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共和国时期(1947年~)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五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64篇,学位文献有27篇等,印度共和国时期(1947年~)的主要作者有刘名望、宋丽萍、杜英,印度共和国时期(1947年~)的主要机构有遵义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内蒙古民族大学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水坝争端与印度独立后的现代化之路——以讷尔默达河萨尔达·萨罗瓦坝项目争端为例
摘要: 大型水坝建设是印度独立后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战略,但水坝建设往往伴随着争端。历时40年的讷尔默达河萨尔达·萨罗瓦坝项目争端是印度在后殖民时代追求现代化之路的一个剖...
2.[期刊]
摘要: 尼赫鲁1964年5月谢幕后,印苏两国的领导人相继发生了更迭,但两国关系并没有出现大的波折,反而得到不断巩固与发展,并在1971年达到鼎盛,具有准军事结盟性质的...
3.[期刊]
摘要: 印度独方后,政治家和思想家并未停止对印度历史地位、国家实力和战略对策的思考,这使印度继承了英属印度以南亚为依托来实现其大国战略目标的理念,也继承了英属印度殖民...
4.[期刊]
摘要: 表列种姓处于印度社会最底层,经济上极端穷困.独立后印度政府为了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实行平权政策,但效果有限.表列种姓的整体状况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作为一个...
5.[期刊]
摘要: 近30年来,印度学界高度关注中国政治、中国经济、中国军事、中国外交、中国社会等领域,对于中国诸多现实问题的探索和研究蔚为大观.印度学者对中国政治体制、中国特色...
6.[期刊]
摘要: 20世纪60年代,由于1962年中印冲突,美国与印度关系转好,与此同时,美国与巴基斯坦的盟友关系因为冷战目标上的分歧开始波折.1965年印巴战争及其解决过程中...
7.[期刊]
摘要: 近30年来,印度学界高度关注中国政治、中国经济、中国军事、中国外交、中国社会等领域,对于中国诸多现实问题的探索和研究蔚为大观。印度学者对中国政治体制、中国特色...
8.[期刊]
摘要: 古代印度村社的司法职责主要由村社潘查亚特和支配种姓潘查亚特担负.潘查亚特以法经和法论为指导,根据村社习惯法处理纠纷,实现解决纠纷、惩罚犯罪和维护社会关系之司法...
9.[期刊]
摘要: 1954年,印度总理尼赫鲁访华。一天晚上,周恩来总理在怀仁堂宴请尼赫鲁,突然断电了,大厅里的灯全灭了,好在没一会儿灯又亮了。周恩来处变不惊,像没事一样,继续跟...
10.[期刊]
摘要: 尼赫鲁时期的印苏关系,在两国对国家利益、地缘政治的深度考量和美、中等大国因素的交互叠加影响下,经历了从冷淡到冷暖转换再到战略合作这样一种发展演变轨迹,属国际关...
11.[期刊]
摘要: 在近代史上,欧美得国际外交风气之先而一枝独秀。因此,国际外交的重要原则基本都是欧美国家提出,从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条约》到1919年威尔逊"十四点精神"、...
12.[期刊]
摘要: 印度独立后,在其本土仍残存有法国、葡萄牙的殖民地.为此,尼赫鲁政府积极与法葡协商,试图和平收复两地.法国对此欣然接受,但葡萄牙却拒不合作,因此激起了印度强烈的...
13.[期刊]
摘要: 独立之初,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印度除了增加粮食供给外,还注重粮食流通和供应。如建立了公共分配系统,成立粮食价格委员会、印度粮食公司,建立了粮食仓储系统,加强粮食...
14.[期刊]
1971年印巴危机期间美国的难民政策与美印在难民问题上的角力
摘要: The India-Pakistan Crisis happened in 1971 was a regional crisis in the era of ...
15.[期刊]
摘要: The formal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Nepal was established in 1955,but its pr...
16.[期刊]
摘要: 随着南亚各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南亚地区的环境问题日益引发世人重视.在这种背景下,以印度环境史为代表的南亚地区环境史研究逐渐兴起.其代表人物之一是印度历史学者拉姆...
17.[期刊]
万隆精神与国家利益的碰撞:印度在1956年匈牙利事件中的政策探究
摘要: 1956年10月,苏联政府从阵营稳定等角度考虑,对匈牙利人民旨在要求改革的呼声予以了粗暴干涉,最终引发了匈牙利事件.在国际社会对此的一片质疑声中,尼赫鲁并没有...
18.[期刊]
摘要: 自1947年独立以来,印度的历届政府在如何发展国民经济,提升国家能力,实现强国梦想等方面进行了长时间的艰苦探索,并最终选择了以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全球化为...
19.[期刊]
摘要: 1956年10月,苏联政府从阵营稳定等角度考虑,对匈牙利人民旨在要求改革的呼声予以了粗暴干涉,最终引发了匈牙利事件.在国际社会对此一片质疑声中,尼赫鲁并没有站...
20.[期刊]
摘要: 由于印度旧有土地生产关系的不合理性,农业现代化发展比较滞后,开始推行以新产品、高技术、高投入为核心的绿色革命。在印度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绿色革命在印度许多地区得...
1.[学位]
摘要: 长期以来,学术界关于印度史、印度现代化的研究较为深入,成绩斐然。然而,系统总结和论述印度现代化特点的成果不多,只在印度史或者有关南亚历史的相关著作中间或有提及...
2.[学位]
摘要: 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女性在这个国度里往往是被宗教文化、社会陋习所迫害的群体。在近代史上,印度女性的家庭地位十分低下。作为女儿、妻子及母亲,其家庭...
3.[学位]
摘要: 尼赫鲁至拉吉夫·甘地执政时期的印度高等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发展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一时期的高等教育借鉴了殖民地时期的印度高等教育,同时又根据国家的发展需求...
4.[学位]
摘要: 冷战时期,出于本国和盟国军事安全的考虑,美国向盟国提供了相当规模的、长期的军事和经济援助。与此同时,出于冷战制度性对抗的考虑,那些具有重要战略价值、未进入西方...
5.[学位]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拉奥政府以国内经济危机为契机,开始了“自由化”、“市场化”、“私有化”、“全球化”的经济改革,迈出了印度经济发展的实质性的步伐,拉奥改革...
6.[学位]
摘要: 1947年印度独立后,印度政府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本文试图通过运用历史学和教育学的相关理论来探讨独立后印度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现代化的关系,主要揭示独立后印度高等教...
7.[学位]
摘要: 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英国殖民者为了加强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掠夺财富,在印度建立了文官制度。1947年印度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获得了独立,在继承了英国殖民者...
8.[学位]
摘要: 印度的地方自治制度主要有政治方面的潘查亚特制度和经济层面上的农业合作社制度。潘查亚特制度又被称之为乡村评议会制度,是在古印度原始社会时期的长老会议基础上发展起...
9.[学位]
摘要: 本文对印度独立之初英印外交关系的重建进行了阐述。二战后,英国调整南亚政策,决定从印度撤退。英国与印度的关系由宗主国与殖民地的关系转变为国与国的关系。英国政府构...
10.[学位]
摘要: 印度人民院选举是独立后印度议会民主政治中最重要的选举。本文尝试通过对1977年印度人民院选举进行综合分析来了解70年代末印度政治发展的过程与趋势,并就本次大选...
11.[学位]
摘要: 贱民被称为不可接触者,是被印度教徒排斥在教外的一群,纯洁与污秽观念是种姓印度教徒与贱民的区别,《摩奴法典》是贱民存在的依据。不可接触制下的贱民,其被认为是污秽...
12.[学位]
摘要: 独立前,印度妇女在英国朋友的帮助下,发动两次投票权运动,拉开印度女性参与政治进程的序幕。独立后,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律,保障了妇女的各项权利,奠定妇女参与政治的...
13.[学位]
摘要:
本文探究了1991年拉奥改革以来印度近20年间的财政调整过程,旨在总结印度财政调整的结果和启示,从中获取一些经验和教训。
本文首先回顾了印度20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