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概念语法隐喻框架下的翻译探究——以非虚构小说Lincoln’sWrath节译为例
【6h】

概念语法隐喻框架下的翻译探究——以非虚构小说Lincoln’sWrath节译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0. 引言

1. 项目描述

1 .1 选题依据

1 .2 选材依据

2. 翻译过程

2 .1 准备阶段

2 .2翻译阶段

2 .3 校对阶段

3. 案例分析

3 .1 不涉及过程转化的隐喻式翻译

3 .2 涉及过程转化的隐喻式翻译

4. 隐喻的翻译策略

4 .1 转换词性

4 .2 调整句子结构

4 .3 补充信息

5. 项目总结

5 .1 概念语法隐喻的适用性和基本操作流程

5 .2 翻译经验

5 .3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附录

展开▼

摘要

《林肯的愤怒》是美国资料库出版社出版的一本非虚构小说。非虚构小说是报告文学的一种,即用小说的形式、用文艺的笔法报道事实。《林肯的愤怒》一书讲述了内战时期林肯总统和媒体之间的言论自由之争,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当时的客观事实。本书大量引用相关历史人物的书稿、信件和言语,隐喻众多,句子语法结构复杂,语言难度高。因此,翻译该书时,一要保证陈述事实的客观、真实、准确,二要保证翻译结果完整贴切地体现原文语义和内涵,即实现原文的概念功能。
  该报告以小句为单位,对原文小句以及及物性过程和语义功能成分进行分析,在翻译的过程中,根据语义表达、交际意图、目的、审美效果等因素,从可以表达原文意义的多个目的语语法结构、句型中选择译者认为准确、合适的结构,即决定使用一致式的表达结构还是隐喻式的表达结构。
  本报告以《林肯的愤怒》部分章节翻译中的典型案例为基础,探讨了概念语法隐喻理论在分析原文过程类型、小句结构和语义方面的操作规范以及在决定目的语表达方面的指导作用,证明了该理论的实用性,希望能够为以后相关领域的翻译提供一个有益的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