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气压和温带气旋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四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135篇,会议文献有16篇,学位文献有21篇等,低气压和温带气旋的主要作者有傅刚、李国平、郁淑华,低气压和温带气旋的主要机构有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In this paper,an explosive cyclone(EC)that occurred over Northeast China in the...
2.[期刊]
摘要: 西南涡之九龙涡受多尺度过程影响,结构复杂多变。为了研究九龙涡的三维结构气候特征,利用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在对九龙涡生成区合理细分为子区域1和子区...
3.[期刊]
摘要: 青藏高原横切变线(简称切变线)是引发青藏高原夏季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之一。本文基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
4.[期刊]
摘要: 为探究西北太平洋台风尺度对台风强度变化的影响,从美国联合台风预警中心(JTWC)2006—2015年最优路径(best track)观测资料中筛选出快速增强和...
5.[期刊]
2003年3月北大西洋上两个爆发性气旋的“吞并”过程及发展机制分析
摘要: 本文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提供的0.12...
6.[期刊]
中、高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2069~2098年中国冬小麦气候适宜种植分区对比
摘要: 基于温度、降水、光照等指标,通过利用区域气候模式所预估的分辨率为1°(纬度)×1°(经度)的未来气候预估数据,对1981~2005年的基准期和RCP4.5、R...
7.[期刊]
摘要: 本文利用CloudSat卫星产品、MODIS(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可见光云图和欧洲中期...
8.[期刊]
摘要: 利用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卫星和雷达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台风"鲇鱼"(1617)在江西引发的持续性暴雨过程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台风处于大陆副热...
9.[期刊]
湾流区和黑潮区两个超强爆发性气旋发展过程中热力强迫作用的比较
摘要: [目的]分析湾流区和黑潮区两个超强爆发性气旋在快速发展过程中热力强迫的作用差异.[方法]使用两种再分析数据,结合Zwack-Okossi诊断方程,对比分析热力...
10.[期刊]
2018年1月北大西洋上一个具有"T"型锋面结构的超强爆发性气旋的分析
摘要: 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提供的0.5°×0.5° 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麦迪逊-威斯康星大学气象卫星研究所(CIMSS)提供的地球静...
11.[期刊]
摘要: 利用FNL(Final Analysis)再分析资料对西北太平洋上三个爆发性气旋,即2007年11月18—21日的OJ(Ok-hotsk-Japan Sea ...
12.[期刊]
2006年6月北大西洋上热带风暴Alberto变性后爆发性发展机理分析
摘要: 本文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的ERA5客观...
13.[期刊]
摘要: 基于ECMWF 1979-2016年ERA-interim海平面气压场再分析数据,利用气旋自动追踪算法,建立了北半球大西洋区域温带气旋数据集.基于这套数据集,...
14.[期刊]
摘要: 利用天津WRF中尺度数值预报业务模式,对2013年11月24-25日一次爆发性气旋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模拟方案分别为:控制实验(ctrl)、将整体黄渤海下垫面变...
15.[期刊]
摘要: 利用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分析了1979—2017年北半球温带气旋活动的时空特征:北半球温带气旋数量呈现增加趋势,这一趋势主要在春秋季最为明显;北...
16.[期刊]
摘要: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发布的FNL资料、红外卫星云图资料和船测资料,对2016年10月17-19日某船舶在东南太平洋遭遇的一次温带气旋过程进行研究,以此为大...
17.[期刊]
2012年1月西北太平洋上一个爆发性气旋的云微物理属性垂直结构分析
摘要: 本文利用FNL(Final Analysis)再分析资料、MODIS可见光云图和CloudSat卫星数据,对2012年1月10—13日发生于西北太平洋上的一个...
18.[期刊]
摘要: 高原低涡是青藏高原夏季重要的降水系统,其移出高原还可在下游地区产生灾害性天气,探究前期因子对盛夏高原低涡的影响,可为高原低涡产生的灾害性天气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19.[期刊]
摘要: 利用欧洲中心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通过计算Okubo-Weiss(OW)参数,对青藏高原上一次高原切变线诱发高原低涡生成的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
20.[期刊]
摘要: 采用涡旋运动稳定性方法,结合大尺度环境场和积云对流潜热释放,研究初生西南涡发展与消亡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1)在稳定层结和不稳定层结条件下,当大气扰动频率超...
1.[会议]
摘要: 对低涡暴雨的预报不仅取决于对低涡移动路径的把握,也与低涡的结构及其演变关系密切.利用NCEP资料对2008年7月一次西南涡结构特征和暴雨机理分析表明:西南涡的...
2.[会议]
摘要: 利用1987~1996年间发生在北太平洋海域的爆发性气旋资料,分析总结了爆发性气旋的活动规律和形成演变特征,讨论了冬半年北太平洋中高纬航区安全航线的选择,对在...
3.[会议]
摘要: 利用2001~2010年6~8月逐日00时(世界时,下同)与12时700hPa高空图及NCEP1°×1°再分析资料,对西南低涡进行了统计与合成分析.结果表明:...
4.[会议]
摘要:
5.[会议]
摘要:
6.[会议]
摘要: 该文根据非绝热、摩擦情况下的热成风适应原理,探讨了暖性西南低涡生成的机制。并对两次暖性西南低涡过程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暖性西南低涡生成前12小时,在低...
7.[会议]
摘要:
8.[会议]
摘要:
9.[会议]
摘要: 利用数字化的6.7 μm卫星水汽图像资料、NCEP/NCAR逐6h1°×1°再分析等资料和干侵入、位涡理论,对2007年3月3-5日引发渤海强风暴潮的黄河气旋...
10.[会议]
摘要: 本文对2007年3月4-5日凌晨发生在渤海及山东北部沿岸的一次强风暴潮过程成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利用我国新一代数值预报模式GRAPES(Global/Reg...
11.[会议]
摘要: 分析近60年冬季各月阿留申低压的气候态和异常变化,及其与中国气候异常变化的相关,结果表明:(1)阿留申低压在1月份的强度最强;整个冬季其中心基本位于阿留申群岛...
12.[会议]
摘要: 利用日本发布的2006至2009年的亚洲地面分析图和西北太平洋波浪分析图,对冬春季发生在西北太平洋上的156个温带气旋的波浪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了温带...
13.[会议]
摘要: 20世纪70年代,Newell等计算了全球平均纬向西风随纬度和高度的分布,指出:冬季北半球30度上空约200hpa处有一西风极大值区,即副热带西风急流,夏季在...
14.[会议]
西北太平洋SST暖水区、ITCZ对东北冷涡及副热带高压的影响
摘要: 利用1958-1997年NCAR/NCEP再分析月平均500hPa位势高度格点资料,分析了东北冷涡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关系,研究了海表温度(SST)和射出长...
15.[会议]
摘要: 利用扩展Zwack-Okossi方程(扩展Z-O方程)对一个在黄海和日本海快速发展的温带气旋进行天气尺度的诊断分析。诊断结果能够反映气旋发展过程,潜热释放和温...
16.[会议]
摘要: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模拟了理想条件下中纬度典型斜压波及其锋面系统的生成、发展与演变过程,重点讨论了地形、边界层过程对斜压波及其锋面发展、演变的影响作用.结...
1.[学位]
摘要: 文首先研究了浙北沿海由温带气旋(包括江淮气旋、东海气旋和黄海气旋)引起的海上大风的发生规律和气候特征,首次得到了气旋大风发生的年际、月季变化特征和气旋大风风向...
2.[学位]
摘要: 浙江海域每年都会受到入海发展气旋的影响,温带气旋入海发展形成的瞬时大风、大浪常常会造成船只倾覆、人员伤亡等灾情发生,而气旋是否会发展,仍是实际工作中的一大难题...
3.[学位]
摘要: 基于改进后的气旋识别和追踪算法,本文首先利用2000-2013年的ERA-interim和FNL再分析数据分别对北美北大西洋地区(20°N~80°N,130°...
4.[学位]
摘要: 西北太平洋温带气旋是影响北太平洋上船舶安全航行的重要天气系统。温带气旋常引起狂风、巨浪、暴雨、低能见度等一系列恶劣天气,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特别是爆发性温...
5.[学位]
摘要: 本文采用相关资料统计分析了东亚—西太平洋地区温带气旋活动的气候学特征及其与海温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南北气旋活动频数随年代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相比较而言,南方...
6.[学位]
摘要: 本文研究了东亚北方温带气旋的变化及其对中国北方沙尘暴的影响。结果表明: 1)、年代际变化是1958~2001年东亚气旋气候变化的重要特征。20世纪70年...
7.[学位]
摘要: 我国夏季的天气气候特征与低层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高层的南亚高压关系密切,夏季在对流层高层处于庞大的南亚高压东侧,对流层中、低层处在活跃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侧...
8.[学位]
摘要: 利用中央气象台的历史天气图资料,对近49年江淮气旋的源地、路径、发生频数、强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江淮气旋发生频数的年代际变化呈下降趋势,生成的强度呈上升...
9.[学位]
摘要: 利用中国气象局提供的MICAPS观测资料、ERA-Interim逐日4时次再分析资料、中国753站逐日降水资料,利用合成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1991-2010...
10.[学位]
摘要: 温带气旋是重要的天气尺度扰动,其异常活动与时间平均流的相互作用会对中纬度环流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东亚季风和气候。全球变暖背景下,欧亚大陆地表热力异常的变化势必通...
11.[学位]
摘要: 本文基于1979~2013年ERA-Interim一日四次的海平面气压再分析资料,使用气旋客观识别和追踪方法得到北半球温带气旋路径数据集,进而统计了东亚中纬度...
12.[学位]
摘要: 南极科考支撑装置是我国独立研制的用于支撑南极科考的能源与监控装置。项目组成员在南极现场安装调试过程中发现,组成该装置电源系统的柴油发动机在南极低温低气压环境下...
13.[学位]
摘要: 本文以副热带高压结构和活动规律为线索,围绕晚春初夏季节转换期间,副高脊线南撤这一主题,利用逐日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逐日OLR资料以及逐候CAMP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