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小学教学参考》 >走出导语设计的误区

走出导语设计的误区

         

摘要

刚从课间活动氛围中进入课堂教学,学生兴奋中心的转移至关重要,导入语的设计和安排则须独具匠心。 导入的方式因文而异,因人而异,因境而异。笔者拟联系教学中所遇实例,从反面来浅析一下应如何走出导入语设计的误区。 A.误区一:曲 [实例]《鲸》一课的导入(人教社六年制课本第九册第11课) 师:(板书“鲸”)同学们看一看这个字左边是什么偏旁? 生:“鱼”字旁。 师:“鲸”是不是鱼类?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学习课文。 [简析]教师利用课题中“鲸”的字形结构规律,分析字的来历,引导学生对课文描写的事物产生联想,诱发学习兴趣,但设计者却忽略了一个“第一印象”问题:小学生“先人为主”现象较重。当师问鲸是不是鱼类,学生肯定会迅速作出鲸是鱼类的判断(形表义),他们会带着这一错误去学习课文,而不是带着“鲸是不是鱼类”的问题。如此,势必影响其正确判断的形成和对错误判断的更正。 [启示]导入语忌曲,与其让学生陷进去再出来,倒不如让学生识破“庐山真面目”明明白白走一遭。 [矫正] 师:“鲸”虽然是“鱼”字旁,并且它的外形及习性也有和鱼类相同的地方,但鲸却是哺乳类动物而不是鱼类,这是为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去学习课文。 B.误区二:假 [实例]《月光曲》一课的导入(人教社六年制课本第十一册第9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