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至近代作品(~1919年)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四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36篇等,古代至近代作品(~1919年)的主要作者有高杨、于淑健、刘纪昌,古代至近代作品(~1919年)的主要机构有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东北师范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1.[期刊]
摘要: 欧阳修是北宋前期一代文宗,关于其诗、词、古文等的研究成果已经汗牛充栋,但关于其笔记作品的研究仍较为薄弱,且围绕文本编纂问题存在一些争议,需要辨正.考察欧阳修笔...
2.[期刊]
摘要: 先秦散文的文章结构形式多样,充满了隐喻语言,为隐喻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语料和研究框架。隐喻不仅是概念内容,也是说话者对话语内容的态度和评价。先秦散文的语篇隐喻研究...
3.[期刊]
摘要: 人类对生态的审美体验年深日久,"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散文中就贯穿着中国古代生态美学思想,他创作的风格追求"天人合一",写景和叙事水乳交融以阐释自然之道,通篇...
4.[期刊]
摘要: 先秦散文的文章结构形式多样,充满了隐喻语言,为隐喻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语料和研究框架.隐喻不仅是概念内容,也是说话者对话语内容的态度和评价.先秦散文的语篇隐喻研究...
5.[期刊]
摘要: 一个民族的文化思想传承是有脉络可寻的,从商朝开国君王商汤的个人"日新",到战败失国的殷商旧民作为一个族群洗心革面作"新民",再到以文王为首的西周诸侯国革故鼎新...
6.[期刊]
摘要: 《国语》材料由八国之"语"组合而成,虽然它们详略不一、各有特色甚至风格迥异,但在叙事视角上却展现出了惊人的相似之处:即从事件叙述的宏观结构框架上看,体现出了历...
7.[期刊]
摘要: 《庄子》散文中寓言与神话的融合是其特有的艺术魅力.这种创作方式的形成既是当时时代大环境的影响也是作者个人的创造性探索结果.《庄子》散文中的寓言大致可分为具有神...
8.[期刊]
摘要: "不平则鸣"说是韩愈在其赠序文《送孟东野序》中提出的,只有准确理解了这一学说,才能更深入地理解韩愈.一般研究者将其理解为作者郁结于心而发声于外.韩愈所说的"不...
9.[期刊]
摘要: 魏禧,清初古文三大家之一,一生好《左传》,《左传》的“三不朽”思想,尤其是立言不朽,成为其散文创作的动机之一.国变之后,深熟于《左传》的魏禧,又从中找到思想上...
10.[期刊]
摘要: Qin Guan's Court Trial became a privacy at that time and forgotten later on. So...
11.[期刊]
摘要: 以唐宋古文和晚明小品为代表的中国散文两大范式兴衰交替于明代中后期,而李时珍身处其世,其《本草纲目》不仅是科学著作,亦颇有文采,从而使我们能够从一个独特的角度一...
12.[期刊]
摘要: 先秦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著作中不仅保存了孔子形象最初的真实写照,也保存了孔子形象最早的变异,二者都对后世的孔子形象塑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为为后世...
13.[期刊]
摘要: 芸娘被林语堂称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人,她的身上处处闪耀着“新时代气息”的光芒。这种“新时代气息”的产生,一方面和当时的社会大背景及芸娘自身成长背景相关,一方...
14.[期刊]
摘要: 在我国思想家辈出的先秦时代,庄子因其较深的文学造诣显得更加卓尔不群,其散文著作《庄子》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株奇葩,其多种文学意象的表达,也使得《庄子》散文的说...
15.[期刊]
摘要: 表彰明末忠义是全祖望创作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学界对全祖望表彰明末忠义的动机虽也多有研究,但普遍认为全祖望表彰明末忠义是因为其有故国乔木之思,是其民族气节的体现...
16.[期刊]
摘要: 朱梅崖生平以古文大家自期,论文主张"立诚为本",轩轾文体皆本之于这一主张.他的古文出醇古冲淡之气,不足的是经世精神不足.在乾嘉考证之风盛行、骈文复兴之际,梅崖...
17.[期刊]
摘要: 19世纪40年代以后,随着西方文化思潮的大量涌入,中国传统文化面临巨大挑战。各种文化形态都对散文创作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渗透,文化生态与散文艺术发展之间的关系已经...
18.[期刊]
摘要: 《五柳先生传》是一篇传世名作,文章针对其脱颖不群,成为经典的原因从三个方面探析:(1)虽为史传,却具文学之美;(2)成功地塑造了一个隐者形象;(3)文意丰厚,...
19.[期刊]
摘要: 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是一部描写北宋东京多彩都市生活的重要历史文献,堪称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图》.商品经济的发展使这一时期的市民社会发展起来,公共生活空间发达....
20.[期刊]
摘要: 柳宗元鲜明阐述了散文创作的目的和宗旨,较为妥善地解决了散文创作内容与形式和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较好地回答了怎样端正散文创作的态度,怎样注重创作的方法和技巧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