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小说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五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22670篇,会议文献有212篇,学位文献有3155篇等,古代小说的主要作者有王志尧、杜贵晨、王立,古代小说的主要机构有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师范大学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发现:小说的价值和评论家的使命——读李志红《〈聊斋志异〉与“中国风”》随想
摘要: 一在古今中外的所有文体中,若问哪一种最受读者欢迎,也就是说哪一种的受众面最大,答案应该是“小说”。蒲松龄是全能型的作家,小说、诗歌、俚曲、戏剧都有创作,并且都...
2.[期刊]
摘要: 夸父神话是上古巫官基于“巫术思维”,对一次部落迁徙事件的忠实纪录。夸父乃部落而非个人称谓,故有“夸父二死”;他们因战败而西迁(太阳也由东往西),故曰“逐日”;...
3.[期刊]
摘要: 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除塑造众多男性形象外,还有各色女性形象,其中沈琼枝以其形象独特性在明清小说的女性群体中绽放着别样的光辉。沈琼枝具有敢于反抗、不慕豪奢、...
4.[期刊]
摘要: 《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志怪传奇型小说最富丽辉煌的经典巨著,近三百年来持久传世,彪炳中国文学史册,饮誉世界文学之林。作者蒲松龄幼读诗书,博学能文,而困于场屋,古...
5.[期刊]
摘要: 1966年蒲松龄墓出土的铜镜,年代曾有过争论。本文通过类比考古出土及博物馆收藏品,认为此镜原型就是东汉末年的龙虎对峙镜。蒲松龄对其年代的看法有其合理之处,此外...
6.[期刊]
摘要: 对于中国古代小说而言,一个集团个性化的内部矛盾冲突,应该比其团结和谐的共性特征更值得关注。在《三国志演义》中,蜀汉集团内部有限的矛盾冲突中最具文化意蕴的是其君...
7.[期刊]
摘要: 本文通过文献检索、实地考察和现场采访等方法,对《聊斋志异·犬灯》的创作背景加以考证,认为是以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罗村镇大窎桥村(清济南府淄川县窎桥村)的韩家楼...
8.[期刊]
摘要: 蒲松龄在淄川西铺坐馆授徒期间,与“淄邑大族”韩氏子孙交往颇多,但流传至今的史料少有记载,主要有以下四则:蒲松龄与韩冲当有交往,韩冲去世后,蒲松龄撰写祭文、挽联...
9.[期刊]
摘要: 《聊斋志异》中的叙事序列与作品的叙事形态是有区别的。通过对《聊斋志异》文本叙事序列的分析,揭示其中作品的叙事形态,可以发现《聊斋志异》中作品的故事结构,这是辨...
10.[期刊]
摘要: “情”分为情感、感情两类。“原80回”中情感存在6种反应形态,而感情则以亲情、友情、爱情3种样态呈现。“情”的表达体现为作者“情”的融入、作品原材料“情”的携...
11.[期刊]
摘要: 晚清民国西南地区存在着大量以说为主、说唱结合的宣讲小说。这类小说具有强烈的“宣讲”意识,小说集与故事的命名、序文中大量的“宣讲”条规、文本之前的圣谕及神谕罗列...
12.[期刊]
摘要: 《红楼梦》研究中存在着与“情”关系密切的三大缺陷:一是“大旨谈情”的《红楼梦》在研究中“情”却被边缘化,导致研究本身灵魂的失缺;二是不少学者对“续40回”的贬...
13.[期刊]
摘要: 根据小说中人物的行旅路线绘制文学地图后,唐宋传奇呈现出借助路线设置来组织情节与结构的独特行旅叙事方式。唐传奇中的行旅叙事多以两京驿道为路线,并集中在华阴—华山...
14.[期刊]
摘要: 学界公认小说家李公佐非宗室李公佐,但往往关注前者而忽略后者。被忽略的后者的材料证明,唐有二李公佐之说并不能成立。“千牛备身”一职,仅仅是宗室李公佐少年时期凭借...
15.[期刊]
摘要: 陈经济是《金瓶梅》中西门庆死后的男主角,他比西门庆经历更丰富,处境更复杂,他一生虽短却三起三伏,从富家子弟到寄居的女婿,从街头乞丐到庙宇的道士,再到死于非命的...
16.[期刊]
摘要: 明代通俗小说序跋高频率使用“稗官小说”一词,作为小说批评的核心术语,这是序跋者基于目录学体系而总结的词汇,意图形成一种评价的策略。在此基础上,序跋者提出通俗小...
17.[期刊]
摘要: 中国文学发展以来,梦幻一直是中国文学的艺术特点之一。明清以来,随着对古典小说的继承和超越,梦幻小说达到发展顶峰。梦幻小说有着独特的叙事模式和审美追求,将现实生...
18.[期刊]
摘要: 清代长篇世情小说《林兰香》中有多处死亡叙事,这些死亡叙事是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据布局来看,死亡叙事多发生在下半部分,焦点人物正是小说主人公燕梦卿。在作用方面,...
19.[期刊]
摘要: 作为长期游离于“主流学界”之外的文学家,木心在其《文学回忆录》中对中国古典小说提出许多有价值的观点。他认为唐传奇讲究写作技巧、注重结构,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小说...
20.[期刊]
摘要: 中国古代小说的创作受史传春秋笔法的影响,常采取“隐而不书”或“隐现交织”的书写策略。小说批评家关注到这一现象,在文本批评中借助与“云”相关的绘画用语予以揭示。...
1.[会议]
摘要: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简称《西洋记》)记录了郑和下西洋在准备时期以及所到域外之处的种种动物.其中的动物文本有着复杂的来源.不同文化语境下,人们赋予动物以...
2.[会议]
摘要: 赵飞燕为西汉汉成帝皇后,颜色美丽,体轻如燕,尤善歌舞,「环肥燕瘦」即指杨玉环与赵飞燕,淘为一代美人典范.正史中对赵飞燕的记载甚少,其生平可见《汉书·外戚传》;...
3.[会议]
從《坎》卦看《西遊記》中孫悟空的取經困境——以32-39回為例
摘要: 《西游记》取经中心人物孙悟空,于唐僧师徒往西天取经路上,担负团队能否继续西行的关键人物,他沿途斩妖除魔,保护与解救唐僧,确保取经团队不偏离轨道,不丢失成员,并...
4.[会议]
摘要: 传奇小说发展至唐代,文学逐渐走向成熟期.文人将思想与情感寄托于作品中,在人物刻画以及情节上的转折,编排也更加饱满.传奇小说的勃兴,与唐代社会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5.[会议]
摘要: 唐五代有不少小说涉及到碑铭的物质形态和文本.小说中的碑铭,根据其特征或功能,大体有四种情况:一、小说中谶语碑铭来源于唐人墓志铭中的谶语,并不具备碑铭的文体特征...
6.[会议]
摘要: 关于笔记小说的概念问题,自20世纪初以来,学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种研究现状,给笔记小说的研究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而以往学者们对于笔记小说文体的探讨,都缺乏...
7.[会议]
摘要: 《儒林外史》中的景兰江是一个形象鲜明且颇为特殊的士人,与其他诸多小说人物一样,这一人物同样是在原型人物的基础上塑造而成的.身为吴敬梓、吴烺父子共同友朋的江都诗...
8.[会议]
摘要: 中国古代小说与其他各种文体互渗兼容,形成了一种“混合体”的文体特征,大大扩大了小说的表现容量,丰富了其审美内涵,提高了其思想和艺术表现力,并推动了小说多种文体...
9.[会议]
论《新列国志》对《左传》的接受与传播——以“郑伯克段于鄢”为例
摘要: 在严格地采用了经典的程度上,《新列国志》要远远超过它的同类,这也使得该书拥有了“最接近经典”的美誉.可是作者的这种求真的努力,也让该书反而背离了经典原意,也影...
10.[会议]
摘要: 《世说新语》分类体系大抵具有立意从褒到贬的趋势,故而条目如何归属是编者关注重点与批评立场的一种反映,即所谓“以类为评”.历代评者对归类得失的议题可谓夥矣,关于...
11.[会议]
摘要: 在瓜州县域内榆林窟和东千佛洞发现的六幅玄奘取经图是目前已知最早的《西游记》故事素材实物遗迹,因玄奘取经路上途径瓜州,所以留下了很多故事和传说,而这些故事经过波...
12.[会议]
摘要: 本文主要基于《中华野史》明清卷中收录的明末清初时期工匠文化相关笔记小说.论文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整体上概述明末清初工匠文化文献;第二部分,从重要程度、时...
13.[会议]
摘要: 在中国早期社会,艺术并没有成为纯粹精神的事业,所谓中国传统工艺史或中国传统建筑史,实际上就是被工匠阶层主导的历史.而工匠以其区别于一般体力劳动者的专业技能,成...
14.[会议]
摘要: 清代文人笔记受时代社会文化与政治思想的影响呈现独特的历史样貌,笔记中既有严谨的考证记述,也有随性而感,笔记既有掌故旧闻、典故经籍、文物制度,又有巫术施展、市井...
15.[会议]
摘要: 明代工匠作为中国封建制度下中央集权顶峰的技术工作者,对窥视中国古代工匠文化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明代文人笔记、小说众多,作为可考文献,可起到充实、填补的作用.本...
16.[会议]
摘要: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真假美猴王”事件,作为《西游记》的高潮部分,留下了不少伏笔,也引发了多种解读.本文通过运用情感分析的方法,对“真假美猴王”事件...
17.[会议]
摘要: 清华简《赤鹄》以夏、商之际的历史为背景,它是对以往传世文献这类题材各层面、全方位的颠复.《赤鹄》中的重要角色巫鸟,其原型是越地传说的冶鸟,他是越祝之祖.越文化...
18.[会议]
一面镜子的穿越史——试论《红楼梦》第十二回在北村透谷《宿魂镜》中的演化与创新
摘要: 《红楼梦》以其高度的艺术成就享誉世界,它的海外传播对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学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1892年岛崎藤村将《红楼梦》第十二回后半部分翻译成日文发表,次年北...
19.[会议]
摘要: 明后期,拟宋元话本小说的创作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兴起.冯梦龙在“王学”、李贽“童心说”等思想的影响下整理编写了“三言”,“常中出奇”的美学命题随之诞生.追溯小说...
20.[会议]
摘要: “洞窟”是中国古代小说中重要的母题之一.本文将对其文化意涵、发展演变和文学意义加以探讨.洞窟拥有丰富的文化意涵,既具有理想居所、生命重塑的宗教意涵,是追求富贵...
1.[学位]
摘要: 明清武侠文言小说集辑录历代武侠人物及侠义故事,在武侠小说史上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和文学意义。依据目前掌握的文献,明清时期的武侠文言小说集共有十四种。明清武侠文言...
2.[学位]
摘要: 本文以清代嘉兴府小说为研究对象,从小说发展概况、小说作者、小说艺术特色等方面对其展开探究。除绪论外,文章共分为四章。第一章对清代嘉兴府小说创作情况进行概述。通...
3.[学位]
摘要: 文言小说选集的编纂是晚明文言小说兴盛的表现之一,反之也促进了文言小说在明末清初的发展。《太平广记》作为“文言小说之渊薮”,是当时文言小说选本的重要素材来源。冯...
4.[学位]
摘要: 神魔小说是明清通俗小说中非常具有特色的一个小说流派,其评点也随着通俗小说评点的兴起而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发展过程。神魔小说评点作为一个整体,既有与整个明清通俗小说...
5.[学位]
摘要: 言语交际蕴含两个层面:基本话语层面和元话语层面。基本话语即承担相应的句法功能和具有话语真值的话语。元话语是指基于话语之上的话语,是存在于基本话语层中,指向句子...
6.[学位]
摘要: 作为汉魏六朝志人小说代表作的《世说新语》,在语言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老子》《庄子》对其有深刻的影响。本文以老庄的哲学思想和语言特征为工具,探究《世说新语...
7.[学位]
摘要: 《绿野仙踪》是一部成书于乾隆年间,融神魔、世情、历史、英雄传奇多题材于一体的长篇章回小说。自问世以来,就受到多位评家的关注与评点。就《绿野仙踪》评点话语而言,...
8.[学位]
摘要: 以诗论稗,是指以诗体形式进行古代小说相关批评的文学现象,它是少有关注的古代小说批评文献,亦是古代诗歌作品中较少受到正视的题材内容。这样一种两不关涉的存在与研究...
9.[学位]
摘要: 《西游记》在世世代代的汇著史和传播史之余,其影视改编史也有近百年之久,《西游记》早已不是一个简单长篇故事,它已经在悠久的传播史中汇入了成千上万人的心血,成为浩...
10.[学位]
摘要: 但明伦对《聊斋志异》的评点是《聊斋志异》诸家评点中的翘楚,在现有的《聊斋志异》评点研究中也是重中之重。目前对此的研究主要是就但明伦的评点本身谈评点,对但明伦评...
11.[学位]
摘要: 《聊斋志异》中存在着数量可观的涉病作品,这是不争的事实;《聊斋志异》中出现的涉病作品,有其特殊的成因,既与蒲松龄个人及亲友的身心遭际相关,又与在齐鲁大地以疾为...
12.[学位]
摘要: 谶纬是最富有神秘感的传统文化形态之一,它形成并风行于两汉,对两汉以及后来的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和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自隋朝开始,谶纬却屡屡遭到统治者的打压,从而...
13.[学位]
摘要:
明清通俗小说中存在大量生育书写,文章分为生育书写概述、生育书写的形成、生育书写的特征、生育书写的功能四个篇章,对明清通俗小说中的生育书写进行分析研究。
...
14.[学位]
摘要: “三言二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瑰宝,是明清小说的优秀代表,其中涉及到了大量的古代市井中普通人的生活,为宋明时期的民俗研究提供了极其有价值的参考材料,是中国古...
15.[学位]
摘要: 转喻在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一种修辞格。1980年,莱考夫和约翰逊创作出版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的问世将转喻置于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范畴。在过去的四十年中,转喻逐渐...
16.[学位]
摘要: 在汉代的文学作品中,《说苑》《新序》是两部颇具有故事性、趣味性的作品,是刘向为了劝谏君王所编撰而成。作为一本目的性极强的谏书,刘向在《说苑》《新序》中表达的政...
17.[学位]
摘要: 史湘云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有着十分鲜明的性格特征,具有非凡的艺术魅力。自《红楼梦》问世以来,就有研究者对其进行探究。本文试图经过疏通整理两百多年来研...
18.[学位]
摘要: 《东周列国志》是继《三国演义》后声名最盛的历史演义小说。而《东周列国志》是蔡元放对冯梦龙《新列国志》的评点本,对小说内容无甚修改,因此它能获得如此成就,应归功...
19.[学位]
摘要:
本文以贾探春形象阐释史为研究对象,结合文学批评理论,旨在分析从清朝至今不同时代不同学者对贾探春这一人物形象的阐释,并对此作出评析。
第一章主要叙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