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创作方法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三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2197篇,会议文献有162篇,学位文献有425篇等,艺术创作方法的主要作者有彭李千慧、王平、黄碧波,艺术创作方法的主要机构有武汉理工大学、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苏州大学艺术学院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沉浸式交互虚拟现实展馆是目前较为先进的虚拟现实展管技术,但是目前现有的沉浸式交互虚拟现实展馆系统存在运行速度慢、模型加载速度慢、瞬移和交互有延迟等问题。本研究...
2.[期刊]
摘要: 新媒体背景下敦煌文化的IP形象除需具备个性化、形象化、互动性等特点外,还需全方位展现敦煌文化中所蕴含的中华优秀文化因子。敦煌IP形象不仅是视觉印象,更是一种从...
3.[期刊]
“中国式工艺美术”的跨文化视野:雷圭元《工艺美术技法讲话》的写法与价值
摘要: 1929~1931年间游学法国的雷圭元具身体验了欧式现代工业文明与生活风尚,见证了诸多东西方造物艺术交流的历史物证,随后于1936年撰写出版了《工艺美术技法讲...
4.[期刊]
摘要: 近现代西方设计师通过对中世纪抄本的持续学习与研究,推进了版式设计的发展。其中以威廉·莫里斯和杨·奇肖尔德二人的贡献最为显著。莫里斯总结提炼了中世纪抄本的美学范...
5.[期刊]
摘要: 《聊斋志异》作为中国文学史上鬼怪狐妖小说的巅峰,天马行空的故事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对于插画的创作是非常可贵的。整篇文章以设计文化学为基础,对《聊斋志异》插画的发...
6.[期刊]
摘要: 作为目前世界上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大的国家之一,我国多年来因垃圾处理不善而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与健康代价。2018年我国开展“无废城市”试点,力图将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
7.[期刊]
摘要: 印象派画家莫奈说的“真正的美无需理解”,是自欺欺人之谈!他们的胡扯乱论,就是诱人理解!争取更多上当受骗者!没有理解,不会认可,有形物体的生命不可能运动,自然不...
8.[期刊]
以人民为中心:新时代文艺创作的原则与路径--基于"人民至上"宝贵经验
摘要: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观强调以人民为中心是文艺创作的必然归宿。新时代文艺要坚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原则,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
9.[期刊]
摘要: 设计作为一种“新人文艺术”,是构建人--物--环境之间新型关系的社会媒介,主要体现为:产品是美学向生活世界进行探索的实践媒介,提供了审美进入现实生活的工具和手...
10.[期刊]
摘要: 总结中国字体设计的技术演进,讨论与字体关联的社会观念转变,揭示设计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本文认为:20世纪中国近现代字体设计发生了重要变革,机械化改变了手写的方式...
11.[期刊]
摘要: 在与服装、服饰相结合的形式之下,可穿戴乐器的本质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交互音乐控制器,其交互过程的核心即是人的身体。它附着于人体之上,通过各种方式拾取、分析人类的...
12.[期刊]
摘要: 无论是在营造还是在欣赏层面,现代乡村聚落景观都呈现出了山水意境的缺失。其主要表现为:视觉画意的偏狭、运动性观赏模式的凸显、空间感知的均质化。由此看,景观内涵的...
13.[期刊]
摘要: 从生态伦理的视角看待公益海洋海报设计,明确设计理念,以海洋生物苦难表达设计主张、表现海洋之美倡导和谐共生、披露破坏海洋环境的行为争取道德支持、宣传规范条约传导...
14.[期刊]
摘要: 展览环境中的色彩不仅是一种审美的形式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观众认知。本文主要从三个层次探讨色彩运用对观众认知的影响。首先,由于自身属性,色彩对人的视觉和心...
15.[期刊]
传统博物学视域下的《山海经》元素在当代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基于传统博物学被西方博物学取代从而逐渐被人们忽视的问题和现状,以《山海经》中的元素作为设计研究方向,从传统博物学视域对《山海经》中所记载的神话异志、山川地理、...
16.[期刊]
武汉工人业余版画创作与社会主义新人塑造--以“武汉美术馆藏工业版画作品展”为例
摘要: 工人阶级是中国近代新文艺的萌芽和主要阵地。在战时,鲁迅所领导的新兴木刻承担着社会启蒙与救亡的使命。建国后的版画创该作如何延续抗战时期以来所形成的先锋姿态与革命...
17.[期刊]
摘要: 徐渭在《肖甫诗序》中提出了“有诗人而无诗”与“有诗而无诗人”的分类,并提倡“有诗而无诗人”的创作,此种创作方式以其文论中“情”的观念为基础。徐渭的分类承刘勰《...
18.[期刊]
“丰碑”的历史记忆与想象建构--以“太行”为叙事的主题美术创作
摘要: 从身处太行烽火岁月的革命宣传,到新时期以来有关历史主题的叙事创作,以“太行”为精神内容的美术作品一直层出不穷,在20世纪以来革命历史记忆的书写和民族精神的构建...
19.[期刊]
摘要: 目前我国与儿童相关的色彩设计普遍以成人审美作为主要参考,或只考虑色彩的艺术性,一些设计忽视色彩对儿童成长的影响,轻视儿童的色彩认知特点及需求,未遵循儿童的视觉...
20.[期刊]
摘要: 香云纱是经薯莨汁及河泥染整而成的丝质面料,被称为面料中的“软黄金”。香云纱染整技艺在2008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非遗数字化的视域下,香云纱的活态...
1.[会议]
摘要: 如今高科技时代,在寻求知识的同时,也会被各种信息所淹没.低技设计,是一项基于本土哲学和本土基础设施的设计运动,旨在利用可持续的、有弹性的、基于自然的技术来进行...
2.[会议]
摘要: 始于2019年末的COVID-19在影响人类各项生产活动的同时,也反向推动了各行业内部改革的进展.本研究以设计教育为研究对象,试图探索可弥补远程教育缺失的混合...
3.[会议]
摘要: 地域特色的“生态位”就是该地域自身具有的自然和人文的特殊优势,也可以理解为个性化、地方特色及唯一性.事实上,生物学概念的“生态位”现象与地域特色在某种程度上有...
4.[会议]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艺术创作在人们的生活中可以随处可见,在小区的公园中、在企业的经营中、学校的社团文化中等等,这些艺术创作活动已经开始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艺术...
5.[会议]
摘要: 汉文的“艺”在古代指的是六艺以及术数方技等各种技能.英文的art(艺术)与arm(手臂、工具、武器)相通,表示艺术作品,涉及技术和工艺,是对社会生活作形象概括...
6.[会议]
主体重塑: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重要路径——以福建屏南县熙岭乡龙潭村为例
摘要: 21世纪以来,中国社会逐渐进入了“后城市化”阶段,城乡关系与乡村发展问题备受关注,出现了第二波乡村建设热潮.与民国年间的“乡建”热潮不同的是,有一大批艺术家参...
7.[会议]
摘要: 近些年来,党和国家发布了一系列关于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文件和讲话,这些文件和讲话都以较大的篇幅谈到了重视文艺作品的创作和生产.笔者认为,群众文化系统应该重视优秀...
8.[会议]
摘要: 本文对植物点、线、形、面、体等抽象元素,以及植物的色、香、味、名称等意象元素进行总结分析.植物设计形成的艺术无穷无尽,产生的艺术效果作用于人的感官和精神,令人...
9.[会议]
摘要: 苏北地区农家生活文化承载了当地的民俗、民风、农耕等方面,体现和反映了传统农耕的思想理念、生产技术、耕作制度以及文化内涵,是现代设计的重要源泉,本文将通过感受农...
10.[会议]
摘要: 创新能力被誉为21世纪众多工业劳动力中愈益具有竞争力的能力.在VR虚拟现实技术的支持下,第二人生Second Life作为一个虚拟的沉浸式在线平台,已经被世界...
11.[会议]
摘要: 东方设计学是基于东方文化和东方哲学,结合中国传统造物和环境设计的实践和理论积累,兼容并包地汲取现代设计的精华,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构建起的一门具有历史积淀、文化...
12.[会议]
摘要: 当在Google上搜索"东方设计"这个词的时候,Google给的反馈是"中国模式".中国文化是非常博大精深的,所以肯定"东方设计"绝不只是在网上用搜索引擎搜索...
13.[会议]
摘要: 民俗符号不仅是社会生活的自然产物,也是艺术创作的灵动语言,其构成系统包括自然类、造物类、人体类、非物类等几个方面.民俗符号语言的修辞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指事...
14.[会议]
摘要: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拥有非凡的魅力,让中国异彩纷呈的文化通过文字,加以记录、传承.后人领略诸子百家争鸣的盛况、唐诗、宋词、元曲的优美、现代科技的传...
15.[会议]
摘要: 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极简主义,它与艺术相关的表现形式都是形成巨大冲突的.极简主义最初产生于绘画、雕塑等纯艺术领域,后延伸至设计行业,这种简洁精练的设计风格...
16.[会议]
摘要: 关于“设计中的中国文化”,实在是庞大而系统的课题,很难一言以蔽之。南怀瑾先生将文化的基础定义为:言语、文字、思维方式和生活习俗这四个要素。而中国文化这个提法,...
17.[会议]
摘要: 先秦·李耳《老子》: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若拙”而不拙,这是一种技巧、一种观念、一种境界.这是老子关于自然和人为关系的思想,影响了后世的中国美学.老...
18.[会议]
摘要: 南朝钟嵘《诗品序》认为“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外在事物秉气而动,感发了人的意志情思,便产生了审美情感,这种情感的展露和表现,形成了诗歌、...
19.[会议]
摘要: 北京国际设计周自创立之初的定位是成为国内设计领域具有启蒙意义的学术活动,通过组建专家委员会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专业高校合作,以每年...
20.[会议]
摘要: 本文主要从偶像式构图与情节式构图艺术形式的来源、巴蜀文化中的“英雄擒兽”符号、巴蜀卍形纹饰的来源及神树崇拜等方面介绍了巴蜀艺术与近东古文明的关系。
1.[学位]
摘要: 艺术的观看不再是单单依赖观念与图示所提供的信息,而是可以从多个维度出发,多元的观看。立体派摆脱了对笔迹模仿物像的审美,开启了智性观看的先河。现如今,观众也可以...
2.[学位]
摘要: 90年代以来,一些艺术家开始不再单纯地制造艺术品,他们更看重社会中那种不可视的关系结构,通过将观众从静止观看的位置拉上舞台,成为作品创作的一员,使作品的面貌从...
3.[学位]
摘要: 过程艺术指的是上世纪60年代西方众流派中强调过程的相关艺术作品的总和。在各艺术流派中,将过程作为其艺术观念强调出来的这部分艺术作品即是本文所要研究的对象。过程...
4.[学位]
艺术创作中的材料运用与精神诉求表达——以安塞尔姆·基弗艺术作品为例
摘要: 在当代语境的背景下,繁复缤纷的艺术形式构成了现代艺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多元格局,艺术作品的物质属性被进一步强化。重新审视“材料”,避免艺术作品流于纯粹物理视效...
5.[学位]
摘要: 创意图形是通过新颖独特的视觉形象来进行信息的传播,以其直接、易懂、独特的传播特点,快速、便捷地传递着各式各样的信息,如今早已成为当代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进行情...
6.[学位]
摘要: 以贵州盘州妥乐古村为研究对象,对其现有的品牌形象进行分析,寻找妥乐古村品牌形象的差异,强化品牌个性并进行设计创新,为构建区域品牌提供有效的路径与方法。妥乐古村...
7.[学位]
摘要: 植物对于来说不仅是食物,赖以生存的资源,它甚至还影响着我们的社会生活,从葛藤到玉米的悲喜剧到玉米再到马铃薯驱动了彝族的大迁徙。植物已经完全渗透进了我们的生活,...
8.[学位]
摘要: 在艺术创作中,“私人化”的自我表达一直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种“私人化”往往来源于艺术家的个人情感、与自己亲近的人或是亲近过的一切事物。同时这种“私人化”的...
9.[学位]
关于“墨西哥-美国”的边境艺术分析:1986年初至2016年
摘要: 本文是30年来“墨西哥美国”边境艺术的整理与汇编,囊括自1986年早期艺术至2016年新艺术呈现。研究旨在从这30年间的边境艺术作品中,探索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艺...
10.[学位]
摘要: 当代艺术发展过程中艺术材料的边界得到迅速扩张,各种各样的材料媒介都能被拿来作为艺术创作的材料。而在当今时代,艺术所涉及的领域宽广,当代艺术形态多元化,艺术形式...
11.[学位]
摘要: 疾病与艺术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纵观艺术史,众多艺术家都患有过这样或那样的疾病,疾病困扰着艺术家甚至夺去艺术家的生命。在艺术家所患的众多疾病中,有两种疾病显...
12.[学位]
摘要: 作为长期从事公共艺术创作的实践者,本人多年来一直围绕创作媒介的拓展进行探索与思考。媒材作为物质基础,在整个艺术发展史中有着显著的客观地位。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
13.[学位]
摘要: 时间,作为从古至今人们不断思考与讨论的话题,渗入在各个学科和领域研究之中,隐藏在历史和现代任意角落。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关于时间上的思维实验,“未来派”时期艺术家...
14.[学位]
摘要: 城市化依然猛烈的今天,空间发展已然从城市化发展为城市衰退与更新,这是全球范围内城市发展的共性与可见的未来。在如此的大背景之下,面对无限循环的创造、拆毁、重建,...
15.[学位]
摘要: 本文尝试了策展式写作的方法,从“钱”作为媒介入手,调用了艺术批评、政治经济学、媒介研究、人类学等理论资源,解析了人类如何受到量化思想的影响和塑造,而艺术又如何...
16.[学位]
摘要: 随着国际舞台美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除服装本身之外的舞美设计中,现如今,多媒体、3D技术、VR等科技元素已经运用到服装表演的秀场中,与之前每换一个主题都...
17.[学位]
摘要: 波普艺术(Pop Art,也被称为“普普艺术”或“流行艺术”),是一场全球范围的、关于探讨通俗文化与艺术之间的关系的艺术运动。自出现以来,波普艺术一直在全球各...
18.[学位]
摘要: 自然喜欢把自己隐藏起来,当赫拉克利特指出真理的遮蔽性和掩饰性时,“去蔽”的重要性就显而易见了。因而比起直观的发呆、走神的外显状态,艺术家丰富的精神世界更值得人...
19.[学位]
摘要: 自歌德提出永恒女性以来,这一形象就成为了美与救赎的象征。而实际上,永恒女性形象最早可以追溯到宗教中去,人类纯洁的伟大导师圣母马利亚可以说是第一位永恒女性。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