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公孙鞅,公元前?~前338年)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五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37篇,会议文献有3篇,学位文献有17篇等,商鞅(公孙鞅,公元前?~前338年)的主要作者有汪蕾、陈奕奕、蔡挺,商鞅(公孙鞅,公元前?~前338年)的主要机构有重庆工学院、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新时代党和国家确定的治国方略。《商君书》的“重治”是一个中国传统的德法共治概念。商鞅之所以能够提出德法共治这样的理论构想,缘...
2.[期刊]
从《商君书·徕民》看商鞅学派的思想变迁——兼论战国晚期秦国人口及军事变化
摘要: 《商君书·徕民》是战国晚期比较特殊的作品。作者对秦国"百战百胜"却克服不了"三晋"敌人感到疑惑。基于对新的人口、经济、军事条件的理解,作者对《商君书》早期篇章...
3.[期刊]
摘要: 商鞅认为"以功授官爵"不仅是富国强兵的途径,也是凝结国家力量、建立良好政治生态的途径;他强调应通过"明法"、"塞民于法",实现对包括官吏在内的社会成员的控制;...
4.[期刊]
摘要: 商鞅具备智库型学者的对策研究和战略建言能力.他面见秦孝公,准备了帝道、王道和霸道三套治理方案.初法九条致力于发展农耕,以奖励事功的方式激起蕴藏在民间的财富创造...
5.[期刊]
摘要: 上世纪40年代,郭沫若对先秦诸子中的法家评价不高,但其对于作为前期法家代表人物的商鞅,却高度肯定,认为在春秋至战国的历史大转折时期,商鞅所推动的变法,适当兼顾...
6.[期刊]
摘要: 為了給治《商君書》者提供一些可靠的研究綫索與材料,根據我長期研究、整理此書的心得,今特作《〈商君書〉明刻本考述》一文。一、嘉靖刻本及嘉靖點評本此類刻本主要有兩...
7.[期刊]
摘要: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发生大变革的重要阶段,各诸侯国为谋求富强纷纷请贤聘能实行变法。继李悝、吴起、申不害等改革家变法后,商鞅的变法是诸侯国中最成功最彻底的。秦...
8.[期刊]
摘要: 德清俞樾(1821—1907),字蔭甫,號曲園,晚清樸學大家,徐世昌(1855—1939)《清儒學案·曲園學案》曰:'曲園之學,以高郵王氏爲宗。發明故訓,是正...
9.[期刊]
摘要: 《荀子·乐论》系统、清晰地呈现了荀子的音乐思想.荀子音乐思想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其一,音乐的作用是"审一";其二,音乐的价值在于"定和".在当下全国...
10.[期刊]
摘要: 司马迁极力批判商鞅“刻薄少恩”的言行,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史记?商君列传》全篇内容几乎都是为了批判商鞅。二是从《史记》的文章编排来看,太史公十分推崇儒...
11.[期刊]
摘要: 如何处理人和土地的关系是自古以来人类就一直思考的问题,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和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商鞅都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系统的主张.孟...
12.[期刊]
摘要: 商鞅在中国历史上的功绩被历代史学家肯定,但对其本人的一些评价过于苛刻,如太史公言"商君之少恩义",对此笔者提出异议,并分别从商鞅变法整个过程来分析商鞅这个伟大...
13.[期刊]
摘要: 整部《商君书》的政治理念就是通过壹于农战而追求富国强兵,它最直接地规定了法家追求垄断和效率最大化的思想本质,确立了法家思想中公私观念的内涵.与此同时,商鞅这种...
14.[期刊]
摘要: The Book of Lord Shang abandoned the mystical halo which hanged over the monarc...
15.[期刊]
摘要: 学界一般认为,商鞅作为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其主要统治理论是法家思想.事实上,商鞅在秦推行法家思想实属不得已而为之.商鞅的政治理想首推德治,其次才是法治.此...
16.[期刊]
摘要: 司马迁极力批判商鞅“刻薄少恩”的言行,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史记?商君列传》全篇内容几乎都是为了批判商鞅.二是从《史记》的文章编排来看,太史公十分推崇儒...
17.[期刊]
摘要: 商鞅变法出现于战国的特殊历史背景下,具有明显的"战时法治"特征,这一特征体现在三个方面:农战思想;重刑主义;文化专制.通过对法治标准的要素化与法治类型的多样化...
18.[期刊]
摘要: 过去研究多认为《商君书》、《韩非子》讲人性恶,如果根据新近学界的研究成果,将其中有关人性论的篇章进行历时性分析,则可以发现人性恶只是商鞅、韩非子学派在一段时期...
19.[期刊]
摘要: 在价值论的视域下,历史进化观、好利恶害人性论和力治说共同构成商鞅农战思想的三大"价值"支点;以秦孝公和商鞅为代表的新兴地主阶级作为价值主体通过"刑赏",将作为...
20.[期刊]
摘要: 学界对商鞅变法中颁布的<分户令>颇有分歧:一些学者认为根本就不存在强制析户;另有一些则认为强制析户毋庸置疑,但其内部又有彻底析户和不彻底析户之争.通过研读史籍...
1.[会议]
摘要: 商鞅在历史上是一位被深度误读的人物.商鞅的核心思想与价值取向不可单纯以"刻薄寡恩"、"轻罪重罚"、"利出一孔"来综括,"比德于殷周"、"移风易俗"、"男女有别...
2.[会议]
摘要: 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政策,把文化专制主义推向极致,让人们看到了法家蔑视文化的一面.李斯在论证焚书必要时所言:"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古者天下...
3.[会议]
摘要: 本文力图在前贤今哲研究基础上,结合商鞍“重刑主义”的基本内涵,对商鞍思想特点与性质,尤其是法与德内在关系进行了一些新的探讨。
1.[学位]
摘要: 先秦法家著作《商君书》的治道思想及实践效果,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和发展。本文采用政治思想史的研究方法,结合《商君书》治道思想的理论主张与实践效果,全面探析...
2.[学位]
摘要: 商鞅变法是秦国崛起的重要契机,商鞅的思想对秦国影响之深尤甚于变法本身,而其最重者莫过于商鞅的军事法思想。对于身处战国乱世而又以天下为己任的秦国而言,商鞅的军事...
3.[学位]
摘要: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时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学术上最显著、影响后世至深至远的成就,是产生了儒、道、法等各大思想流派。法家的开山鼻祖可以追溯到周初的姜...
4.[学位]
摘要: 先秦时期是极其复杂而又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是价值的成就与毁灭并存的一大变革时期。这一时期不仅在社会政治上发生着剧烈的变化而且也正值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之时,政治、...
5.[学位]
摘要: 商鞅法律思想中成熟的社会控制理论是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商鞅在以历史进化观和自利人性论为理论基础,围绕驱民农战、富国强兵的控制目标,构建起以法为主、以俗...
6.[学位]
摘要: 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文化正值破旧立新之际,一些鲜明的时代特征日趋凸显,如“私”对“公”的挑战、“崇利”价值取向的催生以及世卿世禄制的瓦解等。商鞅从维护新...
7.[学位]
摘要: 商鞅及其学派的思想曾对我国延续两千余年的君主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起到过重要的作用,而《商君书》集中记录和阐述了商鞅及其学派的治国思想,是我们了解商鞅及其后学的...
8.[学位]
摘要: 在战争频繁和社会动荡的战国时期,法家理论的主要奠基者商鞅应诏入秦,在孝公的信任、支持、保护和让权下,成功地推行了中国历史上闻名的“商鞅变法
9.[学位]
摘要: 现代意义上的“法治”是一种西方语境下的理论、模式、概念和命题。因此称中国古代思想家具有“法治”的理论往往有不伦不类的感觉。很多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具有的...
10.[学位]
摘要: 商鞅和韩非是先秦法家学派两位重要代表人物,其法治思想对其所生活的时代及后世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在历史上长期受到学者们研究的重视. 商鞅作为早期法家主要的代...
11.[学位]
摘要: 周代商,奠立王道政治,并为其政治构建了一套理论基石。春秋战国,礼制秩序被打破,建立新秩序,特别是君、臣、士、民之间的政治社会关系之欲求越来越强烈,现实的欲求激...
12.[学位]
摘要: 商鞅认为追名逐利的人性根本无法改变,这是犯罪的主观诱因。国力富强、民力抟集后,百姓容易产生懒惰、懈怠的情绪和奢侈、淫逸的行为。站在国家本位的立场上,商鞅主张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