能和省地关键技术集成,并对华泾、三林两处保障房基地进行实际案例分析.旨在通过节能省、节水、省地等技术的分析研究,包括墙体、单体建筑、太阳能技术、停车位设计等方面,有效降低保障性住房全生命周期的资源和能源消耗,为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保障性住宅区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 摘要:在英国,模块化建筑是住宅产业化的主要模式,模块化建造的建筑在住宅楼宇、卫生和教育用建筑中已经占有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模块化施工速度快,环境污染小,工艺优秀,成本易控制,在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列述了模块化建筑的通用结构形式,以及模块化结构在高层建筑应用中的难点和技术分析.本文根据最新的住宅项目进行案例研究,包括25层高的学生宿舍.调查数据包括,安装速度,减少建设中断期,提高生产率,更少的交通运输环节,更可靠的散热性能,减少浪费和更多的可回收材料.建筑形式的高度工业化取决于其可持续发展的施工过程中量化的经济利益.
  • 摘要:本文简要回顾了工业炉砌筑工程建设标准的历史.对《工业炉砌筑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和《工业炉砌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的最新修订内容进行了介绍,同时重点阐述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工业炉砌筑工程标准体系中的这两本国家规范相辅相成、各有侧重,两者之间具有如下的关系:这两本规范在内容上是相互呼应的,但侧重面各有不同。GB50211侧重设计要求和施工工艺要点,而GB50309则以质量检验为主,在炉型的选择和技术要求方面,两本规范基本上是一致的。在一些用语、严格程度、条文提法上,力求做到相同,尽量避免矛盾,以便于规范的执行,在工业炉工程设计时,应按GB50211提出的材料质量要求以及工艺要求进行设计;而工程验收时,应按GB50309中的"主控项目"及"一般项目"的规定进行划分、检查、验收,关于两本规范的一致性的问题:目前由于传统体制的问题导致两本规范在名称上存在着内容重叠,即名称里均有"验收"二字。实际两本规范的侧重点是不同的:GB50211侧重设计要求和施工工艺要点,在强制性条文的设置方面主要针对施工单位对工程质量必须确保的规定;而GB50309则侧重质量检验,在强制性条文的设置方面则强调确保工程施工质量这一出发点,以质量检验为主。因此这两本标准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在实际使用时两本标准的作用不可偏废,应同时使用。
  • 摘要:云南省有多条地震带穿越境内,地震、地质灾害频发.特殊的地质,对云南建设工程的结构安全性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高强钢筋作为工程建设领域节材节能环保和抗震保安的重要应用材料,以其突出的综合性能和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被各级政府和企业广泛关注,云南省在推广中不断健全高强钢筋推广应用体制机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坚持标准先行、政策引导,充分发挥政府部门职能,生产领域和应用领域密切配合。形成良性发展局面,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导向作用.让社会广泛认识其的重要意义,其推广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效,实现了节能节材和减排有效降低了工程项目成本,提高了工程质量安全性能。
  • 摘要:在近十年的发展中,我国建筑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产业规模不断扩张,谈到建筑业,就不得不谈在建筑业中占有绝对重要比例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同样,谈到钢筋混凝土不得不谈模架业.因为模架业在整个建筑结构施工领域中是最具有普遍联系和普遍意义的应用技术专业,所以,模板业的科技进步是建筑工程施工应用技术科技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国内建筑用模板、脚手架产品工程应用情况,从脚手架标准体系的建立,国家及地方标准现状、施工现场施工情况、同时吸取建筑工程中频发的脚手架和支撑架坍塌事故经验教训,提出目前脚手架产品标准体系的构想,建筑施工脚手架(支撑架)工程技术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荷载规定、设计计算项目及规定、脚手架(支撑架)的可靠度指标、功能要求、构造要求、安全要求、管理要求等。专业标准:包括编写产品标准和技术规范,根据各种脚手架(支撑架)产品各自特点编制各自的产品标准和技术规范,可将脚手架和支撑架(如果能用作支撑架)的不同用途编制在一起,便于使用。
  •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国外先进焊接标准体系和国内焊接标准的现状,并按照国家标准化工作的相关规定,对国内常用焊接标准进行了分类和分析,同时,根据钢结构发展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提出了构建钢结构焊接标准体系的思路和建议.焊接标准体系,就是指为实现一定的焊接生产及建设目标,按照相互间内在联系而组成的焊接标准系列或集合,这些标准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补充和衔接,成为一个科学的有机整体,建立并实施科学规范的焊接标准体系,可以达到覆盖全面、避免重复和矛盾,实现焊接标准化的科学管理和标准项目的合理布局,减少资源浪费的目的。国内工程建设焊接标准目前尚未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标准体系,根据国家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思想,尽快形成一个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科学适用、国际接轨的标准体系是当前国内焊接标准工作者的首要任务,由于目前国内钢结构的发展现状和实际水平,欧美相关标准已不能很好地满足国内钢结构焊接市场的需求,因此作为钢结构焊接标准体系的核心-通用标准不能照搬国外标准,钢结构焊接标准体系中的材料、试验、安全防护等专用标准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符合与国际接轨的国家标准化建设的基本原则,目前,钢结构焊接标准化的工作重点是:围绕《钢结构焊接规范》GB5066,通过对钢结构焊接标准体系的进一步补充、完善,逐步形成以国家标准为主体,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相互协调配套,强制性标准与推荐性标准互有侧重,结构科学合理、满足循环经济及产业链发展、满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需要的标准体系。
  • 摘要:本文简要阐述了推广应用高强钢筋的重要意义,以澳大利亚、韩国、美国为代表介绍了国外高强钢筋的应用情况和特点,详细论述了我国高强钢筋的发展历程,尤其总结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与信息化部联合推广应用高强钢筋以来取得的显著成绩、分析存在问题,对今后推广应用高强钢筋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加快完善高强钢筋推广应用工作机制,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加强中小城市应用400兆帕高强钢筋。推动大城市应用500兆帕,尽快启动相关标准修订工作,深入开展高强钢筋推广应用技术培训,督查并评估示范工作进展与效果,研究推进钢筋产品认证和钢筋集中加工配送工作,加强基础性和前瞻性研究。
  • 摘要:本文介绍了冶金行业标准体系的编制背景、编制原则、总体框架和标准体系的构成,指出了目前标准体系存在的问题.我国冶金工业建筑的设计和施工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49^-1958年,冶金工业的厂房等建(构)筑物主要由国外特别是苏联技术为主,从1958年到20世纪70代末,节约用钢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方针,从20世纪80代以宝钢为代表的引进国外技术的工程建设开始,主要工业厂房和建(构)筑物逐渐大量采用钢结构,钢铁冶金建设行业也得到迅猛发展,相继完成了大中型钢铁联合企业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并进行技术产品升级、大型企业改扩建、节能减排等工程建设。形成了规划、勘查测绘、监理设计、建筑施工、设备安装、设备制造与成套、资源开发、工业生产一整套工程建设的应用技术。根据冶金行业的特点,组织编制了冶金行业技术标准体系,该体系应反映冶金工程建设标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可以作为冶金行业目前和预见的未来一段时间内标准制修订和标准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本标准体系主要是按照冶金行业的工艺流程及专业类别进行划分的。采矿领域由采矿、选矿等专业构成,该领域是冶金行业的基础,最后提出了当前产品标准和建设标准界定,不能做到定期梳理,灵活调整机制等方面的对策。
  • 摘要:本文综述了压型金属板技术及其相关技术标准的概况,并介绍了其应用发展的概况、主要相关标准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总结了相关技术标准编制的技术经验,对需要待完善的工作提出了建议,应继续研究完善技术标准内容中相关的设计理论、方法与构造措施,包括:压型金属板承载力直接计算法;压型金属板承受风吸力的加强连接计算与构造措施;压型金属板蒙皮效应的实用计算方法,夹芯板的综合性能研究,完善补充标准图中的建筑构造措施,建议组织补充编制以下新标准:金属夹芯板应用技术规程,铝合金屋面围护结构技术规程与构造图集,金属围护结构应力蒙皮设计规程,常用建筑用压型钢板板型与构造图集。
  • 摘要:本文以2008版《水利技术标准体系表》为基础,分析了现有水量计量标准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该领域标准体系的思路和准入原则,并对现有体系中的具体标准提出了增补、优化整合和删减的建议.水量计量标准领域包括了水量计量技术和水量计量产品两个专业内容,是研究水在管道和明渠中的流量特性及其计量方法,以及水流量计量产品及其制造技术的专业领域。考虑到该领域的技术特点,标准体系可从"检定、校验、方法"、"基础标准"、"仪器、设备、装置"和"相关标准和规程"等四个方面来构建,整个标准体系应以"仪器、设备、装置"为主干,"检定、校验、方法"、"基础标准"为支撑,"相关标准"为补充,形成一个既独立又相互有机联系的完整体系,水量计量标准体系是按其技术标准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有机整体,其编制原则如下:目的性、系统性、协调性、开放性等。
  • 摘要:本文结合工程建设情况和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北京轨道交通建设对标准化建立的现实需求,介绍了上海和香港等地铁标准化情况,提出了一套适合北京轨道交通特征的网络建设标准化体系及实施方案构想,对体系建立、管理机构、工作流程、技术文件、审查制度及维护机制等内容进行了研究和探索.为了解全国地铁工程建设标准设计现状和需求,在2012年五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向全国有关单位发放了《地铁工程建设标准设计调查问卷》。此次调查得到了很多单位的支持,根据以上统计数据,轨道交通设计标准化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借鉴上海地铁和香港地铁网络建设标准化体系的成功应用,在目前北京轨道交通建设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应建立符合北京轨道交通工程特点的建设标准化,用于指导、规范北京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设计、施工、运营等。而建设标准化并非只是单纯编写标准化设计文件,而是需要首先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使工程中不同参建单位在体系中有其角色并负有责任,保证体系的良好运作,才能保证标准化的实施。北京轨道交通标准化体系建立工作将在充分总结和提升既往地铁设计、建设和运营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认真落实顶层设计的理念,积极跟踪技术发展,大胆进行集成创新,构建体现北京特色的网络建设标准化管理体系,以编制和应用标准化技术成果文件,建立健全的审查机制来促进和提升工程整体水平。
  • 摘要:当今社会信息化是集约化的先导,它需要业务精湛的高素质团队作为其践行者.目前,企业实施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后,企业员工整体业务素质水平还不能满足ERP系统信息化建设的需求,而企业推出的标准化建设却能满足信息化建设的这些需求.企业信息化和标准化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和相融.企业把经营、设计、制造和管理等作业程序进行合理的标准化后,为计算机系统应用软件提供了支持和保证,逐步实现企业信息化目标.
  • 摘要:我国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正式成员国,一直派代表积极参加相关国际会议.本文对ISO TC92做了简单介绍,归纳总结了SC4负责编制的消防安全工程标准体系以及各主要标准的现状和发展动态,并讨论了我国在将这些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时应该注意的问题.该系列标准是由二三十个国家的代表共同编制完成的,体现了消防安全工程的国际发展水平。将该系列标准转化为国内标准,必然为我国的性能化设计提供科学、统一的法规性指导文件,使我国的性能化设计和评估走上科学、规范的发展道路。但是,这些标准是某几个发达国家经验的总结,并且是用英文编写,因此,在将该系列标准转化为国内标准时,应注意如下问题:语言翻译和编排问题,及时更新和修订该系列标准的相关内容,慎重考虑该系列标准是否适合我国的国情我国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非常重视我国各领域标准化的发展,希望经过各方努力,到2015年,使我国标准化总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重点领域的技术标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积极参加IS()组织的年会,参与各工作组标准的编制,关注各标准的最新发展动态,是目标实现的保证之一。
  • 摘要:本文从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意义为切入点,从工程建设标准对工程计价的引导和约束作用的角度,深入阐述了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和造价管理的辩证统一关系.文章最后,通过对建设工程标准化工作今后改革发展方向的思考,从如何以工程建设标准为抓手推动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这一独特视角,剖析了推进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工作全面发展的各项措施,多措并举,努力推进工程建设标准管理工作全面发展,强化管理.加大对工程建设标准的实施和监督力度,比如以《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为基础,以性能、功能为目标,以完整的建设工程为对象,突出安全、卫生、环境保护以及节能、节水、节材、节地等有关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技术要求,通过试点,不断建立和完善工程建设技术法规,实现技术标准的自愿采用,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与国际接轨的工程建设技术法规、技术标准相结合的标准体制。《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和《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计价管理办法》,进一步对工程建设标准实施和工程造价计价的监管,要加强宣传和培训,树立强制性工程建设标准就是技术法规的观念,要把工程建设标准化和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健全工作机构,充实人员等。
  • 摘要:分析了我国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战略的意义和面临的各种障碍,以中国石化的企业实践为背景,在总结石油化工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经验基础上,对战略实施的方式和途径进行了探讨.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标准在国际贸易、市场准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国际化趋势加快,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我国企业和产品在国际贸易活动中面临的一项根本性技术壁垒就是标准.如果不能在标准上掌握主动权,就难以在技术贸易领域占据优势地位.在世纪之交,我国政府提出了标准国际化战略,然而标准国际化的道路还将十分漫长.本文从石油化工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实践入手,探讨了标准国际化战略的内涵和实施途径.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为有效实现其战略目标,必须对这一系统工程中的种种制约因素加以重视,变被动适应为主动攻克,为工程建设标准化国际化奠定坚实基础,标准国际化要从改革标准体制和管理机制入手,掌握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资源是国际化的基础,建立我国权威的标准化技术组织是国际化的保障,整合标准化资源,形成布局合理的标准体系,发挥我国的市场优势,树立标准的技术权威。
  • 摘要:众所周知,钢结构施工由制作和安装两个部分组成,钢结构深化设计图将结构蓝图进行细化,作为制作和安装的依据,但"人工"建模、出图的深化设计,效率和质量都有待提高,也无法直观检验结构间的冲突.基于BIM开发的Revit Structure软件,能够将钢结构详细信息与建筑信息模型相关联,使用BIM统一处理数据,实现数字化制作,大大提高了制作效率降低制作成本,可直观检验结构间冲突.BIM应用将推动钢结构施工行业的快速发展.
  • 摘要:工程建筑标准标志伴随建筑标准而生,既能对工程建筑标准的使用起到指示作用,并进一步对工程建筑产品品质起到区分和鉴别的作用.因而,工程建筑标准标志的版权应得到保护,同时也应兼得商标权的保护.由于某些标志属于国家强制标准标志,某些标志是由标准标志衍生而来,也能对标准的使用起到区分和鉴定作用,因而具有一定的商业价值.如何保护工程建筑标准标志的知识产权,既不违背标准制订的本意,还能通过标志的使用,推动标准被广泛使用,既是一个标准化的发展趋势,也是知识产权领域的一个新兴课题.本文尝试从工程建筑标准标志的发展和功能出发,从理论和实践二方面,探讨工程建筑标准标志的商标权的属性及保护,分析指出可以通过标准商标注册带动标准发展,集体商标与协会标准发展则体现出协会标准是市场发展的必然,通过集体商标推进协会标准,通过注册证明商标推进标准认证,标准组织应完善商标标识的保护体系。
  • 摘要:本文针对工程建设标准的实施监督工作,从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入手,阐述了实施监督工作的法律法规基础依据、工程建设活动各方主体的职责以及主体间的层级关系,工程建设标准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制度和技术依据,对工程建设活动中的技术行为和管理行为发挥引导和约束作用,对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起支撑和保障作用。这些作用的真正发挥都依赖于标准的有效实施。2008年,按照国务院关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三定"方案,在标准定额司设立了实施指导监督处,履行"指导监督各类工程建设标准定额的实施"职责。在围绕我部各项中心工作,创新体制机制、转变管理理念,完善监管方式等方面,近五年来,积极探索并开展了大量工作,围绕重要标准实施,加强了标准宣贯培训组织工作,探索监督检查模式,开展了工程建设标准专项监督检查试点工作,加强技术咨询服务,完成了强制性条文的清理与检索系统的研发工作。当前的总目标是以科学规范的标准体系为立足点,以确保标准的有效实施为出发点,以完善体制机制为根本点,以标准实施全路径(图,为主线,强化主体责任,施行分类指导,固化协同监督,充分依托信息化技术,努力构建运转顺畅、保障有力的工程建设标准实施监督体系。为实现工程建设标准实施监督工作的总体目标,需要在深入研究分析标准化实施与监督工作特性的基础上,针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标准实施全路径中各关键环节的规范化管理,加强体制机制建设,明确各方主体责任和行为准则,调动并协同各方资源,不断完善支撑服务手段,为推进工程建设标准实施监督工作提供参考.
  • 摘要:面对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走"四化同步发展"道路,以及坚持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五位一体"的新要求,工程建设标准化面临着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依法治国和加快完善市场体制三个方面的需要,全面论述了工程建设标准化的重要地位;在分析梳理工程建设标准化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标准和标准化作用的区别与联系,对如何全面把握标准化的积极作用,从标准化的对象、作用机理、作用类型三个角度进行了系统地论述.在新的形势下,全面认识和准确把握工程建设标准化的重要地位,就一定要把工程建设标准化放在国家宏观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围绕工程建设标准化的作用和重要性去认识。其一,工程建设标准化作为经济建设和项目投资的重要制度,是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客观需要。其二,工程建设标准化作为经济建设和项目投资的技术依据,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其三,工程建设标准化作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依法治国、加快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标准的作用是潜在的作用,离开"化"的过程,任何作用也体现不出来,这大概就是人们通假标准与标准化作用的根本原因。全面把握标准的积极作用,有利于进一步认识标准化的作用。工程建设标准对落实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实现工程项目科学管理,规范建设市场行为,促进工程技术进步,保证工程质量安全,节约和合理利用能源资源,保护环境、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加快建设速度,提高投资效益,消除贸易技术壁垒都有重要作用,通过工程建设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能够使先进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创新成果,被广泛认同、自然接受和自觉运用。
  • 摘要:产品标准的协调性涉及标准技术内容、适用范围、标准引用以及与行业发展关系等诸多方面,关系到标准体系是否科学合理、标准布局是否有利于行业发展,因此值得关注和研究.本文通过对建筑环境与节能标准体系中产品标准的标准化管理、体系中产品标准协调性的论述,结合标准编制与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针对产品标准协调性为标准体系的发展和完善提出了几点建议.经分析认为:标准的数量应该以行业的发展为落脚点进行设置,标准的适用范围、技术内容、标准引用都要注重协调性.
  • 摘要:体现铁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满足不同地理区域、不同自然条件和社会发展条件的要求,结合中国近年来城际铁路建设、运营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形成了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城际铁路技术标准体系.城际铁路技术标准体系对于规范中国城际铁路建设,推动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城际铁路技术标准体系的创新与发展需要自主创新,自成体系.确保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加大科研投入.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全面总结铁路建设和运营实践经验.充分借鉴已有技术标准体系成果,体现国情,结合路情。确保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完善城际铁路技术标准体系,城际铁路技术标准体系对中国城镇化发展及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巨大,其有利于促进沿线区域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是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的需要,更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
  • 摘要:通过对我国供暖空调及通风净化领域工程建设标准的汇总梳理,分析该领域标准体系构成现状及特点,进一步通过对该领域设计、施工验收环节核心标准的深入研究,提出暖通空调及通风净化领域标准体系主要存在交叉重复、相互矛盾、部分标准缺失、部分标准编制周期过长、管理及检测标准方面投入不足等问题.最后,建议我国相关标准主管机构加强政府财政支持,加大力度培养标准化复合型人才,严抓标准监管工作,及时修订标准.
  • 摘要:TC59SC17(房屋建筑可持续委员会)的P成员国国内对口技术单位,应该也有必要对我国建筑工程可持续发展标准体系发展规划及标准编制尽一份力,努力为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20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是人类对发展的认识深化的重要标志.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共同的未来》报告中,首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目前,"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长期发展的指导方针,它由三大支柱组成,旨在以平衡的方式,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为有效实施"可持续发展",1992年6月,118个国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脑齐聚巴西里约热内卢,讨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方法.在这个被称为"地球首脑会议"的大会上,世界各国领导人通过了《21世纪议程》《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一系列文件.会议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并用可持续发展概念,代替了工业革命以来那种"高消耗、高投入、高污染"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1992年12月,联合国大会还设立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以确保环发会议成果得到有效落实.当前我国有关建筑可持续发展标准仅《建筑工程可持续性评价标准》一本行业标准,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村镇住宅可持续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稿)还正在编制阶段。关于国内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主要依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060《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用于评价住宅建筑和办公建筑、商场、宾馆等公共建筑。《标准》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六大指标:绿色建筑是在全寿命周期内兼顾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建筑。我国的绿色标识制度主要以《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及《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为设计和评判依据,现有的标准体系和建筑可持续标准体系应有机结合,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是国内唯一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委托对国家建筑标准设计进行归口管理的单位;特别是作为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59SC17(房屋建筑可持续委员会)的P成员国国内对口技术单位,应该也有必要对我国建筑工程可持续发展标准体系发展规划及标准编制尽一份力,努力为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