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工业技术>建筑科学>2004中华钢结构论坛
2004中华钢结构论坛

2004中华钢结构论坛

  • 召开年:2004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04-10

主办单位:中华钢结构论坛组委会

会议文集:2004中华钢结构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128条结果
  • 摘要:笔者参加过国内多座斜拉桥和悬索桥钢箱梁的设计,对钢箱梁的计算方法和设计细节的优化进行了详细的讨论,提出了需要注意的几方面问题:(1)钢箱梁的第二和第三体系应力的计算工作;(2)钢箱梁横隔板和腹板的应力、稳定分析和优化;(3)钢箱梁疲劳等级的验算和设计细节的优化;(4)钢箱梁有效宽度的计算;(5)采用薄壁杆件理论验算钢箱梁等。
  • 摘要:现在有很多膜结构都用到了梭型柱,就是那种由三根弧形圆管组成的像梭子的柱,本文对梭型住内力计算、梭型柱柱稳定性验算进行了讨论。
  • 摘要:笔者对于刚接柱脚,设反力为压力N1,剪力V,弯矩M。按一般概念,应该是O.4 N1
  • 摘要:对于翼缘焊接连接、腹板高强螺栓连接的梁柱节点来说,其连接的抗弯承载力只有梁本身抗弯承载力的80%~85%,这就违背了在抗震设计中的“强节点弱构件”的基本原则。所以这种用“常用设计法”设计的梁柱节点,在较大的地震作用下,就必然会出现节点破坏现象。因此,应该采用“精确设计法”,即考虑腹板承受部分弯矩”。那么,常用设计法到底是偏于安全还是偏于不安全是本文重点讨论的话题。
  • 摘要:膨胀螺栓在过去几十年的改造、震后加固等领域发挥了相应的作用。近年来,化学锚栓以质量可靠、承载力高而倍受设计人员的青睐,但价格昂贵使其难以完全取代前者,膨胀螺栓还将在一定范围内使用。通过本文的探讨,不难对其使用达成一个共识:(1)重要的连接不可采用膨胀螺栓;(2)在重要结构上尽量少用膨胀螺栓,避免对原结构造成破坏;(3)承受动荷载和反复荷载的连接应避免采用膨胀螺栓;(4)次要结构可采用膨胀螺栓,但应考虑足够的安全系数,建议不小于2;(5)严格的孔径、垂直度以及净距、边距对膨胀螺栓的可靠性影响巨大;(6)专业规范或地方标准中有规定的必须严格遵守。
  • 摘要:本文对如何用VB直接读写DWG文件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有关的解决方法。方法1:先转换图形为DFX格式,然后可以使用Vf3的文本读写办法来读取;方法2:使用第三方控件。
  • 摘要:某框架,地下3层,地上5层。11m柱网,柱断面1050×1050,整体尺度200m×250m。下部分是一个整体,地上部分用一个大“十”字分成四个部分(温度缝)。SATWE中定义成4个塔(1、2、3、4)。计算结果层间位移最大达到1/410。将上述模型修改一下,即地上部分仅留塔1,其他3个塔全删掉,多塔定义也删掉,然后再算,最大层间位移减少到1/700。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本文对在用SATWE进行多塔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从说明书实在找不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还有,多塔计算结果中的周期并没有按塔区分,那么这个周期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 摘要:AutuCAD有两个作图空间:模型空间和图纸空间。顾名思义,模型空间就是指所画的实物,而图纸空间就相当于我们的图纸。这种说法只是帮助我们理解而已,严格一点是有破绽的。因为,一方面,不用图纸空间照样出图。事实上,R14以前,用图纸空间出图的案例相当少,我们都习惯在模型空间画图,然后设定打印比例缩小打印。另一方面,图纸空间也是作图空间,由图纸空间出图,理论上照样可以设定打印比例。本文就AutoCAD的图纸空间概念及使用技巧进行了介绍。
  • 摘要:helio,summer译30 St Mary Axe为英国最新的摩天大楼,位于伦敦市市中心,其造型独特(图1),被称为Expressionism(表现派)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30 St Mary Axe底部由花岗岩、不锈钢材、玻璃幕墙围成的数层主要用于零售出租,透明采光玻璃顶层则用作私人宴会厅或招待厅。建筑外立面主要由24 000m2的玻璃幕墙按钻石型围成,设计中普遍采用的是平面玻璃,仅餐厅顶部一块采用曲面玻璃。四周的窗可自动开启,以利用自然通风加强空调系统的效果,这一项预计每年可以节约能源达40%。本文介绍了30 St Mary Axe现场施工的图片以及技术参数。
  • 摘要:上网,输入以下网址:http://okok.org/cgi-bin/ut/topic_search.Cgi将出现以下画面:在文集中每一篇文章的标题下有话题id,将其号码输入上面的空格中,点击空格下方的“搜索”,即可链接到论坛的原讨论话题。欢迎光临论坛并参与讨论。
  • 摘要:本文介绍了结构刚度的概念,对预应力与钢筋混凝土结构刚度以及预应力与钢结构刚度分别进行了讨论。通过对以往做过的几个预应力钢结构工程的分析基本上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对于以拉索与钢桁架等刚性比较大的构件相结合组成的结构,预应力的大小对结构的刚度影响是很小的;(2)对于由纯索网组成的结构或者是索与刚度比较小的膜结构组成的结构体系,预应力对结构的刚度影响是很大的。
  • 摘要:本文针对不同情况对预应力能否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进行了分析:(1)对于极限承载力状态,应该是和非预应力结构差不多的,因为预应力主要是改善或者说是提高结构的弹性刚度;C2)对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预应力会显著提高结构的承载力,因为我们知道,结构处于弹性的时候,其模量是最大的,随着塑性的出现,其模量不断地减小,而使用预应力的基本思想:是使得结构混凝土处于弹性状态,因而可以知道预应力对结构的使用状态是大有稗益的;(3)对于结构的料向承载能力,预应力的作用是明显的,正如从0.05NP0这一项可以看到。
  • 摘要:结构的带回模型反映了结构的广义力和变形的关系,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骨架特征点参数;二是结构的滞回规律。对于具有对称截面和拉压区相同本构关系的结构或构件,滞回模型是关于坐标轴的第二和第四象限的对角线对称。结构滞回模型的选取直接影响结构动力分析的结果。结构的多维非线性有限元的本构关系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屈服准则、流动法则、强化准则。笔者认为,结构的滞回模型既能体现结构的动力性质,也能体现结构的静力性质。
  • 摘要:由于规范中验算稳定时使用的公式在形式上与脸算强度的公式相似,似乎都是验算某一截面,因而往往使人们对强度和稳定计算的实质分辫不清。二者之间的原则区别在于:强度是构件上某一个截面的应力问题,而稳定则是构件的整体问题。因此在处理稳定问题时,要有结构整体观念。本文讨论了强度应力与稳定应力的问题,并举例对其进行了分析。
  • 摘要:ockokcim 当构件受横向干扰的作用时,构件会呈现微小的弯曲,但是一旦撤去此干扰,构件立即会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简而言之,稳定就是构件受横向干扰作用后,能恢复到原状的性能。失稳是指当结构所受荷载达到某一值时,若增加一微小的增量,则结构的平衡状态将发生很大的改变,这种情况叫做结构失稳或屈曲。本文对稳定基本概念、分类、计算方法进行了介绍,分析了稳定与强度的区别。
  • 摘要:本文就关于厂房在抗震设防设计中柱的长细比控制的问题进行了介绍,考虑抗震时的长细比限制严格,是因为长细比过大,在地震作用下,反复受荷时的恢复变形和耗能能力差。在罕遇地震下,保证大震不倒,主要靠构造而不是计算,因此规范列为强制性条文,在设计中必须满足。
  • 摘要:《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简称“高规”)中有规定宽厚比≤3为柱,3~5为异形柱,5~8为短肢剪力墙,≥8为剪力墙。本文讨论了短肢剪力墙、普通剪力墙、异形柱的区别。
  • 摘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以下简称“抗震规范”)中规定: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时,框架抗震等级按框架结构取。计算软件提供每层框架部分所承受地震倾覆力矩的比例,分X、Y向,如有一方向满足50%,而另一方向不到50%时怎么办?当框架一剪力墙结构有足够的剪力墙时,其中的框架部分的作用处于次要地位,此时可按照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中的框架确定抗震等级。实际上降低了对此类体系中框架结构部分的抗震要求,毕竟是双重体系。但是,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时,框架结构的抗震地位不能再视为次要的,至少应按单独的框架结构来确定其抗震等级,要求有所提高。本文就框剪结构中框架抗震等级的确定进行了介绍。
  • 摘要:钢框架与混凝土剪力墙混合结构在国内建造的比较多,主要因为造价方面的优势。我国《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98)(简称“高钢规程”)已经将其列入,但是国内外对这种体系的抗震性能还缺乏全面的了解,本文整理了钢结构论坛中相关的讨论,希望对这种结构体系的认识有所帮助。
  • 摘要:消能减震设计是指在房屋结构中设置消能装置,通过其局部变形提供附加阻尼,以消耗输人上部结构的地震能量,达到预期防震要求。本文介绍了消能减震的概念、常用消能构件的类型;提出了摩擦耗能框架结构现有分析、设计方法及存在问题,就关于我国新的“抗震规范”中给出的消能减震设计方法的讨论和阐释进行了研究。
  • 摘要:新的《高层建筑混凝土技术规程》(简称“高规”)提出了控制结构的扭转周期的规定:T扭转/T平动<0.85(0.9)。这一概念的提出:不希望薄弱振动环节是结构的扭转;希望扭转振型处于周期中较后的位置。个人以为结构设计中应该控制的是结构的效应,而非某一个单独的因素。振型分解法中,每个周期都对结构的振动有贡献,如果扭转周期处于第二周期,且大于平动周期的0.85,但该振型的振参与系数相当小,则它对整体结构振动贡献也是相当小的。片面追求该系数也是不足取的。控制这个比值的目的是:扭转周期远小于结构平动周期,从而使结构动力响应这也是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扭转周期控制问题”的初步解决思路:扭转周期控制问题→平扭耦合问题。本文探讨了高层建筑“周期与扭转”问题,主要考虑四个方面问题。
  • 摘要:地震反应谱是结构抗震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本文针对反应谱的基本概念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这无疑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结构抗震设计的实质,使工程抗震计算更趋于合理。
  • 摘要:想要了解美国的抗震规范体系,首先接触到FEMA,后面还带有许多数字,要了解这些数字的意义,哪些是旧版本,哪些是新版本?哪个与哪一个相对应?Provisions与Commentary的意思;还有NEHRP出的proposal等问题,笔者就上述提到的问题介绍一下美国抗震规范体系的特点、发展历程、更替情况等。
  • 摘要:本文探讨了吊车梁与牛腿的连接方式,笔者提出了个人观点:①焊缝越大,焊接过程产生的内应力就越大,如果在焊接过程中不按照严格的工艺要求,导致疲劳破坏的可能性越大,对于吊车梁的现场安装,执行高级别的工艺几乎是不现实的;②构件越厚,疲劳特性也就越差;③像吊车梁与牛腿连接处的应力,很有可能是局部应力为主,是一般的手算无法预测的;④“满足规范”=“满足疲劳要求”这个假设是不合适的,不少结构就是这样破坏的。客观来讲,我国的钢规范没有美国的完善和成熟,而美国和新的欧洲规范比较还有差距。按照这些规范设计出的结构,出现疲劳破坏的情况并不罕见,并不是按照规范就能设计出一个好结构;⑤至于应力的大小,按照新的欧洲规范,不好焊接的节点,允许应力可能只有20-30MPa或更低。
  • 摘要:本文关于梁柱节点形式及挠度控制选用进行了讨论,屋面钢梁当然要按简支计算,除非你的混凝土柱上还有一钢柱,然后才和钢梁连接。至于计算模型,笔者认为混凝土柱要按排架考虑,而屋面钢梁则可以按轻钢规程控制。
  • 摘要:现在的结构胶粘接强度都很高。比如JGN结构胶(现在恐怕很少有人用到这种型号的结构胶,很多加固公司喜欢自己配制,然后改一个名称,变成公司专利。实际上还是普通结构胶,当然性能可能提高了一些),用这种结构胶,粘接钢一钢的时候,粘接层抗剪强度,试验值达到13MPa以上。而CA0的混凝土,劈裂抗剪强度试验值不到5MPa,设计值才2.5MPa左右。所以,当用这种胶粘接钢板一混凝土的时候,实际上不是胶层破坏,全部都是混凝土破坏。本文讨论了植筋及螺栓锚固等问题,阐述了对植筋杭拔力的理解,探讨了粘钢法中固定钢板的螺检材料。
  • 摘要:本文讨论了在进行节点设计时, 焊缝型式的选择问题,笔者认为角焊缝与坡口焊的选用主要应从结构型式和受力状态上考虑。角接接头中,有焊透和部分焊透的角对接焊缝(角接与对接组合接头),也有一般意义上的角焊缝,而是否需要开坡口,则主要根据板厚以及受力要求决定。
  • 摘要:现有一大直径厚壁钢管,材质Q345,单边V形坡口对接,一级焊缝,笔者讨论了焊接横向变形(即钢管长度方向)收缩余量计算,包括理论计算公式或经验公式。
  • 摘要:本文介绍了张拉膜结构的概念设计,分析了广东省高要市荔林广场张拉膜结构工程实例和四川自贡汇东酒店双层膜顶施工。
  • 摘要:索膜内力的测定一直是膜结构行业的疑难问题。膜结构与传统结构的最大区别就在于要对膜施加预张力才能够保证其具有稳定的几何造型并达到设计的初始平衡状态。因此预张力能否达到计算和设计要求是膜结构施工中的一项重要控制指标。要通过什么样方式来确定实际结构中的索膜内力数值呢?在“索膜结构”专栏,中华钢结构论坛的各位会员(这中间有膜结构研究领域的大师级人物)就这个大家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广泛且深入的讨论。在讨论中涉及到了很多新知识、新方法,并不乏真知灼见。本文现就索张力和膜张力的测量以及工作原理进行了介绍。
  • 摘要:膜材的经向、纬向的杨氏模量和泊松比相差很大,不知在荷载分析和剪裁中如何考虑?笔者见到一些分析中没有考虑各向异性,比如某些小品。但是对于单体面积较大的膜,不考虑各向异性是否会积累较大的面积差?本文就有关膜材各向异性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介绍了国外的材料和结构专家对这个问题的见解,分析了膜面裁剪线方向的布置实例。
  • 摘要:拱支承膜结构是索膜结构中的一种重要结构形式。有许多人认为,这种结构形式较之伞型膜结构形式要容易处理,其实不然。做这种膜结构更加需要认真的分析,仔细地对待拱与膜的连接处理。本话题包含两个核心问题:(1)膜与拱连接部位的构造处理;(2)对此连接构造的计界机模拟这两者间是相互关联的,概括起来不外乎两种情况,搭接连接和固定连接。
  • 摘要:ETFE ETFE的中文名为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的厚度通常小于0.20mm,是一种透明膜材。2008年北京奥运会国家游泳中心等场馆中将采用这种膜材料。ETFE膜材常做成气垫应用于膜结构中(如图1所示)。最早的ETFE工程已有20余年的历史,而最著名的要数英国的伊甸园了。本文对一些典型的ETFE膜结构进行了介绍,关于奥运场馆是否应该采用ETFE进行了讨论。
  • 摘要:膜结构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结构形式,因其具有重量轻、造型富于变化、隔热透光性能好等优点而被广大的建筑师所喜爱,甚至被认为是21世纪空间结构发展的主流。我国膜结构的发展历史虽然较短,但其发展势头之猛,普及范围之广,却是很多人始料不及的。仅仅几年的时间,国内的膜结构专业公司已由几家发展到几十家,年建筑面积也由几万平方米增加到几十万平方米。种种迹象表明,我国的膜结构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且尚有十分巨大的潜在市场空间等待开拓。面对这一大好局面,人们在欣喜之余也为当前膜结构市场中存在的某些不良现象感到忧虑。如何使我们的膜结构产业健康发展,避免重蹈以往某些结构类型发展的覆辙,就成为人们关注和讨论的热点问题。本文介绍了膜结构市场的前景、市场竞争,探讨了膜结构健康发展的方法。
  • 摘要:有关各种缝的设置,一直是建筑和结构设计中比较头疼的问题.这是由于在缝附近的构件受力状况往往较差(如可能需要悬挑),而且构造处理复杂,影响建筑美观。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最好选择其他措施(如采用滑动支座或加大杆件截面等)而不是设缝来解决温度和沉降的问题。此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是:①保证结构具有良好的整体工作性能;②保证计算简图与实际构造相一致。当然,对于某些较为特殊的情况,如露天结构且洛非主要受力方向的跨度较大,或地质条件很差且基础已经断开时,设里温度缝和沉降缝也不失为是一种明智选择。此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是:①缝两侧的受力构件应有足够的距离,以进免在升温或地震作用下发生局部挤压、碰撞;②缝两侧的边缘构件应进行局部加强,以保证每个温度区间的结构整体性。本文讨论了网架结构的温度缝及沉降缝设置。
  • 摘要:本文探讨了网架(壳)结构的支座水平力的处理,提出了处理方案结构方案处理支座构造处理计算中应考虑的问题。
  • 摘要:本文对高层板柱剪力墙结构的疑问有几点看法:(1)对于“凝聚刚度”的说法其实就是有限元中子结构法的凝聚自由度,是将内部自由度凝聚掉,只留外部节点的刚度矩阵。这种方法只是为减小计算量而设置的,采用弹性楼板还是刚性楼板与自由度的凝聚完全是两码事;(2)本工程应采用弹性楼板假定,根据是“抗震规范”第6.1.6条,板柱-剪力墙结构现浇楼板的长宽比大于2. 5时(6度区),应计入楼盖平面内变形的影响;(3)刚性楼板也有平面外的自由度,不是平面外无限刚,而是平面内无限刚,即在面内加人了平动的约束方程。
  • 摘要:某工程位于深圳市,七度抗震,33层住宅,香港做的方案,要求在六层转换,且梁式转换行不通。厚板跨度8.5m,板厚初步定为2.2m。本文探讨了关于厚板转换要注意的问题:厚板转换层设置这么高,很是危险,在7度抗震以上估计要开专家论证会才能通过的,我觉得做箱型转换层也是个选择。特别要注意的是要严格控制转换层上下剪切刚度比以及等效刚度比,使得下部落地剪力墙面积不能太小。至于计算问题,整体计算时厚板转换层可以代换为交叉梁系参加计算,同时厚板需要进行局部有限元分析,建研院有个厚板转换层计算程序TBPL,不过最好还是用ANSYS或者SAFE等程序进行有限元分析。如果有条件的话,建议对结构进行整体弹塑性时程分析。
  • 摘要:某工程位于6度区,共32层,地下2层,地上1~5层为商场,6~30层为住宅,总建筑面积为50918m2。由于上部平面布置较复杂,初步决定采用厚板转换层。本文探讨了该工程采用厚板转换层的可行性。
  • 摘要:本文对调幅和裂缝的的问题进行了探讨,首先,要弄清楚规范调幅所适用的条件:竖向垂直荷载下方可适用调幅,对由于地震作用产生的水平荷载是不适用的。其次,裂缝的计算是按照正常使用状态下的受力情况,荷载分项系数均为1.0,地震区多层和高层结构中配筋控制往往由地震作用参与的工况决定,由恒活载调幅所引起的钢筋的减少量占总值的相当少的一部分,因此,对裂缝影响也可谓相当小,不必顾虑调幅对裂缝的影响。大多数设计人员在配置梁纵筋时,往往习惯增大计算配筋量,这样做极易引起强梁弱柱,形成不了延性框架。因此,建议向欧美规范靠拢,将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梁内力值进行折减,有效保证相对弱梁的效果。
  • 摘要: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结构中,采取埋芯(非抽芯)成孔工艺,在楼盖内每隔一定距离,放置圆形高强薄壁管或方形、梯形、异形高强薄壁管(盒),然后浇灌混凝土,从而形成类似无数小工字梁受力的现浇多孔空心板或以密肋形式受力的现浇空心板,使无柱帽的现浇混凝土无梁楼盖得以顺利实现,本文关于现浇钢筋混凝土空心楼板进行了讨论。
  • 摘要:《钢筋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简称“规程”)征求意见稿已发布。为配合广大设计人员学习规程、使用规程的需要,笔者拟编写《异形柱结构设计疑难释义》文字材料,文中论述了“一”形柱为什么“规程”中未采用,“规程”为什么未将Z形柱列入,前工程中遇到Z形柱怎样设计计算较好,什么要限制异形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小于C25和不大于C50等问题。
  • 摘要:本文对预应力锚具与柱纵筋冲突的问题进行了讨论:这种问题应该是预应力施工尤其是有粘结预应力施工中常见的问题,也是施工中较难处理的问题。梁端本身钢筋就比较密,再加上柱筋的影响,就更为不利了。切断纵筋的方法是不可取的,还是从其他方面想办法,比如说能否将张拉端承压板放到柱筋外侧,锚具外露;或者能不能考虑从梁侧张拉,一般情况下这两个方法能够解决问题。rn   rn   rn
  • 摘要:SRC结构(也称为劲性钢筋混凝土、钢骨混凝土、型钢混凝土等)是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体系中一种重要的结构形式。它在混凝土中主要配置型钢,也配有构造钢筋及少量受力钢筋。SRC结构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的欧美,其后逐渐发展起来。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即有了SRC结构用于工业厂房的实例。而对其进行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从那时开始我国的专家学者对SRC结构从梁、柱、节点等构件到建筑物整体结构的试验与分析,利用静力试验、拟静力试验、拟动力试验等从构件的正截面、斜截面承载力到构件的刚度和抗裂性能的研究分析都进行了大量而系统的工作。本文对型钢与混凝土粘结机理与粘结强度、性能进行了研究。
  • 摘要:组合楼板是指通过连接件(一般是栓钉)把楼板中的钢部分(一般是压型钢板)和混凝土连接在一起,使其共同工作的结构体系。严格意义上讲,那些仅为了增加施工进度,把压型钢板用作永久性模板而不考虑与混凝土共同工作的楼板不是组合楼板。本文介绍了组合楼板的优点、设计、新兴的组合楼板,并提出了组合楼板存在的问题。
  • 摘要:笔者想和大家交流关于超长地下室的伸缩缝的处理,以及如何消除地下室剪力墙的裂缝的问题,以工程为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有关解决方法。
  • 摘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中上部结构传至基础底面的荷载为标准组合荷载,即《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中的标准值的组合,也就是说上部导荷时不用乘荷载分项系数,相应的抗力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所以请注意地质报告中的特征值应该比旧规范的地基承载力设计值低。本文探讨了特征值(新)与标准值(旧)的概念对比和新版与旧版地基规范安全度方面的变化。
  • 摘要:新颁布的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以下简称“地基规范”)明确了不少以前未明确的问题,但同时也“提出”了新问题。对地基基础计算,如何取用荷载组合是很关键的。简单地说,大致是这样两种情况:一是验算地基承载力时用上部荷载组合标准值,二是计算基础结构内力和配筋时用设计值。本文对基础计算时的荷载组合及算法进行了讨论。
  • 摘要:本文就关于桩基础的问题进行了介绍,并就如何理解桩的极限端阻力和独立基础地基承载力这一方面进行了多方的讨论。
  • 摘要:笔者提出了多荷载步加载问题进行讨论,就如何实现以下三种加载进行分析:(1)下一荷载步是从零开始的,与前一荷载步无关;(2)下一荷载步起点是上一荷载步结束点,所输入的荷载是相对time=0的,荷载步文件的数值与前一荷载步荷载的数值无关;(3)下一荷载步起点是上一荷载步结束点,所输入的荷载是相对前一荷载步的,即输入的荷载步文件要与前一荷载步荷载叠加。
  • 摘要:本文重点对框架的整体失稳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并对带肋工字钢的屈曲以及壳的特征值屈曲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 摘要:本文对BEAM4能否用于薄壁杆件计算进行了介绍。Brother_Corp 因无法考虑剪切变形、翘曲的影响,BEAM4用于薄壁杆件计算会产生较大误差。建议用shell181或BEAM188。cheops 如果是指槽钢之类截面,在一定的条件下BEAM4适合。study BEAM189 的说明文档中,剪切变形用的是SHEARDEFORMATION,而此处用的是SHEAR DEFLECTION,请教两者有什么具体的区别,按理说,Euler 梁不能考虑剪切变形的影响。
  • 摘要:笔者现在要做一个钢框架在火中的反应分析,对变化的温度场怎样施加,还有弹性模量随温度的变化如何表示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 摘要:本文对SAP2000中如何考虑预应力进行讨论,结果为:(1) SAP2000v8.0以上版本可以用cable单元来模拟索;(2) SAP2000中对简单的预应力框架,是可以通过asign-frame-prestress的方法施加预应力的,前提是自己计算预应力损失和有效预应力,对于cable,则通过降温的方法施加预应力;(3)通过降温的方法对索施加预应力,反算公式为△L=aL△t, N=EA△L/L。
  • 摘要:本文用SAP2000进行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分析,结果发现输出的应力没有正负号,怎么进行内力组合呢?就这一问题提出了若干解决方案及讨论。
  • 摘要:本文讨论了在SAP2000中定义shell属性时有个是thick,包括membrane和bending,二者厚度是怎么规的?如果说我想模拟一个剪力墙(一品框架),是否可以用shell来模拟,shell做分析时是考虑弹性的,能不能考虑弹塑性,即能否看出剪力墙何时屈服(部分)?
  • 摘要:本文对SSAP2000中的pushover的使用进行了讨论。pushover分析是沿用国外的说法,简单地说就是“用力去推结构物直至结构物被推翻,这个过程就是pushover,对这个过程进行分析就是pushover分析”。
  • 摘要:本文介绍了制作门式刚架抽中柱的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建议抽柱刚架与托梁间采用铰接,对于刚架的计算模型,笔者认为没有必要用空间模型。对于抽柱框架,可按中间柱为摇摆柱的模型来计算。此时的摇摆柱为一虚柱,用来代替托梁的作用,其截面按保证虚柱的轴向刚度与托梁的竖向刚度一致的原则来确定。计算可使用STS软件,唯一无法准确模拟的就是吊车荷载,因为实际情况是中间柱间的吊车梁跨度为15m,而边柱的为7. 5m。笔者建议STS软件在计算框架时,吊车荷载里的最大最小轮压按15m的吊车梁的反力来输人,计算结果对于边柱是偏于保守的,但差别不会很大。
  • 摘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01) 8.1. 6条文说明建议“不超过12层的钢结构房屋宜优先采用交叉支撑,它可按拉杆设计,较经济。”同时也符合抗震地区多道设防的原则。笔者认为如果层数不高,可以考虑不设柱间支撑,结构双向均做成刚接框架。不过要通过计算确定其侧移并在规范允许范围以内。如果建筑允许,最好设支撑。支撑的刚度远大于框架,而且支撑框架体系应比纯框架经济,要不要设支撑要根据情况而定,抗侧体系有纯框架体系、双重抗侧力体系(框架框架核心筒等),支撑可以增加框架体系的侧向刚度。
  • 摘要:在设计有吊车的厂房时,吊车的纵向刹车力一般按一侧刹车轮的最大轮压之和的10%考虑,在某些时候,这个纵向刹车力起控制作用,用来设计柱间支撑。最近在设计车挡时发现,车挡设计时受的力要大很多。因此,本文探讨了车挡太强能否使房子倒塌,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9-2001)中条文说明5.1.2,有比较详细的论述,至于说局部强度大于整体强度,这在结构设计中,大部分是如此,就如节点强度要大于构件的强度。即使是纵向支撑倒塌,车挡也不坏(强节点,弱构件,要保证节点晚于构件破坏),其实规范提到,10%是比理论低,但经长期使用,无任何问题。
  • 摘要:《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中屋面梁用来计算挠跨比的跨度L怎样取没有明确,使设计者在应用起来容易产生疑惑;本文通过讨论,对照《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程》(GB 50018-2002),有助于对规范中挠跨比限制的条文作出正确的理解。 实际上,对于不超过坡降的1/3的要求不一定好满足,原因是(以单跨双坡房为例)flywalker算的是半跨梁,即基于边柱柱顶,验算屋脊处的坡降。实际上,对于边柱与屋脊间的这半跨梁,其变形是一个曲线。如果把这半跨梁分成许多小段,然后分别以每个小段的一端为基点,分别计算这每个小段另一端的坡降,会发现这些小段的坡降比有的会大于按半跨梁计算时的坡降比。实际上,STS软件中就是这样计算的,并且以其中各小段的坡降比作为结果,可以仔细研究一下其的计算书,不知其他软件是怎样的,笔者也认为按STS软件计算方法有一定的道理,但又显太苛刻,可是规范中也没有明说是按整体算还是每个局部都要满足坡降小于1/3,这就靠个人理解了。
  • 摘要:本文关于钢梁加混凝土柱是否需要设置支撑进行了讨论,钢屋架+混凝土柱的形式,在混凝土柱之间一般都加刚性支撑,这是很普遍的做法。现在只是将钢屋架改做钢梁,但基本模型并没有变化,所以也应当加柱间支撑,此外混凝土柱加钢梁结构是否需要设置纵向支撑还要看纵向的结构形式。
  • 摘要:本文探讨了焊缝等级的确定,关于钢结构焊缝质量等级的确定原则进行了介绍:钢结构焊缝质量等级是设计人员在设计图纸上注明的。焊缝质量等级的规定,大部分在设计规范有关条文或表格中已有反映,但不全面、不集中,导致一些设计人员对焊缝质量等级提出不恰当的要求,影响工程质量或者给施工单位造成不必要的困难。设计人员应根据结构的重要性、荷载特性、焊缝形式、工作环境以及应力状态等情况按原则分别选用不同的质量等级。
  • 摘要:笔者最近设计的一个槽顶平台采用了H型钢,腹板厚16mm,采用双面全熔透角焊缝连接。施工单位坚持认为自动焊机焊接电流大,不开坡口可以全熔透。笔者觉得应该开坡口,最好是开双面坡口。保证熔透,同时减少填充金属;反面是需要清根的。如果是单面坡口,需要手弧焊打底,然后是埋弧焊盖面。注意的是,不是让焊接规范去适应焊机,焊机的电流又不是固定的,可以调呀?规范大了,对焊缝的组织和性能都有影响的,特别是热影响区,很容易形成粗大的晶粒,降低材料的强度和塑韧性;同时热输人大,工件的变形也大。
  • 摘要:本文分析了找形、荷载等问题的目的、特点、生产及发展问题,介绍了膜材料的特性、组成加工工艺以及应用等问题。
  • 摘要:位移法测力是通过膜张力和膜平面外位移之间的关系来推算膜张力。有两种实施方式:第一种是恒定位移法,通过获得一定膜平面外位移所需施加的横向荷载来推算膜张力;第二种是恒定荷载法,通过在膜材上施加一定横向荷载所获得的膜平面外位移来推算膜张力。日本鹿岛建设株式会社开发的膜张力计采用了上述恒定荷载法。本文将介绍这种膜张力计的组成、工作机理、膜材标定试验以及在实际膜结构工程中的应用。
  • 摘要:一般来讲,膜的初始预张力水平要小于膜材抗拉强度的5%,约为1.5%-4%。对于采用PVC膜材的较小跨度膜结构,初始预张力约为1-2kN/m;对于采用PTFE膜材的较大跨度膜结构,初始预张力可达到5-6kN/rn。预张力水平过低时,膜结构的刚度不好,膜面易出现褶皱。但如果预张力水平过高,又会增加施工难度,并给下部支承结构设计带来困难。本文综合上述因素来分析就膜结构的预张力水平应。
  • 摘要:安全系数法也称为容许应力法(Allowable Stress Design),它是结构设计方法发展早期所广泛采用的一种半经验化方法。其核心思想是利用一个安全系数K来对材料的极限应力进行折减,以得到一个可以包络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容许应力。这种方法目前在我国已基本上被一种所谓更科学的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所取代。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很多时候无法获得足够多的统计资料,因此,对抗力分项系数YR的确定实际上是由安全系数K推算出来的。简单地说,就是令抗力分项系数уR与荷载分项系数Ys的乘积等于K。国内对索结构相关系数的确定就是如此。本文深入探讨安全系数的实质,旨在正确认识索的抗力分项系数取值。
  • 摘要:伞形膜结构是现在国内膜结构建筑小品的常用形式。实际工程中伞顶处几乎都有褶皱。有些工程在安装时通过调整没有了褶皱,一段时间后褶皱又会出现。褶皱问题目前是伞形膜结构的质量通病,希望能就此展开讨论。本文对膜结构褶皱的类型及其影响;褶皱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案进行了探讨。
  • 摘要:目前,对索穹顶结构的成形分析多以有限元分析理论为基础,英国的Bames等提出了动力松弛法,德国的Linkwitz等提出了力密度法,这些方法可以解决一些特定类型的问题,但成形分析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我们知道,索穹顶结构具有初始不稳定的特殊性。而采用有限元计算分析时,必须设定一个初始的结构状态。然而,由离散数据定义的初始结构状态未必都是正定的,这样就会在计算中形成一个不可取的病态结构,导致成形分析计算失败。因此,研究和探索成形分析的方法和理论,对柔性结构,特别是对索穹顶结构的成形分析和设计计算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近年来,日本学者半谷提出形态分析的概念,试图将空间结构的形态设计理论进一步系统化,这一理论还有待于发展。本文对索穹顶结构作了概述,阐述了索穹顶结构的分析设计过程,以及索穹顶结构的施工方法。
  • 摘要:最近做一体育场主席台挑篷网架,跨度21m,厚度一定,上面材料为10mm阳光板。为减小水平推力,网架支座放开。由于网架的自重很大,如何在不改变造型的前提下保证挠度符合规范要求呢(现在的挠度是16cm,比规范大了一倍)?目前网架已制作完毕,能否在原有的基础上采取加固措施或是支座处理来解决?本文就如何减少网架挠度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1)采用加预应力的方法;(2)在不影响美观前提下的处理;(3)施工构造处理;(4)前期建模处理。
  • 摘要:本文对现行抗震理论与结构抗震设计进行了讨论,分析了地震的不确定性与抗震分析模型;对现行抗震理论的质疑和辩论;阐述了振动台试验与脉动法等问题。
  • 摘要:本文结合具体的工作对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起始位置进行讨论,提出了相关的构造措施:(1)地下室顶板的平面内刚度是比较容易满足的;(2)地下室外墙有两种作用:一是利用其平面外刚度、强度作为侧壁来挡土、防水;二是利用其平面内刚度、强度作为杭震琦(剪力墙);(3)对于狭长及设有变形缝的大底盘地下室、上部多塔的情况,应用某一塔楼首层结构的剪切刚度K1和从属于该塔楼主体结构范围内的地下一层结构的剪切刚度KL的比值(KL/K1)作为等效剪切刚度比Y;(4)除上述第3点的情况外,一般情况下,等效剪切刚度比y>2是很有保证的。
  • 摘要:本文对剪力墙角窗、拐角阳台的构造处理及计算方案进行了探讨,从以下几个方面:关于构造相关处理;工程经验文流,相关健接:计算方素的选取。
  • 摘要:本话题讨论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中“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的概念和计算,也涉及到结构最终的破坏形态,并对“楼层的抗侧力能力”和“层间受剪承载力”二者之间的区别作出阐述,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但也有不少误解。结构体系竖向不规则类型的判断可分三种:“侧向刚度不规则”是从刚度角度出发,“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是从传力的连续性出发,“楼层承载力突变”,也就是现在讨论的“层间受剪承载力控制指标”可以理解为从强度角度出发。作为一项概念性的控制指标,其计算选择了简单叠加的方法,《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中明确规定:“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受剪承载力是指在所考虑的水平地震作用方向上,该层全部柱及剪力墙的受剪承载力之和”。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承载力之和”并不走实际所承受的层间剪力,也不是最终可达到的层间极限受剪承载力。笔者关心的是两相临楼层此数值的比值,据此来判断结构竖向的规则性。
  • 摘要:本文对梁抗剪箍筋直径及截面的限制进行了讨论,就如何理解规范的要求,关于是否存在最大配箍率进行了讨论。
  • 摘要:本文对关于关于梁横向附加钢筋作用进行了讨论,附加横向钢筋的作用是把梁下部的集中力传至梁上部受压区,柱对梁的作用点是在梁顶部,因此无需附加横向钢筋。
  • 摘要:本文对关于井字梁尺寸选择进行了介绍,对其计算的讨论进行了说明:(1)井字梁的传力路径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2)井字梁的计算理论同样有弹性理论和塑性理论两种;(3)井字梁没有过时,普通混凝土井字梁的高度偏大,而且凹槽处容易集灰,但可以通过吊顶来解决,如果再结合预应力,高度还可以降低;(4)井字梁的计算简图和计算模型不是随意确定的。
  • 摘要:本文对板中设暗梁的几点认识进行了介绍,①暗梁是一种局部加强的构件,且隐藏在其他构件中;②加强区域的大小取决于板厚、板的短跨以及荷载的大小;③暗梁与其被隐藏构件的关系并不是十分的清楚,必要时可以从整体上来考虑;④暗梁的刚度问题不必考虑,因为暗梁隐藏在较大的板里面,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刚度自然不成问题,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讨论。
  • 摘要: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梁,在张拉前发生漏浆。此时,张拉力根本不能从张拉端传到另一端,梁中预应力无法建立,本文现就其补救措施进行了研究。(1)在混凝土浇筑24h后用小千斤顶或葫芦抽动钢绞线的方法对于双端张拉的梁来说是最实用和可靠的方法,如果没有把握,也可以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每间隔1h就抽动一次这个方法是我们在实际有粘结预应力大梁施工中最常用的方法,必须要求工人严格按照要求操作;(2)有粘结预应力的梁一般都是曲线筋的,很少有直线配筋,所有的预防和处理措施都是针对有粘结曲线梁的,是我们在实际施工中常用的方法。
  • 摘要:本文讨论了公路30m预应力T形梁为什么会产生沿管道预应力方向的裂缝这一问题,笔者的粗浅认识,供大家参考:①精心施工是不会出现裂缝的;②个别梁出现裂缝应该是属于混凝土品质有问题,或管道偏位,或钢筋安装间距太大(也就是不合规范或设计要求)等原因,但我感到根本是混凝土品质问题比较多,从而造成混凝土的早期强度(甚至长期强度),特别是抗拉强度不足。
  • 摘要:本文讨论了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加固改造技术的研究,介绍了“壁可”法修补混凝土裂缝所用注入材料,以及“壁可”法压力灌浆处理的方法。
  • 摘要:目前关于钢骨混凝土的技术规程有两本,分别为《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JGJ 138-2001及《钢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YB 9082-97。本文介绍了两本规程的编制背景,论述了二者在受弯构件、压弯构件承载力计算及构造要求等方面的区别,并就设计步骤提出建议。
  • 摘要:本文对地下室外墙在SATWE建模时是否应该输入,当在SATWE建模,输入地下室外墙时,其计算结果考虑了外墙的共同作用使柱的轴压比减小,配筋减小,设计时是否也应这样考虑以及地下室外墙用C30,而柱为C50,施工时应怎么浇筑进行了讨论。
  • 摘要:现有一工程,平面较大,地下室底板下的软弱土已全部挖除,回填处理后,在其上作现浇板。后在室外场地平整时,因抢工期,在靠近挡土墙处采用了大型施工机械,导致靠近挡土墙的一跨底板隆起开裂,隆起高度最大十多厘米。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室外的饱和土在压力作用下向周围挤压,将地下室底板拱起。经过两个月,拱起的底板没有明显变化。现急于处理,以便地下室能投入使用,寻求最佳处理方案。本文就地下室底板隆起这一问题,提出了若干处理办法。
  • 摘要:本文就关于柱下单桩基础设计中若干问题的进行讨论,其中包括:采用柱下单桩基础的工程可否不设承台;单桩承台作用的进一步讨论;单桩承台的高度如何确定以及对单桩承台间连系梁设计的讨论。
  • 摘要:有深17m的基坑,基坑底部是粉细砂层,承载力不满足主体基底设计要求,要进行加固,为避免开挖后才处理(尽量减少基底的暴露时间),拟在基坑开挖前用搅拌桩对-17~-23m的砂层进行加固。讨论时有人提出搅拌桩极限加固深度只能到17m,不知是否如此?本文就此进行了讨论。
  • 摘要:湖南某局部八层全框架商住楼,2001年10月23日,突然发现底层部分外墙800mm×800mm面砖脱落,从脱落部位发现墙体砌筑质量较好,24日又发现三层框架梁及住宅填充墙开裂,此后每天有新的裂缝产生,原裂缝长、宽均增加,填充墙变形加剧,门开启不灵。笔者在当时发现的梁裂缝处进行贴纸,以便更好的进行裂缝观测。本文现就 人工挖孔桩建筑下沉的观测及处理情况进行了介绍,对地质资料,周边情况以及工程情况进行了介绍,采用沉降观测和裂缝观测对原因进行初步的分析。
  • 摘要:本文介绍了物质描述和空间描述,并探讨了大变形条件下的应力和应变的度量以及几何非线性问题的有限元列式。
  • 摘要:本文对什么是静力凝聚进行了介绍,提出了三维框架几何非线性时程分析问题(动才凝聚),对自由度聚合程序处理实例进行了讨论。
  • 摘要:本文探讨了ANSYS中的量纲问题,ANSYS中对量纲要求很宽松,只要单位保持一致就可以了。建议用公制,毕竟单位的相互转换比较容易,自定义容易出错。其实,很多时候是刚刚开始用ANSYS,并没有注意到量纲问题,到后来出问题了,再改动又太麻烦,只好用下去。所以开始就用公制,就没有什么问题。通常使用/units命令来说明使用的量纲。用/status命令可以查看到采用的量纲。但是,量纲的设置与实际分析丝毫没有关系,仅仅是提示自己在用什么样的量纲作分析而已。为了避免结果分析时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建议采用一套常用量纲,如:m, kg, s等。可以试着自己用不同量纲建模算一下,就能体会了。
  • 摘要:从ANSYS理论说明书的推导来看,引入了对数应变,有人认为这种对数应变是真应变,笔者觉得这一点值得探讨,应变定义一般分为三种:工程应变,或称为柯西应变,即小变形情况下通常的应变定义。大变形情况下,以初始构形为基础,可定义格林应变。笔者讨论了ANSYS中有多种变形定义;LARGE ROTATION大转动问题以及Stress Stiffening的几何非线性(大变形,小应变)。
  • 摘要:本文对ANSYS中预应力的模拟方法进行了介绍,讨论了以下几点:(1) ANSYS中混凝土用solid65来模拟,预应力筋用link10单元模拟;(2) ANSYS中预应力模拟的两种方法:等效荷载法及实体力筋法。
  • 摘要: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受较大集中荷载,在ANSYS6.1中plot results>con-crete plot看到裂缝后,如何查看这些裂缝的宽度和深度?在进入非线性状态后,如何模拟裂缝开展并得到最终裂缝宽度?本文对线性分析中混凝土裂缝的处理;关于如何得出裂缝宽度和深度的讨论关于混凝土的开裂准则以及查看裂缝显示时如何调整恰当的比例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 摘要:本文介绍了ANSYS和SAP2000中剪力墙的模拟,(1) ETABS的用户手册已经明确说明它的楼板和墙可以用膜单元、纯弯曲板单元和壳元(膜元+板元)模拟,因此可以说明它的壳单元与SAP2000是一样的;(2) ETABS, SATWE的静力凝聚不是为减少自由度,而是为了解决墙(楼板)开洞问题的。他们都把墙分成3X3的网格(9个单元),而且对单元4条边界线的中间节点处理上同样采取由用户选择作为出口节点(精确方法)和内部节点在单元凝聚(近似方法)两种方法;(3) SAP2000的板元划分为4个小单元,凝聚其内部自由度的做法也不是因为精度,而是为了构造协调元(即不仅节点处位移和转角相等,而且单元相接的边上位移也协调);(4) SAP2000, STABS的壳元中板弯曲部分都可以选用非协调板单元(打开厚板开关)。(5) SATWE的壳元中弯曲板部分与SAP2000, STABS有所不同。SATWE的板元在单元间公共节点的自由度相等,而公共边上是部分协调的(即离散Kirchhoff假定),SAT-WE的说明书上有说明;(5) SAP2000, ETABS, SATWE的壳单元的膜元部分都是采用带法向转角的平面应力单元。这三个程序的说明书上都有说明。
  • 摘要:本文探讨了AutoCAD 模型输入ANSYS的方法:1)对于三维实体(3d Object);2)用iges格式;3) cadToansys优点是可转换成梁单元,缺点是能转换的实体类型太少;(4) dxf2ansys具体使用方法。
  • 摘要:本文用SAP2000分析桁架时杆件的模拟。提出了相关的讨论意见:用release实现铰接来模拟桁架是正确的。改变抗弯刚度来模拟桁架存在若干问题:首先是变形问题,既然抗弯刚度为零,其弯曲变形必然与实际不符合,而桁架的二力杆的抗弯刚度是不为零的,SAP计算的变形结果与实际一致;其次,release释放杆端弯矩后,杆的自重均匀分配给两端,而抗弯刚度为零的梁,其两端还会有自重产生的弯矩,对于桁架,节点弯矩是无法得到平衡的;SAP抗弯刚度的修正有其实际意义,特别在板单元更是如此,大家可以建一个简单的板的模型,试着通过改变板厚和修正抗弯刚度就会发现其中的差别。
  • 摘要:隅撑对称布置时,是否可按拉杆设计?笔者现就这一问题进行讨论,按现行国家推荐性标准CECS 102:2002,隅撑应按轴心受压构件设计。隅撑一般设计为对称布置,但也有少数企业按单侧布置。笔者提出的“隅撑对称布置时,是否可按拉杆设计?”观点很新颖。反对者认为规程的规定出于刚度要求,按拉杆设计降低了支撑刚度以致会降低安全度;支持者认为从力学上可以成立并能达到安全经济的要求,最终的结论需要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试验的检验,也需要规程制定单位的认可。
  • 摘要:(一个框架支撑体系建筑,竖向支撑,梁不考虑轴向变形,验算主梁时,次梁搭接在主梁中间。本文探讨了次梁算不算是主梁的一个侧向支撑,并对保证验算主梁施工阶段的稳定性提出了相关的措施。
  • 摘要:某正在施工中的一钢结构制造车间发生倒塌事故。据现场观察,坍塌的钢架多达18根,横梁跨度近40m,均已严重扭曲变形,如右图所示。Tennisman 此工程跨度为39.8m。有人说是其中一榀先倒而且是边上的,再带倒了旁边的钢架。从断了的地脚螺栓推测,属于多米诺骨牌效应式坍塌。轻型门式刚架结构的应用可说是遍地开花,但随之而来的是事故频发,总结归纳事故原因,其实还是要回到基本面的分析,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设计方面、制作方面和施工设计方面。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