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第十八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教育学术研讨会
第十八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教育学术研讨会

第十八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教育学术研讨会

  • 召开年:2016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6-10

主办单位:;中国教育学会;;

会议文集:第十八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资讯教育技术已经迅速改变了人类的互动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老师和学生家庭之间有效的面对面的沟通和互动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如此,资讯教育技术和工具还可以扩展和增强家庭和教师之间的联络和伙伴关系.本文回顾了儿童早期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家庭在线社区的定义并且探讨了相关文献中有关影响教师和家庭在线社区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些重要因素包括公同或共享的目标、互动、合作和有效的教师与家庭之间的信任关系等,特别是有些教师需要面对有残疾儿童存在的家庭。此外,这篇文章还为教师和家长们提供了一些有助于在线社区开发与合作的实用性的建议。
  • 摘要:"互联网+教育"这一新概念不仅强调把互联网作为工具,将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互联网化,更重要的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强调互联网视野下的资源整合、分工协作与系统完善,强调互联网视野下的教育新生态."互联网+教育"的结果,将会使未来的一切教与学都围绕互联网进行,信息在互联网上流动,知识在互联网上成型,线下活动成为线上活动的拓展.重庆人和街小学在互联网+模式下,围绕学校的人和文化,构建“人和六质”课程体系。学校课程体系的重构,将国家课程的要求与学生个性化需求相结合,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与互联网线上学习模式相结合,将现实学习效果评价与虚拟学习效果评价相结合,拓展了学习空间和时间,激活学生学习兴趣,极大提升了学习效率。
  •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在深化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教育信息化建设在不断推进,现代教育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小学科学教师只有主动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变革,加强培训,学习并理解现代教育科学理论,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高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加强学习,了解各类大众教育媒体技术和科学教学专业领域技术,并应用于课堂实践,优化教学,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摘要:始建于1900年的万全小学坐落在美丽的天津海河之滨,是天津现代办新式学校历史最悠久的小学.在互联网+教育的大背景下,百年老校顺应时代潮流,焕发着信息技术的勃勃生机.尤其是现代技术和教育的结合,网络教学等新型教育模式取得的成功也促使思考:如何借助网络的资源优势,对原有家校合作模式进行有效的拓展与补充,构建网络环境下多元、开放的家校合作新模式.
  • 摘要: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作为学校的教育工作者,长期的工作实践和大量的实例均证明了学校与家庭教育配合密切协调,学生就能全面发展;班主任善于做好家长工作的,学生的进步就比较显著.教育工作者亟须一款为工作量身定制的自有软件。学校急教师所急,想教师所想,多方联系,最终和晓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达成了共识,在学校教师间启用了"晓黑板"。与常规新媒体不同的是,"晓黑板"以教师为主导,老师们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功能性的选择。发布单向通知时,可以限制家长回复的权限,避免了无效的刷屏征集意见类可以开启"晓调查"功能,家长们的各种反馈一目了然,解决了以往纸质回执收不齐、不环保等弊端;个别问题个别沟通时,还可以进行私信。2014年,学校与晓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二度合力,研发了"武宁路小学校园智能评价系统"。它分为"课堂模式"和"课后模式"两种。"课堂模式"即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实时评价;"课后模式"即在课后进行补充评价,或对作业进行评小花。自从有了"武宁路小学校园智能评价系统",课堂教学和家校沟通正在发生着静悄悄的革命。淡化分数、注重等第制评价,不仅让学生们的学习热情高涨了,家长们也能够通过登陆数据库及时了解孩子各科的学习情况,每个等第、每科的评价均有据可循,有效地避免了家校间的沟通不畅等问题。
  • 摘要:一片书海、几张桌椅、三两个图书管理员,这是传统的图书馆.一个网络、各类终端、丰富的多媒体资源,这就是数字化的图书馆.若干间教室、数不清的仪器仪表、几名实验员,这是传统的实验室.一个网络、各种数字传感器、一套实验室管理系统,这就是数字化的实验室.天津市第十四中学是一所以“全面发展,科技见长”为特色的学校。“以教育之大气成就学生之大器”为核心教育价值观,坚持“开放、多元、选择”的办学思路,以教育信息化作为学校特色建设的切入点和学校发展的提升点,借助教育信息化创造属于教育的力量。课程改革的核心价值是提倡教育民主,教育民主才是个性化的教与学的根源所在。数字化课堂是教育信息化的载体、途径。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关键要解决好人的信息化问题,人的信息化建立在数字化的体验基础之上,其核心就是教师对数字化的教的体验和学生对数字化的学的体验。数字化环境与文化是教育信息化的土壤。教育信息化为学校发展注入的强大动力。它带来的不仅仅是教育技术的变革,更有教育观念、学校管理、教学方式、人才培养过程的深刻变化。教育信息化落脚到办学层面就是校园的数字化,数字化校园建设基于移动终端、无线网络及大数据三大技术领域,与课程、课堂建设紧密结合,以数字化提升教育的品质、品位和品德,将数字化的体验融入品牌建设之中,让师生在数字化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感受到教育以人为本的魅力,积极倡导数字化的生活方式,最终形成以数字化方式呈现的与众不同的学校文化。
  • 摘要:北京市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坚持"互联网+"助推职业教育双元制的课程体系建设.职业教育的双元制来源于德国.德国职业教育的核心是著名的"双元制",它被人们称为德国职业教育的秘密武器.双元制强调的是教育与生产的紧密结合,就业和直接通向生产岗位为未来而工作的一种教育,以培养生产第一线实际操作人员的双元制职业教育真正成为受企业欢迎的教育.
  • 摘要:互联网的产生与高速发展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教学的影响同样是颠覆性的.但是互联网虽然可以提供大量的信息和选择,教师的价值永远不会被取代,而网络也无法完全替代课堂教学.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想被时代淘汰,就一定要跟上时代的脚步.在互联网的大潮之中,教师要把握机会,提升自己的能力,充分地利用好互联网这一工具,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使得自己的教学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更适应学生的需求.互联网时代,单兵作战的效果会大幅缩减,作为教师要加强合作,打整体仗,提升整体的工作效率.
  • 摘要:从没有哪个时代,有如现在这样璀璨;从没有哪个时代,有如现在这样快捷.俗话说:一叶障目.可现如今是:一看手机而知天下事.这一切的一切,变化来源于“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互联网”从最开始的一门技术,发展到现在已经深入的影响到方方面面,小到吃饭睡觉,大到国家安全,当然也影响了教育.笔者有幸作为这个时代下的教育工作者,不得不对“互联网”做一个深刻的研究.笔者根据自己的了解简单谈一谈“互联网”时代下教师应做的一些转变和必须的坚守.互联网时代对于教育的影响首先是技术层面, 但给教育带来更大影响的是思想上的变革。教师同样也要进行思维上的变革,教师要有跨界、人文、平台化、碎片化、共享化、大数据服务思维。教师行为上要变主动拥抱而非被动接受新技术、借助互联网成为终身学习、与学生沟通不再仅限面对面、习惯孩子学习方式的转变。
  • 摘要:3年来,在天津市中小学教研室与河西区教育科学研宄所的支持下,河西区的中小学教育以信息化建设为依托,实施精准教育,推进区域教育的综合改革.依托"技术群"的支撑,运用"专家群"的智慧,通过"数据群"的应用,推进精准教育,构建起区域教育的新生态,让学生享受有品质的教育,取得了独具特色的成果,探索出一条教育信息化支撑精准教育的育人之路.《河西区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提出"构建首善教育生态体系让学生享受有品质教育"的发展目标,确定了依靠教育信息化支撑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以新理念、新思维、新举措高端谋划教育信息化与区域教育融合发展的道路,为区域教育发展注入了信息化的品质。2014年,全区制定了《教育信息化发展三年战略规划》,围绕"未来学校、未来教室、未来教师"为核心的未来智慧教育建设,提出了"整体思考、统筹规划;同步建设、互通共享;梯次推进、以用促建"的发展思路,以建成"人人享有的优质教育资源泛在学习环境与学习型社会的云端服务体系"为支撑,最终实现"无处不在的学习与域内有品质的教育均衡"。通过这些年的建设,河西教育信息化从点到面,从硬件到软件,从合格到优质,从优质到精准,一个初具规模的教育大数据库基本建立。教育的目标是让每一所学校的每一个学生在其天赋的基础上,通过精准教育,获得"积极的有差别的对待和发展",让每个学生享受有品质的教育。教育信息化这场静悄悄的革命正在改变传统教育的生态,教育大数据让河西区的教育更富个性、更具针对性、更加有效,精准的教育时代己来临。
  •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儿童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学校要建立家长委员会,引导相关人员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在当今社会背景下,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以至合作,是家校达成教育一致的迫切需要.在新媒体时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普及,让家校互动的空间无限扩大,给传统的家校互动提供了新的可能。学校教育需要网络,家校互动同样需要网络。建校伊始,学校即以信息技术特色立校,发展过程中以"网络环境下现代学校建设"、"网络环境下新型课堂建设"等项目为依托进一步深化学校信息技术特色,为家校合作提供了更多元的选择和互动的平台。结合学校信息技术的优势,催生了学校新的家校互动平台一一"E视通"。"E视通"平台是基于学校网络电视台而发展出来的一种互联网双向音视频交互系统。上海市金山区海裳小基于学校网络视频技术,把现有的信息化应用平台与网络视频直播平台,进行有机整合,开展多方参与、网络互动的家校交流、分享和互动的平台,打造多维互动的家校合作模式。"E视通"互动式家校合作平台的构建,充分体现互联网等先进现代技术优势,在整合现有网络平台优势的基础上,整合家长学校课程、亲子活动、家长培训等多层次、多方面的内容,打破时空局限,营造家庭、学校、社区共同体,以学生发展为核心,促进家庭、学校共同发展,同时辐射社区发展,实现了传统的家校合作模式向开放的、和谐的家校合作模式转变。
  • 摘要:本文主要论证互联网对于家校协同的积极影响,以及如何去理解这种积极影响的产生,作为教师,如何去运用这种影响更大程度的辅助学员效果的提升.所谓家校协同,其实核心就是教育信息的有效流动,最终使得学校和家庭对于一个孩子的学习现状和未来提升方案达成高度一致,并最终促进家长积极能动的配合教师来执行教学行为。互联网的出现,让家校协同有了变化。互联网平台降低了家校之间信息流动的时间要求,家长们之间的相互带动提升了家校沟通的效率。通过在线图书馆和微信+APP录音宝构建的英文朗读群对家校协同进行了例证。校方需要定期的利用互联网教育平台,组织家长一起进行正面案例的分享和学习,并且运用互联网沟通快捷的优势,及时高效地帮助家长解决疑惑。
  • 摘要:当前,中国已经全面进行互联网时代,新时期、新背景下,中国社会对幼儿老师队伍的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提升幼儿老师的素质和能力提供了新的学习平台和技术手段.在互联网技术的帮助下,幼儿教师可以通过自主学习、远程教育等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岗位技能、业务知识以及政治素质,为中国教育事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 摘要:互联网时代,根据维基百科全书(Wikipedia)定义,是指网络的串连而形成一巨大国际网络.这个国际网络,包含全球范围内几百万私人的,学术界的,企业的和政府的网络,通过电子,无线和光纤等技术广泛地联系在一起.这个因特网能提供多元化的信息、文字、数据文件、影音媒介、电子邮件,令学习及教学更具挑战.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使传统的教与学产生急剧变化,知识并不限于书本,授课亦非限于教室.过往的课程规划,也因上述原因,及社会需要而作出检视.本文目的是希望从课程改革的愿景及过程,如何带动反思学校的近况和发展,从而推行以校为本的课程和教学策略.学校课程的发展,在某程度上是有规限的。由于学生要应付香港中学文凭考试(HKDSE),各科目的课程也有其要求及目的,不能逾越。但综观课程发展的大方向,及它如何影响学校本身课程的发展,必须首先了解香港课程改革的背景及其推行过程,在实践的过程中,学校如何微调而发展新的路向。面对二十一世纪的挑战,香港的教育要走向世界,除了要学生在课堂里学习外,更要走出学校。在课程要求方面,除了学习知识之外,更要他们展开国际视野,学会学习。在1999年开始,教育局课程发展议会便开展了课程整体检视工作,在2000年11月推出了《学会学习-课程发展路向》报告,开始公开咨询,再经过半年意见的收集,推出报告,提出了今后十年的短、中期课程发展的规划。这次的课程发展,是建基于本地的情况和优势、本地的课程发展实践经验和研宄成果,国际的课程发展理论,并考虑到与一般学校的实际情况,学生的需要和教师所面临的困难,建议学校凝聚力量,善用资源.
  • 摘要:北京市以技术推动学习方式变革,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技术所具有的用户化、交互性、学习者控制等优势,为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同一性、灌输式、教师控制等弊端创造了可能.研究团队以教育技术化与技术教育化相结合为基本策略,在核心素养引领、技术支撑学生的学、知识形态与课堂开放、即时与深度学习、学习分析等方面探索学习方式变革的重点突破.
  • 摘要:"互联网+教育"焦虑的根源在于过于关注技术应用而忽视技术本质.在"+"号的两端,一端连接的是技术,另一端连着的是"人".首先要走出工具论的应用视角,要把互联网当作一种生态性的要素,而不仅仅是工具、产品或应用.其次,要理解技术的本质,理解技术是积累的、进化的过程.最后,面向互联网时代的挑战,在理解并尊重人性的基础上,让学生获得更好的与技术连接的能力.互联网+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面向新事物的过程,万物不止,万物未竟,永无止境的变迁是现代社会的枢轴。在"+"的一端是互联网,要拨开眼花缭乱的互联网应用,重新认识技术的本质,理解技术自身具有的发展规律。另一方面,在"+"的另一端,要始终把人的发展放在第一位,认识到他们不是被动等待连接的学生,他们是主动发展的人。要面向未来的互联网时代的挑战,在理解并尊重人性的基础上,让学生获得更好的与技术连接的能力,提升对技术的探宄和适应能力,具备规则意识,提升计算思维,创新算法,从而成为未来技术的使用者、理解者和创造者。
  • 摘要:天津市和平区教育局一贯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在《和平区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中明确提出:"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实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项目,引导教师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现将"十二五"期间的建设应用情况做一汇报,请领导专家指正.和平区教育局稳步推动电子白板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深度融合。进行中小学学生学业成长分析,助力减负增效。建设"共享课堂",促进教育高位均衡。和平区被教育部评为教育信息化试点,同时也是中央电化教育馆确定的"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试验区。将以此为契机,更好地推进和平区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创新机制,应用驱动,建设更多更好的资源,为教师服务;建设好用适用的学习空间,为学生服务;从而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深度融合。
  • 摘要:随着学校信息化应用硬件的普及,并且已经联网,老师们手里或多或少的都一些数字化的资源,但共享程度及网络化应用程度都很低,在从家到学校,从笔记本到个人办公电脑,再到教室的多媒体电脑的渠道应用都不是很顺畅,迫切需要一个智能化的系统来收集、管理这些零散的资源,做到资源集中统一管理和使用.数字资源库的建设应该分为三个方面:硬件环境建设(服务器和存储)、资源库系统平台建设(软件系统)、资源建设。数字资源库建设采取用户上传资源奖励机制、用户可以评分和评论资源、用户可以补充注释资源、用户使用资源奖励机制。现在的资源越来越多,管理、使用、留存越发显得重要,数字化资源库的建设不容忽视,前期建设工作做得越扎实,系统建设可扩展性强、易用性好、方便维护,才是一个有生命力的系统,才能有利于师生的使用。也具有可推广性。系统平台接口丰富、可扩展性强。资源库系统永远是一个动态建设的系统,资源需要不断更新充实。适当的奖励机制,会让资源库的建设变得更加高效。资源库的安全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单独考虑数据备份的重要性。
  •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教育信息化得以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将出现新的变化,教师要积极顺应时代的发展,充分依托互联网优势,不断学习,更新观念,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努力适应“互联网+”教育,大力促进自身专业发展,从而在学习、探索、实践中提升教学技艺,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多元发展、持续发展、卓越发展.
  •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幼儿教育的方式产生了相应的变化,对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也呈现主动性、灵活性、多样性的特点.互联网时代的双向、实时互动,生动的多媒体表现,自动化的远程管理为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学习平台.在互联网时代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促进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幼儿教师应主动学习,发挥主体意识,正确利用互联网信息,积极开拓幼儿教师的专业视野,重视远程培训.
  • 摘要:香港电子学习的发展,可从1998年前教育统筹局发表的第一份信息科技教育策略文件说起,至今,特区政府已先后发表了四份五年策略文件,分别在基础建设、信息科技素养、学习资源、校本发展和学生学习等范畴,向学校和教师提供资源和推行策略,从而提升香港学生的信息科技能力.这几年,教育局积极推行电子教科书市场开拓计划,同时推动分阶段替全港公营中小学建立无线网络校园.惟当下,不少业界认为电子学习的发展仍有不足之处.再者,在国际社会近年兴起了翻转课堂,香港教师能否借这新学习模式来提高学生学习动机与教学成效?香港教师在推行翻转课堂教学面对什么困难,已是香港学者和教师的关注.本文重点是分析香港在电子学习的发展及讨论推行翻转课堂所面对的挑战.翻转课堂趋势是因知识经济社会与e世代学生的双重效应下产生,教师必须藉精心的新学习模式来确保学生学习动机与教学成效的增进;同时,学校因应全球毕业学生就业困难现象,必须调整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转为以养成就业力-激发学生批判思考、问题解决、社交合作与实作创新等能力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翻转课堂学习重点在培育学生的高阶思维,低层次思维的学习在这类教学中应减少安排。而在相关课堂的小组讨论中,有部分学生可能听不懂,有部分学生会觉得学习内容太简单,此时教师需要照顾学习差异,给予不同程度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练习,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尤其是那些课堂完成度不高的学生,教师在其他学生练习时指导他们,并提示他们回家再做少量的练习。教师在评估时要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和高阶思维的表现。然而,翻转课堂也不应被视为提升教学成效或培养学生自主的万灵丹;因为翻转课堂成功的背后,举凡学生的数码差距、教师的信息素养与教学风格、师生面对变革的心理调适,乃至校方对教学团队的支持,都或多或少影响翻转课堂的实施。一种新教学模式的成功,在于其在课堂的生命力;翻转课堂在香港的深化是需教师的尝试和持之以恒的。
  •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赋予教育新的特征.本文在阐释"互联网+"及"互联网+教育"的内涵,分析"互联网+教育"为学生学习方式变革带来的机遇的基础上,介绍了北京在"互联网+教育"时代助力学生自主成长,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实践探索.伴随"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到来,学生的学习方式将由传统的课堂学习向以互联网为支撑的多元化学习转变。近年来,北京市在探求人才培养模式转型,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尝试,2015年启动了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以下简称"科学实践活动"),立足首都丰富的科技教育社会资源,开发、实施科学实践课程,构建无边界、跨学科的开放性学习服务平台,服务于全市初一、初二年级学生,满足不同类型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学习与发展需求,推动了北京市基础教育阶段创新教育普及化、普及教育创新化的步伐,更广范围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科学实践活动"定位"初中",可有效促进小学、初中科学课程的有机衔接,加强学科间的联系与整合,促进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的课程设置和整体实施。"科学实践活动"积极推进基础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破原有单一结构的课程供给、资源供给模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实际获得,聚焦"开放""科学""实践",秉承开放的理念,广纳开放的教育资源,构建开放的课程体系,以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成长发展为导向,强调实际参与,基于亲身体验,产生实际获得,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以"互联网+教育"助力学生自主成长。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将实践活动与学校保程有机契合,促进人才培养,加强全流程追踪,以大数据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针对小学、高中的课程设置特点,纵向衔接小学、初中、高中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将"科学实践活动"的探索向两侧延伸,覆盖整个基础教育阶段。
  • 摘要: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甚至物联网对社会的发展进程产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教育.一所好的学校要在保持传统课堂教学优势的基础上,结合互联网的资源优势,进行改革与探索,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为儿童的终身发展和迎接未来社会的挑战积蓄充沛的动力和能量.“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呼唤新的学习方式,随着互联网以及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课堂教学己经并将继续发生深刻的变革。这种变革必将颠覆通常的课堂管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式。中关村一小“做最好的我”核心理念正是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的体现,这就需要不断地与时俱进、满足学生的需求、适应学生的变化,为学生提供优质化、个性化的学习平台。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学习方式变革培育学生迎接未来挑战的素养、借助互联网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学得更加自信。通过信息技术让学生动起来、学进去、感兴趣。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 摘要:进入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媒体素养逐渐成为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2004年,教育部就制定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教师的媒体素养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在家校合作领域,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和专业性,教师的新媒体素养有着特定的要求和结构,为了儿童健康而快乐成长,在开展家校合作实践工作中,教师需要具备与新媒体时代相匹配的媒体素养.家校合作视角下教师的新媒体素养,包括对新媒体的理解和掌握,以及运用新媒体技术积极开展家校日常沟通、服务指导家长的各项能力,具体可分为基础知识、技术运用和综合创新三个层级.教师在家校合作过程中形成的新媒体素养,对学生成长、自身发展、学校形象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 摘要:互联网时代来临,网络上可以找到许多专家学者分享的数字课程,免费提供学习者运用自主学习,掀起一波翻转教育潮,促使教师改变传统的授课形态,逐渐发展数字课程设计,学生可自主上网学习.许多研究报告指出互联网的运用,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成效,亦改变师生的任务与角色,以及课程的内涵与教学资源的运用.本研究探讨传统教学与互联网教学的冲击、台湾推动未来教室、民间的均一教育平台、台湾地区教育部门鼓励高中职学校发展磨课师(MOOCs)等网络辅助教学课程.并对台湾高中职校的课程设计与学校发展的因难,提出具体建议及作法供高中职校教师、课程设计者和学校行政人员参考.
  •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化与全球化两大潮流汇聚,对教育的冲击不断向纵深发展,各种全新的学习工具、学习资源、学习环境、学习模式如雨后春笋,改革课堂教学的各种理论与实践也不断涌现,其中一个重要的生长点就是开放网络课程带动现实课堂学习方式创新发展.《学习科学与技术一一信息时代学习能力培养》是近18年来为大学各专业本科生、研宄生和各层次教师、教育管理干部开设的一门专门培养信息时代学习能力的教育类课程。第一本教材《步入信息时代的学习理论与实践》2000年出版。2001年被评为全国高校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后扩展为高校通识教育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并开发成网络课程,2003年被评为全国高校首批国家级精品课程。第二本教材改名为《学习科学与技术一一信息时代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第一版)2004年出版,2016年3月25日,本课程中的一部分内容以《网络课程与学习评价》的名称在美国coursera平台上线,向全世界学习者开放。通过总结在国际开放网络课程平台上运行、建设的经验,编创了第二版全媒体教材,2016年10月出版。本课程的目标是:实现从教师讲授灌输知识的传统课堂向信息时代高效学堂转型,使学生从被动、消极的学习状态中解放出来,真正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内在学习动力的高效学习者。
  • 摘要:"走进圆明园"课程开发是社会需要、学生需要,具有资源优势。"走进圆明园"课程在知识方面,了解与圆明园有关的历史、考古、地理、生物、园林、建筑知识,打开视野。关键能力方面,通过跨学科综合训练,多学科的学科方法、学科思维、学科技能的学习体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宄式学习。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圆明园见证了中华民族近代的耻辱,将圆明园得天独厚的优势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课程内容安排应表述课程内容选择的标准,内容间的联系等。"走进圆明园"课程是一门踏实地开发的地方性课程,挖掘了极具特色的校本教育资源。课程理念是体验式、探宄式的,充分体现了强调实践性和创新性的课程特色。课程模式是系统化、融合式的,以圆明园为切入点,根据年级和学科特点,循序渐进。课程吸引和凝聚大量一线教师,尤其是具有活力的年青教师,在这种实践活动中得到了培养,发挥了教师在课程研发和实施中的主体地位。课程评价采用了多元表现性评价的方法,让学生及时总结提炼学习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和发现,也形成了一些有价值的学习成果。
  • 摘要:21世纪,随着数字化学习内涵和实践的极大丰富和发展,一个具有跨时代意义的新概念被提了出来,即一对一数字化学习.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每个学生都拥有数字化计算设备(如电脑)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地利用网络上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主动的进行个性化学习模式.它既保留课堂教学的形式,又充分地注意到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特点.该文在介绍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概念与特征基础上,对比国内外研究现状,以人大附中西山学校为例,深入介绍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在学校的使用情况,并就效果进行反思与总结,旨在对今后一对一数字化学习与学校教育的深度融合与研究做铺垫.人大附中西山学校的学生使用苹果电脑及配套的软件和平台,实现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硬件设备方面,校园全部覆盖无线网络,一对一班(开展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班级)师生每人配备一台苹果笔记本电脑。使用规则方面,学校通过制定"学习设备与网络资源使用细则"来规范学生使用、提高学习效果。具体分析了基于SMAR模型的课堂教学探索、教师素质以及家校沟通机制。
  • 摘要: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的动态发展历程.教师不断地提升或注入新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精进自己的教学或管理效能,才能够与时并进,接受社会急速变化的考验.随着信息科技的急速发展和普及,利用互联网作为教学工具,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外国研究亦指出,信息科技能为教师创造更丰富、更贴近新时代的学习环境,多元地配合不同的教学需要,更快速地传递知识,以及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虽然科技进步为学习环境开拓更多可能性,但同时亦带来挑战.如何利用信息科技在课室内辅助教学、在课室外作个人发展,都是今天互联网时代必须思考的问题.教师要与时并进地提升技术,了解掌握新发展趋势,应用新的电子工具;同时也要调整教学理念,由以往偏重于以老师主导,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由学生主导的学习模式,按学生能力提供适切需要的学习设计与导向。教学发展的大方向,应配合学生的心理条件和知识水平,让学生掌握自己的学习进程,并得到老师的回馈鼓励。老师亦要引导学生学习找寻信息、处理信息,并适当地应用,保持学习兴趣。另外也要培养学生运用信息科技的创意能力,使他们在投身社会后,能运用信息与科技来发展经济。熟悉掌握信息科技并有效运用于教学,对一些老师本身而言,仍然要有一定的训练去提升技能。
  •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催生了多种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信息技术为教师的自我发展提供了资源,拓展了教师教育的渠道,构建了基于教育教学实践的在线学习共同体,促进了教师的反思与合作,扩大了教师接受专业发展的机会.幼儿园探究式课程的不断深入研究与构建,在了解幼儿在自主探究活动中,寻找有效的教师支特策略,帮助孩于对感兴趣的事物深入探究,从而提升教师观察、支持幼儿的专业能力是幼儿园努力的方向.根据教师队伍新老交替、参差不齐的现状,因此本文着重从结合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关注不同层次教师的不同需求,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及研究进行阐述.幼儿园根据教师队伍新老交替、参差不齐的现状,结合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继续推进层级培训,关注不同层次教师的不同需求,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基于网络资源,促进教师自主学习,基于网络教研,促进教师交流与反思。信息技术为教师的自我发展提供了资源,拓展了教师教育的渠道,构建了基于教育教学实践的在线学习共同体,促进了教师的反思与合作,扩大了教师接受专业发展的机会,并且通过对教师专业发展信息的管理更便捷地服务于教师的发展。
  • 摘要:教育或教育类产品若想提升效果,是靠延长教与学的时间(线上或线下)来实现吗?这并不是互联网教育最应呈现的形态.因为在教育中,互联网有着最不可替代的能力一一数据分析能力.本文用现实案例为囿于此问题的教师们提供可值得借鉴的经验.数据驱动的教学就是利用互联网的数据分析能力来驱动传统教学。BYOD,即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使用自带设备进入互联网+教育时代的个性化学习。BYOD,数字化学习的第一入口。通过BYOD,使用数字化学习平台等手段,家校互通,贯通的是教与学的数据,打通的是师与生、生与生的交互。教学需要贯穿课前中后,在家学习和在校学习的数据也需要形成一体,数字化学习不仅仅是在课堂或课后发生,而是形成了紧密联系的一体.大数据之于学校教学的意义还在于学习分析。教师通过平台中积累的内容数据、过程数据、结果数据,帮助教师分析班上孩子的学习特质,找到影响孩子学习的隐性变量,建立了多种数学模型。通过挖掘各类学习、行为以及背景数据,找到学习效果和各个因素的关联,加强教师对于教学的理解。而这种关联和理解,能帮助预测学习行为,以修正教育体系和政策.
  • 摘要:教育与大数据的结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大数据是推进教育创新发展的科学力量,而评价一直处于教育的核心位置.有效的教育评价依赖全面可靠的数据支撑,大数据对多维、多层次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寻求数据背后的相关关系和价值,让教育评价从基于小样本数据和片段化信息的主观印象转向基于全方位、全程化数据的证据性决策.本文在前期实践研究的基础上,讲述了在数学模块收集学生过程性数据,以实现对学生发展性评价的例子,供大家参考.结合数学教学的特点,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建立起适合机器阅读且适用于数学学科评价的电子档案袋。学生电子档案袋是指基于信息技术下学习的记录汇集,包括了学生的学业作品、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等信息,全程记录跟踪学生的学习、发展、反省、改进等过程。运用电子档案袋于高中数学教学中可以描述学生的学习过程,记录学生的学业成长,有助于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业状况。这种评价不仅具有传统意义上的区分和评判功能,更有助于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促使学生学业进步,完成特定交际任务。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使用学生电子档案袋,既体现了新课程要求学生自主探宄学习、注重过程和过程评价的指导思想,又可以让学生自己看到成长,感受成功。
  • 摘要:计算机的诞生与互联网的兴起,使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与交往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有人说这是第三次工业革命,也有人说这是信息的革命.本文简述信息技术在教育改革中具有革命性的背景下,如何构建新型的"主动"学习模式,突破传统教育的"瓶颈",培养个性鲜明和创新力强的人才,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同等的学习机会.展现信息技术在教育变革中的积极革命性与决定性作用,实现学习由"被动"到"主动"的伟大变革,意义深远.笔者最近在《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年第二期撰文,提出在信息时代迅猛发展的今天,学习需要变革的实质方向与内容就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以实现个性化的学习与差异化的教学。体现"以人为本,突出个性,挖掘潜能"的发展原则。践行信息技术"为促进教育公平、均衡与优质发展,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同等学习机会,为每一个人在未来生涯中获得成功提供支持"这一教育信息化宏观核心价值观,彰显"信息技术在教育发展中的革命性与决定性作用"。通过学习模式由"被动"学习变革为"主动"学的变革,培养"富于学习、富于好奇、富于发现、富于创新"的一代充满着个性和创新的新公民。"主动"学习模式的实施,需要建立学业规划指导框架体系,需要建立能力评价标准,需要重构课程学习内容,需要建立新型的学习评价模型,需要建立学习支持平台。
  • 摘要:台湾在运用高科技网络来提升教学成效上有很好的成绩.本研究系在课堂运用Moodle教学软件平台,建构主题式学习模式,改变传统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讲、单一课本的方式,采取引发动机-选择主题-导入问题-搜寻数据上网-分享批判-加深加广讨论-课程对话-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结果发现:此一结合互联网时代数字汇流主题式学习与师生共读、共享的翻转教学,将学习权回归于学生的主动学习,不只能弥补讲授教学法的不足,更能藉由学生网络搜寻数据、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思辨、批判,改变课堂中学习沉闷的现象.
  • 摘要:骨干教师的成长和专业发展有自身的规律,而互联网在教学和教师培训中的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和丰富了教师角色和专业发展的内涵,挑战了传统的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本文以北京市海淀区骨干教师群体为例,分析“互联网+”背景下,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并尝试对其发展路径进行分析.互联网+”背景下骨干教师专业发展需要优化研究团队,借助同伴力量、更新专业知识,提高综合素养、明确自身需求,增强反思能力。
  • 摘要:目前,互联网深刻影响着世界的经济、文化等的发展,对教育方面同样起了重大的作用.除了在课程建设、学校发展、教师专业成长以及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等方面之外,现时很多学校也利用互联网开展教学管理,利用微信群等作为平台,发展家校共育的各种事务.家园共育在学前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在以旅游、娱乐行业为主的澳门地区,由于双职父母的家庭普遍,并且大多数家长主要任职与旅游、娱乐相关的服务行业,轮班、加班情况较多,家庭教育会因此而薄弱,学校也难于与家长实行家园共育的发展与推进家园共育的理念.再者,现今社会的趋势,无论在邻近地区又或国内外,家长养育孩子同时兼顾工作亦非常普遍,学前教育更需要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相互协作、共同教育.在这种情况下,网络使用不但符合时代的发展,在推动家园共育方面其优势也凸显出来.
  • 摘要:本文是基于大数据的背景下,对信息技术平台的创建、使用和幼儿园家园教育互通之间的关系作了部分阐述;提出了新技术支持下教育信息的采集、推动以及交互对于家庭教育的推动作用;并借助具体的实践过程(微信公众号的建立,管理和具体的操作),解析幼儿园依托交互技术推进家园协作的管理和实施的范式,也对基于平台的教育资源的共生共享作了描述,对大数据时代的家园共育作了思考.
  • 摘要:基础教育信息化遇上了互联网+,关心学习者成长、关心教育发展各界人士或是积极尝试或是埋头构思,都想在新的社会发展历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本文根据有限收集的实践经验和自己工作中的体会与思考,就基础教育领域“互联网+”实践中的几个个人认为比较重要的基础教育已有基础、教育逻辑、体系变革和交易结构问题展开讨论,供教育内部与教育外部在后续的实践中参考.
  • 摘要:这是互联网发达的时代,这是人文精神发展的时代.生活与工作在互联网时代的教师,除了应该具备多样电子计算器及互联网的专业能力外,还应该具备更扎实的人文精神素养.互联网时代,网络正不断挑战教师知识的权威,更凸显教师应该充实其人文精神的专业能力.互联网时代,师生关系日益疏离,更应该善用互联网的正面力量提振师生间的人文精神情怀,提升教师人文精神专业能力将是当前适切的应变之道.
  • 摘要:"每个人在人生之初积累知识,尔后就可无限期地加以利用,这实际上己经不够了,他必须有能力在自己的一生中抓住和利用各种机会,去更新、深化和进一步充实最初的知识,使自己适应不断变革的世界."互联网时代下的技术和知识的更新日益加速,终身学习者的培养成了时代振聋发聩的呐喊.一方面呼唤灵活、开放、终身的个性化教育,另一方面也呼唤学校将网络融入其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性、更多的适应性以及更精准的教育."成长"课程的建设就是在努力寻找这样一种契合点,建立起完整意义的"培养什么样的人"与"怎样培养人"的教育链接.北京市第十一中学构建和实施基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开放多元、自主选择的"成长"课程,为学生的一生负责,并在课程实践过程中不断丰富、不断体系化、不断融合贯通。我们的"成长"课程关注学生的成长"自主"和"自觉"意识,特别关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获取、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反思、批判、综合、建构的能力以及持续不断地根据外部世界的需要进行自我组织学习的能力,运用合适的工具和概念去探索和解释周围世界的能力。既为每一个孩子奠定成长的基础,同时又为每一个孩子创设不同的成长空间。我们的"成长"课程,在功能上,体现基础性、拓展类、研究型三类课程有效整合,体现学校课程目标的整体布局;"基础性"课程,属于金字塔的底座,构成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来源。"拓展类"课程居于金字塔的中间,是学校培养学生个性,激发学生潜力的主要阵地。而居于塔尖的,是研宄型课程,它提供跨学科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在领域上,根据人类认识问题的基本范畴,设置了身心健康、人文社会、科学技术、艺术审美、综合实践五大领域课程。三类五领域课程相互融合贯通,逐渐层级递进。对三类五领域课程整体设计,分步实施,满足学生在不同心理和认知发展阶段的发展需求的同时,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性,让学生具有个性化发展的空间,激发学生潜能和学习兴趣,助力学生持续成长。
  • 摘要: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泛在学习理念日益成为一种主流.有效泛在学习的发生,依赖于技术支撑的、智能性的无缝学习空间的创设.上海开放大学基于泛在学习理念,融入教学设计理念,构建了以学习成效为导向,包含学习者特征、学习场所、技术支持三维的无缝融合学习空间设计模型及跨媒体多屏无缝互动的开放教学数字化实验室.经泛在学习课件实践评估发现,学习者对新技术构建的体验式教学环境普遍表现出较强的兴趣和较高的满意度.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在学习空间创设中非常重要.而重视教学、学习模式与学习空间的结合,重视学习者多样性的特征,则是泛在学习理念下学习空间建设的基本原则.
  • 摘要:中学生正处于建立新的自我同一性的阶段,其心理发展具有半幼稚半成熟的典型特征,在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进行互动的过程中,青少年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也在彼此相互建构,因此,家校教育的协同发展对于中学生教育极为重要.身处互联网时代的家校协同教育,正经历着被免费、平等、开放、互动和智慧的互联网变革的历程,十一学校的家校协同教育的实践,正是利用互联网所带来的平台变革、数据变革、沟通网络变革、理念变革,对互联网的教育价值进行发现与利用.
  • 摘要:互联网赋予教师专业发展更为丰富与宽广的路径策略,以信息技术为支持、符合大数据特征的支持系统为教师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可能,它是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反馈和评价平台,是教师管理的工具,也是教师的成长追溯系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系统要能够具备数据采集、信息交互、追溯查询、评价反馈、学习成长等功能,是突破常规的专业实践.它建立在五个系统的相互关联中:研修平台——学习可以在时时、处处实现,学习是基于合作共同体的、通过真实问题的探讨及虚拟实境的参与而展开;课堂教学评价平台——教师教学行为的日常化记录、评价与反思;学业质量分析平台——学业水平分析以及与相关影响因素的数据挖掘;教师专业发展档案系统——教师专业发展轨迹记录、数据采集、积累与分析;教师个人空间——具有弹性化和定制式的、适宜于每个个体需求的互动与社交平台.
  • 摘要:数字化是信息社会的技术基础,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小学部国际班iPad教学全面铺开,课堂应用技术的有效性从电子书和电子教材到多元化的交互协作方式再到利用丰富的工具和支架,于是基于在移动终端设备上的应用软件APP应用于教学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超过17万的海量教育教学APP资源也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APP助力学校的iPad教学每年呈递增的趋势,成为教学尤为重要的技术支持.为了更好地促进学校、教师的发展,在此背景和需求下成立项目组,项目组成员由项目核心负责人牵头主要实施,老师也包含各学部、各学科有热情有干劲的教师.iPad强大的交互技术和丰富的的共享资源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可能,也提高了教学效率。APP的研究和二次开发更好地使得教学资源为我所用, 让它成为学生学习的好助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从聚焦课堂、以知识传递为中心的课程整合到关注生命质量的学与教方式的双重变革是认识的进步。并逐渐形成基于云平台的学科性APP的应用开发研究,基于iBooks的数字教材的应用开发研究,基于一定的云环境三位一体数字课程资源体系。
  • 摘要:本研究尝试用新的教学模式:翻转教室.借此解决老师以团班教学模式中未能照顾每一学生的程度差异.在采用翻转教室教学模式中,研究过程重新审视每堂课的内容,订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把课堂上知识讲授的部分录制为影片,让学生必须先在家中完成知识的学习,另外在课堂上运用信息科技进行互动学习.实现课堂同学与同学进行合作式学习;学生在课堂上与老师、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场所.研究对象为四年级数学科学生,包括实验组30位学生和控制组30位学生.研究方法采用混合法,研究工具包含翻转教室教学模式的课程内容、实施教学,观察与课后反思,在量的研究方面主要以实验组学生利用行动载具在家观看教学影片并进行诊断测验;控制组学生则利用课本在家中自己学习,并完成课本上的习题.完成预习后,实验组学生到课堂上与老师及同学进行合作学习,讨论仍未学会的知识;控制组学生则依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室里进行团班教学.高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问卷和学生对课题知识理解问卷两种问卷为调查研究工具.其中高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问卷会进行前测与后测,以单因子共变量(Analysis of Covariance)分析学生在采用翻转教室教学模式的教学后,前测和后测的平均数情况.结果发现实验组在学习态度和成效都较控制组为佳.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