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班幼儿户外自由活动中同伴交往行为的观察研究
【6h】

大班幼儿户外自由活动中同伴交往行为的观察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一、问题的提出

(一)幼儿同伴交往一直受到我国幼教界的重视

(二)户外活动有其重要性与必要性

(三)户外自由活动中幼儿同伴交往行为的观察研究较缺乏

二、文献综述

(一)户外活动的相关研究

(二)幼儿同伴交往的相关研究

(三)已有研究的启示与不足

三、关键概念界定

(一)户外自由活动

(二)同伴交往行为

(三)大班幼儿

四、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五、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六、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交往发生地点的统计分析

(二)交往参与者的量化统计与质性描述

(三)交往持续时间、交往回合的量化统计与质性描述

(四)交往方式的量化统计与质性描述

(五)交往结果的量化统计与质性描述

(六)交往主题的量化统计与质性描述

(七)交往性质的量化统计与质性描述

七.讨论

(一)对交往地点的讨论

(二)对交往参与者的讨论

(三)对交往持续时间和交往回合的讨论

(四)对交往方式的讨论

(五)对交往性质的讨论

八、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建议

(三)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积极的同伴交往有助于幼儿情感、认知和社会性的发展,而在内容丰富、灵活性强的户外自由活动中,幼儿比较放松随意,与同伴的交往行为也较多,有利于研究者观察到最真实的同伴交往,故本研究探讨大班幼儿户外自由活动中同伴交往行为的特点,主要研究幼儿同伴交往的地点、参与者、持续时间、回合、方式、结果、主题、性质。
  本研究采用观察法,选择天津市某公立幼儿园大班的30名幼儿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他们在户外自由活动中同伴交往行为的特点并加以量质结合的分析。研究显示大班幼儿在户外自由活动中的同伴交往行为有以下特点:
  1.从交往地点看,交往行为发生的次数受到了场地和器材的影响;
  2.从交往参与者看,以2-3个人之间的交往为主,同伴交往行为具有性别差异;
  3.从交往持续时间和交往回合看,同伴交往行为并不深入,以时间短、回合少的交往为主;
  4.从交往方式看,同伴交往行为以语言和非语言相结合的方式为主;
  5.从交往结果看,同伴交往行为以友好、自然的结果为主;
  6.从交往主题看,言语协商主题的行为发生的次数最多,而打斗主题的行为发生的次数最少;
  7.从交往性质看,同伴交往行为以积极交往为主。
  最后,本研究提出了以下教育建议:创设良好的户外环境,减少幼儿消极同伴交往行为的发生;教师适时介入,培养幼儿正确的同伴交往意识;抓住“关键事件”,培养幼儿积极的同伴交往行为;在一日生活中促进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