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年~)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三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5292篇,会议文献有39篇,学位文献有388篇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年~)的主要作者有丁东、李良玉、张勇,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年~)的主要机构有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英国对中国政府提出在香港设立官方代表问题的反应(1956—1958)
摘要: 1956年,中国政府提出在香港设立官方代表,是否同意、如何回复成为英国政府“公认的困难问题”。英国外交部、殖民部、英国驻华代办处、港英政府等均参与了讨论。驻华...
2.[期刊]
摘要: 1960年代初,池田内阁预谋实施“两个中国”新政策以恢复对华贸易,设想既维持同台湾当局的“外交”关系,又承认中国政府为“事实上”的国家政权,并在否认中方所述“...
3.[期刊]
摘要: 三线建设研究是近年来的学术热点之一。为了进一步推动该领域的学术研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三线建设分会、上海大学和西南科技大学主办的“第三届全国三线建设学术...
4.[期刊]
摘要: 粮食生产关系社会民生,也影响国家安全。和平解放前,西藏高寒的自然地理环境、落后的生产技术,严重制约了农业发展,造成粮食生产能力低下,过度依赖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
5.[期刊]
摘要: 政治动员是中共发动群众参加革命与建设的特色和优势。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政权巩固、国家建设与社会恢复亟待整合人力资源,能“顶半边天”的妇女自然成为不可或缺...
6.[期刊]
他者视阈下的中国形象——以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来华旅行者为中心的考察
摘要: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为重塑西方国家的中国形象,拓展外交关系,中国国际旅行社吸引和接待了众多西方国家旅行者来华旅行。西方国家来华旅行者的数量、国别、意识形态、旅...
7.[期刊]
摘要: 新中国成立伊始,中国共产党总结过去革命的经验教训,认识到了知识分子在社会建设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并着手对知识分子思想的改造工作。当前,正确认识这一时期知识...
8.[期刊]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明确劳资两利的政策,以发展生产为中心、以订立集体合同为中心环节,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民主、平等、两利、契约”的新型劳资关系。这种...
9.[期刊]
摘要: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新旧矛盾交织,北京市失业问题较为严重。为解决失业问题,北京市适应经济发展需求与民众就业需求,不断调整失业救济政策,扩大失业救济范围。在具体...
10.[期刊]
摘要: 二战后远东局势不稳,伴随着中国内战的进行,美国也摸索着恰当的外交政策。随着美国在华调停失败、国民党内战失利与冷战序幕的拉开,美国在调整对华政策的同时也进行着一...
11.[期刊]
摘要: 受个人成长环境和求学时报国之志的影响,九一八事变后,孙健初顺应国人开发西北的声潮,不畏艰险,毅然献身西北地质考察事业。他三进绥远、三到酒泉、冒险青海,并成为首...
12.[期刊]
摘要: 1949年干部南下是中共中央为了接管和巩固长江以南新解放区政权而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其中,挺进皖南是干部南下的重要目标之一。但是,相对于沪宁杭而言,学界对...
13.[期刊]
摘要: 焦枝铁路是新中国三线建设时期修筑的一条纵贯华北西部、中南西部的重要战备铁路。在物质技术条件极为匮乏的条件下,依托政府调拨、地方支援和沿线群众支持,作为焦枝铁路...
14.[期刊]
民间台账挖掘利用与党史国史研究的深化——以集体化时期乡村民间台账为例
摘要: 乡村台账属于民间历史文献。相较于传统民间文献,当代民间文献研究因起步晚而存在一些不足。集体化时期乡村民间台账,形式自成体系,可分为“备查账”与“备忘账”。抢救...
15.[期刊]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国庆节,为了加强民族团结,把党的民族政策落到实处,中共中央组织了以少数民族代表人士为主的少数民族参观团,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并到内...
16.[期刊]
新中国成立初期渔业合作化政策演进与海洋渔业发展--以广东潮汕地区为例
摘要: 合作化虽是新中国渔业工作的既定方向,但具体政策却是在地方性试点中逐步调试形成的。在1953年中央大力推动合作化前,以广东潮汕地区为代表,若干沿海地区伴随渔区调...
17.[期刊]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公共卫生治理经历了一个由“非常”到“日常”的艰难转换。抗美援朝背景下的“细菌战”,属于战争状态下的非常,但却导致黔南民族地区同样开展了...
1.[会议]
摘要: 以1956年6月全国工资改革为契机,北京工人家庭收入有了显著提高.但是,1958年10月后,由于工资标准冻结,计件工资、津贴、奖金等取消或变少,北京工人家庭收...
2.[会议]
摘要: 本文通过聚焦于1955—1957年间的一场服装改革运动,试图探究新中国初期民间美化实践与官方美学规训两者复杂的互动关系。这场运动的起因可分为两个层面:民众对于...
3.[会议]
摘要: 1959至1961年,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由于全局性的极"左"错误,缺乏全面依法治国理念,轻率地开展"大跃进"运动,实行人民公社化,错批"右倾机会主义分子"...
4.[会议]
摘要: 以1956年6月全国工资改革为契机,北京工人家庭收入有了显著提高。但是,1958年10月后,由于工资标准冻结,计件工资、津贴、奖金等取消或变少,北京工人家庭收...
5.[会议]
摘要: 中共建政后,私营工商业的生存状况发生很大变化。本文拟以上海刘鸿生家族的大中华火柴公司为中心,详细解剖自上海解放至“五反”运动前这一历史阶段中,大中华在新的生产...
6.[会议]
摘要: 本文通过聚焦于1955—1957年间的一场服装改革运动,试图探究新中国初期民间美化实践与官方美学规训两者复杂的互动关系。这场运动的起因可分为两个层面:民众对于...
7.[会议]
20世纪50年代初华南乡村妇女非正常死亡现象之探析——以福建省惠安县乡村妇女集体自杀为例
摘要: 20世纪50年代初,福建省惠安县乡村妇女集体自杀仍屡屡发生,影响着当地社会转型的进程。究其原因,在于当地传统社会性别制度失范并未在此时的乡村社会改造中得到根本...
8.[会议]
摘要: 个体户群体是一个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个社会群体,其群体特征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在人员构成上主要以“两劳”分子、城市待业青年、退休职工及进...
9.[会议]
摘要: 本文根据统计资料,在个案分析香港调景岭在1950年代和1970年代间的起源和历史变迁,主要在运用的史料为,香港政府档案处历史档案馆及台湾救总的出版品、香港19...
10.[会议]
摘要: 本文通过考察1949-1966“十七年”间中国史家在书写近代史时国际主义一与民族主义的冲突,以及“阶级”话语与“民族”话语的纠葛,为马克思主义史学史研究提供一...
11.[会议]
摘要: 从1950年5月解放舟山群岛,到1955年1月-江山岛登陆战役的胜利,迫使国民党军撤出大陈岛、披山岛、台山岛、南麂岛等沿海岛屿,实现浙江全境的解放,是新中国成...
12.[会议]
历史转轨时期的社会思潮(1978-1980)——以民间刊物与北京高校学生竞选运动为中心
摘要: 建国之后的历次政治运动很多以青年运动为先导,青年人的政治诉求和政治实践不仅直接影响了运动的走向,而且参与了历史的创造.在中国“当代历史”(1949年到“新时期...
13.[会议]
摘要: 本文即拟以一九五○至六○年代的台湾四健会为讨论中心,除探讨战后台湾乡村青年藉由参与「国际农村青年交流计划」所产生的国际经验外,更希望透过史料,进而检视其时代意...
14.[会议]
摘要: @@本文的目的是梳理和分析贯穿1949年以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以下简称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线索。任何领域的历史研究之起步均在界定时间和空间,使用经纬的...
15.[会议]
摘要: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2012年又是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发表20周年.辛亥革命爆发、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及邓小平发表“南方谈...
16.[会议]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以下简称“国史”)是改革开放后逐渐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也是史学领域中最年轻、最有活力和最有发展潜力的学科之一.国史研究随着我国历史本身的发展...
17.[会议]
纪念《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通过三十周年研究述评
摘要: 本文对《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通过三十周年研究述评进行了概述,总结了关于《历史决议》研究的主要特点。
18.[会议]
关于中国“文革”研究的现状和前景——兼谈中国“文革”研究进入历史学学术轨道的思路
摘要: 本文分别从海外学者、港台学者、国内学者、国内民间学者等方面对中国“文革”研究的现状进行了综述,针对推进中国文革研究进入历史学学术轨道提出了建议。
19.[会议]
摘要: 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样两大历史任务.把创建人民共和国作为中国革命的共同奋斗目标,这是历史和人民选择的结果.人民...
20.[会议]
摘要: 本文指出第二届当代中国史国际高级论坛的主题是“当代中国与它的发展道路”,旨在交流当代中国史研究中rn 关于中国发展道路的理论成果。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1.[学位]
摘要: 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市财政经济形势较为严峻,为改变经济颓废局面,支援抗美援朝运动,北京市政府积极响应中央政府号召,开始有组织、大规模、分阶段、全方位地开展“增...
2.[学位]
摘要: 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市财政经济形势较为严峻,为改变经济颓废局面,支援抗美援朝运动,北京市政府积极响应中央政府号召,开始有组织、大规模、分阶段、全方位地开展“增...
3.[学位]
摘要: 新中国成立初期山东省的扫盲运动,是在一个文化落后,人口众多的社会背景下展开的。山东省并没有因此而背上沉重的包袱,相反,在扫盲运动中逐渐异军突起,取得了一个又一...
4.[学位]
摘要: 会道门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产生的带有宗教和封建迷信色彩的民间秘密结社。起初,会道门以传播宗教为主,力量比较薄弱。随着中国封建制度的不断衰落,会道门势力不断扩大,...
5.[学位]
摘要: 近代以来,江西饱受战乱的影响,教育发展很是落后,这种情况随着新中国的建立而逐渐改变。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十七年里,江西中等教育得到较大发展。本文对这十七年来江西中...
6.[学位]
摘要: 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在六十年前,同样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人民公社,却并未实现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初衷,尤其...
7.[学位]
摘要: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事关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解决好国家的农业发展问题,对中国来说至关重要。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农业...
8.[学位]
摘要: 布票曾经是计划经济环境下人民获取生活必需品的重要凭证,由国家商业部门统一印制发行,专门用来购买棉布、棉制品纺织品、棉制品,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典型产物。布票的诞生...
9.[学位]
北京市精减城镇人口中基层干部与群众的行为选择(1960-1963)
摘要: 20世纪50年代末期,“大跃迸”运动致使大量农村人ロ进入城市,城市人ロ消费的粮食超出了当时的承受能力,成为粮食危机的原因之一。为了解决粮食危机,1961年6月...
10.[学位]
摘要: 本文研究“大跃进”时期的山西农田水利建设,时间为1957-1960年。之所以选择以1957年冬季为起点,是因为多年来形成了每年冬春开展大规模群众性的农田水利建...
11.[学位]
摘要:
1952年,新中国从国情出发,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了爱国卫生运动。山西省根据中央政府的指示精神,也步入爱国卫生运动的行列。
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主要...
12.[学位]
妇女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作用研究——以《中国妇女》(1949-1966)为例
摘要: 妇女是一种伟大的人力资源。无论在哪个时期,妇女总能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起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妇女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建国初期国家的各个方面...
13.[学位]
摘要: 建国初期,中国妇女受教育水平普遍很低,90%以上的妇女是文盲。在农村,妇女文盲占文盲总数的95%以上。妇女文盲的大量存在严重影响新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以及...
14.[学位]
摘要: 援越抗法是新中国成立初期进行的第一次对外军事援助。这一行动单从字面上理解是中国帮助越南抗击法国殖民者的侵略,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在整个行动中发挥的作用是主要的...
15.[学位]
摘要: 1949年,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事业进入到一个时期。文化作为政治、经济的反映,从属于上层建筑,在建国初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重视。1949中...
16.[学位]
摘要: 任何国家、任何社会都需要有核心价值观作为其共同的精神支柱,建立起普遍认同的价值标准,引导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以便增强本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民族的历史传统和特定...
17.[学位]
摘要: 工会作为劳动工人自发组织的群众团体,根本目的就是把工人组织起来,维护自身利益。中国的工会诞生于五四运动之后,其建立之初在维护工人权益方面发挥了一些作用,此后,...
18.[学位]
摘要: 建国初期,经历了数年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加之朝鲜战争的爆发,全国掀起了抗美援朝运动,更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在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之下,中央为解决...
19.[学位]
建国初期湖北省土改工作队的基本状况考察(1949-1953)
摘要: 本文以建国初期湖北省土地改革运动中的工作队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土改运动的过程中探讨土改工作队建立的背景、组建与整训过程,分析工作队的工作职能与实际工作状况,考察...
20.[学位]
摘要: 土改复查是一场政治、思想层面上的改革运动,杜润生在中南局的政治报告会上就强调:“要想在政治上争取农民,在乡村建立无数可靠的政治阵地,土改后必须有一场复查。”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