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本草纲目》的象思维研究
【6h】

《本草纲目》的象思维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前言:
   象思维是一种方法论,是远古先民们在受到科学技术的限制,无法对事物的现象做微观剖析的历史条件下所使用的一种建立在直观感象基础上的思维方式。
   “象思维”的概念最早是由上世纪80年代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王树人先生提出,并很快被中医界引用,很多中医学者都对象思维下过定义。综合前人的言论,我认为,象思维是一种方法论,它的思维过程,是通过对观察而得到信息进行加工提炼,取得代表其内部特征或规律的“象”,或以象比类,或据象说理,来认知未知事物的过程。
   要完成一个象思维过程起码要具备三个要素:即象,思考方式和结论。
   象并非指表象,而是指由表象提炼出来的特征之象,可以是物象,也可以是意象。物象就是可以以感官直接感受到的事物之象。意象则是一种抽象性表达,它的取象原型也是可感受之物,只是经过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加工而成,成为已知的理论。在一个象思维过程中,物象和意象即可以共同存在,也可以单独存在,但其作用都是思维的媒介,只有通过他们,象思维才得以进行,是不可或缺的思维要素之一。
   象思维的思考方式有两种,一是取象比类,二是取象推理。取象比类:顾名思义就是取已知事物类比未知事物之象,通过他们在某方面的相似之处,推测二者在其他方面也有相似之处的方式。取象推理:则是由所取之象直接推导未知的方法,推导过程没有他物可比。
   取得结论是思维的目的,象思维的目的是对未知事物的推测和对已知事物的说理,如果没有达到这个目的,象思维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也就不能称之为象思维了。因此,结论也是象思维过程的必备要素之一。
   象思维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医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理论形成是以象思维为基础的,象思维贯穿了中医药理论发展的始终。本文在通读了《本草纲目》全书的基础上,以《本草纲目》中的象思维作为出发点,对象思维在《本草纲目》中的分布、传承、作用、分类和局限性逐一进行分析和讨论,以期对《本草纲目》中的象思维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第一部分内容是对象思维内容在《本草纲目》中的分布做一个概述。
   首先说明每味药物下的八大项各以哪些方面内容何为主,每一项中的象思维内容主要是针对什么问题的。并分别以其和所收录的发表过象思维言论的医家为横纵轴,作出表1。既要说明八项内容各有多少条象思维内容,也要说明每位医家各发表了多少条有关象思维的言论。通过表格可以分析出每位医家在哪一项上面发表的象思维言论较多,较有建树,以期为今后的研究者提供一点资料。
   这部分内容重点提到释名一项。在释名一项中有很多取象命名的内容,但取象命名并不能等同于象思维。本文从象思维需要具备的几点要素入手进行说明并举例。
   第二部分内容是对象思维在《本草纲目》中的传承做一个梳理。
   首先是《本草纲目》对《内经》象思维理论的传承:象思维是《内经》构建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础之一,《本草纲目》深受《内经》象思维理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内经》象思维模型的继承。《内经》应用象思维方法,形成了藏象、经络象、六淫象、脉象、色象、疾病证候象等等中医的“象”理论模型。《本草纲目》继承了其所构建的象思维模型,并将其作为已知理论取为意象,应用于其他象思维过程。二是对《内经》象思维方式的继承:《内经》的象思维方式就是援物比类。《本草纲目》中也有很大一部分象思维采用的是这种思维方式。因此说,《内经》的象思维理论是《本草纲目》成书的基础,是李时珍象思维思想的来源。
   其次是《本草纲目》对药类法象思想的传承:从表1可以看出,气味一项自张元素开始出现大量的象思维内容。究其因为,张元素将《内经》理论与具体药物结合起来,制定了药类法象的原则,将药物分成风升生,热浮长,湿化成,燥降收,寒沉藏五类,并与人身法象相结合,取药物的四气五味,气味厚薄来推导其升降浮沉,阴阳归经和补泻之法。从文中举例可以看出,李时珍与张元素在对气味描述的方法上如出一辙,并且把张元素将人身法象与药物法象相结合,认为同一味药物的不同部分作用功效和作用部位都有所差别的观点也继承下来。因此,药类法象的思想对《本草纲目》也有着重大影响。
   第三是理学思想对《本草纲目》的影响:格物致知是一种认知之法,象思维是其中一种方式,李时珍因受到格物致知的影响较深,因而在其象思维的运用过程中也自然而然的将格物之法融入其中,将单纯的药物与人身结合,使得中药理论“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因此,理学思想也对《本草纲目》中李时珍的象思维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部分介绍《本草纲目》中象思维的作用。
   古人由于受到科学技术的限制,无法对事物做微观剖析以了解其本质,对很多无法认知的事物只能诉诸于象思维,象思维的作用主要有两大类,即推导演绎和解释说明。《本草纲目》是一部药学专著,象思维在其中的运用也与识药用药,解释药理等方面有紧密的联系。这一部分就是从此入手,对象思维在《本草纲目》中的作用做个详细说明并举例。
   第四部分介绍《本草纲目》象思维的运用中对“象”的分类。
   “象思维”之象是多层次的,有外在可感知之象,有内感之象,有象的“流动与转化”而生成联想之象或意象,如此等等。本文按象的形成因为将其分为两个大类,即物象和意象。
   物象是由通过各种手段获得的日常见闻中提炼而来的,只经历了抽取成象的过程,而没有经过类比或推理的思考过程,只是外界表象的征象或特质的浓缩,而经过没有升华,尚未得出任何结论,是取象的初级形式。包括对颜色,形状,现象等的取象。根据抽象程度不同,物象还可以分为取物态之象和取物性之象。物态之象就是指事物的形态之象,多是事物不需要被提取而可以直接感知的表面征象。物性之象是指从事物的表象中抽象提取出来的事物某一方面的特性。他体现了象的“流动与转化”的特点,来源于表象,而不止于表象,因为其提炼出表象的内部特征和规律,因此比物态之象更深刻些。
   意象虽然也来源于日常的见闻,但与物象所不同的是,它不再是单纯由原始事物的表象概括提取而来,而是经由各种思维方式的提炼,总结得到了的已知的理论、认知。
   本文即以这两类为提纲,对《本草纲目》中涉及到的象思维内容进行分类并举例说明。
   第五部分是对《本草纲目》中象思维的局限性和优越性的介绍
   象思维是古人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论,在中药理论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受到象思维本身思维缺陷的限制,这种思维方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从1象思维只重事物之象,对其内在本质发掘不足;2象思维只重视事物的“同一性”,忽视了事物的“差异性”;3象思维的推论结果具有明显的或然性;4象思维对事物的理论研究往往回到起点,难有突破几个方面对其局限性进行阐述。
   虽然象思维有一些局限性,但同时它也有自己的优越性,这是其他思维形式无法代替的。它的实践性和东方的传统文化特性,决定了它的实用性、合理性,并在临床实践上得到验证。如果能够将象思维方法与现代研究相结合,借助取象思维发现一些新药或药物的新功效,再通过药理实验进行验证,即科学严谨,又保持了中医药的传统特色,相信对中医药的发展一定会有不小的推动作用。
   结论:
   象思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医药理论立论和发展的基石。它在《本草纲目》中的出现是必然的,对中药理论的发展和《本草纲目》的成书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由于其自身的限制,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医药学的发展。我们对象思维的态度应该是辨证的看待,批判的继承,使之为建设现代化中医药理论服务。

著录项

  • 作者

    李梦漪;

  • 作者单位

    中国中医科学院;

  • 授予单位 中国中医科学院;
  • 学科 中医医史文献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张瑞贤;
  • 年度 2011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综合本草;
  • 关键词

    象思维; 《本草纲目》; 取象比类;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0:14:24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