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第十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微循环学术会议
第十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微循环学术会议

第十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微循环学术会议

  • 召开年:2014
  • 召开地:苏州
  • 出版时间: 2014-10-11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微循环专业委员会

会议文集:第十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微循环学术会议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脑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s)介于血流、血液和脑组织之间,与细胞外基质、星形胶质细胞共同构成血脑屏障.CMECs具有鲜明的组织结构学特点,即细胞与细胞之间形成紧密连接,履行着独特的功能.利用原子力显微技术(AFM),建立了体外培养大鼠CMECs高分辨成像及力学行为表征的方法.系列研究发现,当CMECs之间形成紧密连接后,细胞内应力纤维彼此之间相互紧密连接,形成稳定的应力网络,能对抗相对大的侧向力(剪应力).当利用AFM的接触模式连续扫描,定量施加侧向力(15-42nN)时,应力纤维可产生适应性改变,即沿施力方向重新组装排列.在局部微区(纳米尺度)施加法向力(~70nN)时,细胞应力纤维网络中可出现应力敏感点,从而对整个细胞的应力纤维网络,甚至细胞核区结构产生影响。当经过氧化氢(300μmo1/L)处理25分钟后,细胞应力纤维网络结点减少,在相同侧向力(15-42nN)作用下,细胞皱缩。上述实验提示,微血管内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力学因素不容忽视。另外,在实验动物体内以及体外研究均发现,缺血状态可引起细胞内应力纤维重组,从而使过多形成的细胞内囊泡相互连接,最终形成跨细胞的微米级通道,相关研究为血脑屏障的跨细胞大物体传递提供了新的信息。中医血癖证中气血运行不畅的突出表观描述即为血流剪应力下降,涉及微血管内皮生物力学行为的改变。因此,中医“补气以活血”理论的逻辑表述可以理解为生物力学因素的调整。基于中医补气活血理论,我们在国际学术界提出了“生物力药理学”这一新兴的理论体系,一方面重视生物力学因素的等效药理作用,另一方面强调药物通过改变力学行为而发挥作用。同时重点突出力学因素与药物的联合作用。因此,微区力学表征手段与方法学的建立,将中医整体理论框架的研究与目前科学前沿一纳米科技相对接,从新的层次拓展中医核心逻辑,有望为中医理论的客观化研究提供新的手段与视角。
  • 摘要: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von Willebrand factor)不但可以介导血小板粘附到血管损伤处,而且可以介导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的粘附.VWF发挥凝血功能主要依赖于A结构域和C结构域的参与,进一步影响血小板的激活、聚集过程.本研究首先通过微量热泳动(MST)实验得出A1与A2结构域之间的平衡解离常数Kd=965±76.6nM,而A1与A2△CC结构之间的平衡解离常数Kd=5850±735nM,说明位于A2结构域末端的相邻半胱氨酸(Cys1669、Cys1670)参与A1结构域与A2结构域之间的相互作用.进一步,通过生物信息学ConsPPISP,分析了A1与A2结构域及其与血小板表面受体GpIb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潜在位点.其次.利用AutoDock预测出A2结构域与C结构域之间最可能存在相互作用的分子构象.通过血小板聚集仪实验发现A1A2A3,A1A2A3(C1669A,C1670A)均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并且突变体A1A2A3(C1669A,C1670A)的抑制作用高于野生型AlA2A3的抑制作用;同时还发现C结构域可以促进血小板的聚集,促进聚集的机制可能是C结构域参与介导VWF分子之间的自缔合。
  • 摘要:经变画是用画像来解释某部佛经的思想内容.“形象医学”是指“经变画”中反映出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与生活中同疾病作斗争的方式方法形象化的表述。敦煌壁画中经变画的“形象医学”,有近百幅之多。这些壁画以治病救人、揩齿刷牙、剃头洗浴、气功健身、洒扫庭院、拦护水井、建造厕所、煮沸牛奶等社会医疗卫生的形象画面,再现了古丝绸之路千百年前的民俗生活片断。它与大量的医药文献共同构成了敦煌中医药学的两个基本骨架,从理论到形象,从经文到壁画显示了敦煌中医药学的独特风貌和内涵。
  • 摘要: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脂症等均属心血管疾病范围,严重威胁着中老年的身体健康.现介绍几种治疗心血管病的"药茶"及其疗效,供对症选用.包括:山楂荷叶茶;菊花乌龙茶;莲心茶;柿叶茶;决明子茶;葛根茶;丹参茶;首乌茶;构祀茶;槐花茶;桑寄生茶。
  • 摘要:血小板激活后,发生一系列变化,导致:1).整合素αⅡbβ3活化,血小板聚集:整合素αⅡbβ3由同配体(主要为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原)亲和力极低的、弯曲的静息状态,变为同配体亲和力极高的、伸直的活化状态(此过程被称为"由内向外(inside-out,I0)"的信号传导);可溶性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通过结合相邻血小板上活化的整合素αⅡbβ3,象桥一样将相邻的血小板连接在一起,在形成血小板聚集体的同时,启动"由外向内(outside-in,OI)"信号传导.2).血小板内颗粒释放:主要是致密颗粒和α颗粒,对血小板激活起正反馈的放大作用.虽然目前普遍接受的观点认为整合素介导的OI对血小板的激活起着正向释放能力放大作用,但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相反的结果. 整合素aⅡbp3的活化是血小板聚集的前提条件,而血小板内两种蛋白即Talin和Kindlin3同阳亚基细胞内段的结合则是整合素活化所必须的。鉴于PI3K/Akt信号途径也参与血小板的颗粒释放,推测整合素aIIbp3介导的OI信号传导对激活剂诱导的血小板的颗粒释放也具有抑制作用。为此,比较了整合素缺失或阻断的血小板同正常血小板的颗粒释放能力,并得出结论。综上所述,整合素介导的OI信号传导通过激活SHIP-1,对I3K/Akt信号途径进行负调控,从而促进激活的整合素、血小板向失活状态转化,诱导血小板聚集体解离,预防体内异常血栓的形成。
  • 摘要:本文基于新一代测序等高通量数据(DNA-Seq和RNA-seq数据)和芯片表达数获的心血管疾病循环miRNA分子谱数据库检测技术构建心血管疾病背景下的循环非编码RNA(循环miRNA)表达谱,融合多维组学信息(转录组、互作组和功能组等),从系统生物学角度识别心血管疾病早期无创诊断风险循环标志物,识别在心血管系统疾病背景下循环miRNA生物学关键通路和关键基因,实现挖掘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关键的循环非编码RNA以及协同调控风险通路的分析平台,为心血管疾病分子机制研究,寻找心血管疾病早期诊断和识别疾病的分子标志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探讨循环非编码RNA协同调控网络及其风险通路是全新的具有挑战意义的课题,同时也具有不可估量的应用前景和价值。
  • 摘要:马王堆出土的《导引图》是现存最早的一卷保健运动的工笔彩绘帛画,它不光是年代早,而且内容非常丰富,为古代文献中失散不全的多种导引与健身运动找到了最早的图形资料,也为研究导引的历史发展提供了研究线索。从功法的具体形式来看,《导引图》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徒手运动,帛画中大部分都为徒手运动;二是器械操作,如“以杖通阴阳”之类,帛画中出现过盘、棍、球、袋等四种器械,用来辅助行功;三是行气吐纳,如仰呼等;四是意念活动,某些图像表现为凝神入静的存想状态。从术式的功能来看,可以进一步分为养生功和医疗功。养生功主要是以养生保健为目的,模仿各种动物动作的功法,如蝗螂、熊经、鹤北、猿猴等。譬如“蝗螂功法”,则保持两足并立,两手上举,延伸至自己感觉到极限,然后转腰向左右弯曲。医疗功则主要以治疗为目的或作为治疗辅助手段,促使机体恢复健康,表述为标明“引”治某种疾病的术式,如引颓、引温病、引膝痛等。譬如“引颓”,即颓病之病,现代称腹股沟斜病,则保持两足左右分开与肩同宽,站立,两膝关节微向前屈,双手微外展并且下垂,头微向前俯看。rn 马王堆导引术开创了中国导引运动养生之先河,在其后两千多年历史中,它不仅一直为医家和养生家所广泛采用,而且在道教和佛教界也广泛用作修炼身心之法。医圣华佗采撷《导引图》之精华,创造了“五禽戏”,不仅使得自身“年且百岁,尤有壮容”,更是流传至今,成为中国传统保健体育代表项目。《导引图》的发现对我国运动养生文化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