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与宋代学术文化研究
【6h】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与宋代学术文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绪论

一、研究的意义

二、研究现状述评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四、研究思路、方法及主要观点

第一章 《证类本草》之前的本草学史概述

第一节 唐代之前本草学史概述

第二节 唐及五代本草学史概述

第三节 唐慎微之前宋代本草学史概述

第二章 《证类本草》的编撰

第一节 《证类本草》的编撰者唐慎微

第二节 《证类本草》编撰的历史背景

第三节 《证类本草》的版本

第四节 《证类本草》的体例

第三章 《证类本草》内容概述

第一节 《证类本草》收录的药物

第二节 《证类本草》征引的四部文献

第三节 《证类本草》征引的宋代文献

第四章 《证类本草》与北宋方剂学专著《太平圣惠方》

第一节 《证类本草》征引《太平圣惠方》的文献价值

第二节 《证类本草》征引《太平圣惠方》的谬误之处

第三节 《证类本草》征引《太平圣惠方》与今传本《圣惠方》互参

第五章 《证类本草》与北宋训诂学专著《尔雅疏》

第一节 《证类本草》征引北宋邢昺《尔雅疏》考

第二节 邢昺《尔雅疏》征引本草文献考

第三节 北宋本草学与训诂学互动的意义

第六章 《证类本草》与南宋道教本草《丹房镜源》

第一节 集成本《镜源》征引《证类本草》条辨

第二节 集成本《镜源》抄录《证类本草》的证据及版本

第三节 据《证类本草》校正集成本《镜源》的谬误

第七章 《证类本草》与南宋史学家本草《通志·昆虫草木略》

第一节《通志·昆虫草木略》的撰写旨趣

第二节《通志·昆虫草木略》与《证类本草》的渊源关系

第三节 从《证类本草》看《通志·昆虫草木略》的价值与谬误

第八章 《证类本草》引小说考

第一节 《证类本草》征引小说的数量及特点

第二节 《证类本草》征引小说的文献价值

第三节 《证类本草》征引小说的失考之处

第四节 《证类本草》“以小说证药”与宋代医药学的内在隐患

第九章 《证类本草》与《本草纲目》

第一节 《本草纲目》对《证类本草》的借鉴

第二节 据《证类本草》校正《本草纲目》举隅

第三节 从《本草纲目》看《证类本草》在本草学史上的价值

结 语:从《证类本草》看宋代学术的特点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证类本草》墨盖子后唐慎微引书(篇)目录

附录二 :《证类本草》药图中所见宋代道地药材目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是北宋著名医药学家唐慎微编撰的一部六十余万字的中药学巨著。该书初稿约撰于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年),于宋哲宗元祐五年至八年(1090-1093年)间刊行。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艾晟校刊《证类本草》,改名《经史证类备急大观本草》(简称《大观本草》),得到了宋徽宗的重视,他命人重新校订后,于政和六年(1116年)作为国家药典颁行,取名《政和新修经史证类备用本草》(简称《政和本草》)。《证类本草》是《本草纲目》出现之前最重要的本草学著作,它几乎涵盖了宋代以前本草学文献的主要内容,开创了多项宋代本草学之最。《证类本草》记载了1742种药物的性味、功效、主治,并征引了200余种文献,是宋代收录药物种类及征引文献数量最多的本草学著作。《证类本草》续补了采自前人文献中的医方3000余首,使药物的用途、用法一目了然,切合临床实用,从而使“以方证药”成为了本草学著作的重要撰写体例。
  《证类本草》征引的文献不但具有重要的辑佚价值,更为我们考察宋代学术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视角。在概述《证类本草》之前的本草学史的基础上,探讨《证类本草》编撰的历史背景、主要传本及编撰体例,研究《证类本草》与宋代方剂学、宋代经学、宋代道教、宋代史学、宋代文学等学术文化的内在联系,进而讨论《证类本草》的价值及其揭示的宋代医药学的内在隐患。这将有助于深化宋代医药史、文化史的研究,也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宋代医药学繁荣与隐患的认识。
  《证类本草》作为一本整体性的本草学巨著,对于本草药物具有集注的意义,起到了本草集解的作用。虽然唐慎微征引文献,未加辨析,但从他征引的文献种类、数量中,依然可以发现他没有明言的思想。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有以下创新:第一,对《证类本草》墨盖子后唐慎微续补的文献按经、史、子、集四部进行归类,并对《证类本草》征引的宋代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第二,研究了《证类本草》与北宋方剂学专著《太平圣惠方》的关系,通过对《证类本草》征引的《太平圣惠方》与今传本《太平圣惠方》的文献比对,探讨《证类本草》征引北宋方剂学文献的价值。第三,研究了《证类本草》与北宋训诂学专著《尔雅疏》的关系,从“《证类本草》征引《尔雅疏》”,“《尔雅疏》征引本草文献”,“《证类本草》与《尔雅疏》互证”三个方面探讨《证类本草》名物训诂与北宋训诂学的互动关系。第四,研究了宋代道教专著《丹房镜源》与《证类本草》的渊源关系,逐条分析了《丹房镜源》抄录《证类本草》的情况,探讨了《证类本草》对《丹房镜源》成书的影响。第五,研究了南宋史学著作《通志·昆虫草木略》与《证类本草》的渊源关系,并从《证类本草》的视角探讨《通志·昆虫草木略》的价值与谬误。第六,研究了《证类本草》征引小说的文献价值、失考之处以及其中揭示的宋代医药学的内在隐患。第七,研究了从《证类本草》到《本草纲目》的沿革关系,利用国内现存最早的《证类本草》两大传本对《本草纲目》的谬误进行了全新的考证。
  《证类本草》具有如下明显的学术特点。第一,博物性。《证类本草》征引不同学科的文献来佐证药物,展现了宋代学术的交叉性和包容性。第二,创新性。《证类本草》在本草学上“以方证药”、“以小说证药”等诸多创新,反映了宋代学术寻求新变的崭新格局。第三,规范性。《证类本草》对征引的历代主要本草学著作,一律注明出处,使得《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等重要的本草学著作得以基本保存。
  《证类本草》在广泛征引诸种学科文献的同时,未加辨析,一些夸张失实、幻想性质的文献夹杂其中,这反映出宋代本草学的科学性尚存在不足。对此,我们应以历史的眼光客观评价。总体来看,《证类本草》集中了北宋中期以前一千余年的本草学积累,是传统医药学的宝贵遗产,对中国当下的中医药研究,依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