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血管系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六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2530篇,会议文献有340篇,学位文献有772篇等,心脏血管系的主要作者有钱坤喜、宿燕岗、葛均波,心脏血管系的主要机构有中国医学科学院、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胸心外科、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内科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基于MIMICS建模和SimVascular仿真计算的不同狭窄率颈动脉非牛顿血流动力学分析
摘要: 目的 颈动脉狭窄程度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机制血流动力学因素分析。方法 采集颈动脉狭窄患者CTA影像数据,应用MIMICS软件创建三种颈动脉狭窄模型(0度狭...
2.[期刊]
摘要: 在临床工作中,有效处理突发情况是PCI顺利实施的保障。经冠状动脉起搏(TCP)是将起搏器负极与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中的导丝连接,正极与刺入皮...
3.[期刊]
心脏彩超检测心脏瓣膜病钙化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管腔狭窄程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摘要: 目的:探究心脏彩超检测心脏瓣膜病钙化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管腔狭窄程度与颈动脉粥状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济宁市兖州区中医医...
4.[期刊]
摘要: 冷冻保护剂(CPA)具有减轻超低温保存损伤的作用,在血管超低温保存中被广泛应用。常见的CPA分为渗透性CPA(如二甲基亚砜、甘油)和非渗透性CPA(如糖类和高...
5.[期刊]
摘要: 心脏疾病为全球十大致死性疾病之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目前,治疗心脏疾病的方法多为姑息性疗法,我们亟待寻找新的更有效的心脏疾病治疗方案。近年来,p53...
6.[期刊]
摘要: 目的 探索应用新型明胶水凝胶复合人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心肌细胞(hiPSC-CMs)构建体外心肌微组织的可行性。方法 制备一种新型明胶水凝胶,以冷冻扫描电镜观察...
7.[期刊]
左束支起搏实现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房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摘要: 目的分析左束支起搏(LBBP)实现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与双心室起搏(BVP)相比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房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
8.[期刊]
EDC-NHS交联的骨骼肌脱细胞支架对心肌细胞生物功能性的影响
摘要: 目的探讨利用骨骼肌脱细胞支架制备工程化心肌补片的方法,并评价其生物功能性。方法取大鼠腹直肌进行脱细胞后进行EDC和NHS交联得到工程化骨骼肌脱细胞支架;观察脱...
9.[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指导双腔起搏患者优化房室间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双腔起搏器的患者80例,40例于超声心动图指导下进行房室间期优化(优化...
10.[期刊]
摘要: 目的利用聚乙二醇-海藻酸钠水凝胶交联去细胞瓣膜构建组织工程瓣膜支架,并研究其生物学和生物力学性能。方法由聚乙二醇-海藻酸钠水凝胶交联去细胞瓣膜制备复合支架瓣膜...
11.[期刊]
应用VENUS-A瓣膜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治疗单纯性主动脉瓣反流1例
摘要: 1病例患者女性,70岁。主因“间断胸闷、头晕5个月,加重2周”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3年,最高达220/110 mmHg(1 mmHg=0.133kPa),自服...
12.[期刊]
摘要: 1病例患者男性,62岁,主因发现心率慢40余年,间断头晕、黑朦7年。患者40年前,无意中发现心率慢,最慢36次/min,当时无胸闷心悸、无乏力、无头晕黑朦等心...
13.[期刊]
p53 modRNA促进人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早期心肌细胞分化成熟的初步研究
摘要: 目的探索p53 modRNA对促进人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早期心肌细胞分化成熟的影响。方法将p53 modRNA转染至人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的早期心肌细胞,利用qR...
14.[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成人体外循环(CPB)心脏瓣膜术后低蛋白血症的围术期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10月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行CPB...
15.[期刊]
高、低相对分子质量再生丝素蛋白改性丝素纤维人工血管材料的探究
摘要: 采用高、低相对分子质量再生丝素蛋白对He低温等离子体处理的丝素纤维人工血管材料进行表面改性,研究其对丝素纤维人工血管材料生物相容性问题的改善状况。结果显示,接...
16.[期刊]
对接受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后的冠心病患者进行短期与长期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效果对比
摘要: 目的:对比对接受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术的冠心病患者术后进行短期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与长期DAPT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
17.[期刊]
摘要: 背景:血管再狭窄严重影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远期疗效。干细胞的多向分化能力和分泌功能与再狭窄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密切关系,为血管再狭窄预防和治疗提...
18.[期刊]
摘要: 动态观察窦房结起搏细胞数量减少及减少细胞的空间分布对心脏电生理传导功能的影响,揭示传导阻滞与心律失常之间关系.利用Zhang等构建的兔子心脏二维解剖模型,采用...
19.[期刊]
摘要: 近十年来,心力衰竭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唯一呈现增长趋势的心血管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差,需多次...
20.[期刊]
摘要: 主动脉瓣膜疾病是常见的心脏瓣膜病,可分为主动脉瓣狭窄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两类。主动脉瓣狭窄常由先天性瓣叶发育畸形、风湿性心脏病、退行性钙化等原因引起,可引发瓣叶...
1.[会议]
摘要: 追求最佳的生理性起搏一直是心脏起搏研究的热点,无论是保持房室同步性,减少心室起搏比例,改变右心室起搏部位,优化双室起搏的CS电极位置,研发左心室心外膜到左心室...
2.[会议]
摘要: 自从1958年第一台人工心脏起搏器问世以来,心脏起搏器仍然是目前唯一能够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有效手段.目前全世界每年起搏器置入超过70万例.经过60年的技术发...
3.[会议]
摘要: 采用三维纺织成型技术制备的腔内隔绝术用人造血管可以用来治疗如腹主动脉肿瘤等人体血管疾病.传统的制备方法是采用传统手动织机制备超薄织物经过缝合而成,或者采用经编...
4.[会议]
摘要: 心脏移植是心衰治疗的金标准,但面临着供体短缺的问题.中国每年心脏移植手术量仅300例左右,导致NYHAⅣ级心衰患者6个月等待供体期间死亡率达35%,如有合并心...
5.[会议]
特异性结合内皮祖细胞和内皮细胞小分子肽的筛选及其内皮化人工血管的研究
摘要: 心血管疾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首要原因.通过血管移植对受损血管进行替换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主要途径.然而,当前合适的自体血管移植物来源有限,并且生物降解聚合物小口径...
6.[会议]
摘要: 组织工程人工血管最基本的要求是适宜的生物可降解性和力学性能、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抗凝血性能.聚己内酯(PCL)因具有优越的力学性能,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生物降解...
7.[会议]
摘要: 随着微创介入疗法的应用,生物瓣膜将广泛应用,然而生物瓣膜在体内服役时会出现钙化、或纤维结构破坏,故而服役寿命有限.基于此利用光交联聚乙二醇水凝胶与蛋白质纤维膜...
8.[会议]
摘要: 经导管主动脉生物瓣置入术一般采用动物源(猪、牛等)心包膜作为人工心脏瓣膜材料.对于生物瓣膜钙化的机理以及如何防止生物瓣膜钙化,是生物瓣膜研究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
9.[会议]
摘要: 经导管主动脉生物瓣置入术一般采用动物源(猪、牛等)心包膜作为人工心脏瓣膜材料.对于如何提高生物瓣膜的耐久性以及机械性能,是生物瓣膜研究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本项...
10.[会议]
摘要: 经导管瓣膜是一种用微创的方法治疗主动脉狭窄的人工心脏瓣膜,通常由戊二醛处理的牛心包或猪心包作为瓣叶材料,通过输送系统压缩后经股动脉或心尖植入人体.它具有手术创...
11.[会议]
摘要: 临床上对小口径人工血管有迫切需求,目前还缺少满足临床要求、性能优良的小口径人工血管产品.将外源棒状物植入体内,利用宿主对外源物的免疫包裹反应形成管状组织,称为...
12.[会议]
摘要: 心脏二尖瓣是复杂的人体结构,主要包括瓣膜环,前叶,后叶,乳头肌,以及连接叶片与乳头肌的腱索.腱索力学性能对于二尖瓣功能的正常发挥起着关键作用:腱索辅助维持心动...
13.[会议]
摘要: 人工血管的水渗透性是评价其植入人体之前是否需要预凝的关键指标,其定义为在120mmHg的压强下,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透过人工血管局部某一面积或整体的水的体积(m...
14.[会议]
摘要: 采用三维纺织成型技术制备的腔内隔绝术用人造血管可以用来治疗如腹主动脉肿瘤等人体血管疾病.传统的制备方法是采用传统手动织机制备超薄织物经过缝合而成,或者采用经编...
15.[会议]
摘要: 本文阐述了双腔起搏器DDD模式、MVP功能AAI(R)模式下的计时方式以及双腔起搏器对室性早搏的普通、特殊收缩反应形式。
16.[会议]
摘要: 本文分析了起搏器植入电极入路、静脉选择及心脏影像、起搏器植入步骤以及损伤电流的应用,最后给出了主动电极植入病例、围手术期护理。
17.[会议]
摘要: 本文阐述了心脏起搏器心电图与起搏程控。具体分析了起搏心电图病例、起搏心电图表现,解读了起搏程控以及起搏心电图识别和评估的意义。
18.[会议]
摘要: 本文详细分析了起搏器工作机理、适应症、安置术以及相关并发症。心脏传导系统起搏器是通过人工电脉冲发生器发生具有一定频率和能量电刺激,使心肌的某一部分产生兴奋点,...
19.[会议]
摘要: 自1958年第一个完全经静脉心内膜永久起搏器植入以来,起搏器已经成为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一线治疗手段.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与创新,起搏器已经在导线植入技术、电极寿...
20.[会议]
摘要: 起搏器的基本起搏频率包括下限频率、最大传感器频率和上限跟踪频率.下限频率是起搏器最基本的程控参数,出厂时常默认为60次/分.最大传感器频率指传感器驱动的最大房...
1.[学位]
摘要: 目的:希浦系统起搏是目前生理性起搏研究的热点和方向。但是如何快速、精准定位希浦系统区域是该操作的难点。本研究通过解析希浦系统区域的分布、标测特点,结合经胸超声...
2.[学位]
摘要: 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主要临床表现为血管狭窄或堵塞,严重者需要进行搭桥手术。自体移植物(例如乳内动脉,大隐静脉和桡动脉)是小口径(<6?mm)血管...
3.[学位]
口服华法林的心房颤动患者起搏器植入围手术期不同抗凝方案的比较
摘要: 目的:探讨正常强度的抗凝和较低强度的抗凝的两种不同强度的抗凝方案对于心房颤动的患者在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围手术期内的出血事件的发生概率和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概率的...
4.[学位]
挤压态Mg-Zn-Y-Nd-xCu合金对血管内皮化的作用机制
摘要: 血管支架用镁合金材料因其可降解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关注,但其降解速率过快一直是制约其在临床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因此,通过合金化加速镁合...
5.[学位]
摘要:
第一部分制备聚碳酸酯型聚氨酯(PCU)小口径血管
目的: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一种聚碳酸酯型聚氨酯小口径人工血管。
方法:将PCU溶解于二甲基...
6.[学位]
摘要: 由于日益增多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对于小直径血管支架的需求日益增加。传统的静脉支架和人造的聚酯及膨胀聚四氟乙烯血管支架存在着来源不足,长期效果差,失败率高等缺点。...
7.[学位]
摘要: 目前,介入治疗仍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手段,这就要求植入的医用材料具有良好的促内皮恢复的功能。表面图形化作为一种材料表面改性技术,能够有效的改进植入材料的性能...
8.[学位]
摘要: 当前,心血管类疾病已经被认为是引起人类高死亡率的主耍原因之一。由于心脏介入术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恢复周期快,已成为主流的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方法。但是,人们对于...
9.[学位]
摘要: 背景: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导致人类死亡的首要病因,近些年来每年全球范围内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均超过30%,已经造成了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心...
10.[学位]
摘要: 心脏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人工心脏移植作为一种治疗严重心脏病的重要手段,在医疗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然而捐献心脏的人非常少,人工心脏的需求十...
11.[学位]
特异性结合内皮祖细胞和内皮细胞小分子肽的筛选及其内皮化人工血管的研究
摘要:
背景和意义:
心血管疾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首要原因。通过血管移植对受损血管进行替换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主要途径。然而,当前合适的自体血管移植物来源有限,...
12.[学位]
摘要: 心力衰竭是世界医学界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人工心脏泵的问世为心力衰竭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治疗途径。不同于普通电子产品,在磁悬浮心脏泵系统中,供电电池的性能与剩余电量...
13.[学位]
摘要: 心脏瓣膜置换是治疗主动脉瓣膜狭窄和关闭不全等的主要治疗手段,临床统计数据表明患有心脏瓣膜病的患者中老年人比例较大,在老龄化趋势下,人工主动脉瓣的需求从质量和数...
14.[学位]
摘要: 心脏封堵器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常用的一种医疗器械。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封堵器基本上都是金属合金材料制成,被植入后封堵器将终生存在于心脏内,可能会导致内皮化不全所致的...
15.[学位]
摘要: 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极高,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成为三大杀手之一。针对此类疾病临床上大多采用血管移植的方法治疗,由于异体血管之间存在排斥现象,而自体血...
16.[学位]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生物瓣与机械瓣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方法:在PubMed、Cochrane、Embase、万方、知网数据库中...
17.[学位]
摘要: 随着人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和社会逐步进入老龄化,冠心病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冠心病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方式之一是支架植入术,但支架内再狭窄是支架植入术的...
18.[学位]
摘要:
目的:完善对心肌组织样结构的鉴定,探究不同心肌组织裂解液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定向分化的影响;探究组织工程化心肌的构建。
方法:以全心组织...
19.[学位]
多巴胺共混聚乙烯亚胺并接枝肝素对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小血管表面改性的研究
摘要: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精神压力的增加,我国心血管病的发病人数持续增长。总体上看,心血管病的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根据最新的心血管病报告,我国的心血管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