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第十一届全国国际商务英语研讨会
第十一届全国国际商务英语研讨会

第十一届全国国际商务英语研讨会

  • 召开年:2014
  • 召开地:烟台
  • 出版时间: 2014-10-09

主办单位:中国国际商务英语研究会

会议文集:第十一届全国国际商务英语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本文从英语教育在中国的起源和演变谈起,探讨了英语教育与国家需求之间的关系,以改革开放以来外经贸事业跳跃式发展为例,分析了英语教育对实现国家战略的重要支撑作用,提出满足国家需求是学校责任和使命,有关院校应以《外语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颁布为契机,发现细分的国家需求,制定出特色鲜明的学校标准.
  • 摘要:本文从语言获得规划的角度,从教育规划的主体、教育政策、专业设置、教学大纲等方面,对晚清以后中国商务英语教育政策与教育规划的百年流变及其特点进行简要梳理和分析,指出我国商务英语教育政策与规划的出现是各种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整体上而言,我国商务英语教育规划基本上尚处于初始阶段,商务英语教育规划的有意识性、目的性、针对性、指导性、连续性、科学性、实效性等都尚需进一步加强,但毕竟从自发逐渐走向了自觉,使商务英语教育以各种形式得以延续与发展。目前我国商务英语教学已走过了非常艰辛的历程,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我国商务英语教育规划却仍未引起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充分重视,尚未有国家制定与颁布的大纲或教学基本要求,尚未成立由教育部主导的全国商务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商务英语教育规划研究仍然是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甚至完全可以说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商务英语专业在我国长期的探索和现实需要中创立,更希望它能在重视人才培养的诸多领域及重视商务英语教育规划的宏观谋划与探索中不断发展,通过严谨和高度系统化的理论构建将偏居一隅的边缘专业发展为一门真正的“显学”专业。
  • 摘要: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它贯穿于人类的语言、文化、思维和社会生活中,商务隐喻也不例外,它其中的隐喻性语言俯拾皆是.本文阐述了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理论——概念整合理论的运作机制,以商务隐喻为例借助明晰的图示,揭示了概念整合理论对隐喻意义建构的强大解释力,诠释了文化对商务隐喻意义建构的影响.
  • 摘要:一个新型专业必须有自己的专业主体,否则难以持续发展;一个新型学科必须有自己独特且不可替代的研究对象,否则难以自成体系.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运用假设、论证、推理、分析等方法,证明了商务英语作为一种代表先进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英语语言变体(variety)的客观存在,论证了商务英语作为商务英语专业主体的假说;提出了商务英语语言与商务英语专业的复合型结构作为商务英语学科两大研究对象的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的新观点.
  •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体裁分析理论对于语言教学的重要性;然后着重讨论了应用体裁分析的教学方法是如何帮助语言学习者有目的地使用语言的;最后选取廖瑛所著《国际商务英语:商务理论、语言与实践》一书为例,详细阐明了应用体裁分析的教学方法.
  • 摘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发展趋势下,作为特殊用途英语的一个重要分支,商务英语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然而专业建设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阻碍了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和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交际语言教学法和语用学相关知识是英语教学和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为商务英语课程设置提供了理论框架.本文着重探讨了在跨文化交际视角下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开发,强调交际能力和语用能力的培养.通过阐述研究背景和相关理论,分析中国商务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应遵循的三原则,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建议课程.
  • 摘要: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本文提出在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中,采用电脑支持的、探究式知识建构教学模式.该模式在上海某商科大学的60名本科生中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学生对商务专业知识的掌握在实验后有了显著提高.同时,学生在知识论坛(该模式教学平台)上能够提问、探究、拓展思维和完善观点.文章最后讨论了该模式实施的关键要素以及存在的挑战.
  • 摘要:商务英语因其课程教学目标及教学特点,实践教学在整体教学中所占的比重较大,然而很多高校的商务英语教学迄今还未跳出传统语言知识训练的桎梏,忽视了商务英语动态性、真实性、多样性等特点以及非言语符号在话语意义传递过程中的作用.多模态话语研究发现,不同模态之间是通过相互协同来共同实现讲话者意义的.在多种模态之间的互补关系中,不同模态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主模态或基本模态的确定需要根据传递意义的效果来决定.在多模态商务英语教学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对不同模态进行调整和协同,以更好地实现实践教学目标.
  • 摘要: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在"姓英"还是"姓商"的多年纠结之后,近两年正在迈上新的台阶,以商务话语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渐出雏形,但是高度不够,存在短板.本文基于两套商务英语理论体系提出刚柔相济的平衡和发展策略,为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处于初级水平的高校设置底线,为高水平高校指明柔性的、广阔的发展空间:导入国际公共关系、组织沟通国外成熟的沟通类课程;颠覆语言基础模块的教学侧重点;商务知识技能模块分设若干专业方向;固化外国国情与文化素养知识模块的名称,并充实其内涵.希望这可以为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处于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的高校分别提供参考和借鉴.
  • 摘要:本研究基于需求理论,以114名商务英语专业在校生为调查对象,旨在研究专业实习对改善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和就业需求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语言知识与技能"和"商务知识与技能"的课程设置对专业实习和就业需求均有较显著的正向影响,专业实习也对就业需求有非常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且专业实习在课程设置对就业需求的影响中还起着较显著的中介作用.研究揭示了学校应根据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努力构建贯穿本科四年的社会实践制度,从而发挥其对优化商英课程设置和促进就业的积极作用.
  • 摘要:随着国家对外开放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策进一步深化,商务英语作为日新月异的新兴学科得到快速发展,学科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是急需在理论和实践上研究探索的领域.其中本科毕业论文是改革的必要一环,势必要探究不同于传统文学、语言学、翻译、文化、教学法等学术论文写作,突出商务英语专业特色和实践教学的特点.商务英语作为新生事物,它本身的发展壮大就应该按照商务思想,进行市场调研。以往的研究偏重理论推断,而非切实地进行实践操作。而只有来自真实、及时的现实调查能够指导教学实践,甚至推动理论发展。
  • 摘要:本文试图以其课程体系设置为核心,从交叉学科视角来考察其目标和特点、进而深入剖析和探讨其现有的各类挑战及其应对思路,并为中国高校正在关注的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做出有益探索.指出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及其建设所面临的各类问题与挑战,均源自于该专业的学科交叉属性,而且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其中课程内容设置方面的挑战是各种问题集中的焦点与核心,而有效的师资建设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突破口,但是这离不开高校在组织制度方面的创新支持,学生不仅是课程体系实施的对象,也是参与建设的重要能动因素,在具体的知识学习之外,他们还需要获得一些基本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方面的指导与帮助。作为新兴领域,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科交叉型人才培养及其课程体系建设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具有典型意义,这些问题的解决除对该专业本身的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之外,还对我国高校学科交叉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普遍意义。
  • 摘要:本文以山东省商务英语教学现状作为研究对象,力图找到能够提高商务英语教师专业教学水平的方法,指出要通过宣传把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目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广而告之,让数据佐证、用事实说话,认清我国外语教学的发展趋势和社会的期盼,给同行们树立信心,争取院系领导和其他相关专业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创造出一个积极向上、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鼓励年轻教师在制定个人发展规划时能够敢于跨专业、自觉自愿地加强商务知识的学习。
  • 摘要:本文首先对中国商务英语教师队伍建设进行了简要回顾,进而提出了商务英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科研理念,正确认识科研在教学中的作用,明确科研与教学的辩证关系以及教师开展科研工作的必要性.商务英语教师要培养科研兴趣,掌握科研理论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检验科研,最后指出了商务英语教师提升科研能力的意义.
  • 摘要:本研究选取了来自于美国和中国不同行业各30家上市公司的2012年和2013年60篇英文年报,提取出其中MD&A部分,自建两个对比语料库.利用AntConc和Wordsmith5.0语料库检索软件,量化分析两个子语料库在语言方面的特点,得出美国和中国上市公司在MD&A披露实践过程中体现在词汇、句子和语篇层面的差异.然后,对于差异产生的可能原因进行探索,以期对中国MD&A披露的编制者、监管者和使用者提供参考.
  • 摘要:本文作者从视觉语法的角度,解读了中欧光伏贸易战相关网络新闻中漫画的互动意义,探索贸易战中欧双方人际关系,对比贸易战进程中中欧话语权的变化.通过对漫画互动意义的分析,可为读者解读国际事件中的人际关系提供新的途径,并为中国光伏产业应对国际挑战提供一定借鉴.
  • 摘要:在信息泛滥、问题膨胀的维基时代,高等教育越发需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写作是发现和交流思想,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渠道之一.本文以Locker&Kaczmarek(2001/2013)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三层意义为基础,以有效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为导向,研究在商务英语写作教材设计中有效地融入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和途径.研究发现,商务英语写作教材编写中需要正确认识批判性思维能力,实现从形式到内容、从技巧讲练到批判性思维能力系统培养的转变.
  • 摘要:英汉两种语言间的词义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情况:词义相符,即指称意义和蕴含意义相符;词义相异,即指称意义相符但蕴含意义相异,或指称意义与蕴含意义皆相异;词义空缺,即源语词语的指称意义或蕴含意义在目标语中不存在,造成零指称意义或零蕴含意义.本文探讨了商务英语翻译中的词义空缺现象,主要是由于落后于行业发展所造成的词义空缺,以及新生经济现象所引起的词义空缺,这两种词义空缺有其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厘清这些模糊概念将有助于中国物流行业的发展,有助于物流英语翻译的研究.
  • 摘要:互文性是杂志封面的主要特征之一.本文对互文性在《经济学人》杂志封面中的主要表现形式进行了分析,对互文性的功能进行探讨,并对封面图像中的文化意蕴进行阐释.分析了《经济学人》杂志封面的细节互文、体裁互文和文化互文表现,但事实上,这三种互文性并非界限分明、截然对立。相反,它们常常相互交融、难以分开。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杂志封面是文化传播的一种媒介,而互文手法为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大量的文化元素可以通过图画加以表达和传递。通过对《经济学人》杂志封面的分析可以得出,细节互文性主要使用隐喻、戏仿、典故、拼贴等表现形式。由此可见,广泛应用于翻译和文学批评领域的互文性理论也可以用于其他非文学作品的研究。通过对互文特征的透视,使人们能更好更精确地理解杂志封面的内涵。而我国的报刊,在封面设计上有必要学习借鉴国外报刊封面制作的手段与技巧,充分利用互文性在封面上的独特功能和作用,增强封面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 摘要:本文从语言测试理论的角度探讨全国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四、八级测试的推广研究.首先,回顾了商务英语专业四、八级测试体系开发的起源和现状,接着以效度整体观和反拨作用作为理论基础,讨论了如何提高商务英语专业四、八级测试的效度、加强商务英语专业四、八级测试在教学中的反拨作用.最后得出结论:只有加强商务英语专业四、八级测试的效度和对教学反拨作用的研究,才会使得该项考试获得社会与学界的广泛认可.
  • 摘要:外来词是语言中最为活跃和重要的部分,是语言发展和变化的必然现象.本文以功能翻译理论为基础,从概念转换、意译及音意兼译法探讨了外来新词语的汉译方法.指出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而语言有其承载的文化信息,是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象征,语言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的。随着外来词的数量不断增加,翻译的方式也灵活多变。但无论如何,翻译不能离开文化,翻译语言也就是翻译文化信息。译者不仅要传递语言信息,更要传递文化信息,尽可能使原词与汉译在意义、内容和内涵等方面对等,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传达原词原意。
  • 摘要:目前商务英语研究的理论来源不明确,学科建构找不到立足点.因此,本文尝试借助语言经济学的基本范畴、基本概念、学科命题等建构商务英语理论框架,因为价值的研究是语言学与经济学共同的理论基点.提出了商务英语的研究主题、学科本体、研究目标的初步设想,阐述了这一框架下的具体研究内容和对象,同时还分析了语言经济学与商务英语研究的异同,论证了商务英语学科建构的独特价值.认为确立统一的学科框架将有助于明确未来研究的方向路径,以改变理论研究滞后的现状.
  • 摘要:当代世界日益全球化、技术化给跨文化交际研究带来了新的语境现实和研究课题.本文依归霍米巴巴、布迪厄、阿彻尔等人的哲学理论,厘清学界在文化差异、文化身份等核心议题上出现的从本质主义到多元主义、再到批判现实主义的范式转变,进而力图剖析文化身份构建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指出跨文化交际的教学亦应将重点转向文化身份重构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上来,体会后殖民社会跨文化交际中的话语地位及权力差异,提升学生认知、感情、行为三个层面的能力无疑有助于学生真正发挥能动性去协商文化“第三空间”,构建积极的文化身份。
  • 摘要:《商务英语研究》一书搭建起了商务英语学科的理论体系构架,其中一些建设性的论述是对中国商务英语研究的有益补充.但是本书对商务英语定义的诠释缺少学科理论建构所需的解释充分性,对商务英语特征的阐释缺少"可检验度".本文认为,商务英语应该是一个"形"与"神"兼备的语言符号系统.商务英语不仅具备"专门用途性",也具备"社会性"和"文化性"特征.指出一门学科理论框架的构建不仅需要研究者梳理前人的成果,并在前人基础上提出新的理论,更需要研究者具有一种证实、证伪的意识,以做到基本概念的描写和解释的充分性以及理论科学的“可检验度”。
  • 摘要:文章指出中国外贸经济的急速发展急需商务英语人才,但商务英语学科建设中,实践的缺乏制约了商务英语人才的发展.把商务类影视作品合理地应用到教学中,通过影视实践教学,能够弥补学生实践的缺乏,从而提高学生的商务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促进商务英语学科建设.
  • 摘要:商务英语专业自2007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以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如今,经过近10年的发展,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有了很大的完善,但是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能力模型构建,研究并不多.借助KSAOs分析模型,基于可雇佣视角,系统梳理并构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能力模型,构建从能力模型到培养模式的学生专业培养系统,以提高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对未来劳动力市场的适应力和竞争力,并借助其反馈机制为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提供理论参考及实践指导,就尤为重要.
  • 摘要:针对体裁分析的研究多用于文本写作的教学之中,依据文本体裁分析理论和功能翻译目的论等翻译理论,本论文试探性提出了一个基于商务文本体裁的跨文化汉英翻译模型以解决商务文本跨文化汉英翻译中出现的问题.此模型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宏观层面处理商务文本的整体内容框架安排,而微观层面考虑句子的跨文化汉英翻译.以公司简介为例探讨了此模型如何在商务文本汉英中的运用.
  • 摘要:商务英语作为中国外语专业改革的一个重要成果,在中国高等教育舞台上已经占有了重要一席.它历史悠久,符合国家教育模式创新战略、培养目标综合、满足社会需求性高,但培养战略需借鉴中西,教育资源要求高,需要创新的行为模式与英汉语言能力复合式培养模式,它有超过单纯语言培养的战略优势,符合国家应用型人才培养战略方向.中国一千多所大学、学院培养了太多纯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毕业生超出市场需求,懂专业又懂英语的专业人才却严重匾乏。现代商务英语专业以培养现代国际商务人才为目标、以高校复合式人才培养为理念、以创新的复合式人才培养体制为支撑,为我国培养真正合格的现代国际商务人才、应用型人才找到了一条健康、可行之路。现代商务英语专业在现代复合式人才培养教育体制支撑下,必将迅速蓬勃发展壮大起来。
  • 摘要:虽然"文化智力"理论从提出到现在刚刚经历了十几年的时间,但国外学者已经较好地将这一理论应用到了解决跨文化适应能力的实际问题中,并很好地完成了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的过程.然而文化智力理论及其四个维度并未引起中国外语界跨文化交际学科领域专家和学者的足够认识.本文首先对文化智力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探讨了将文化智力理论引入到提升中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跨文化适应能力研究的路径,指出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文化智力还没有引起国内外语界跨文化交际学科的专家和学者的足够重视。尤其是在如何提高中国大学生跨文化能力研究方面,还有待于学者们在未来的研究中予以深化和完善。例如,未来的研究可以把中国大学生的五大人格特质(尤其是开放性特质)与文化智力的四个维度作为预测源来研究在多种文化背景下的交际和适应能力。而且随着跨文化沟通研究的深入,文化智力对改善跨文化决策水平、解决跨文化冲突和提高跨文化管理整体水平的影响,也将是未来文化智力研究的新领域。因此,这将是一个非常有意义、有价值、有挑战性的研究领域,需要外语界跨文化交际学科的专家和学者投入更多的精力,开展更丰富、更深入、更系统的实证研究。
  • 摘要:本研究以体裁分析为理论基础,选取世界500强上市公司60篇年报中的主席报告书为研究对象,运用SPSS卡方分析及EXCEL软件工具,对文本的宏观体裁结构进行量化对比分析,总结中外公司主席报告书语篇结构特点上的共性及差异,并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为商务英语特殊文本写作及教学提供借鉴之处.研究发现,中外公司年报《主席报告书》在宏观结构存在显著性差异的3个语步为"公司收益回顾"(P=0.006<0.05),"成绩展示"(P=0.000<0.05)和"社会责任"(P=0.000<0.05),而这些差异是由中西方文化差异,写作思维等因素的不同所造成的.
  • 摘要:中国商务英语专业自设立以来发展迅速,关于商务英语三维课程群建设也已形成一定理论共识,然而地方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却有待重构.本研究从学生感知需求这一主要问题出发,通过三角验证方法考察毕业实习对学生商务英语课程需求的触发作用,探讨改变学生延后需求为即时需求的途径.研究发现,实习是改善学生相关商务课程即时需求的关键.实习前学生的感知需求主要是纯语言技能拓展,实习后他们的需求转向商务语言使用,尤其需要跨学科专业知识技能.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揭示了学生能够通过贯穿本科4年学习的社会实践实现与社会需求互动,从而发挥其对于重构商务英语课程体系的积极能动作用.
  • 摘要:商务英语教学实践是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的重要途径,要紧密围绕应用技术大学办学定位和特色,创新本科特色的应用型实践教学内涵,确保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体现"实践育人"的特色,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商务英语理论和实践动手能力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成为新常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实际商务英语运用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适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构建系统化、科学化的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体系.
  • 摘要:英语报刊阅读是学习英语、获得英语信息的重要平台,但大学生中,经常阅读英语报刊的人数所占比例并不高.随着新媒体在大学生中的普及,其已逐渐成为新的教学辅助手段.通过微博竞答进行的读报活动是探索新媒体互动促进报刊阅读的途径.学生全面组织了这次活动,得到了极大的锻炼.问卷调查显示,答题学生态度端正,但参与度不高,体现了一定的厌学情绪和对学习的整体性、长期性的认识不足.
  • 摘要:商务英语教师承担了开展科学合理的商务英语课程教学,培养国际化、复合型、应用型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任务.商务英语教师的选聘构成、专业发展对于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商务英语教学的有效实施,乃至商务英语专业的健康发展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阐述了目前商务英语教师的构成及其专业发展现状,并从个人、群体、组织、制度方面剖析商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所面临的瓶颈,旨在推动商务英语教师各种取向的专业发展.指出商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是商务英语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这已经得到了业界一定的认可和重视,但就目前情况而言,在个人、群体、组织和制度方面仍然存在着各种问题。要突破瓶颈,商务英语教师可以通过知识构建、实践-反思、生态这三种不同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推动商务英语教师整体的,可持续的专业化发展。
  • 摘要:基于语料库的本族语和非本族语者的书面话语标记语的对比研究已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基于语料库在认知语用视角下以陈新仁(2002)对话语标记语的分类为基础对中美商业英语新闻中话语标记语的使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中美商业英语新闻中话语标记语在总体分布上并没有显著差异,在标记语类型的选择上也基本相同,都以添加、推论、转折为主,前三位话语标记语都集中在and,but和also;但在具体话语标记语的使用上呈现不平衡,中国商业英语新闻中有些标记语出现过度使用和过低使用,另外对however和therefore的具体分析也发现其语用功能或位置分布存在差异,且therefore出现误用,说明中文商业英语新闻作者在话语标记语使用的多样性、准确性及恰当性方面仍与美国本族语者有差距.本研究以期为这一英语习得群体及商业英语新闻读写提供一些借鉴,为商务英语专门人才的培养提供一些启示.
  • 摘要:国际商务英语是为了满足国际商务活动需要而产生的,国际商务英语语言既具备普通英语的一般特征,又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其独特性主要体现在商务英语词汇、句式和语篇上.首先阐述国际商务英语概念的界定和内涵,接着具体从词汇、句式和语篇三个层面详述国际商务英语语言的特点,指出国际商务英语是在国际商务语境下使用的专门用途英语。国际商务英语语言在词汇、句式和语篇上呈现出自身的独特性,不仅融合了普通英语的一般特征和商务贸易领域的专业知识,而且展现了商务人士背后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商务技巧,因而国际商务英语又可以看成是英语的一种社会功能变体。
  • 摘要:电动汽车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备受社会关注.本文首先分析电动汽车英语的词汇特点——专业术语多、普通词的专业化特征明显、缩略词频率高、新词不断涌现,然后探讨了直译、意译、直译加补偿、保持原词等具体翻译方法,旨在抛砖引玉,引起译者学者对电动汽车英语这一新领域翻译研究的关注.
  • 摘要:作为进出口合同履行的基础、国际结算的基本工具、国际贸易索赔和理赔的依据,进出口单证是企业业务顺利运作和利润实现的重要保证.基于此,准确性成为进出口单证翻译的首要标准.进出口单证英语中大量存在的一词多义现象很容易导致翻译的失误和失范,从而给进出口企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是巨额损失.因此,有必要对进出口单证英语的一词多义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并有针对性采用恰当的翻译原则和相应的翻译技巧,以实现进出口单证翻译的准确性.指出相关的从业人员需多扩展商务知识,尤其是要加深对进出口业务中各个环节的了解。同时要秉承严谨的翻译态度,在借助翻译工具的同时,多向行业专家求教,使翻译准确得体。在翻译中,首先确定文本的商务语境,以便统一选用专业词汇的词义,避免词不达意,造成翻译失误。对于一些普通的英语词汇,应该根据其具体的语境来确定其是普通用语还是具有专业含义,否则也会导致翻译失误。在进出口单证中,有些词即使在同一文本中,不同的语境下某一专业含义也会不同。对于不同段落中的具有同一含义的词汇的翻译要保持统一,这样可有效地避免歧义,确保翻译的准确性。
  •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全国范围的商务英语学习热潮,作为国际商务工作者和高等院校师生工作、教学和学习的重要工具——学习型商务英语词典具有很好的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本文分析了该类词典的经典之作——《牛津英汉双解商务英语词典》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设计结构特色,总结了该词典在学科体系、用户友好原则及时效和前沿性等方面体现的编撰原则,指出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商务英语”词典编纂者应该对商务环境进行认真的研究,借鉴国外先进词典的经验,结合科学的词典编撰方法,结合中国国情的和我国商务英语学习者的特殊需求,编撰出更符合自己的学习型商务英语词典。
  • 摘要:本文在关联理论和关联翻译理论的指导下,以临沂马牧池党性教育基地为例,探讨了关联理论在红色旅游资料的汉英翻译中的运用,并提出了关联理论指导下红色旅游资料的翻译方法,以期更好地指导旅游资料翻译实践.指出关联理论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认知规律,为红色旅游资料的翻译开拓了新视野,注入了新血液。翻译者是翻译活动的主体,他既是原文的读者也是译文的创造者。在红色旅游资料翻译中,翻译者应以最佳关联原则为指导,以国外游客的认知能力与期待为原则,使源语交际者的交际意图与目的语观众的期待相吻合,力求获取最大的语境效果。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