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亚的跨境河流与国家关系
【6h】

中亚的跨境河流与国家关系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对象

1.2研究区概况

1.3研究意义与研究动态

1.3.1研究意义

1.3.2研究动态

1.4研究方法

第二章中亚跨境河流概况

2.1中亚地区自然地理环境

2.2中亚跨境河流特征

2.2.1中亚跨境河流水文特征

2.2.2中亚地区水资源评价

第三章中亚跨境河流的开发利用

3.1中亚跨境河流开发利用概况

3.1.1中亚地区农业发展对水资源的利用

3.1.2中亚跨境河流上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

3.2中亚跨境河流开发带来的影响

3.2.1生态环境影响

3.2.2社会经济影响

第四章中亚跨境河流对国家关系的影响

4.1中亚跨境河流水争端的状况

4.1.1中亚地区水争端的背景

4.1.2中亚地区水争端的主要类型

4.2中亚跨境河流的管理

4.2.1跨境河流管理的理论基础

4.2.2中亚各国国内水资源管理制度

4.2.3中亚国家在跨境河流管理上的合作

4.2.4国际社会的介入

4.3中亚跨境河流管理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4.3.1中亚跨境河流管理的问题

4.3.2中亚跨境河流管理的改进措施

第五章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中亚属干旱、半干旱区,其水资源是一种具有不可替代性的战略资源。中亚主要河流都为跨境河流,对这些河流的开发利用不仅影响着地区生态环境状况、社会经济发展,还关系到国家安全。 中亚跨境河流水资源总量较为丰富,但分布极为不均--上游国家水量丰沛,但利用量少;下游国家境内产生的径流量少,但因其灌溉农业规模大,用水量也大。苏联时期,在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统筹下,资源禀赋不同的上下游国家之间进行了水与能源的交易,区域利益尚能大体平衡。而苏联解体后,上下游国家各自为政,缺乏合作,经常因水量分配的矛盾、上游发电与下游灌溉的矛盾、水质污染的矛盾而发生规模虽不大但日趋严重的水争端。 中亚国家在跨境河流共同管理上做出了一些努力,包括召开峰会、签订协议、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等,国际社会也积极介入,然而成效甚微,关键问题在于缺乏深层的政治互信,因此难以将协议付诸实施。重建政治互信非朝夕之功,中亚跨境河流管理问题的真正解决也尚需时日。 本文首先介绍了中亚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与跨境河流的水文特征,其次分析了中亚国家对其水资源开发利用所带来的区域性生态环境影响与社会经济影响,然后系统研究了中亚地区跨境河流共用中的争端与合作情况,并基于国际上公认的跨境河流管理方式对此进行评析。

著录项

  • 作者

    付颖昕;

  •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

  • 授予单位 兰州大学;
  • 学科 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杨恕;
  • 年度 200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中亚地区,跨境河流,国家关系;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