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气象学报》 >2018年1月北大西洋上一个具有'T'型锋面结构的超强爆发性气旋的分析

2018年1月北大西洋上一个具有'T'型锋面结构的超强爆发性气旋的分析

         

摘要

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提供的0.5°×0.5° 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麦迪逊-威斯康星大学气象卫星研究所(CIMSS)提供的地球静止环境业务卫星(GOES-EAST)红外卫星云图和天气预报模式(WRF)的模拟结果,对2018年1月3—6日发生在北大西洋上的一个具有"T"型(T-bone)锋面结构的超强爆发性气旋进行分析.该爆发性气旋在较暖的湾流上空生成,沿海表面温度大值区向东北方向快速移动,生成后6 h内爆发性发展,24 h中心气压降低48.7 hPa.高空槽加深、涡度平流加强和低层较强的大气斜压性为气旋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场.由于气旋发展迅速,低层相对涡度急剧增大,低压中心南部来自西北方向的干冷空气随气旋式环流快速向东推进,与东南暖湿气流汇合,锋生作用较强.较暖的洋面对西北冷空气的加热作用使得交汇的冷、暖空气温度梯度较小.减弱东移的冷锋与暖锋逐渐形成近似垂直的"T"型结构.用Zwack-Okossi方程诊断分析表明,非绝热加热、温度平流和正涡度平流是该爆发性气旋发展的主要影响因子.气旋初始爆发阶段,西北冷空气进入温暖的洋面,海洋对上层大气感热输送和潜热释放较强,非绝热加热对气旋快速发展有较大贡献.气旋进一步发展,"T"型锋面结构显著,温度平流净贡献较大,对气旋的发展和维持起重要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