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第一届气候变化与健康论坛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第一届气候变化与健康论坛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第一届气候变化与健康论坛

  • 召开年:2010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0-09-16

主办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会议文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第一届气候变化与健康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在很大程度上,公共健康依赖于安全的饮用水、充足的食物、安全的居所和好的社会环境气候的改变可能影响以上所有的条件。简单地说,气候条件的变化会产生三方面的健康影响:①相对直接的影响,通常是通过天气模式的改变(温度、降水、海平面升高和更频繁的极端事件)直接影响人类健康;②气候变化一导致各种环境变化和生态破坏,进而产生的健康后果;③紧跟气候变化导致的经济混乱、环境衰落和冲突过程,失意和流动人群中将发生各种健康问题,如外伤、感染、营养、心理问题和其他问题。
  • 摘要:从高温热浪、极端气候事件、空气污染、海平面上升等角度综述了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就气侯变化对媒介传播性、水源性、食源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及部分慢性非传染病的影响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该领域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和研究重点,包括法律体系的建立、机理的研究、疾病负担的测量以及成本效益分析等.
  • 摘要:目前,WHO正在开展一个全球的策略,该策略勾勒出保护人类健康免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国际应对的进程和框架:WHO正与联合国发展计划署(UNDP)共同合作开展一个新的项目,目的是开发保护气候变化下的健康的方法,该项目由全球环境基金资助,正在全世界7个国家开展;在各国开始实施保护健康免受气候变化影响的行动时,WHO承担了开展气候变化和健康的监测和评估项目的任务。
  • 摘要:以气候变暖为标志的全球气候变化已引起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科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几次关于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影响的系统评估表明,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中国在经历了30年的经济快速增长之后,极大地促进了社会进步,提高了民众的生活水平,但由于这种增长建立在粗放型发展的基础之上,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健康损害.温室气体排放所导致的气候变化是世界共同关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与气象条件改变有关,由气候变化引发的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呈现上升趋势,与世界其他地区一样,气候变暖已经开始危及中国人群的健康.如何适应气候变化,保护人类健康,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任务之一.提出要健全我国环境与健康管理的协作机制,重视相关政策的调研和策略研究,促进和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人体健康领域的科技基础平台和基地建设,加大环境与健康管理和技术人员能力建设,成立多部门参与的团队,使气候变化适应计划能整合进更广的领域。
  • 摘要:全球变暖的大趋势和不新增加的输入病例被认为是登革热在中国重新出现而且流行范围不断扩大的原因.通过对一些登革热流行地区的天气因素进行分析,了解天气因素与登革热之间的关系.广州、福州和宁波的天气因素被用于分析交叉相关分析,根据天气和登革热疫情的时间关系,构建了我国登革热流行的气象风险地图.结果显示天气因素对登革热疫情都存在8~10周的延迟影响.我国登革热的高风险地区主要在华南和华东的沿海地区.华南地区登革热经常暴发,华东沿海地区的南部近年来登革热也多次暴发.虽然有些地区还没有登革热流行的记录,但应该加强对输入性病例的监测和管理,防止出现本地流行.
  • 摘要:旨在采用区域气候模型PRECIS模拟的A2、B2两种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预估2050年时段(2046-2050年)和2070年时段(2066-2070年)我国血吸虫病的传播范围和强度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相对2005年时段(1991-2005年),2050年和2070年时段A2、 B2情景下血吸虫病分布范围的北界线出现北移,在中国东部尤其是江苏和安徽省境内北移明显.2050年时段,A2、 B2情景下的血吸虫病潜在北界线分布相似.长江、洞庭湖及鄱阳湖周围的血吸虫传播指数明显上升,以洞庭湖周围与湖北省内的长江沿线区域上升更加明显.2070年时段,A2情景下血吸虫病潜在北界线的北移趋势明显大于B2情景,进入到山东省境内.血吸虫传播指数进一步增加,A2情景增加的幅度明显大于B2情景.总之,在未考虑将来的适应措施与其他环境因素对血吸虫病传播影响的前提下.A2、B2情景下的血吸虫病的流行区分布和传播指数都将发生明显变化,其中A2情景对我国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程度大于B2情景.
  • 摘要:气候是传染病传播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气象学家们预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2℃。气候变化将可能干扰地区的天气形势和生态平衡,从而造成对人体健康的多方面影响。在由气候变化产生的健康效应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对传染病传播的影响。要实施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以及“可持续控制”策略等,实施传染病监测和媒介生物监测,开展气候变化对传染病影响的相关研究,参与气候变化对相关传染病影响的国际交流、合作。
  • 摘要:目的:探讨高温对武汉市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影响.rn 方法:收集2003年武汉市死亡资料及气象资料描述武汉市2003年夏季日最高气温与心脑血管疾病日死亡数的时间序列,对高温期和非高温期的心脑血管疾病平均日死亡数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夏季日最高气温与心脑血管疾病逐日死亡率的关系.rn 结果:在2003年夏季高温期有明显的死亡高峰高温期的心脑血管疾病平均日死亡数.男性和女性平均日死亡数分别是非高温期的1.92、1.56和2.34,倍高温期的死亡总数占该年夏季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总数的31.8%.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明显增加的日最高气温临界值是36℃,单位温度死亡危险度为2.8/100万.rn 结论:武汉市高温天气对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有显著影响.
  • 摘要:心脑血管疾病是当前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而气象条件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诱因之一.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各种气象因素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日益受到公众的关注.本文从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两个角度,重点阐述了近年来使用越来越广泛的时间序列研究和病例交叉研究两种研究设计,并对气温、气压、气湿、风速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结果进行了综述.
  • 摘要:利用Hadley气候预测与研究中心的区域气候模式系统PRECIS (Providing Regional Climate for Impacts Studies)进行宁夏地区SRES A2、B2情景下2071-2100年(2080s时段)日较差、夏季日数及霜冻日数变化响应的初步分析.将ECMWF1979-1993年的再分析数据(ERA15)作为边界条件驱动PRECIS模拟宁夏地区的日较差、夏季日数及霜冻日数.模拟值与台站实际观测资料进行的对比分析表明,PRECIS能够模拟出宁夏地区这些极端指标的空间分布差异和年际变化,总体上来说,日较差、夏季日数模拟值偏大,南部地区霜冻日数的模拟值偏小.3个极端指标气候基准时段(1961-1990年)的模拟频率和观测频率的对比分析表明,PRECIS能够模拟出极端指标的频率分布.另外,用观测数据对模式数据进行了订正,经验证,订正后的值与观测值的吻合程度明显提高.相对于Baseline,SRES A2、B2情景下2080s宁夏大部地区的日较差将减少;夏季日数将增加,两种情景下平均每年增量分别可达69d和48d;而霜冻日数将减少,两种情景下平均每年减少量分别可达50d和36d.
  • 摘要:利用区域气候模式和作物模型,模拟了IPCC/SRES,A2和B2情景下未来中国粮食作物的单产变化,结合人口和经济发展,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的温度阈值.结果表明:不考虑CO2的肥效,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的温度阈值可能在2.0~2.5℃左右,考虑CO2的肥效,农业生产不存在温度阈值,考虑了技术和贸易因素后,忽略CO2肥效,A2情景下的基本粮食安全有可能存在问题,考虑CO2的肥效后,气候变化不会影响到中国的粮食安全.
  • 摘要:气候变化对环境与健康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该文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土壤环境的胁迫效应,并概述了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直接与间接影响的研究进展,气候变化对人类环境与健康的影响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值得关注.
  • 摘要:目前,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的组织编纂工作己经启动,确定了编写大纲,预计最终报告将在2014年发布。本次主席团会议从世界各国政府推荐的3260位候选人中遴选出835位主要作者,其中第一工作组258,第二工作组302,第三工作组271。我国政府推荐的190位候选人中有44位入选,其中第一工作组有18位,第二工作组有11位,第三工作组有15位。秦大河院士任第一工作组共同主席。第二工作组第五次评估报告主要评估气候变化影响、适应和脆弱性问题,共计三十章,分A和B两部分,A部分20章评估共性问题;B部分10章分区域进行评估。强化了对区域影响的评估,强化了适应的内容,增加了经济学的内容。
  • 摘要:气候变化促使中国走低碳经济的道路.城市是低碳经济的缩影.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对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和发达国家城市重建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式,即使对中国自身也是如此.中国城市化进程必须解决经济、环境和能源相协调的核心问题.高速的城市化既带来巨大的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低碳生态型城市发展战略是可持续发展的集中体现.要紧紧抓住低碳发展的主轴,配以生态的要求,推动技术发展和建立低碳经济,才能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 摘要:近百年中国气温变化总的趋势与全球是一致的,并且比全球平均略高。变暖主要出现在冬季。中国大气温室气体浓度观测结果也与全球代表性台站(如MaunaLoa)的一致。降水从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至今表现增加趋势,也与全球情况一致。海平面上升增加的趋势和量值与全球基本一致。其它一些气象与环境变量也大致表现出与全球一致的变化,如冰川退化,极端天气与气候频率与强度增加等。上述事实表明,中国的区域气候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密切关联,作为气候系统的一部分,对全球整个气候系统变化的响应十分明显。
  • 摘要:综述了气候变化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着重分析了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影响的极端天气、传染病等主要方面与途径、适应气候变化的主要措施,提出了气候变化与人体健康关系研究中的科学问题及优先研究领域.并从国家层面上探讨了如何加强能力建设与制度建设等保障措施,包括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与疾病控制能力建设,强化健康教育,改善人居条件与自然生态系统,提高与人类健康相关的适应对策实施力度等。
  • 摘要: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了一个全新的重大挑战.本文描述了全球气候变化的过程,目前及未来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以及人类社会如何通过适应战略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来缩小其负面影响.一提起“气候变化与健康”,必须区别几种气象暴露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也即天气、气候变异和气候变化。提出近年的研究表明,人类对气候健康关系的理解日益加深,这主要得益于IPCC的促进和其他地区及国家层面的政策回顾.气候因素是多种媒介传播疾病、多种肠道疾病和某些水相关疾病的重要决定因素。气候逐年差异和传染病的关系在能够确定气候差异的地方和脆弱人群中是最为明显的。厄尔尼诺现象为理解未来全球气候变化对传染病的影响提供了一个例子.目前全球范围内出现传染病明显攀升的趋势,其中包括某些新的流行疾病(HIV/AIDS、汉坦病毒疾病、丙型肝炎、SARS等)。这体现了人口、环境、社会、科技和人类生活方式的急速变化的综合作用.气候变化还会影响传染病的发生。提出 要宣传政策,需要评估气候变化对健康影响的大概程度.这将说明在哪些地区哪些特定的影响可能是最大的以及通过削减气体排放量能在多大程度上避免由气候引起的疾病负担。以上这些也将指导形成健康保护策略.严格地说,同温层的臭氧减少不是发生在对流层的“全球气候变化”的一部分。然而,近期有人发现了臭氧减少和温室气体导致的变暖之间的几个互动现象。可持续性对于维持地球上生态系统及其他生物物理生命保障系统是必需的。如果这些系统恶化,人类的幸福与健康将受到危胁。科学技术可以节省时间,但大自然也有它自己的底线。必须在“地球”的这个限制内生存。因此人类群体健康状况在可持续发展的转变中已受到人们重点关注.
  • 摘要:中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艰巨,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面临着比发达国家更为严峻的挑战。中国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全面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气候变化问题是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挑战,解决气候变化问题需要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的通力合作。中国愿与世界各国一道,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事业进行不懈努力,为保护人类共有的气候系统不断作出新贡献。
  • 摘要:旨在综述评估各类模型在媒介传播性疾病中的应用前景.首先对媒介传播性疾病的流行及其与气候特征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综述了评估模型的种类与评估方法,包括气候因子决定性模型和数理统计学模型两大类,并分别以疟疾、血吸虫病和登革热等3种媒介传播性疾病为例,列举了两类模型在这些疾病中的应用与评估方法.最后提出了气候变化对媒介传播性疾病传播影响的未来研究方向和重点,今后研究要评估气候变化对疾病传播造成的已有影响,预测未来影响范围与强度及预见未来变局,并提出科学的适应对策.
  • 摘要: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把气候变暖作为一个全球环境问题提了出来.80年代,这一问题开始成为国际政治和外交议题.全球气候变暖不仅对环境、水资源、区域海平面上升、农业、自然植被等产生影响,对人类健康也产生较大的影响:暑热天气的延长及高温高湿天气直接威胁着对地球升温敏感的中纬度地区的人们;全球气候变暖为许多病菌的繁殖、传播提供了更好的温床,会使这些病由热带、亚热带向北扩散,受这些疾病威胁的人口将增加,且流行时间将延长;与此同时,气温升高"城市热岛"效应加剧,空气污染更为显著.气候变化问题正在成为深刻影响21世纪全球发展的一个重大国际问题.rn 为了减少热浪对健康的危害,许多国家建立了热缝康预苦预报系统,以最快的速度把最准确的气象情报传达给公众,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使公众的损失降到最低。欧洲对HHWS的建立较为重视.如德国每天发布天气预报外,同时还发布“健康预报”。前苏联、美国、日太等国也相继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在WMO/WHO资助下,费城、罗马等地已建立了基于气团分类的热浪监测预替系统。我国上海也开展了热浪监测与健康预警系统的研究.南昌、杭州等也有生活气象指数的报道。研究表明HHWS的建立可大大降低热相关病死率和发病率,是目前降低不利气候条件所造成的损失的有效措施之一,但不局地区的气候条件各不祀同,因此,HHWS的建立需要地区化、城市化。
  • 摘要:与我国气候变暖相伴随的是一些媒介生物性传染病的新情况,对此很多专家对此进行了研究、预侧。我国疟疾流行区主要分布于以北纬45°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全球气候变暖所带来的气候变化对蚊虫北移带来可能性,蚊虫向北扩散可使疟疾流行区扩大。同时,气候变暖可使原流行区疟疾传播季节延长,从而使疟疾流行程度增高。我国海南省加世纪80年代初期和中期曾发生登革热大规模流行,病例数分别多达4d万和16万多例,死亡分别为65和410例,造成了巨大损失。登革热已被我国列为国际监测传染病。近年登革热的分布最北已到了江苏和上海。而据俞善贤等(2005)研究,按现在的气候变化趋势,到2050年,海南省的大部分地区很可能由非地方性流行区转变为地方性流行区,使登革热的潜在危害性更严重。一般认为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的北界位于北伟33°15'。全球气候变暖所带来的气候变化,如冬季最低气温升高、降雨量增多,对钉螺北移带来了可能性。同时,一些大型的水利工程如南水北调也有可能使钉螺在调水过程中随水流向北迁移扩散,从而使血吸虫病也向北方地区扩散,便血吸虫病流行区扩大;也使原流行区内的血吸虫病流行程度有所增高。我国虽鲜见有乙脑暴发流行的报道,但流行区城较广,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包括北京都有流行,而且近年来不断北移,造成东北和内豢古地区也有少量发病。
  • 摘要:气候变化对水源性传染病的影响已引起国内有关专家学者的重视,但是我国在这气候变化可能对水源性传染病传播的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方面的研究尚少,主要原因是部门分割、信息资源难以共享和学科间的交又渗透不够所造成的。rn 分析气候变化对水源性疾病的影响,需要包括医学家、流行病学家、气象学家、生物学家、数学家和社会学家多个学科间的密切合作,需要有生态学的观点和可持续的观点。加强疾病的监测和应对、拟合模型预测,以及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测量技术的应用,这些都能为医学家和流行病学家提供更前瞻性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了解作为疾病出现和“三间分布”的改变的决定因素的气候和疾病生态变化之间的联系,将极大地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预防策略。rn 总之,面对全球气候变化,水源性疾病不断扩散的形势,须共同努力,防止地球气候继续恶化;同时,加强对气候与相关传染病传播间关系、预测预报的研究,为人类的安全与健康而努力。
  •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城市夏季高温对居民健康状况的影响.rn 方法:在广州,南京和哈尔滨市分别对300名城市居民进行健康问卷调查,同时收集相关气象资料,分析不同城市夏季高温对居民健康状况的影响.rn 结果:广州、南京和哈尔滨市分别位于不同的纬度,气候特点各不相同.广州常年温度较高,日温差小,南京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哈尔滨一年四季气温跨度较大,日温差大.2003年夏季广州、南京和哈尔滨的空调使用率分别是B5%、75%和12%,失眠率分别为21.6%、38.3%和12.9%,疲劳症状发生率分别为21%、25.1%和15.2%,疾病加重发生率分别为5.0%、7.3%和6.1%,中暑率分别为21.6%、38.3%和12.9%.rn 结论:夏季高温除了易引起中暑外,还可使人们出现失眠、疲劳症状、疾病加重等,不同气候特征的城市居民对热的耐受性不同,但是气候持续变暖对我国不同纬度城市的居民健康均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威胁.
  • 摘要:在“中国-联合国气候变伙伴框架项目”的气候变化适应部分设立了“气候变化与健康”的子项目。卫生部为该项目中方核心负责部门,世界卫生组织(WHO)负责项目的国际协调。rn 本项目帮助中国提高贯彻《国家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的能力。项目的整体策略是传播适应气候变化的知识与技能,加强中国卫生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的环境与健康风险管理。主要目标包括提高环境与健康管理水平,优化气候变化减缓和适应政策,同时加强政策的执行力度,以保证减缓和适应措施能够被地方政府所贯彻。
  • 摘要:利用Hadley气候预测与研究中心的区域气候模式系统PRECIS单向嵌套该中心全球海-气耦合气侯模式HadCM3高分辨率的大气部分HadAM3H,分析了SRES A2情景下2071-2100年相对于气候基准时段(1961-1990年)中国区域的气侯变化,包括温度和降水的年际、季节和日变化以及极端气候事件的变化趋势.模拟结果表明:温度呈明显增加趋势,其中新疆和东北地区增温明显.而降水表现了更大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冬季南方降水减少但沿黄河流域的降水明显增加,夏季与冬季相比呈现出相反的趋势.此外,连续高温日数呈现增加趋势,而连续霜冻日数呈现减少趋势.连续湿日数也表现出一定的增加趋势.
  • 摘要:自2004年起,张金良研究员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和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工作期间,借助于"城市环境气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研究(北京市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开展了我国气候变化与健康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文献的综述和整理、气象因素与不同疾病发病和死亡的关系研究和国内外会议交流等.
  • 摘要:我国需要开展2050年能源与气候变化的研究.气候变化是本世纪人类共同面对的最大挑战和威胁,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约束因素.在气候变化、人口、资源和环境的限制条件下,如何优化中国的经济结构,讲求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如何引领低碳经济发展,是需要回答的问题。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