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知识型员工个人与组织匹配对员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以通信企业为例
【6h】

知识型员工个人与组织匹配对员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以通信企业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3研究构思

1.4研究的可能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2.1相关文献回顾

2.2研究评述

第三章 模型构建及研究设计

3.1研究假设的提出

3.2理论模型的提出

3.3研究方法

3.4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实证分析与结果

4.1问卷的效度检验

4.2问卷的信度分析

4.3描述性分析

4.4方差分析

4.5相关分析

4.6理论模型分析(因果关系分析)

4.7调节变量分析

4.8研究结果小结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5.1研究的基本结论

5.2提高通信企业员工主观幸福感的建议

5.3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

5.4未来的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调节作用效果图

附录2 积极组织行为调查问卷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附录4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展开▼

摘要

积极组织行为学(POB)是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新的研究取向和视角。主观幸福感是积极组织行为标准概念的子概念之一,是POB的典型代表。提升员工主观幸福感是提高员工敬业度和工作绩效的一个重要途径,该研究领域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前所未有的重视。在当今信息时代,知识型员工已在企业中处于核心地位,其越来越被认为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通信企业员工大多数为知识型员工,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面对通信市场开放、三网融合、运营商之间竞争不断加剧等新的市场环境,通信企业员工的主观幸福感受发生着变化,如何挖掘员工潜力、提高员工主观幸福感,是我国通信企业管理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
  本文以知识型员工的主观幸福感为研究焦点,选择从个人与组织匹配的视角,并结合可察觉的组织支持因素,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探索其对员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作用。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积极组织行为理论,分析了个人与组织匹配、可察觉的组织支持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紧密联系,提出了一个包含这三个变量的理论模型,其中,个人与组织匹配为自变量、主观幸福感为因变量、可察觉的组织支持为调节变量,并提出研究假设。
  本文选取个人与组织匹配、组织支持和主观幸福感的权威量表,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数据,调查对象为各地通信企业员工(包括中高层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市场营销人员等知识型员工),调查范围覆盖江苏(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城、宿迁、徐州)、上海、武汉、江西、河南、山西等地。本研究运用SPSS19.0和AMOS17.0统计软件,采用效度分析、信度分析、方差分析、相关分析以及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等方法和技术,对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设进行验证。本研究获得以下主要结论:1、个人与组织匹配对主观幸福感有积极的预测作用;2、可察觉的组织支持各维度对两者关系具有不同程度的调节作用;3、人口统计学变量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不显著。最后,本文对通信企业员工提高主观幸福感提出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