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研究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六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52篇,会议文献有18篇,学位文献有41篇等,观众研究的主要作者有吴娟娟、郭严、陈智谦,观众研究的主要机构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浙江大学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电影画幅作为电影语言的基本要素在电影叙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封闭的电影画幅通过对电影时空的构建、情绪的表达来塑造开放的电影空间,使其逐渐成为连接创作者与观众的纽...
2.[期刊]
摘要: 在观影过程中个体通常以两种路线认识电影,一方面通过视觉认知电影背后的意义,另一方面用身体去感受电影带来的感官刺激。但从个体存在的角度出发,这两者不是相互独立的...
3.[期刊]
摘要: 纪录片是以影像为载体,具有对外文化传播价值的特殊宣传影片。纪录片中的翻译字幕需要考虑到对外传播的因素,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作者从传播学视角出发,依托传播学中5...
4.[期刊]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新时期,在经济基础不断夯实的前提下,我国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国家文化建设力度,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势头持续向好,迎来了发...
5.[期刊]
摘要: 《羞羞的铁拳》是开心麻花第三部商业喜剧电影.男女身体互换的俗套剧情;正义战胜邪恶、有情人终成眷属的老套题材;商业电影的固定模式都导致电影叙事的浅显和低俗,也是...
6.[期刊]
摘要: 电影的开创经过百年的前进,逐渐成为一个成熟行业。但好莱坞的产业模式并不是所有地区可以套用。在中国,电影产业不断壮大,电影的经济贡献也日趋上升。这里面包含消费者...
7.[期刊]
从电影《英雄》、《黄河绝恋》、《阿甘正传》比较东西方观影心理
摘要: 在后殖民主义理论下的话语模式中,文化的接受者往往是作为传播者的一个虚弱陪衬,电影《英雄》、《阿甘正传》、《黄河绝恋》均不同程度上表现了创作者本身持有的意识形态...
8.[期刊]
摘要: 在信息碎片化和注意力经济时代,影视植入式广告以其潜移默化的特点,收到了效益与收视并肩齐飞的非凡效果。今天,这种广告模式已成为各大广告主和商家纷纷争夺的商业制高...
9.[期刊]
美国观众观看中国电影调查研究——以美国某大学孔子学院“中国电影之夜”为例
摘要: 文章以美国某大学孔子学院举办的“中国电影之夜”为案例,对观看中国电影的当地美国民众进行调研,分析当地美国人对中国电影偏好、接触途径和动机等特点,进而为满足观众...
10.[期刊]
摘要: 随着"互联网+"电影产业的不断融合发展,电影在线购票逐步取代传统的购票方式,成为当前购票的主要渠道.本文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探求大学生对电影在线购票...
11.[期刊]
摘要: 当下电影主流受众为"青春对抗型受众"的定位策略,严重局限了电影的进一步发展步伐.而处于事业奋斗期、身兼多重身份标识的"角色流动型受众",才是城市文化核心载体,...
12.[期刊]
摘要: 新媒体艺术不仅以新的媒介、新的形式改变着当代人的生存体验、文化境遇与公共空间的概念,而且也形成了新的美感激发方式.首先,新媒体艺术通过虚拟现实,让观众在能够随...
13.[期刊]
象征资本运作与当代网络影评生态——以2016年末豆瓣网站“恶意差评”事件为例
摘要: 2016年年末,互联网上围绕着豆瓣“恶意差评”这一事件,产生了一场强烈的舆论风波.透过这场风波,我们可以看到,围绕着象征资本的流动与积累,豆瓣网站形成了一个以...
14.[期刊]
摘要: 电影的开创经过百年的前进,逐渐成为一个成熟行业.但好莱坞的产业模式并不是所有地区可以套用.在中国,电影产业不断壮大,电影的经济贡献也日趋上升.这里面包含消费者...
15.[期刊]
美剧迷的身份展演和认同建构-对《生活大爆炸》豆瓣小组粉丝交流活动的考察
摘要: 结合艾伯柯龙比、朗赫斯特的观展/表演范式和戈夫曼的表演理论,用文本分析的方法考察《生活大爆炸》粉丝在豆瓣小组内的交流实践类型,研究美剧迷交流实践的“表演”过程...
16.[期刊]
摘要: 儿童对视像的注意力是极不稳定的,但是动画片为什么能够把儿童的注意力吸引到电视屏幕上,这既是研究者的兴趣所在,也是商业资本的兴趣所在.本文从动画片的运动性与跳跃...
17.[期刊]
摘要: 电影作为大众文化的时尚性和娱乐性使其与青年文化消费之间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契合.在现代商业社会,电影以偶像消费和情感消费的方式成为青年文化消费的内容.中国年轻一代...
18.[期刊]
摘要: 低幼悖论是存在于中国动画电影市场上的一种内容低幼批评与市场主流低幼化并存并导致非低幼动画难以发展的双重矛盾现象.低幼悖论的存因是文化商品二重性导致受众二重性,...
19.[期刊]
摘要: 印度电影在中国的接受情况,既关乎到其在中国市场的经济效益,又关乎到以电影为载体的中印文化交流的效果。通过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发现中国受众群...
20.[期刊]
摘要: The hit TV series of The Legend of ZHEN Huan and The Empress of China are quite...
1.[会议]
摘要: 本文通过对珠三角地区重要城市(广州、深圳)80后、90后这一主流观影人群的问卷调查,并结合对当地多家影院经理的访谈,从观影动机和满足感、观影偏好因素、观影行为...
2.[会议]
摘要: 电影价值的实现离不开观众,拥有观众的支持,电影市场才能做大做强.从某种程度上说,观众就是市场,没有人见证、分享与共鸣,电影犹如沉睡地底的宝藏,显示不出勃勃跃动...
3.[会议]
醒来的观众与沉睡的主体——以弹幕现象为例论电影观众主体性的转变与重定义
摘要: 电影观众作为视觉构型中的主体既是对西方主体哲学发展历程的凝缩,同时又有着对主体运作机制的精准提炼.随着景观社会的全面来临,技术与资本的合谋使主体问题被愈加微妙...
4.[会议]
摘要: 抗战结束后,好莱坞电影再次垄断了上海市场,它的大规模放映,培育了一大批忠实的好莱坞影迷.这个特殊的观众群体,在电影的文化消费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无论从生成...
5.[会议]
IP电影的原著粉丝:文本争夺与身份构建——以网络小说《鬼吹灯》及其影视改编作品为例
摘要: 原著粉丝是电影观众与文学粉丝群体的交叉类型,在IP影视产业中意义重大.文章通过热门IP"鬼吹灯"影视剧改编过程中的粉丝实践,分析原著粉丝如何通过与改编者争夺文...
6.[会议]
摘要: 字幕作为电影和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视频观看过程中起到辅助加工的作用.先前的研究认为字幕是视频语言的直接转译,字幕与声音信息具有很高的重叠性,所以关闭视频...
7.[会议]
海外受众对中国电影文化价值的认知——以2011年海外传播的中国电影为例
摘要: 中国电影国际传播的影响和效能,主要取决于海外受众对中国电影文化价值、故事人物、叙事风格、表达方式、审美情趣、甚至摄影技术、高科技含量等各个层面的欣赏、认同度和...
8.[会议]
摘要: 本文依据科幻迷群的实际活动通过文本分析来探究科幻迷群自我身份建构,也了解到科幻迷群通过在网站论坛同其他迷群的互动来分析其自我认同,同时也对这一群体的内容再生产...
9.[会议]
摘要: 对中国电影观众文化消费心理——即中国电影观众究竟爱看什么样的电影——的把握,是中国电影产业要进一步有效益地全面发展的迫切课题.文章详细分析了电影业发展的各个时...
10.[会议]
摘要: 本次课题通过对中国电影博物馆部分观众关于冯氏电影内置广告问题的调查发现:一、70%左右的受调查人群听说过电影内置广告并在观影时发现过其中的广告.文化程度越高,...
11.[会议]
摘要: 中国电影票房由2002年的10亿元增长到了2008年的43.41亿元,但2008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观影次数仅为0.28次,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如何吸引更...
12.[会议]
摘要: 就当前处于利好的发展态势的中国电影而言,针对需求面的观众研究有其独有的业界与学界价值.本文即从反映“主体的、个性化的、主动的受众”的“意见受众”分析视角切入,...
13.[会议]
建构观众的想象与走入产业化的快车道——对当下中国电影观众审美心理特征和电影产业经营策略的几点思考
摘要: 本文首先分析和归纳了在当代文化思潮影响下的电影观众审美流向的一些特征,并进一步指出在影响力经济下,中国电影承担的新使命和发展的新趋势.最后阐述作为产业的电影应...
14.[会议]
摘要: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优秀电影作品层出不穷,随着时代的变迁,电影创作特色和社会功能也在不断变化.本文主要针对当代电影观众对新中国60年电影的接触度、题材类型偏好...
15.[会议]
摘要: 新中国60年以来,随着政治、经济环境的改变,社会阶层状况也发生了沧桑变迁,电影作为重要的文化现象和意识形态表征之一,折射了60年社会、阶层、文化的沉浮流变.本...
16.[会议]
摘要: 本文描述了改革开放前十年的大众观影心理史,这十年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巨大变化,引发了中国电影与大众观影心理的巨大变迁,电影与观众的互动也表现出七个方面的...
17.[会议]
摘要: 本文对新中国60年中国电影观众观影心理流变进行了分析。电影观众是个变化着的群体,是流动不居的沙丘。以历史的视野视之,观众催生了电影,电影催生着观众。观众以有形...
18.[会议]
摘要: 本文对《瓦力》的成功与中国影院动画的不足进行了分析。无论就思想内涵、剧情结构和技术创新等方面来看都几近完美的美国动画电影《瓦力》,却没有为我国正式引进、这个看...
1.[学位]
摘要: 在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不断发展和成熟的今天,看电影也逐渐成为人们的日常娱乐活动,但互联网大数据的到来也同样带来了信息过载的问题,如何在数量和种类繁多的电影中找到...
2.[学位]
中美消费主义电影中的跨文化动态探究——《小时代1.0》与《珠光宝气》
摘要: 电影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独特的文本形式,电影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跨文化交际研究之中。然而,若细究电影文本在过往跨文化研究中的所扮演的角色,可发现过往...
3.[学位]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与深化,传播环境不断深化,跨文化传播结构也不断呈现出新的复杂的特点。电影作为跨文化传播的一种表现形式,由于内容和表现形式的不断改进...
4.[学位]
摘要: 美国是公路电影的发源地,也是美国文化宝库中的一株奇葩。公路片在好莱坞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过程,整体水平远高于我国,但我们也不能一味的悲观,回顾中国公...
5.[学位]
摘要: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电影,不同时代的儿童电影记录了不同时期人们的童年。作为该类电影的目标受众,儿童具有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等特点,因而需要相应的文化艺术...
6.[学位]
摘要: “恐怖”是一种复杂的情绪,也是人类最原始最强烈的情绪。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过恐怖的体验,而专以刺激人们产生恐怖感受的恐怖艺术也由来已久,不乏包括恐怖元素的绘...
7.[学位]
摘要: 2011年由杨幂主演的《孤岛惊魂》将“粉丝效应”带进了电影产业,由此“粉丝电影”进入人们的视线。2013年郭敬明跨界进军导演行列,《小时代》系列电影成为粉丝效...
8.[学位]
摘要: 自上个世纪电视在中国发展以来,观看电视剧对于中国普通家庭来说是一项日常且重要的活动,每天晚上全家人围绕电视机观看电视剧成为传统中国家庭约定俗成的习惯。但随着互...
9.[学位]
摘要: 本文对于国产商业动画当下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低龄化”问题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与思考。国产动画长期在国民心目中被冠以“儿童专属”的代名词,内容的枯燥乏味、画面效果...
10.[学位]
摘要: 本文对电影频道出品的电视电影战略转型问题进行了探讨。电视电影最早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主要是指为在电视上播放而拍摄制作的电影。由于融合了美国电视网和好...
11.[学位]
国内青春校园类电影受众特征及接受行为研究(2011-2015)
摘要: 与美国、日本、泰国等国家的青春校园电影相比,国内青春校园类电影的发展似乎有些不尽如人意,始终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直到新世纪国内青春校园类电影的发展才有所起色,...
12.[学位]
公益广告对受众认知与行为的影响——《我的世界,因我不凡》影视广告创作
摘要: 本文分析了公益广告对受众认知与行为的影响。公益广告是伴随着社会现象同步出现的,随时和社会上的变化保持步调一致。广告传播在本质上是与目标受众沟通的说服过程,应以...
13.[学位]
摘要: 2004年在香港无线电台首播港剧《金枝欲孽》,这是第一部以后宫女人的“斗争”为题材的电视剧,此时宫斗题材电视剧正式与观众见面,此剧一经播出收视率显示一路走高的...
14.[学位]
摘要: 影视作品是我们娱乐休闲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既丰富了我们的业余生活,还增长了我们的见识。影视作品不仅具有文化价值,也具有商业价值。对一档明星真人秀节目来说,...
15.[学位]
摘要: 2011-2015年,是中国内地中小成本电影如火如荼发展的5年,票房不断攀升。中小成本电影的产业链也随资本市场的运作更加成熟,电影的产业链开始朝向以内容创意为...
16.[学位]
超级英雄电影受众观影动机与行为意向研究——以漫威(Marvel)系列电影为例
摘要: 从2002年《蜘蛛侠》开始,被称为“新世纪赚钱机器”的超级英雄电影已经走过十余年光阴。该类型电影的票房号召力在全球电影票房排行榜上就可见一斑,TOP10里有3...
17.[学位]
摘要: 近几年来,随着电影产业化改革的推进,电影票房的逐年攀升,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电影产业的发展使国产电影的创作题材更加丰富,一批年轻的电影...
18.[学位]
摘要: 21世纪以来,数字技术的进步将电影创作推向新的界域,奇幻电影作为最适宜展现数字技术魅力的电影类型之一,不仅契合了受众探险猎奇、追求刺激的审美文化取向,为现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