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侵华战争前(1918~1937年)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六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69篇,学位文献有12篇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侵华战争前(1918~1937年)的主要作者有代华、庞宝庆、梁华玮,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侵华战争前(1918~1937年)的主要机构有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东北师范大学日本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日本关东大地震消息传入中国后,报刊对灾情灾况尤其是丝业的受损状况进行了热议,在表示同情与惋惜的同时,认为这是丝茧业的良机,有利于丝业的贸易输出。由于横滨损毁严...
2.[期刊]
九一八事变后国际联盟对东北海关的聚焦与日本的应对——以李顿调查团为视角的考察
摘要: 九一八事变后,南京国民政府将日本侵略控诉至国际联盟,提议派遣调查团来华调查中日冲突的责任。东北海关牵涉西方大国利益,在合力驱动下,李顿调查团对此问题始终关注。...
3.[期刊]
摘要: 1908—1909年,日本商人西泽吉次窃据东沙群岛和盗采我国海洋资源的活动,引起了广东地方政府及民间力量的高度重视和极力抗争。其中,新闻界宣传报道,积极推动舆...
4.[期刊]
摘要: 自明治维新起,日本逐渐认识到东南亚对其在东亚地区建立排他性海上帝国的重要性。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在东南亚确立了以日本为塔顶的金字塔式统治秩序,以"南方共荣圈...
5.[期刊]
摘要: 战前日本"海上帝国"的建设经历了77年。其中有两个大的历史时期可被称为"海上帝国"时期,即日俄战后至1919年的第一期和1936至1945年的第二期。日本殖民...
6.[期刊]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的中东外交及日英关系变迁.这一时期日本的中东外交可分为三个阶段:1918年至1932年为开拓期,以推进"贸易通商"为核心,协助...
7.[期刊]
摘要: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后就逐步形成较完善的政权建设思想和制度设计.按照中共中央关于苏维埃政权制度设计,结合本地社会实际情境,安徽基层政权通过选举改组等三种不同路径逐...
8.[期刊]
摘要: 中国南海诸岛极具经济价值的海洋资源很早就引起日本的关注.20世纪初期,日本民间投机商人和狂热探险家们在"水产南进"政策和经济利益的双重驱动下,侵入中国西沙群岛...
9.[期刊]
摘要: 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给日本首都东京市带来了极大破坏.东京的复兴建设成为灾后成立的山本权兵卫内阁的紧要任务.山本内阁的内务大臣后藤新平主导了整个"帝都复兴计划...
10.[期刊]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安徽省政府主席的社会治理及其困境——以吴忠信为例
摘要: 南京国民政府推行省政府主席制度,其目的在于加强中央集权,改善地方政治社会的治理,以维护自己的统治合法性。在整个社会治理体系中,省政府及其代表——省政府主席发挥...
11.[期刊]
天灾与人祸:1923年日本关东震灾下的华人境遇——以《华人侨日被灾纪略》为中心的考察
摘要: 具有多重身份的民国参议院议员雷殷撰写的《华人侨日被灾纪略》,主要记录了1923年9月1日关东大地震发生后,在日华人受灾状况、华工被杀及交涉、灾后安置等方面的信...
12.[期刊]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安徽省政府主席的社会治理及其困境——以吴忠信为例
摘要: 南京国民政府推行省政府主席制度,其目的在于加强中央集权,改善地方政治社会的治理,以维护自己的统治合法性.在整个社会治理体系中,省政府及其代表——省政府主席发挥...
13.[期刊]
灾害危机与文学书写——苏州民歌视阈下的1923年日本关东震灾
摘要: 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及其引发的次生灾害造成了惨重的物质损失和人员伤亡,消息传入中国后,涌现出一批以震灾救护和民族关系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尤其是苏州地...
14.[期刊]
摘要: 关东大地震是日本近代重大灾厄事件,地震记忆的建构与保存有赖于若干"记忆之场"。民众的个体受灾体验促成恐怖、灾异、逃避等灾难记忆的萌生。日本政府主导的灾后城市复...
15.[期刊]
摘要: 原敬内阁顺应一战后国际局势之演变,以新四国借款团与"满蒙除外"问题、珲春事件与善后之处置、与奉系军阀张作霖之关系为背景,确立"满蒙"政策."满蒙"政策在重申坚...
16.[期刊]
摘要: 受国民革命的影响,1925年下半年接连爆发了浙奉战争、 郭松龄反奉战争与国奉战争,掀起了全国反奉反帝运动的高潮.浙奉战争爆发后,郭松龄于滦州举兵,意图推翻张作...
17.[期刊]
摘要: 大川周明是日本民间法西斯主义理论家."道义国家"思想是其"国家革新"运动和亚细亚主义共同的原理论.他通过对东方传统思想的阐释,提出"道义国家"思想,内在的道德...
18.[期刊]
摘要: 昭和初期,以学生拒绝参拜神社事件为导火索,引发日本各界对美浓传教团的围攻,其迫害运动从大垣市扩大到全国.教团事件不是因信仰差异造成,这从参与者包括日本各阶层人...
19.[期刊]
人文社科领域南海问题国际研究动态(1974—2021)——基于WOS和Scopus数据库的文献计量分析
摘要: 以WOS和Scopus数据库为来源,对近50年来国际上有关南海问题的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显示:受南海国际形势影响,相关研究数量在2016年达到峰值;学科...
20.[期刊]
摘要: 济南惨案发生后,中国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抵制日货运动。运动初兴时,日本各级外务官员极度轻视中国民众的抵制运动,认为其不能长久;但随着运动不断壮大,日本对华贸易...
1.[学位]
摘要: “平民首相”原敬(1856—1921)是确立日本近代政党政治的实力派政治家,组建了日本政治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政党内阁。1918年9月,原敬受命组阁,对内政...
2.[学位]
摘要: 本文以近代日本对外侵略扩张中的昭和天皇为研究对象,参照心理史学理论,充分地参考了中外学界的有关研究成果,依据近年来陆续发表的美国外交档案、天皇侧近及政府工作人...
3.[学位]
摘要: 政党政治是日本近现代史上的一件大事。明治维新前后,西方民主思想传入日本,启蒙了国民的思想,一些有识之士迅速把西方的政治制度与日本国情结合起来,发起了以建立宪政...
4.[学位]
摘要: 在上世纪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间,日本曾经出现了一场短暂的民主政治。以1920年原内阁的成立为标志,至1931年军部发动五一五政变这一时期内,开启了日本政治史上的...
5.[学位]
摘要: 日本大正—昭和初期(1912-1935年)是继明治时期后城市发展的又一重要的时期,此时期日本确立了统一的城市规划制度。具体城市规划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
6.[学位]
摘要: 与德国结盟,是20世纪30年代日本外交的重要内容。本文对从20世纪30年代初到1940年9月《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签订这一时期的日德结盟的过程进行具体分析,并...
7.[学位]
摘要: 把日本政党政治期间的滨口雄幸内阁期作为本文的楔入点,因为滨口内阁是日本战前政党政治的辉煌与走向衰落的最准确的结合点,而要能完整地表现出来此时政党政治的辉煌与衰...
8.[学位]
摘要: 在近代西方文明强力外压与日本幕藩体制交互作用中开国的日本,迅即学习并接受西方的政治、经济、军事与文化制度,通过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与1904年日俄战争,一举...
9.[学位]
摘要: 1923年9月1日,日本关东地区发生7.9级大地震,地震发生后,“不法朝鲜人暴动”的流言扩散,为防止“不法之徒”趁震灾暴动,日本政府颁布“戒严令”,警戒、逮捕...
10.[学位]
摘要: 一战后日本的社会结构出现分化,贫富差距的拉大加剧了阶级矛盾,渐趋没落的旧中间阶层强烈要求变革现存体制。以原敬内阁的上台为标志,日本虽实行了政党政治和协调外交,...
11.[学位]
摘要: 日本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仍保有皇室的国家之一,对天皇及皇室的历史和将来展开讨论,是摆在作为邻国的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日本皇族女性成员出嫁吸引了全球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