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地理学、地缘地理学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五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224篇,会议文献有10篇,学位文献有39篇等,政治地理学、地缘地理学的主要作者有胡志丁、陆俊元、骆华松,政治地理学、地缘地理学的主要机构有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江南社会学院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空间”是人类发明的一个认知观念:空间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空间是一种描述策略;空间是社会关系和社会-经济进程的产物;空间是诸存在物体间的相互关系。不同的认知模式...
2.[期刊]
摘要: 太空因其显著的地缘战略价值而成为国家等行为主体间地缘政治博弈的新空间,太空竞争力作为相关行为主体谋取太空领域优势地位的核心要素生成于其围绕着太空开展的竞争与合...
3.[期刊]
摘要: 数世纪以来,西方政治地理学对边疆问题的研究经历了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的转变。当前西方政治地理学对边疆的研究视角主要是两个:一是批判视角下的身份建构,二是边界与跨...
4.[期刊]
主力红军在“五湖四海”的崛起(1927—1930)——再论中共革命的地理学视角
摘要: 红军的崛起既是中共军队的根系所在,也是研究中共军队及其政党组织形态的基本线索。本文以红军于1927年至1930年间在“五湖四海”崛起的地理学视角为线索,先对影...
5.[期刊]
摘要: 将知识图谱技术与地缘环境领域相结合,剖析地缘环境知识的内涵和特点,提出基于多源异构地缘环境数据构建地缘环境知识图谱的基本框架,设计地缘体、地缘事件等知识表示模...
6.[期刊]
摘要: 结合研究期内热点地缘事件,利用GDELT数据库中新闻事件数、平均语调值及戈登斯坦分值分析南海周边主要国家地缘关系时序演化,并根据合作和冲突事件探讨地缘关系网络...
7.[期刊]
摘要: 运用文本分析,从中美关于南海制图的特点及差异着手,探讨了中美制图所表达的南海领域化过程以及地图对于领域化实践的作用。研究发现:1)中美制图中南海海域范围、岛礁...
8.[期刊]
摘要: “人类世”以来,南海海域因周边或域外大国等地缘行为体的介入,使地缘环境变得错综复杂,中国海洋权益不断遭受限制、挤压和挑战。文章从自然和社会基因子系统的地理环境...
9.[期刊]
摘要: 立足于中国哲学与地缘政治相融合的视角,通过解构地缘政治视角下的南海海洋治理问题,对比分析百家争鸣中墨家哲学对南海治理的价值作用,针对南海海洋治理提取墨家哲学的...
10.[期刊]
摘要: 探索青海省1995-2019年出口贸易格局的演变态势,基于贸易引力模型,从经济自由度、文化差异、人口规模等方面研究青海省出口贸易格局的形成机制.研究表明:1)...
11.[期刊]
摘要: 地缘政治风险日渐高企,冲击和影响着全球贸易与投资,构成左右全球经济复苏、政治格局演变和地缘关系重构的推力,也成为国内外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国际经济等领域关注研...
12.[期刊]
摘要: COVID-19疫情不断蔓延为国际政治、外交关系等带来深刻影响。目前基于复杂网络方法的国际关系研究较少考虑节点的空间属性,难以探索国际关系的动态演化模式及其空...
13.[期刊]
摘要: 在地缘环境系统的框架之下,以韩国为研究对象,构建韩国地缘环境研究框架.以韩国的现代史、外交史、经济史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为基础,选取1960—1990年,从全...
14.[期刊]
摘要: 传统地缘政治理论因为过度强调海陆对峙、权力政治、空间控制及大国政治等,陷入具有悲剧性的宿命论之中.但是,传统地缘政治理论关于"地理因素与国际冲突创造存在关联"...
15.[期刊]
摘要: "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及行动是国际社会在应对气候危机方面的主动作为,意味着技术系统、经济系统、政治系统的脱碳变革.大规模"碳中和"行动通过地理因素、外交政策对地...
16.[期刊]
摘要: 自2008年国内北极问题研究兴起以来,相关学者不断推动北极问题研究的发展进程,形成大量北极问题研究的成果和观点,梳理国内北极问题研究的主要观点和争论能够为后续...
17.[期刊]
摘要: 人类进入经略海洋的新时期,一个海洋强国诞生的背后必然存在一个符合其所处历史背景的、长期有效的国家海洋战略。在人海关系地域系统的运行机制下,以人地关系为内核、以...
18.[期刊]
摘要: 京城所于熙宁八年(1075年)设置,设提辖官总领京城所事务,下设大小使臣,统领广固指挥,招募工匠,主管京城营建。京城所与原有的东西八作司职能相重叠,侵夺了原属...
19.[期刊]
摘要: 古澶州位于河南省濮阳市,冀、鲁、豫交界地带,其因北宋“澶渊之盟”而闻名于世。“顿丘”作为地名最早见于《诗经》。春秋时期,顿丘邑属卫,后属晋。汉代顿丘县系汉高祖...
1.[会议]
摘要: 本文对唐代南诏与安南交通道路进行了评析。云南自唐代中叶起为南诏地方民族政权统治,形成与中央王朝并存的局面。南诏南部的安南,唐代仍属中国中央王朝,唐王朝设立了安...
2.[会议]
摘要: 秦至南朝的800余年,在云南地区发展史上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一时期封建王朝全面建立对云南地区的统治,奠定统治云南的政治格局,也开通了云南地区几条重要的交通线。...
3.[会议]
摘要: 唐朝统一岭南地区的时间,新、旧《唐书·地理志》等的记载皆有问题,将"平萧铣"与在岭南"置某州"简单地看作同一年的事情,显然忽略了军事、政治过程的复杂性,二者现...
4.[会议]
摘要: 中国历史上的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代,由于非汉民族因素的强力介入中原地区,由于制度设计造成的尾大不掉、干弱枝强①,导致这280余年间,政权兴替之频繁、疆域变动之复...
5.[会议]
摘要: 西周早期汉东地区政治地理的特点为:随州地区周势力是密集分布,随州以南的孝感、黄坡等地则是点状分布。在随州以南的广大地区,除孝感、黄坡的孤立据点外,大部分地区可...
6.[会议]
摘要: 宋代的乌、青两镇隔车溪而立,分属湖州乌程县和秀州崇德县,是今见最早的跨界双子镇之一.宋人将他们视作"同一聚落""一会镇",这种认识是两镇地域整合的结果.其中乌...
7.[会议]
摘要: "国家版图"的是政治地理极其重要的内容,其中最难处理的便是藩属国与中央政权——宗主国的关系问题.在是否将藩属国划入宗主国国家版图的问题上,学术界一直存在较大分...
8.[会议]
摘要: 云南与周边地区的地缘政治关系,以其自然环境方面某种程度的相似性为基础.地缘政治关系格局的变化,深刻影响了云南与周边地区的地缘政治关系。元代以前,历朝看重云南作...
9.[会议]
摘要: 本文通过较为全面的考察,对太原起兵前夕李渊所处的主、客观环境进行复原,探究各种因素在起兵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尤其是对当时的自然、政治地理形势和格局在太原起兵事...
10.[会议]
摘要: 本文阐述了麦金德“陆权论”提出的历史背景,分析了“陆权论”对世界政治地理的影响,指出“陆权论”对世界政治地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①对世界政治地理理论的影...
1.[学位]
摘要: The article is devoted to the advantages, risks and achievements of cooperation...
2.[学位]
摘要: The article is devoted to the advantages, risks and achievements of cooperation...
3.[学位]
摘要: 中亚属干旱、半干旱区,其水资源是一种具有不可替代性的战略资源。中亚主要河流都为跨境河流,对这些河流的开发利用不仅影响着地区生态环境状况、社会经济发展,还关系到...
4.[学位]
摘要: 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的自然基础,是人类物质生活所需的必要条件。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尤其是早期社会的影响十分巨大,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即使在今天,...
5.[学位]
摘要: 二十一世纪以来,高铁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国与国之间的政治交流和经济联系。高铁的发展带动了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相应的,其国家战略决策也...
6.[学位]
New geopolitics of oil in The Middle East,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China’s Oil Diplomacy
摘要: This research thesis examin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new energy landscape, and...
7.[学位]
The Geopolitical Interests of China and Russia in Central Asia
摘要: Since independence in 1991, Central Asian states have become a focus of interna...
8.[学位]
摘要: 基于当前学术界对历史时期政区地理研究中“经济开发——政区变迁”和“地方社会与政区演进互动关系”研究方法的反思,针对当前边疆民族地区历史政治地理研究的薄弱情形,...
9.[学位]
摘要:
镇边厅位于云南省西南部,设置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它的设置是清末王朝在西南边疆一个重要举措。
本文以镇边厅为例完成了一个多种因素影响下边疆政区...
10.[学位]
摘要: 泰山在华夏文明初始,就凸显于历史舞台,此后历经千年,其文明默默相承,未及中断,故清代阮元有“史莫古于泰山”之说。泰山的政治文化发展伴随着历史的脚步,在不同时期...
11.[学位]
摘要: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也是中国的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摩擦多发期、矛盾凸显期、麻烦增加期。目前,中国与周边8个海洋国家均有不同程度的海洋权益争端,中国周边海洋地...
12.[学位]
摘要: 本文以地缘政治理论为视角,通过对朝鲜半岛的发展史、各大国对朝鲜半岛的争夺以及朝鲜半岛核问题爆发后各大国的战略转变这三方面,探究朝鲜半岛地缘政治价值的历史性变化...
13.[学位]
英法争夺苏伊士运河控制权的地缘政治学分析(1854-1875)
摘要: 埃及位于地中海南岸和红海西北方向,通过苏伊士地峡与阿拉伯半岛相连,是连接欧洲、亚洲和非洲的天然纽带,在东西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代,为了对抗英国的好望角商路...
14.[学位]
摘要: 首都(Capital)是国家最高政权机关所在地,是国家政治管理与权力的中心,它对国家的运行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首都的区位对与首都能否有效发挥首都职能、...
15.[学位]
摘要: 伊朗是中东地区的大国,又是当今国际上的热点国家。伊朗的地理位置重要且政治模式独特。本文试从空间的观点研究伊朗的政治现象和政治过程的原因与结果;从地理的角度研究...
16.[学位]
唐宋时期蜀地政治地理研究——以蜀地高层政区特点和政治地理格局下的地缘政治关系为中心
摘要: 历史政治地理学则是以研究历史时期人类社会政治现象的选择分布与地理环境关系,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规律的学科。对于区域研究而言,从政治地理角度探讨不同时期全国的政治地...
17.[学位]
摘要: 当前,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实现国家崛起也成为了各国发展的目标。作为中东的大国,伊朗也极力快速实现国家崛起。巴列维王朝时期,伊朗就...
18.[学位]
摘要: “伊斯兰国”极端组织于中东乱局中异军突起,实行严格的伊斯兰教法,其最终目标是要在中东地区建立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伊斯兰国”发展极为迅速,手段极其残忍,因而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