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第十一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
第十一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

第十一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

  • 召开年:2016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6-12-02

主办单位: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会议文集:第十一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 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291条结果
  • 摘要:目的:观察心理护理结合健康教育对高压氧治疗患者依从性及满意度的影响. 方法:将120例进行高压氧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在患者高压氧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每个阶段容易出现的非良性的心理反应及时、有效地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分别采用依从性指标及满意度反馈比较两组患者依从性及满意度的情况. 结果:观察组60例的依从性为96.67%,对照组60例的依从性为81.67%,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0例满意为86.67%,较满意为13.33%,无一例不满意情况出现.对照组60例满意为68.33%,较满意为28.33%,不满意为3.33%.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无患者出现不满意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心理护理结合健康教育很好地消除了患者在治疗的各个阶段出现的负性情绪,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无形中增进了医护、患关系的协调,从而很好地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可推广使用.
  • 摘要:阐述护理工作中泌尿疾病患者康复期隐私保护的治疗及现状,探讨国内外患者隐私权保护措施,从立法、护理者职业道德、护理管理及患者自我保护等多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 摘要:目的:了解干部科老年患者跌倒的现状及危险因素,为制定干预方案、筛选高危人群及康复训练提供依据. 方法:收集干部科老年患者的一般信息,健康状况及跌倒情况,数据录入采用Excel双重录入并清理数据后转入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t检验,相关系数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干部科老年患者跌倒率为17.7%,单因素分析无婚姻、尿失禁、患慢性疼痛、健康状况差、便秘、安全认知差的患者跌倒发生率高(P<0.05);相关系数分析示慢性疼痛(r=0.426,P<0.001)、尿失禁(r=0.324,P<0.001)、健康状况(0.522,P<0.001)、安全认知(0.472,P<0.001)与老年患者跌倒呈相关,便秘和婚姻状况相关性较低;多因素分析示慢性疼痛,健康状况,尿失禁、安全认知是影响老年患者跌倒的主要因素(P<0.05). 结论:应做好住院老年人跌倒护理干预措施,减轻老年人的痛苦.
  • 摘要:目的:总结单中心关于骶神经调节治疗下尿路功能障碍的14年经验. 方法:回顾分析单中心的患者数据库,对2002年到2016年间在我中心进行骶神经调节治疗的患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其长期疗效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 结果:2002年5月至2016年4月,共66例患者在我中心接受骶神经调节治疗.在测试阶段,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的有效率为100%(5/5),非梗阻性尿潴留患者的有效率为66.7%(6/9),间质性膀胱炎患者的有效率为42.9%(3/7).在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排尿困难的有效率为23.1%(9/39),明显低于尿频-尿急(54.2%,13/24),尿失禁(64.2%,12/19),便秘(63.9%,23/36)以及膀胱疼痛(50%,2/4).最终,32(48.5%)例患者接受了永久植入.其中,非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由测试向永久植入的转换率为52.4%(11/21),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转换率为46.7%(21/45).平均随访35.8+7.7个月,长期有效率为87.5%. 结论:骶神经调节治疗下尿路功能障碍微创且长期效果满意.
  • 摘要:目的:观察超声电导治疗仪经皮透入白脉软膏治疗脑卒中后患肩疼痛的疗效. 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8月本院神经康复三科脑卒中后患肩疼痛的患者60例,根据随机对照表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和实验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护理指导,对照组使用白脉软膏涂抹患侧肩部疼痛部位;实验组在患肩疼痛部位使用超声电导治疗仪经皮透入白脉软膏.分别在治疗前、第1周、第2周治疗结束后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 Scale,VAS)进行疼痛程度评分,使用改良巴氏指数评定表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 结果:实验组在第1周治疗结束后,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ADL评分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在第2周治疗结束后,疼痛评分才明显降低(p<0.05),ADL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第2周治疗结束后,实验组较对照组疼痛评分降低更显著(p<0.05),ADL评分增加更显著(p<0.05). 结论:应用超声电导治疗仪经皮透入白脉软膏能更快地有效缓解脑卒中后患肩疼痛,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早期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讨论儿童语言发育迟缓伴有口腔敏感临床治疗的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一例儿童语言发育迟缓伴有口腔敏感使用脱敏疗法的治疗效果.结果:脱敏治疗是对该例儿童语言发育迟缓伴有口腔敏感有效治疗方法.结论:脱敏治疗对该例患儿有显著疗效.
  • 摘要:目的:分析康复科住院患者发生烫伤不良事件的原因及特点,探讨如何减少烫伤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对我康复中心近5年烫伤不良事件发生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用根本原因分析法(RCA)分析烫伤原因.结果:发生烫伤的原因:理疗15.4%、洗脚28.2%、热水袋35.9%、饮食11.5%,烫伤地点:病房52.6%,治疗区12.8%,院外34.6%;患者原发疾病为脊髓损伤占43.5%、脑卒中占28.2%、颈肩腰腿痛占11.5%、有照顾者82.1%;结论:应从加强防烫伤培训教育工作、物理治疗仪器严格操作流程、重视环境和设施安全方面管理,不断改进护理措施,从而减少烫伤不良事件的发生.
  • 摘要:目的:探讨手指操集中康复运动对老年住院患者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280例可自行活动的老年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常规健康教育及运动,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接受每日一次的手指操集中康复运动,并采用满意度调查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估干预效果. 结果:干预后两组满意度调查及生活质量评定量表得分差别比较,干预组满意度率明显提高,且干预组生活质量评定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手指操集中康复运动可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及手脑的协调配合功能,减轻患者的孤独感,促进医患和谐,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无成本,简单易学,不受时间及场地的限制,且在做手指操运动中患者采用坐姿,稳定性高,无危险性,非常适合老年住院患者集中康复锻炼.
  • 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清洁间隙导尿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 方法:选取我科2013年7月~2013年12月出院的47例需行清洁间隙导尿的脊髓损伤患者为对照组,在出院时对其实施常规护理指导;另外,选取2014年1月~2014年6月出院的51例需继续行清洁间隙导尿的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组,除了出院时进行常规护理指导外,出院后继续行延续性护理指导.采用电话随访方式,用“延续性护理对清洁间隙导尿患者护理影响调查表”进行效果评价.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在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上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研究组照料者对患者护理能力的掌握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清洁间隙导尿护理能力的掌握人数上,研究组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出院后实施延续性护理,能提高照料者的护理能力,有效减少清洁间隙导尿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 摘要:2016年6月6日至8月15日,北京博爱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一名以严重尿频、尿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排尿障碍患者,因结肠解剖位置离膀胱较近、肠管较粗且吸收营养作用较小,常规膀胱扩大术通常选取结肠作为补片,而该患者结肠较短,遂行回肠膀胱扩大术+双侧输尿管抗返流再植术+单J管及双J管植入术报告该患者住院护理全过程.通过住院期间对患者进行术前、术后护理.患者术后52天康复出院,并在出院后做好随访管理.
  • 摘要:目的:探讨医护治一体化查房在康复医学科的临床实践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科2015年1月-2015年6月收入我中心的患者,将收入脊髓损伤组和神经康复组患者作为对照组,心肺康复组和肌肉骨骼组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的查房模式,观察组实施“医护治一体化”查房新模式.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对康复治疗依从性、满意度、日常生活能力及平均住院日的变化. 结果:实施医护治一体化查房后,观察组患者康复治疗的依从性有所提高,患者满意度从72.34%提高到90.28%,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日明显下降8.5天(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医护治一体化查房模式优化了查房的内涵,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以及自理能力,促进了医、护、治、患四者之间的关系,有效缩短了患者平均住院日,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提高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度,值得在康复临床继续实施与深化.
  • 摘要: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对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以及继发障碍的影响分析. 方法:本院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间诊治的168例脑卒中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84例患者实施常规的治疗措施,观察组的84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治疗,经过4周的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具体包括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肢体功能恢复情况(ADL)以及继发障碍. 结果:通过比较,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比对照组小,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L评分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继发障碍明显比对照组少,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有助于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有效降低继发障碍,临床意义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摘要:脑卒中在我国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给患者造成生命威胁的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负担.然而居民对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和先兆症状的认识却有限,尤其是脑卒中高危人群拥有更少的疾病相关知识.如果共众能够警觉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和突发症状,并在溶栓治疗窗实施正确的抢救,将对患者的后遗症、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建立有效的全民健康教育体系和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提高社会急救医疗的应用率,有利于降低脑卒中发病率和减少卒中后延迟就医给患者带来的严重后果.
  • 摘要:目的:了解国内外间歇导尿所致尿路感染相关因素的认知现状.方法:通过查阅、分析、归纳、总结文献,了解国内外所报道的间歇导尿所致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的认知.结果:国内外对由于间歇导尿所致的泌尿系感染原因相关性观点不同.尿管材质与间歇导尿技术方面,认知观点差异较大.而引起感染的相关因素有待进一步证实.现无证据说明尿道周围进行清洁或消毒,使用清洁或无菌的技术,尿管的材料,护士或自我导尿的技术与间歇导尿所致感染有关系.而国内外对间歇导尿所致感染的相关因素尚无定论.结论:通过控制可控因素(如加强患者进行自我管理),避免不可控因素(如病例生理因素),降低患者间歇导尿过程中的感染发生率.
  • 摘要:尽管在前交叉韧带损伤中,前外侧稳定结构的稳定作用许多年前就已被认识到.但大多术者再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时并没有将前外侧结构考虑进去.虽然对前交韧带进行解剖单束或解剖双束重建可明显提高膝关节的稳定性.但仍有一小部分病人仍残留前后和旋转的不稳.由此很多学者开始关注前外侧结构,特别的前外侧韧带.目前对在何种情况下需要进行前交叉韧带联合前外侧韧带重建术(ALL)缺少统一标准,运用何种技术重建也缺乏循证医学支持,期待以后更多随机对照研究来验证.
  • 摘要:目的:检验1例无语言自闭症儿童通过辅助沟通学习提高社会-交流技能的成效.方法:1例9岁无语言自闭症儿童,经诊断为精神残疾一级,研究在观察、访谈、评估的基础上,采用单一被试研究法中的倒返实验设计,对一例无语言的自闭症儿童进行辅助沟通训练,采用多种辅助沟通方法训练,包括手势、眼神和Ipad等.自变项为辅助沟通行为训练方案,因变项是研究对象使用肢体语言和使用平板电脑图形化沟通软件(App)表达要求行为的效果.结果:研究表明被试使用肢体语言或沟通辅具表达要求行为次数有明显增加,社会-沟通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 摘要:目的:比较脑瘫、智力残疾、孤独症儿童数字信息加工与信息输入操作技能的效果.方法:选取7~14岁参与纵横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残疾儿童50名,采用ICF-CY功能检查表进行调查.残疾儿童在数字信息加工与信息输入操作技能学习都不同程度存在障碍.结论:脑瘫、智力残疾、孤独症儿童的数字信息加工与信息输入操作有其不同特点,应构建多样性、阶段性、连续性的教育康复策略,实现残疾儿童康复与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 摘要:对河南省农村残疾人精准扶贫进行探析并提出优化策略.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农村残疾人精准扶贫现状进行梳理剖析.结果:河南省扶贫工作存在以下棘手问题:扶贫规模较难控制;扶贫主体相对弱势;扶贫对象不能精准识别;精准扶贫缺乏差异性;扶贫对象的参与度不足等.结论:河南省精准扶贫的优化对策:修正扶贫人口规模;提升扶贫主体综合实力;采用正确的精准识别方法;实行贫困户分类机制;加大扶贫政策宣传力度等.
  • 摘要:目的:本研究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儿童和青少年版)》(ICF-CY)框架探讨影响不同障碍类型儿童和青少年休闲活动参与的关键因素. 方法:主要采用文献检索(如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等数据库中2011.01-至今的文章)、评估、筛选(如排除质性研究、干预性研究、综述论文、非英文论文、对比正常人群和身体障碍人群的研究等)获得国内外11项研究,并对这些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和概括. 结果:粗大运动功能、动手能力、认知能力、交流能力、年龄和性别是影响残疾儿童和青少年休闲活动参与频率最重要的因素.另外,已有研究主要还是以脑性瘫痪儿童为研究对象,而其它残疾类型(如脊柱裂和先天性肢体畸形)未成年人的研究很少. 结论:促进身体障碍未成年人参与休闲活动,以提升其身体健康水平,是重要的康复干预手段和治疗结果之一.康复护理人员应该着重从身体障碍未成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身体结构和功能、活动、个人特点和生活环境等方面来促进身体障碍未成年人参与休闲活动,改善其生活质量,增强其主观幸福感.
  • 摘要:脑卒中后情绪障碍发生率很高,严重的抑郁、焦虑对于患者的治疗、康复有着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神经反馈技术是通过对脑电参数的适应性训练,从而改善患者的情绪症状.目前应用神经反馈干预脑卒中后抑郁、焦虑的研究相对较少,且对于干预脑区及脑波尚无统一定论.本文将对神经反馈在脑卒中后抑郁、焦虑方面的应用加以综述.虽然受限于以上因素,但神经反馈能通过指导患者领会情绪与生理变化之间的关系,使其自己有意识地控制有效的脑电波模式而治疗脑卒中后情绪障碍,具有简单、安全、方便的特点及无创、无刺激、无副作用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 摘要:目的:研究生物反馈治疗卒中恢复期焦虑抑郁状态伴失眠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纳入卒中恢复期焦虑抑郁伴失眠患者,均给予生物反馈训练,训练方法为每周五次,每次30min的自主神经系统放松康复训练.所有患者在训练前后评定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患者健康问卷-9(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Fugle-Meyer肢体功能评分(Fugle-Meyer Scale,FM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以及Barthel指数量表(Barthel index,BI),并采集患者的睡眠时间,对比分析训练前后这些量表评分及睡眠时间的变化. 结果:研究共纳入并完成30例患者的数据统计.治疗后患者睡眠时间较治疗前显著增加[(4.81±1.58)h vs(7.30±1.34)h,P<0.001].HAMA[(17.50±8.41)vs(9.00±7.01)]和HAMD[(19.53±7.82)vs(9.23±4.42)]评分均有显著改善(均P<0.001).训练4周后患者的MMSE评分有提高,Fugle-Meye分数增加,Barthel指数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NIHSS评分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33). 结论:生物反馈疗法有利于卒中后焦虑抑郁伴失眠患者的睡眠和情绪改善,提高康复效果.
  • 摘要:目的:开展基于人体工学的坐垫压力分布研究,测量比较不同轮椅坐垫的减压效果.方法:采用实验法,测量20例正常健康人坐姿体表与坐垫之间的压力分布情况,比较海绵平垫、海绵轮廓垫、凝胶平垫、凝胶轮廓垫四种常用轮椅坐垫的的压力分布情况.结果:凝胶轮廓垫相比其他三种坐垫展现了最好的力学性能,最低的Pmax(P<0.05)、Pit(P<0.05)和Pm(P<0.05vs海绵平垫).结论:凝胶材料具有较好的均压作用,坐垫轮廓结构可以较好的分散压力,起到减小界面压力的作用.
  • 摘要:目的:探索25Hz(高频)和1Hz(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帕金森患者皮层兴奋度、运动和步行能力的影响。 方法:采用交叉实验设计.9个受试者以随机的次序接受应用在双侧胫前肌对应的运动皮层的低频1Hz(80%静息运动阈值(RMT),1200脉冲),高频25Hz(同低频)和假刺激.评估内容,包括皮层兴奋度(诱发电位(MEP)峰值、MEP的补充曲线(RC)斜率RMT、中枢沉默时长(CSP)和短间隔单侧皮层抑制(SICI))和运动表现(运动失调协会改编版统一帕金森评分量表第三部分(MDS UPDRS-Ⅲ),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舒适速度和最快速度的10米步行测试(10MWT))。 结果:各项指标在三种不同刺激情况(高频、低频和假刺激)下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最快步行速度在接受假刺激后显著降低(P=0.035).在接受高频磁刺激时RC斜率和TUG时长正相关;在接受低频刺激时MEP振幅和步行表现负相关,同时RMT和步行表现正相关. 结论:本实验并没有在皮层兴奋度或者步行能力在接受一次rTMS后后显著变化,无论何种频率.但是,接受假刺激后受试者的行走速度显著降低,预示rTMS可能维持步行表现.将来的研究应当考虑更多次数的磁刺激并且把实验和结果测试分开.并且招募更多不同阶段的病人,来更好理解rTMS的潜在机制。
  • 摘要:目的:探究运用最小音位对比训练法帮助听障儿童提高语音清晰度的效果.方法:抽取60名3-5岁听障儿童,且满足条件,确定易混淆音位对,经过强化训练待习得音位对、构音治疗策略、言语矫治等方法进行训练,记录测试前后评估数据并进行比对.结果:经过训练后音位识别测试评估中声母识别测试、韵母识别测试;构音语音能力与音位识别能力评估中构音语音能力及音位对比测试百分比分值、以及语音清晰度评估结果较之前都有较大提高.结论:训练结果显示在听障儿童听觉语言关键发展期,最小音位对比训练法能较大程度提高听障儿童语音清晰度.
  • 摘要:目的:辅助器具的应用和服务是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重要内容,是需要借助辅助器具的各类人员实现和享受无障碍生活的重要途径.辅助器具在我国具有广泛市场和使用人群,其生产、销售和服务不仅有着商机,而且还涉及多领域的发展,涉及如何提高残疾人群的生存质量和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加大和规范辅助器具行业管理,制订行业操作标准,完备辅助技术内容,提高服务层次.争取辅助器具的研发基金的投入和政策扶持,使之与国际接轨,并形成产业化规模,从而开创出适合我国辅助器具发展之路.
  • 摘要:目的:利用静态进展性牵伸矫形器和弹性绷带加压缠绕,对挛缩性瘢痕的抑制及关节活动度的改善的观察研究方法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1人,对照组接受常规临床治疗和康复治疗(物理因子疗法、关节松动术,瘢痕愈合后压力衣治疗),治疗组在早期以静态进展性牵伸技术配合弹性绷带加压缠绕,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分别进行治疗,一个疗程(三个月).对治疗前后患者的关节活动度、疼痛评分和瘢痕增生情况进行评价. 结果:发现治疗组治疗后关节活动度及疼痛有明显改善,瘢痕生长情况有所抑制,能够有效的改善挛缩性瘢痕导致的关节功能障碍. 结论:早期应用静态进展性牵伸技术介入挛缩性瘢痕导致的关节功能障碍是有效的,便捷的,避免了关节进一步挛缩及后期瘢痕修复手术的介入,能较好改善瘢痕增生引发的继发性功能障碍,减少病患多次手术的痛苦,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 摘要:目的:探讨脊柱侧凸的判断标准和分型历史,脊柱侧凸分型与矫形支具设计的关联性.方法:采用X光片和临床病例标准并结合脊柱侧凸的历史发展研究过程进行总结和归纳和分析.结果:一个好的脊柱侧凸分型不光有标准的x光片和病理分析说明,还要有针对性的矫形支具校正设计蓝图.结论:Rigo分型是一种既能满足矫形外科医生针对脊柱侧凸类型进行判断的有效工具同时又能够给矫形技师提供矫形支具设计原理思路,统一的标准、统一的设计,避免了外科医生和矫形技师在脊柱侧凸治疗中因为领域不同而产生的思想上的差异.
  • 摘要:根据联合国定义的老龄社会三阶段,中国自2000年已进入老龄社会.文中介绍了中国老龄社会的5个特点.文中提出老年人的功能障碍除因老年疾病引起外,多数是由于器官的退行性改变导致的各种能力逐渐减退,他们既不是疾病引起的病人,也不是达到功能障碍阈值的残疾人,可称为失能老人.老年人康复主要依靠辅助技术来提高活动和参与的能力.文中介绍了老年人对辅助技术的需求以及辅助技术在老年人康复中的作用和选用顺序.文中最后概述了老年人辅助技术.
  • 摘要:自我意识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部分,脑瘫儿童由于大脑器质性的病变,导致其自我意识水平比同龄普通儿童发展缓慢,水平低.受其影响,脑瘫儿童参与社会性活动时常常是失败的.重视脑瘫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用适合其他发展的方法培养自我意识,不仅对其学习和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关系着其健康个性的形成,从而使脑瘫儿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 摘要:目的:本研究拟探索治疗性键盘音乐演奏(Therapeutic keyboard music playing,TKMP)对成人手指功能康复方面的疗效. 方法:10名患者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使用治疗性键盘音乐演奏(TKMP)作为干预方法,对照组则使用抓握训练.所有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采用关节位置觉测试(Joint position error test,JPE test)、肌电量测试(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肌肉反应时间(probe reaction time,P-RT)及写字速度(writing time)作为手指肌肉运动功能康复指标. 结果:在完成治疗性键盘音乐演奏和抓握训练之后,两组的肌肉放电量无明显差异,但在关节位置觉、肌肉反应时间和写字速度方面,差异明显. 结论:治疗性键盘音乐演奏能够改善成人手指的肌肉运动功能,可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摘要:自闭症谱系障碍(ASD)作为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其核心症状为社交交流的缺陷.目前,已有很多针对ASD儿童社交能力的干预方式和策略.以心智理论为基础,临床经验和实践为出发点的社会故事即是其中之一.虽然在实证研究的方法学方面还存在质疑,但社会故事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获得了很多的认可和临床的运用.本文试图对社会故事在ASD儿童中的应用和局限性进行总结和分析,同时提出改进的建议,如以多媒体为媒介、与音乐治疗相融合;并对社会故事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 摘要:目的:系统的评价腕关节支具对弯管综合征(CTS)患者的疗效. 方法:在Pubmed中系统的检索关于研究腕关节支具对腕管综合症患者疗效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所有文献筛选均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进行,并且所有研究的质量也得到评估. 结果:最后共11篇研究被纳入分析.3篇研究手腕支具对CTS的疗效;3篇研究超声对弯管综合征的疗效;2篇研究激光对CTS的疗效;另外2篇研究神经肌腱滑动训练对CTS的疗效.1篇研究比较了超声和激光疗效的差异. 结论:夜晚佩戴腕关节伸直位支具可以改善CTS的疼痛以及其他症状,但无证据支持其可以改善患者的手部功能和力量.此外,手腕伸直位支具联合激光可能相比单独使用支具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 摘要:目的:探讨目标导向式重复性运动训练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的影响. 方法:将6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急性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康复治疗,每次训练30min,每周5次,共治疗4周.试验组在常规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目标导向式重复性运动训练,每次训练30min,每周5次,共治疗4周.所有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均进行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上肢部分,FMA-UE)、改良Barthel指数(MBI)疗效评定,比较两组疗效.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MA-UE评分、MBI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试验组FMA-UE评分(Z值=-4.711,P<0.01)、MBI评分(Z值=-4.997,P<0.01)优于对照组. 结论:目标导向式重复性运动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
  • 摘要:单侧空间忽略是脑卒中后常见的、经常被忽视的一种神经功能障碍,对患者功能的恢复产生不利影响.应用灵敏可靠的评估方法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适当的干预,对康复的恢复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明确单侧空间忽略的分类方式、临床表现及各种评估方式的优劣性,针对不同患者明确忽略的类型,选择适当的评估方式,有助于康复计划的制定和功能训练的进行.
  •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营造理念对拓展病人资源中心服务的作用. 方法:本文将社区营造的理念引入残疾人康复社会工作服务中.以住院康复的残疾人为研究主体,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以观察和访谈行动中的研究主体即住院康复的病人为收集资料的方法,观察、访谈、评估其在参与活动中的行为、想法与感受,再从从社区公共空间——社区自助组织——社区公共事务三个社区营造理念的维度进行归纳分析,总结病人资源中心的服务内容及发展模式. 结果:病人资源中心的服务在资源管理-服务监督-健康教育-公众活动四个方面有初步成就. 结论:病人资源中心服务有利于淡化病人角色、提升其社区参与意识、扩展其对资源关系网的使用意识和能力,最终提升其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 摘要:日本的康复事业于1945年开始发展,迄今已有70年历史.介护保险制度、完善的康复服务体系、相关法律为老年人享受康复服务、安度晚年提供了重要的多重保障,完成了老龄残疾人康复服务专业化的转变.中国老龄残疾人康复事业在残联、民政、卫生等部门共同努力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在维持老龄残疾人机体功能和生活保障方面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和“医养结合”政策的推进,老年人康复服务愈加受到重视,并成为老龄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日本老龄残疾人康复体系的分析,就如何进一步发展中国老龄残疾人康复事业,尤其是发展基于社区的老龄残疾人康复方面提出相关建议,为促进老龄事业健康发展提供良好借鉴.
  • 摘要:康复治疗不仅包括肢体康复,还包括脏器康复,如心脏康复、呼吸康复、重症康复、肾脏康复等,本文将主要针对心脏康复及肾脏康复作相关介绍。
  • 摘要:目的:观察缠绕疗法对偏瘫患者手肿胀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12例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例.康复组在药物治疗同时按计划进行缠绕疗法.对照组只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根据患者患手肿胀程度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手肿胀程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康复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手肿胀程度明显减轻,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康复组患者每次治疗后较治疗前手肿胀程度明显减轻,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缠绕疗法对偏瘫患者手肿胀有较好的疗效,而且简便安全易行,在平时康复中应采用这种好方法.
  • 摘要:目的:探索中医定向透药对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的疗效. 方法:选择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PS19.0生成随机数字表,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药物及颈椎牵引等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肩颈部穴位的中医定向透药,14天后应用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分级量化表评价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 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40%和16.67%,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76.67%,实验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均优于对照组(x2=4.022、9.032,P<0.05). 结论:中医定向透药可有效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 摘要:情绪对多数疾病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如果临床医生了解患者的情绪变化,就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病情,最终达到了解患者,帮助患者,提高治疗疾病效果,提高满意度,达到医患双方共赢.
  • 摘要:长期维持性透析患者的康复指身心具有良好的状态,能积极地适应社会生活,无尿毒症症状,无严重的透析并发症,对自己的生存质量满意,对疾病有正确的自我认识,情绪上比较平和,行为有一定的自控力,能适应家庭和社会.
  • 摘要: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在近几十年发病率逐年增高,而高龄又是CKD的独立危险因素,使其成为老年人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我国目前已逐步进入人口老龄化,对老年CKD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已经成为改善我国老年人生存质量及良好应对老龄化现象的基本措施之一.
  • 摘要:近年来,以提高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的生活质量为目的的治疗——运动康复,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现对如何制定运动处方并顺利实施运动康复进行以下综述,此外还要考虑运动的安全性.
  • 摘要:中国脊髓损伤的发生率在近年急速增长,源于自然灾害,老年人口增加和城市化发展.涉及中国政府计划2020年实现全民健康保险的战略,如加强卫生系统的监测能力和加强了解脊髓损伤的需求为临床介入提供依据.国际脊髓损伤调查研究(InSCI)的中国分支研究将有助于实施中国政府的战略要求.在中国对SCI 伤员的社区生活中经验的第一次全面性地研究。该研究将为发现未满足的脊髓损伤伤员的需求,并为改善他(她)们生活条件具有里程碑的作用。这项研究中为参与研究的脊髓损伤伤员所创建数据库,并以用于定期的后续监测工作及未来干预措施。
  • 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及家属饮食护理的依从性对康复效果的影响. 方法:对2014年1月14日至2014年12月29日入院的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43名,其中女性患者18名,脑出血8名,脑梗死10名;男性患着25名,脑出血11名,脑梗死14名进行SSA评分,根据误吸风险等级实施饮食分级护理,依据临床营养学知识为患者选择合理的饮食和进食方式进行针对性的饮食指导,强化安全意识,所有患者给予吞咽训练.比较患者住院期间饮食护理依从性与患者发生误吸、窒息、肺炎的关系,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估表评价对康复效果的影响. 结果:2014年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43名,依据SSA评定结果对吞咽障碍患者进行误吸风险分级,实施相应的个性化的饮食分级护理和吞咽指导8周,依从性好的患者中发生窒息1例、肺炎1例、误吸3例,依从性差的患者中发生窒息3例、肺炎5例、误吸8例,根据患者饮食护理依从性比较,误吸发生率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提高患者饮食护理的依从性,保障了病人的饮食安全和生命安全,完善了护理安全预警系统.
  • 摘要:目的: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脑卒中手功能障碍者的康复疗效. 方法:56例脑卒中手功能障碍者随机分成A组28例和B组28例,A组接受基础康复训练,B组接受经皮穴位电刺激+基础康复训练,两组疗程相同.采用Brunnstrom偏瘫手功能评价量表、徒手肌力检查(MMT)、Fugl-Meyer手指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运动功能状态量表(MSS)、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分级量表(NIHSS)、手运动功能状态评分和Barthel指数,于治疗后6周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治疗6周后,B组Fugl-Meyer手指运动功能评分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runnstrom评分中上肢和手的得分、徒手肌力检查评分中腕关节屈曲得分、MSS得分、改良Ashworth评分及Barthel指数得分,B组高于A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义(P<0.01);B组NIHSS评分低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指运动功能评分和徒手肌力检查评分中腕关节伸展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能有效促进脑卒中偏瘫后手功能的恢复,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 摘要:目的:调查颈椎脊髓损伤患者肺康复的依从性,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颈椎脊髓损伤住院患者67例,调查肺康复依从性,同时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肺康复知识水平问卷、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及抑郁、焦虑自评量表,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颈椎脊髓损伤肺康复依从性好的比例为41.8%.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OR=0.92,95%CI(0.76,2.75),P=0.04]、肺康复知识掌握程度[OR=1.82,95%CI(0.97,3.27),P<0.01]、焦虑程度[OR=0.34,95%CI(0.21,1.88),P=0.03]、抑郁程度[OR=0.95,95%CI(0.09,10.681),P=0.03]、家庭关怀度[OR=5.83,95%CI(2.43,20.37),P<0.01]对依从性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颈椎脊髓损伤患者肺康复治疗依从性尚不佳.家庭人均收入、肺康复知识、焦虑、抑郁、家庭关怀度影响肺康复依从性.
  • 摘要:辅助器具是残疾人回归社会的桥梁,对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使用辅具的人群已扩展到老年人、由于受伤或疾病造成活动受限或参与局限的人,但辅助器具在发展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对现辅助器具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辅助器具的服务对象是活动受限、参与局限的人群,包括残疾人、老年人和受伤或疾病造成活动受限或参与局限的人。辅助器具是为残疾人提供服务已经经成为社会发展和社会文明的标志,为功能障碍者提供辅助器具配置体现了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怀。辅助器具的应用和服务是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重要内容,是需要借助辅助器具的各类人员实现和享受无障碍生活的重要途径,应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从事相关领域人员深入研究。辅助器具在我国具有广泛市场和使用人群,辅助器具生产、销售和服务不仅有着商机,而且还涉及多领域的发展,涉及如何提高残疾人群的生存质量和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规范辅助器具行业管理,制订行业操作标准,完备辅助技术内容,提高服务层次。
  • 摘要:目的:运用PDCA循环质量管理模式,对某三甲康复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进行效果分析. 方法:2013年3月-2015年12月对某康复医院开展MDROs目标性监测,运用PDCA循环质量管理模式完善工作,并对三年MDROs检出率进行统计分析,评估其效果. 结果:随着PDCA质量管理持续进行,2013-2015年MRSA和CR-PA检出率均呈下降趋势(X2=5.833,P=0.016;X2=3.922,P=0.048),MDR-AB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X2=3.249,P=0.071);耐药菌防控知识知晓率、医生开具隔离医嘱率和护士消毒隔离措施执行率均有所提高. 结论:PDCA循环质量管理模式在医院MDROs预防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强化了质控小组责任意识,健全了工作流程;本院对MRSA、CR-PA的防控初见成效,呈逐年降低的趋势.但是MDR-AB检出率没有明显变化,需要将MDR-AB感染防控作为下阶段MDROs质量管理的重点.
  • 摘要: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路径组(40例),两组均接受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常规康复治疗和常规护理,路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全面系统的临床护理路径.分别在发病初和住院治疗2周后,对两组脑卒中患者进行Barthel指数和运动功能评定.结果:路径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和满意度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均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提高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增加患者的康复率及满意率,从而提高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
  •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耳穴埋豆配合穴位按摩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效果. 方法:将符合纳入病例标准的脑卒中后便秘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脑卒中后便秘的常规护理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对脑卒中后便秘予以耳穴埋豆配合穴位按摩,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便秘症状的缓解情况. 结果:治疗后根据便秘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评价,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7%,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耳穴埋豆配合穴位按摩能有效的改善脑卒中后便秘的症状,促进排便,减轻排便困难,缩短排便时间及改善大便干结等症状,及早恢复消化系统功能,有利于病情的康复,值得进一步推广.
  • 摘要:目的:探讨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下,社区综合康复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共纳入51位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对其进行为期3个月的综合康复指导,包括:疾病知识健康教育,用药指导,居室改造指导,辅助器具指导,心理疏导及康复护理指导.选择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改良Barthel指数(MBI)、脑损伤社区康复结果量表(BICRO-39scales)、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WHO-DASII)、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SAS&SDS)对干预前后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 结果:SF-36: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P、一般健康状况GH、精神健康及SF-36总分前后测试值有显著差异(P<0.01),社会功能SF前后测试值有差异(P<0.05);脑损伤社区康复结果量表(BICRO-39)前后测试值有显著差异(P<0.01),WHODASII:总分前后测试值有显著差异(P<0.01),与人相处、家务活动及社会与参与前后测试值有差异(P<0.05). 结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由多学科组建康复团队,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指导,可以改善其生活质量.
  • 摘要:目的:探讨循阳明经拍打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康复护理:良肢位的摆放,站立或行走时用三角巾将患肢吊挂,避免患肢自然下垂.及根据不同的肌力选择不同训练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中医循经拍打,对患肢进行循经拍打:上肢从肩髃穴开始沿手阳明大肠经拍打至合谷穴,下肢从脾关穴沿足阳明胃经拍打至解溪穴.两组患者干预时间为28天.干预前和干预后应用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FMA)、Barthel指数对两组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价. 结果:观察组干预FMA评分、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循经拍打可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 摘要:目的:营养物质是运动员保持良好训练状态的物质基础,对高水平力量型残疾运动员的体能状态、运动后体力的恢复及防治运动性疾病有良好的作用.肽是介于氨基酸与蛋白质之间的一种生化物质,并具有提高运动能力;抗疲劳;抗氧化的功效.美国著名华裔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朱隶文博士说:―二十一世纪的生物工程就是研究基因工程与蛋白质工程,研究蛋白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研究肽.小肽,直接介入血细胞、脑和神经细胞、肌肉细胞、生殖细胞、内分泌细胞、皮肤细胞的新陈代谢,参与细胞的生长、发育、生理功能以及分裂增殖各个环节.目前,从文献资料中获悉,我国采用小分子肽提高运动能力;抗疲劳;抗氧化的实验仅在动物(小白鼠)身身上进行了科学实验,在人体上的科学实验研究较少,针对高水平力量型残疾运动员疲劳的消除的应用更少.因此本实验具有一定的科研价值和应用价值.研究目的:为我国采用小分子肽提高运动能力;抗疲劳;抗氧化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该研究采用了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22名高水平力量型残疾运动员身体素质和恢复能力进行了研究. 结果:RPE、RPB、血乳酸、血氨和心率即刻值表明该训练课强度很大.但是恢复15分钟,服用组与不服用组呈现出一致的变化,并且两组之间没有差异.因此一次性补充没有产生更好的快速恢复效果P>0.05.服用组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服用组3200m跑的时间,从4周开始有下降,但是没有达到显著性(P=0.058).力量练习呈现出增加的趋势,但是没有达到显著性.P>0.05. 结论:表明一次补充小分子肽没有提高机体的快速恢复能力.而短期和中期有较好的恢复效果:1、一次性补充小分子肽并没有产生更好的快速恢复效果.2、小分子肽服用组,血尿素从4周显著降低,表明从第四周开始,服用小分子肽可以使高水平力量型残疾运动员机体恢复能力增强.3、小分子肽服用组,卧推表现出增加的趋势,表明最大力量增加.睾酮在服用组表现出增加的趋势,而不服用组呈现出下降趋势,表明恢复能力提高,但上述2个指标没有达到显著性.推测,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补充.4、小分子肽服用组,睡眠质量提高在8周,P=0.003.不服用组:没有显著差异.数据显示小分子肽可以促进睡眠质量,提高运动员自体消除疲劳的能力,对第二天清晨运动员的体能的恢复有很好的帮助,促进运动超量恢复的形成.5、服用小分子肽组在8周显著降低(P=0.044).而不服用组在4周和8周均没有显著变化.表明服用组情绪状态好于不服用组.表明小分子肽可以使运动员在大强度训练期和比赛期情绪稳定,心情愉快,有较强的欢欣感和和较强的自信程度.6、目前小分子肽在国外做为新型运动强力抗疲劳物质,已经逐渐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不属于国际奥委会的兴奋剂的范畴,在高水平的竞赛中,有很大的实际应用价值.建议:1、进一步深入研究对高水平力量型残疾运动员较长时间进行小分子肽的补充实验,通过实验论证补充小分子肽在提高运动员运动能力;2、进一步深入研究对高水平力量型残疾运动员较长时间进行小分子肽的补充实验,抗疲劳,恢复体能的有效剂量和安全剂量;3、进一步深入研究对高水平力量型残疾运动员较长时间进行小分子肽的补充实验,抗氧化的功效,以及防止疲劳过早产生的生理学机制.
  • 摘要:目的:观察规范化的三级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USN)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1月本院康复中心因脑卒中后USN住院病例,按USN诊断标准选择病例,最后符合USN入选标准122例,通过随机编号将USN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一级康复治疗及二级康复治疗,干预组采用规范化的三级康复护理模式.分别于干预前、干预3个月、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USN严重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 结果:干预3个月、6个月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F=525.11,P<0.01;F=989.26,P<0.01);中重度USN比例和Catherine-Bergego Scale(CBS)评分也得到显著改善(P均<0.01);干预组在3个月、6个月后Barthel指数的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t=2.597,P<0.01;t=11.322,P<0.01),CBS评分降低更为明显(t=2.37,P<0.05;t=3.949,P<0.01);中、重度USN患者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在6个月后显著下降(X2=4.32,P<0.05). 结论:规范化的三级康复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改善USN症状,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单侧空间忽略严重程度.
  • 摘要:目的:探讨大连地区40~70岁女性骨量降低的危险因素,为本地的骨质疏松症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大连地区500名40~70岁的妇女进行骨密度测定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年龄、绝经年限、BMI等对骨量降低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量降低的发生与年龄、绝经年限和BMI、运动时长、口服激素类药物等有关.
  • 摘要:目的:观察泡沫敷料联合造口粉治疗康复科压疮患者的疗效. 方法:将本院康复科收治的50例压疮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两组患者的年龄、压疮面积及部位等临床资料,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除采用一般护理措施外,应用泡沫敷料联合造口粉进行创面换药并进行评估;对照组创面使用硫酸庆大霉素换药,经过相同的治疗周期后,对两组压疮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治疗两周后,观察组疗效(其中包括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泡沫敷料是符合湿性愈合理论的压疮护理产品,联合造口粉治疗压疮较其它方法疗效显著,易于被患者和家属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探讨护士职业压力产生的来源及应对策略,从而促进护士身心健康.方法:根据护士所面对的执业人群特点和护士工作的性质,了解护士自身的感受,从中找出产生压力的因素,并制定护士身心康复对策.结果:实施对策后护士的精神面貌更加积极,住院患者的满意度得到提升.结论:采取身心康复对策有效缓解了护士的身心压力,调节不良情绪及心理状态,提高了护士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促进了为患者服务的能力与质量.
  • 摘要:目的:探讨两种留置胃管固定方法临床应用的分析及比较,寻找一种能有效保护皮肤、舒适、牢固的胃管固定方法. 方法:选择两组患者,对照组患者选择传统的扁纱带的固定方法.试验组选择用新型3M粘着性棉性伸缩包带.比较两组的意外脱出率、压疮率及舒适度. 结果:通过比较,试验组的胃管脱出率、压疮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组的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扁纱带固定法易造成面颊处的压迫,易造成压疮,引起患者的不舒适,影响治疗效果.工字型3M粘着性棉性伸缩包带固定,固定牢固,弹力胶布具有弹性,在达到固定牢固的同时患者感觉较舒适,无紧绷和牵拉感,造成压疮的风险低. 结论:工字型3M粘着性棉性伸缩包带固定法操作简单,取材方便,具有安全﹑有效﹑舒适﹑牢固、耐脏的特点.适合临床使用,能有效预防压疮及意外脱管的风险,同时更能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 摘要:近年来随着腹膜透析技术的不断提高,护理质量的不断加强,各种并发症也随之降低,但仍有部分患者出现导管外出口感染的情况.出口处护理的主要目的是预防导管感染(继而预防腹膜炎).外出口感染控制是保证腹膜透析质量的前提,是腹膜透析护士执行护理工作和进行患者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
  • 摘要:目的:探讨院内OA网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提出符合科室特点的有效防范措施,以避免或减少类似事件发生,保证护理安全. 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6年1月网上上报的共43例护理不良事件,回顾性分析其类型、特点、发生原因、以及当事护理人员职称构成情况,提出相应护理对策. 结果:43例护理不良事件发生频率最高的是患者跌倒事件,其次是护理人员执行医嘱错误/给药差错、患者自杀(割腕、跳楼)、管路滑脱等.分析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与护理人员及管理,环境以及患者自身等方面因素密切相关.并且年轻护士发生不良事件的比率高. 结论:加强高风险患者安全宣教及管理,加强低年资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培训,提高其对护理不良事件的预见性,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防范工作.
  • 摘要: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跌倒常发生的骨折,治疗方法分为保守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长期卧床,容易导致坠积性肺炎、下肢静脉血栓、压疮、泌尿系感染、便秘等并发症,并加重原有基础疾病.研究表明,保守治疗的病死率高达30%~40%,因此,现在越来越倾向于积极的手术治疗,并将这种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疗称为“救命手术”.手术方式包括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针(PFNA)内固定术(髓内)、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髓外)、外固定架固定术以及人工关节置换术等.总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早期康复的介入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节省医疗开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随着康复治疗的重要性逐步为大家所认可,可以预见在未来骨科康复的相关治疗技术的专题化将会是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关键的问题是,对下床站立与负重训练以及弃拐步行之间的时间点和顺序要把握适度,特别是对于早期负重必须持谨慎而客观的态度。
  • 摘要:目的:观察常规功能训练结合持续被动运动器(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CPM)结合常规功能训练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择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愈合良好,转入本院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46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3例,观察组在常规功能训练方案基础上增加CPM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功能训练方案.分别评定训练前后、手术后3个月和手术后6个月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全部功能评定项目均由专人评定. 结果:两组治疗后功能状况得到明显改善,观察组比对照组的效果更显著. 结论:应用常规功能训练和常规功能训练+CPM均可有效地改善患者患肢的功能状况,但常规功能训练+CPM的疗效更好,同时应加强康复指导.
  • 摘要:手指挛缩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存在复杂结构障碍的手指关节活动受限,可进展为屈曲畸形或伸展畸形.手夹板作为一种预防和治疗手指挛缩的康复手段,由于其简便有效、免于手术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手指挛缩患者的常规康复.但实际运用中人们对夹板的认识不尽相同,使用方法也各有不同.本文结合以往研究,就手夹板的概念、分类、原理及运用等作一综述.目前上肢矫形器的应用范围仍相对局限,这种现象的出现有其客观原因。上肢矫形器除简单的塑料夹板外,构造多比较复杂,制作比较困难,价格也较高。因此,上肢矫形器的应用还有一个逐步普及的过程。在使用矫形器时,应当兼顾其他康复治疗措施,不能厚此薄彼。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矫形器,在功能训练和使用前应检查其功能、可靠性、个体适应性等,长期使用的还应定期复查。迄今为止,针对不同的治疗目的,康复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可用于指导最佳康复实践的相关原始研究证据十分缺乏,有待进一步充实和归纳。
  • 摘要: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需要进行康复治疗,康复治疗的开展需要营养支持.MHD患者因为毒素水平高、食欲欠佳、透析丢失氨基酸及蛋白、合并的其他系统疾病等多方面因素存在低白蛋白血症,而营养不良患者的生理功能、生活质量较低.在营养治疗过程中需要对病人治疗顺从性及营养状况进行密切监测,包括蛋白热量的监测及热量摄入的监测,此外还可通过包括体重指数(BMI)、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和上臂肌围等人体测量指标及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血清胆固醇等生化指标进行评估;通过定期评估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为每位MHD 患者制定个体化营养治疗方案。
  • 摘要:目的:观察电针配合作业疗法治疗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方法:对60例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采用电针取“肩髃、肩髎、肩贞、臂臑、颈夹脊、曲垣”等穴位并配合作业疗法治疗,6周后评定疗效.结果:60例患者经电针和作业疗法治疗后,肩关节半脱位恢复,患肢运动功能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电针配合作业疗法能有效改善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及所致的功能障碍.
  • 摘要: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机器手对脑卒中患者手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方法:入选32例脑卒中手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6例.实验组予以虚拟现实机器手训练和手部基础康复训练,对照组予以手部基础康复训练,均治疗4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量表的手指、腕运动部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比较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手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Activies of DailyLiving,ADL)能力等评分的变化. 结果:①实验组治疗后FMA、MBI相应亚项总分及各亚项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后FMA总分、手指、腕,MBI进食、穿衣、修饰共6项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MBI总分、洗澡、转移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实验组FMA、MBI总分及各亚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虚拟现实机器手和手部基础康复训练均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手功能障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前者改善效果优于后者.
  • 摘要:目的:探讨“24小时康复”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康复组给予“24小时康复”训练,包括住院正规康复训练1-2小时,以及家属给予患者在1-2小时除外的家庭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住院正规康复训练1-2小时.观察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比较两组患者的MBI评分.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M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实施3个月的“24小时康复”训练,康复组MBI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24小时康复”有助于加快脑卒中患者康复进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摘要:目的:观察双边训练对于急性期脑卒中病人的康复治疗效果. 方法:36例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分成对照组(n=18)和实验组(n=18).均给予12周的常规康复训练,两组每天都进行2次物理疗法训练;同时两组每天进行1次常规作业疗法训练;对照组每天增加1次单侧肢体及单侧手运动功能训练,实验组每天增加1次双侧肢体及双侧手运动功能训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采用改良Ashworth评分;Fugl-Meyer评定量表及改良Bathel指数(Modify Bathel Index,MBI)进行评分. 结果:两组FM-SEF,FM-WH评分,MAS-S,MAS-E,MAS-W,MAS-H评分及MBI评分均较训练前改善(P<0.05).实验组训练后FM-SEF,及MAS-S,MAS-E,MAS-W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多(P<0.05).实验组训练后FM-WH评分及MAS-H评分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别(P>0.05). 结论:双边训练应用于脑卒中急性期的患者可以有效地降低肩、肘、腕关节及手部肌张力,并且对于上肢腕手运动功能恢复有一定效用,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 摘要:目的:通过测定早期偏瘫患者在轮椅上取不同坐姿下的肺活量,探究不同轮椅坐姿对早期偏瘫患者肺活量的影响.寻找一个有利于保持并发挥早期偏瘫患者肺功能的理想体位,为预防因坐姿不良而导致的呼吸系统、运动系统并发症;促进早期全身运动功能恢复、改善精神状况,提升ADL自理能力等方面提供必要准备. 方法:选取30名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测试患者在轮椅上取不同坐姿下的肺活量.本研究设定每位患者要在三种坐姿下进行肺活量测试,即躯干与轮椅座面成60°前倾坐位、90°直立坐位、及120°后倾坐位.每人每种坐姿测量三次,取最大肺活量的平均值.并分别对60°与90°、90°与120°进行对比,利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并验证. 结果:躯干90°直立坐位时肺活量最大,躯干120°后倾坐位时肺活量最小.60°与90°(p<0.01)、90°与120°(p<0.01)的肺活量差异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取躯干与坐面成90°夹角的轮椅坐姿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
  • 摘要:2015年,日本65岁以上的老年人有3395万.据说,2055年老年人口将达到3657万人.届时将会建成完善"区域综合支持系统";帮助老年人在养老机构安度晚年.在这项计划中,老年人的护理设施需要连接医疗和社区的角色.作为干预的结果,她得到了生活节奏,过着稳定的生活,她的担忧得到了解决。看来,她可以独立做的活动对她有很好的效果。为了建立患者的活跃日常生活节奏,需要评估患者的生活史,教育,爱好和她对OT的兴趣。基于这些OT评估和专业知识设置活动的步骤和环境活动情况也是重要的。它是OT 在老人护理设施中的作用之一,通过他们的活动来改善他们的身体功能和结构,活动和参与。
  • 摘要:目的:总结关于有效缓解中风后肩痛治疗方法的最新研究.方法:在PUBMED以及其他英文数据库查询2008年至今的文献.结果:5个随机对照试验共抽取了177个人和6个治疗干预的规模纳入研究,即A型肉毒毒素,功能性电刺激(FES)、关节内注射类固醇,肩胛上神经阻滞、节段性神经肌肉疗法和超声引导下肩峰下注射.结论:大多数的治疗方式可有效缓解疼痛,但仅有节段性神经肌肉疗法和超声引导下肩峰下注射的缓解疼痛效果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
  • 摘要:目的:本文总结回顾对偏瘫患者膝反张的原因及治疗相关的最新研究,从而确定相应的康复对策. 方法:通过搜索万方、CNKI等数据库以及中国康复医学杂志、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等,总结最新研究结果. 结果:关于膝反张的原因有1股四头肌不足以支持体重;2膝关节屈曲肌群肌力弱;3股四头肌高度痉挛;4本体感觉障碍及初次站立时间.关于膝反张的治疗有1腘绳肌练习;2强化分离运动配合等长收缩训练;3神经训导康复训练. 结论:提高腘绳肌反射性收缩的能力,并使得膝关节屈伸肌力比值趋向平衡,能提高膝关节的稳定性;强化分离运动配合等长收缩训练能有效地增加膝屈、伸肌的肌力及其相互的协调性.增强患膝的稳定性,从而改善膝反张,提高下肢运动和步行能力;神经训导康复训练能不断提高动作肌肌电信号强度,同时降低拮抗肌肌电信号强度,使两者比例逐渐恢复正常并得到固化,最终使伸膝功能得到改善.
  • 摘要:无国界社工在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开展了医务社工服务,由于服务对象主要为残疾人士,对医务社工有独特的要求,社会工作者的角色也有独特的定位.社会工作以“人在情景中”分析服务对象的需要,问题与及解决方法.有健全医疗救助制度,医务社工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协助病人解决急需、缓解紧张,建立医患互信和谐关系,帮助病人面对疾病和生活,有重要意义.但在国家目前医疗救助制度保障不足,而所服务的残疾对象经济又是处于社会的底点,在资源短缺下,如何帮助病人?以下本文将就国内医疗救助制度,以无国界社工在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的服务作案例分析,希求能就此对健全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和发挥医务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作用提出建议.
  • 摘要:目的:免疫功能不全的病人中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近十年来不断攀升.快速准确的鉴定病源性真菌对于开展及时、安全、有效的抗真菌治疗十分关键.方法:现在已发展了一种叫做导流杂交芯片(FHGC)的技术.通过一系列参照物及盲传临床分离物检测了该芯片的特异性.结果:实验结果证明,这一芯片技术分辨率很高,可以明确鉴定每一种类的真菌,包括无名假丝酵母菌,及其高度相关的假丝酵母parapsilosis、假丝酵母orthopsilosis和假丝酵母metapsilosis.结论:这一新技术可作为临床检验中同时一步检测和鉴定大多数常见病源性真菌的可靠潜在应用.
  • 摘要:目的:基于柯式模型来评价康复治疗师培训效果.方法:以柯式评估模型为导向,对北京市2014年度临床紧缺人才培训项目(康复治疗师)的39名学员从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结果层4个层面进行培训效果评估.结果:反应层:学员对培训的满意度较高.学习层:比较培训前后考试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行为层:各项能力培训前后比较P值均小于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成果层:11名学员通过了康复治疗师考试,2名学员参研课题,1名学员发表文章.结论:培训前后满意度、考试成绩、工作能力均有所提高,对组织也有一定贡献.
  • 摘要:目的:评估内耳畸形聋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听觉康复效果. 方法:选择8例内耳畸形聋儿人工耳蜗植入患儿,其中,Mondini畸形5例,共同腔畸形2例,Michels畸形1例;另选取植入相匹配的8例耳蜗正常聋儿人工耳蜗植入患儿作为对照组.按照聆听技能发展的阶段开展系统的听觉康复训练,术后1年对所有患者进行0.5—4kHz声场听阈测试和听觉能力评估,听觉能力评估内容包括自然环境声响识别、韵母识别、声母识别、数字识别、声调识别、单音节词识别、双音节词识别、三音节词识别、短句识别和选择性听取10项. 结果:5例Mondini畸形患者各频率声场听阈和听觉能力评估结果与耳蜗正常者无明显差别;2例共同腔畸形患者各频率声场听阈在45~65dB HL之间;1例Michels畸形各频率声场听阈在45~110dB HL之间;其10项听觉能力评估结果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Mondini畸形聋儿术后听觉语言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康复效果与耳蜗发育正常者相似,共同腔和Michels畸形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康复效果较差.
  • 摘要:目的:探討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护理.方法:将本院2016年8月8日~2016年10月12日30例脑卒中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尽早用针灸推拿、肢体运动功能锻炼、语言功能和吞咽功能的训练及心理康复治疗.结果:降低致残率,促进脑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结论: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护理干预,可降低致残率,促进脑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 摘要:目的:探讨脑瘫儿童医教结合康复教育服务实践的内涵、要素与架构. 方法:通过运用行动研究法、文献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案例研究法归纳探究脑瘫儿童医教结合康复教育服务体系的实践. 结果:脑瘫儿童康复目标并非是病变完全恢复,而是通过医疗、康复、教育与生活实践的训练,提高个体社会功能的参与度,实现社会适应功能性康复目标.医教结合的重点是融合了医疗、康复、教育、心理、工程、科研、家庭支持体系及社会参与多元组合,顺应了脑瘫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需求. 结论:脑瘫儿童医教结合的服务模式,是以ICF-CY“生物—心理—社会”服务模式理念为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和保障残疾儿童同步接受康复医疗与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多元融合课程的体系架构和家庭服务的延伸,注重了脑瘫儿童潜能发展与生活环境的支持,顺应了其生理、心理动态发展的双重需求.以融入社会为主导,构建社会-机构-家庭为一体的社会服务保障体系.
  • 摘要:目的:借助网络开展高校体育保健课教学,可以构建—个虚实融合的学习情境,更便于残疾大学生通过课堂、通过网络构成更为开放灵活、与他人交流的学习环境,激发残疾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共同研究问题,交流自己的学习思路,展现不同的思维过程.网络无疑促进了体育保健课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为高校残疾大学生的学习创设了广阔自由的环境,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拓延了教学时空的维度,使现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引起了包括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等的深刻变革. 方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推理等方法,从理论上研究网络环境下高校体育保健课教学的改革之路. 结果:网络环境下体育保健课教学理念的转变;网络环境下体育保健课教学模式的创新;网络环境下体育保健课教学方式的转变;体育保健课教学环境的改变;网络环境下体育保健课教学针对个体教学的变化;网络环境下体育保健课教学带来互动与协作的变化. 结论:网络环境下的体育保健课教学理念发生了转变,师生间应形成一种平等的交际学习关系和良好互动的教学氛围.、网络环境下体育保健课教学模式的创新是基于网络教学平台,利用网络获取知识,通过协作交流来完成学习任务,构建自主化、个性化、协作化和多元化的新型教学模式.立足于网络环境,根据体育保健课的特点,构建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课程框架,努力营造一个能激发残疾大学生创新思维的网络学习环境.网络环境下的体育保健课教学,更容易营造轻松快乐的课堂气氛,激发起浓厚的学习兴趣.网络环境下的体育保健课教学,更利于针对残疾大学生各自不同的身体疾病与条件,进行单独教学.使“因材施教”成为可能.网络环境下的体育保健课教学,实现了师生互动,协作学习.
  • 摘要:目的:探讨矫形鞋垫联合肌内效贴布在偏瘫型脑瘫患儿姿势控制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本院康复科就诊的48例偏瘫型脑瘫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24例,对照组24例,两组患儿一般情况无统计学意义.三个月后,对疗效进行评估和比较. 结果:两组患儿平衡能力总有效率(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分别为91.7%和62.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5.78,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GMFM比较,治疗组治疗后GMFM(E功能区评分比较)与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t=9.27,P<0.01),治疗组患侧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步态参数比较,两组治疗后偏瘫步态均有所改善(P<0.01),而治疗组治疗后步态参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治疗组姿势控制能力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矫形鞋垫联合肌内效贴布在偏瘫型脑瘫患儿姿势控制的治疗中有一定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 摘要:随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科技发展,探索医教结合—特殊儿童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已成为综合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医教结合”康复教育服务模式,不仅解决了家长对康复和教育的选择顾此失彼的矛盾,也为这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提升了较为科学的广阔的发展空间,更体现了“权利为本”、“儿童为本”的赋权理念.
  • 摘要:目的:分析河南省农村残疾人发展基本状况,为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提供相关支持.方法:依据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结果,在河南省621473名被调查的登记残疾证的人中,选取524170名农村残疾人对专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河南省农村残疾人人均收入水平较低,就业面较窄,就业技能水平低.河南省农村发展需求主要集中在资金信贷扶持、实用技术培训,康复医疗需求、功能训练需求等方面.结论:制约河南省农村残疾人加快推进小康进程的因素较为突出,需要从经济、社会保障、康复等方面,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来实现残疾人的小康.
  • 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在本院老年病科进行治疗的108例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综合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出院后随访一年内的疾病复发例数、生活质量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较对照组短、住院费用相对较低、疾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对照组高,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有较好的护理效果.
  • 摘要: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训练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愈合良好,转入本院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3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5例,观察组在术后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康复宣教的方式指导病人自主康复训练.分别评定训练前后、手术后3个月和手术后6个月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全部功能评定项目均由专人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功能状况得到改善,观察组比对照组患者的效果更显著.结论:早期进行康复训练能有效地改善患者患肢的功能状况,避免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
  • 摘要:目的:观察耳穴压豆配合经络拍打治疗中风后抑郁患者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耳穴压豆配合经络拍打;对照组给予口服艾司唑仑治疗.结果:按疗效标准评估疗效,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73.33%,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压豆配合经络拍打治疗中风后抑郁患者的失眠有显著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观察穴位按摩结合呼吸放松训练对改善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干预效果. 方法:将入住老年病房的伴有睡眠障碍的100例患者以投币的方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入院时进行入院健康教育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表(PSQI)进行评定.住院期间均按内科常规常规进行护理.实验组于入院时进行睡眠自我管理健康教育,每晚由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穴位按摩结合腹式呼吸放松训练.两组患者出院当日分别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从睡觉质量;入睡预备时间;实际睡眠时间;睡觉障碍;日间功能障碍6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根据分值评估睡眠质量改善情况. 结果:实验组患者睡眠质量及睡眠主观评价均有明显改善. 结论:穴位按摩结合腹式呼吸放松训练能有效改善老年患者睡眠质量.
  • 摘要:目的:为我国采用小分子蛋白肽提高运动能力、抗疲劳、抗氧化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该研究采用了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22名高水平运动员身体素质和恢复能力进行了研究. 结果:RPE、RPB、血乳酸、血氨和心率即刻值表明该训练课强度很大.但是恢复15分钟,小分子蛋白肽服用组与不服用组呈现出一致的变化,并且两组之间没有差异.因此一次性补充没有产生更好的快速恢复效果P>0.05.服用组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服用组3200m跑的时间,从4周开始有下降,但是没有达到显著性(P=0.058).力量练习呈现出增加的趋势,但是没有达到显著性.P>0.05. 结论:表明一次补充小分子蛋白肽没有提高机体的快速恢复能力.而短期和中期有较好的恢复效果.残疾人运动员服用小分子蛋白肽组,肌肉力量的再合成,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补充才能起到明显的效果.建议:对残疾人运动员更长时间进行小分子蛋白肽的补充实验,通过实验论证补充小分子蛋白肽在提高残疾人运动员运动能力;抗疲劳;抗氧化的功效的时间.
  • 摘要:台湾地区的辅助技术发展较早,对身心障碍者的服务涉及各个领域.身心障碍者在就医、就业、就学、就养等方面与健全人处于平等地位.文章从机构体系、人员管理、服务流程等多个方面介绍台湾地区的辅助技术服务体系情况,为今后国内该领域的发展提供良好借鉴.
  • 摘要:精神分裂症作为最严重的一类精神障碍,使患者的社会功能受累,并有慢性化的高风险,增加健康系统医疗费用的负担.从20世纪中期开始,音乐治疗作为一种辅助方法被应用于临床以改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部分症状.笔者尝试在本文中概括的说明近年来各国音乐治疗探索者将音乐治疗作为一种干预手段被用于治疗严重精神障碍所做的尝试,以为今后的工作提供更广的思路.本文引用的文章中采取的试验方法为用于检测某种疗法或药物的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音乐治疗是一种在药物干预手段之外的一种附加治疗方法,可短时期、中时期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整体状态、心理状况与功能,音乐治疗对于改善如迟钝、淡漠、兴趣减少、缺乏动机等阴性症状来说可能是非常重要的干预手段。要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需要治疗师有条件提供一定的治疗次数,目前认为至少需要20 次治疗,以达到一定的治疗目标,并且要求音乐治疗师具有即兴演奏、开展相关讨论的能力。治疗效果与治疗师的能力相关,开展高质量的音乐治疗培训能够帮助治疗师提高相关的能力。
  • 摘要:适残环境涉及残障人的室内环境、室外环境、生活环境、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生活重建涉及生活再设计的影响因素、时机、流程原则等主要技术,建立适残环境,实现生活重建对于残障人极为必要.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