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本草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五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525篇,会议文献有95篇,学位文献有26篇等,综合本草的主要作者有詹志来、彭华胜、李兵,综合本草的主要机构有中国中医科学院、安徽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方书并结合近现代文献资料,对益智的名称、基原、产地变迁、品质评价、采收加工与炮制方法进行梳理与考证。经考证,益智古时为龙眼的别名,且常...
2.[期刊]
摘要: 牦牛角药用记载于公元8世纪《四部医典》与明代《本草纲目》。随着其资源的丰富及现代研究的深入,牦牛角的资源价值越来越受到关注。从资源现状、传统本草记载及临床应用...
3.[期刊]
摘要: 中药鼠妇虫的基原在历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各地方标准和中药学专著中记载不一,市售鼠妇虫药材中混伪现象严重。通过梳理药用鼠妇虫的历史...
4.[期刊]
摘要: 灯心草为灯芯草科灯芯草属植物,其茎髓、全草均能入药,是治疗心烦少眠、尿少涩痛、口舌生疮、高热口渴等的民间传统中药材,具有清凉镇静及利尿之功效。通过查阅本草文献...
5.[期刊]
摘要: 泰和乌鸡原产于江西泰和县武山山麓,是一种药食两用的珍贵禽类种质资源。通过梳理本草古籍、医籍、地方志中泰和乌鸡的记载发现,明清时期产于泰和县的家鸡有2种不同的品...
6.[期刊]
摘要: 清胃散最早记载于金元大家李东垣所著《兰室秘藏》,全方由升麻、黄连、当归、地黄、牡丹皮组成,功效为清胃凉血,主治胃有积热、火气上攻而致牙痛,是治疗脾胃病的有效方...
7.[期刊]
摘要: 化肝煎首载于《景岳全书》,由青皮、陈皮、丹皮、芍药、土贝母、泽泻、栀子7味药组成,主治怒气伤肝所致的胁痛等,临床应用广泛。对化肝煎处方来源、历史沿革、单味药基...
8.[期刊]
摘要: 《本草崇原集说》为清代医家仲学辂纂集。该书集诸位清代医家认识之大成,对中药药性的介绍,并不仅限于描述其性味功效,而是结合临床实际,引经据典,以整体学说、阴阳学...
9.[期刊]
摘要: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法(UPLC-MS/MS)同时测定泽泻汤中泽泻醇A、泽泻醇B、23-乙酰泽泻醇B、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Ⅱ、白术内酯Ⅲ...
10.[期刊]
摘要: 对近10余年搜集到的秦汉药业相关珍贵史料进行研究。秦汉药业由先秦奠定发展基础。秦朝制定了保护医药的国家政策,重奖有贡献的医药人。汉朝《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
11.[期刊]
摘要: 枸杞叶是茄科枸杞属植物宁夏枸杞或枸杞的干燥嫩叶,具有悠久的应用历史。系统整理了古代本草、方剂、农书、食谱等著作中枸杞叶的应用记载,梳理了枸杞叶古今药用与食用历...
12.[期刊]
摘要: 通过本草考证整理历代本草与古籍文献,梳理金樱子在历代本草中的名称、基原、产地和采收加工炮制方法,为合理开发利用金樱子资源提供本草学依据.其在本草中多以金樱子记...
13.[期刊]
摘要: 《菖蒲传》是《宋史·艺文志》中记载的一本专著,作者张隐居.一直以来该书被认为已经佚失,其作者也被认为是宋代人.笔者经考证认为《菖蒲传》并未佚失,该书即《道藏》...
14.[期刊]
摘要: 中药硝石在古代应用广泛,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但现代临床应用较少,濒于名存实亡。为了矿物药资源的继承和发展,基于硝石的古代文献对硝石功效进行整理,将其归纳为7类...
15.[期刊]
摘要: 通过古籍文献调研、中药现代研究进展及其研究成果的梳理,结合中医临床及中药学等学科领域内的专家学者的认识及应用经验,经讨论认为夏枯草:功效主要为清肝泻火,明目,...
16.[期刊]
摘要: 通过古籍文献调研、中药现代研究进展及其研究成果的梳理,结合中医临床及中药学等学科领域内的专家学者的认识及应用经验,经讨论认为桑白皮:功效主要为泻肺平喘,利水消...
17.[期刊]
摘要: 通过对古籍文献调研、中药现代研究进展及其研究成果的梳理,结合中医临床及中药学等学科领域内的多位专家学者的认识及应用经验,经讨论认为淫羊藿:功效主要为补肾阳,强...
18.[期刊]
摘要: 通过古籍文献调研、中药现代研究进展及其研究成果的梳理,结合中医临床及中药学等学科领域内的专家学者的认识及应用经验,经讨论认为鸡血藤:功效主要为活血补血、调经止...
19.[期刊]
摘要: 通过古籍文献调研、中药现代研究进展及其研究成果的梳理,结合中医临床及中药学等学科领域内的专家学者的认识及应用经验,经讨论认为天麻:功效主要为息风止痉,平抑肝阳...
20.[期刊]
摘要: 甘露饮是《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收录的方剂。对现有方剂辞典、数据库及知识库中宋代至民国时期的相关医籍进行整理,系统考证甘露饮处方来源、组方、主治、剂量...
1.[会议]
摘要: 《本草纲目》是一部文化传奇,其字里行间蕴藏着极其丰富的中华文化内涵,本文从语言文字、文化典籍、科技成就、哲学思想、伦理道德等六个方面进行了阐释;说明《本草纲目...
2.[会议]
摘要: 《酉阳杂俎》为晚唐重要笔记小说,其中所载部分涉医资料对了解唐代药物传入的情况很有帮助.本文将书中所记载的外来药物一一列举,它们主要来自拂林、波斯、东南亚、印度...
3.[会议]
摘要: 北宋蜀地名医唐慎微所著《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后人简称《证类本草》是在《嘉祐本草》和苏颂《本草图经》的基础上,辑录了自《神农本草经》以下历代医家医药著作,旁及经传...
4.[会议]
摘要: 唐朝以前中国本草发展一直靠民间的收集整理并编撰,对植物的医疗实践活动也带有明显的地域局限性.直至唐朝,第一部由政府主持编撰的药学巨著《新修本草》的面世,结束了...
5.[会议]
摘要: 《本草蒙筌》为明代医药学家陈嘉谟所撰,共12卷,是一部综合性本草,为医家启蒙著作.该书最早刊本为明嘉靖四十四年(乙丑,1565),其中并没有插图.而是在明崇祯...
6.[会议]
摘要: 目的:促进对葛洪医药学思想及治疗方法的继承沿用,并推动其开发利用于医药事业.方法:检索近年来国内外期刊文献中有关《肘后备急方》医药学方面的文章,并进行整理、归...
7.[会议]
摘要: 通过对李时珍《本草纲目》引据《抱朴子内篇》的署录方式、内容考实、药物品种和文献特点进行了全面疏理和考证,充分说明李时珍在引据《抱朴子内篇》时,对其进行了深入研...
8.[会议]
摘要: 《肘后备急方》是东晋著名的医药学家、炼丹术家、道教理论家葛洪所著,又名《葛仙翁肘后备急方》或《肘后救卒方》,简称《肘后方》。是选取《玉函方》中简易有效的药方,...
9.[会议]
摘要: 《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珍编撰的中医药科学巨著,载有大量医药文献资料、学术见解及临床经脸,对中药的安全使用进行归纳、整理,分析,主要有:分析前人著作,辨疑正误,...
10.[会议]
摘要: 众所周知,明代李时珍编写的《本草纲目》是一部举世瞩目、闻名海内外的古代医药学巨著,它系统总结了十六世纪以前我国劳动人民的用药经验和理论,此书不仅促进了我国医药...
11.[会议]
摘要: 《本草纲目》是由我国明代伟大的医学家李时珍历时近30年编纂而成,全书共计190万余字.为了撰写此书,李时珍竭尽毕生精力,潜心钻研医药学.史书记载,他曾闭门读书...
12.[会议]
摘要: 《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结合自身的实践,并批判性继承前人的著述下完成的,最能体现其批判性继承态度的是他的辨疑思想.他运用辨音析字、探本求源、归纳比较等方法对大量...
13.[会议]
摘要: 本文介绍了话题缘起,选择《本草纲目》作为研究课题的主客观原因,指导思想与研究目的,《本草纲目研究集成》项目简介等内容。
14.[会议]
摘要: 明代的李时珍(1518-1593),是伟大的医药学家和博物学家;他所著的《本草纲目》是我国古代科学史上卷帙最长、内容最丰富的医药学著作,在世界上有着广泛而深远...
15.[会议]
摘要: 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是明代著名中医药学家.他以毕生的精力,广泛搜集民问用药,实地考查,全面整理总结,完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对医药方面的贡献是多方面多...
16.[会议]
中药药味理论的传承与创新及中药药味的标定原则与方法研究——《本草纲目》药味及药味理论考
摘要: 历代本草文献中对于中药药味的标注却别很大.《本草纲目》是中国药物学界非常有影响力的著作,研究该书对药味的标注方法和原则,探讨其优势与不足,对于药味的标注化标注...
17.[会议]
摘要: 目的:促进对葛洪医药学思想及治疗方法的继承沿用,并推动其开发利用于医药事业.方法:检索近年来国内外期刊文献中有关《肘后备急方》医药学方面的文章,并进行整理、归...
18.[会议]
摘要: 《本草纲目》药物分类综述《本草纲目》中明代医学家李时珍于公元1578年编撰,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刊印.这是一部中医学论述药物学的专著,是明代最伟大的科...
19.[会议]
摘要: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在药物分类上改变了原有上、中、下三品分类法,采取了"析族区类,振纲分目"的科学分类,建立了16部60类分类法,这是一种按照实用与形态等相似...
20.[会议]
摘要: 李时珍的脑为元神之府说从道家理论而来,其对后世医学以深刻影响,但并未形成完整的脑神系统理论。由于传统藏象学说所框定,脑属于奇恒之府,故李时珍对脑府功能的阐述较...
1.[学位]
摘要:
[目的]总结导师肖小河研究员的中医药学术思想,阐述导师学术思想在中国军事本草药用资源调研编撰及在军队特需药物研发中的应用实例与经验。
[方法]采用文...
2.[学位]
摘要:
前言:
象思维是一种方法论,是远古先民们在受到科学技术的限制,无法对事物的现象做微观剖析的历史条件下所使用的一种建立在直观感象基础上的思维方式。<...
3.[学位]
摘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医生来说,药物就是他们的武器。因此,药物的质量问题受到历代医家的关注。宋·寇宗奭在《本草衍义》中提道:“凡用药必须择州土所宜者...
4.[学位]
摘要: 《本草纲目拾遗》是清代的一部非常重要的综合性本草著作。该书系作者为补《本草纲目》之遗而作,收录了大量《本草纲目》之后出现的本草、医书及各地方志中所记载的医药内...
5.[学位]
摘要: 《本草纲目》为明代李时珍撰,成书于万历六年(1578),刊行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全书52卷,药图2卷,载药1892种。其中有330种药物之下设有“修治...
6.[学位]
摘要: 《本草纲目》是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所著,是本草学的伟大著作之一,其中有着丰富的食物本草的内容。李时珍勤求古训、博采诸家,参考了明代以前的本草学著作40部(其中涉...
7.[学位]
摘要: 目的:根据《本草纲目》的释名,对部分植物药名由来的训释进行阐发与研究,并通过归纳分析而系统总结《本草纲目》植物药名的文化特征,为《本草纲目》释名乃至中药释名的...
8.[学位]
摘要: 在全球化背景下,促进人类健康需要依靠多种医学体系的相互融合与发展。然而东西方医学的跨文化交流,特别是中医在两传的过程中往往会面临来自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因素...
9.[学位]
摘要: 目的:根据《本草纲目》的释名,对部分植物药名由来的训释进行阐发与研究,并通过归纳分析而系统总结《本草纲目》植物药名的文化特征,为《本草纲目》释名乃至中药释名的...
10.[学位]
摘要: 本文对《本草纲目》妇科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本草纲目》内容博大精深,拥有本草学上的不朽地位,相对而言,书中蕴藏的丰富中医妇科学宝藏却未受到同等重视,全书与妇...
11.[学位]
摘要: 《本草纲目》是明代科学家李时珍编撰的一部著名的中药巨典。该书不但具有极高的中医药研究价值,同时还蕴涵丰富的语言研究素材。本文以《本草纲目》中的重言为研究对象,...
12.[学位]
摘要: 唐写本《新修本草》是极其宝贵的“同时资料”,从被发现起就成为医学界、植物学界的研究热点;而语言文字学界尚未对该语料给予关注,对该书进行专项词汇研究的成果更是至...
13.[学位]
摘要: 目的:系统整理《中华本草》中所收载的609种具有直接止痛功效中药的来源、性味、归经、毒性及其功能主治的相关记述,建立止痛中药数据库。探讨止痛中药来源分布规律,...
14.[学位]
摘要: 药物功效为中药学理论的核心部分。中医药功效术语对中医药的继承、发展与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虽然近些年来许多学者对中药功效术语做出了大量工作,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
15.[学位]
摘要: 《本草发挥》整理研究,是“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能力建设项目”资助课题。本文是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撰写而成。“儒之门户分于宋,医之门户分于金元”,《本草发挥》成书...
16.[学位]
摘要: 背景:食物,是维持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它能提供人体必需营养和精微物质,具有营养机体和治疗疾病的双重功用。食物同药物类似,多来源于自然界之动、植物,亦存在某些偏...
17.[学位]
摘要: 中医典籍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同时也是我国灿烂辉煌的古代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浩瀚的医药典籍中论述药品最丰富最全面的当属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18.[学位]
摘要: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是北宋著名医药学家唐慎微编撰的一部六十余万字的中药学巨著。该书初稿约撰于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年),于宋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